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财政学、公共经济学 >> 正文

中国物价形势分析与宏观财政政策(二)

http://www.newdu.com 2018/3/8 《经济研究参考》2013年第19期 财政部财… 参加讨论

    虽然,以欧元诞生为标志的世界多元化货币格局的逐步发展削弱了美元在全球贸易与投资结算货币中的霸权地位,但是在我国的对外经济交往中美元的基础性地位仍未得到根本性的改观。根据新浪财经引述我国外汇管理部门的介绍,全球外汇储备币种结构比重为美元65%、欧元26%、英镑5%、日元3%,我国基本与全球情况接近。同时,根据人民银行《2012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所称,在外汇掉期市场交易中,美元币种仍然是交易的主要货币,其中隔夜人民币对美元外汇掉期成交量占掉期总成交量的65.7%。据此判断,未来几年内,在全球货币体系不发生根本性转变的情形下,即便存在我国跨境贸易与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推广的抵消作用,保守估计,我国外贸与投资至少有50%份额仍是以美元结算,而因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盈余引发的外汇占款中仍将有近60%是因美元储备的增长而引发的。在这样一种货币经济格局下,美元流动性状况与我国资源要素价格、贸易商品价格及货币流动性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美元宽松政策对我国物价的不利影响不可忽视。
    2.为应对欧盟债务危机下财政紧缩政策对欧洲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压力,欧洲央行宽松货币政策成为必然的选择,进一步夯实和强化了全球通胀的基础。欧盟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事实上是分散财政与相对统一货币政策之间内在矛盾的表象化。当欧洲大陆国家让渡货币主权从而失去货币政策独立性的时候,内在利益的不统一最终会驱使处于相对劣势的外围成员国(主要是南欧国家)通过财政手段谋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持续增长的财政赤字与主权债务最终在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啸中无可遏制地集中爆发,至今难见尽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让欧盟深深体会到了脆弱的财政纪律带来的恶果。整饬财政纪律,加强财政约束成为欧盟未来几年的一个核心政策目标。2012年3月,除英国和捷克以外,欧盟25国正式签署了“财政契约”。作为一个标志性的举措,该协议充分反映了欧盟在严格财政纪律,督促成员国保持预算平衡或盈余的强烈愿望,对赤字或债务超标国将启动自动制裁机制。为了实现这样一个目标,尽快摆脱债务危机的泥沼,欧盟各国纷纷制定了减赤目标和时间表,例如爱尔兰计划在2015年将赤字率降至3%以下;法国计划在2012年、2013年、2014年分别将赤字率降低至4.5%、3%、2%;德国计划在2012年将赤字率定在1%左右,2013年降至0.5%,2014年和2015年基本保持预算平衡。因此,完全可以预计,未来几年,削减赤字和降低政府债务余额增速成为欧盟主要成员国财政预算的核心任务,而减少财政支出和增税成为实现这一任务的主要手段。欧盟各国的财政政策都将是“紧”字当头。
    然而,财政政策的长期紧缩对已经疲弱的欧盟经济犹如雪上加霜。根据欧盟委员会秋季经济预测报告表明,欧盟经济形势脆弱,2012年欧盟国内生产总值将萎缩0.3%,欧元区萎缩0.4%。2013年欧盟经济增长率预计达0.4%,欧元区仅为0.1%。面对如此严峻的经济形势,在欧盟诸国财政已无施展空间的情势下,欧洲央行绝无坐视不管的可能。事实上,早在2011年12月欧盟峰会后,欧洲中央银行就已抛出两个三年期的欧洲版定量宽松货币政策——长期再融资计划,规模超过1万亿欧元,期限至2015年,旨在为欧洲银行体系提供了充裕的流动性支持。时隔一年,2012年11月,欧洲央行会议再次决议维持基准再融资利率在0.75%的纪录低点不变,继续维持贷款利率在1.50%、存款利率0.00%水平不变。因此,可以肯定,迫于经济低迷和财政紧缩带来的持续高失业率及社会动荡的压力,欧盟将长期保持宽松货币政策不变。这将进一步夯实全球通胀的基础。
    目前,作为欧盟最主要组成部分的欧元区拥有3.02亿人口,生产总值63710亿欧元,在世界贸易中所占份额为15.2%,是世界上唯一可以与美国相提并论的经济体。虽然在主权债务危机的冲击下,欧元在世界储备和结算货币中的地位有所弱化,但是仍然占据20%以上的份额。欧元对世界贸易与投资品价格无疑具有强有力的话语权。近年来,中国与欧元区经济也日渐紧密。2011年中国与欧盟之间的贸易总额已达4290亿欧元,连续7年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国,而且欧盟也已成为中国最大的进口来源地。如此紧密的经贸联系使得欧元政策的变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日趋显著。长期宽松的欧元政策必然成为诱发中国通胀的重要基础因素之一。
    3.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不可避免,传导扩散全球通胀。影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关键因素是国际大宗商品供需状况、货币因素和投资者风险情绪的变化。整体看,在全球强势货币的宽松政策背景下,受地缘政治和气候因素导致的供应紧张以及投资者避险情绪的影响,粮食、石油等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长期内总体将成上涨趋势,并通过国际贸易渠道向全球扩散。
    (1)地缘政治下的石油供给危机推动国际原油价格上涨。世界主要货币美元与欧元的弱势政策使得国际大宗商品,特别是国际原油成为全球投资者主要的风险配置资产,大量国际资本的涌入从需求方构筑了国际油价上涨的长期通道。地缘政治的影响则是从供给一方对国际油价上升形成了托举之力。中东地区作为全球最主要的石油出口地区,对国际油价的影响具有决定性,也是全球能源战略争夺的核心地带。继伊拉克、利比亚之后,伊朗作为欧佩克第二大石油输出国和拥有全球第二的天然气储量,其能源安全地位无疑是兵家必争之地。2011年起因于伊朗核问题的北约与伊叙联盟及俄罗斯之间的明争暗斗,事实上暗藏着对中东地区石油资源的争夺。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促使这一争斗长期化的另一重要因素是,伊叙联盟与以美国为代表的北约之间的争斗事实上也是西方文明与伊斯兰文明之间日益敌视和公开化的较量。无论是石油资源的争斗还是两种文明之间的冲突,中东地区的局势将长期处于战争的边缘,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会导致原油供应紧张而带来价格的大幅上涨。据国家统计局在线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中国石油净进口占石油消费总额的56.5%,已接近世界公认60%的石油对外依存度警戒线。预计到2015年,中国石油进口依存度将达到65%,到2020年可能达到70%以上。与此同时,中国石油进口来源地比较单一,进口石油的70%来自中东地区,供应链存在严重地缘政治威胁。因此,在当前中国国内国际油价联动机制下,中东地区地缘政治的动荡对中国能源价格的影响更为显著。国际原油价格的长期上涨趋势必然对中国能源价格及整体物价水平带来不可小视的压力。
    (2)气候灾难导致全球重要产粮区减产,粮价上涨压力增强。近年来,全球变暖引发的灾难性气候已日渐常态化。尚未完全摆脱“靠天吃饭”的全球粮食产业频频受到威胁与重创。自2003年以来,世界主要粮食产区及出口国,包括澳大利亚、乌克兰、加拿大、欧盟、美国、印度尼西亚、越南、泰国等都因旱涝灾害导致粮食的大幅减产。2007-2008年一度导致世界粮食危机。2012年,作为全世界最大的玉米、大豆和小麦出口国的美国,由于2011年冬季降雨不足以及2012年的高温酷热天气,导致玉米和大豆产量出现大幅下降。同期,作为世界第三大玉米出口国的乌克兰也因受高温困扰,国内50%的农业作物受灾。受此影响,2012年6月以来,国际玉米价格飙升50%,大豆价格也上涨约30%,2007-2008年飙升至粮食危机以来的最高水平。特别是2012年9月美国公布QE3之后的9月和10月两个月上涨明显。毋庸置疑,在人类应对全球气候灾害能力和效果明显提升以及全球粮食产业彻底摆脱自然束缚之前,面对持续增长的世界粮食消费,国际粮价将呈现长期上涨趋势。
    
     图6  石油输出国组织一揽子原油价格变化趋势图
    
    自2003年开始中国粮食净进口开始呈现出明显的快速增长趋势。至2009年我国粮食净进口已达到4894万吨。根据海关数据显示,2012年上半年,我国玉米、稻米和小麦三大主粮全部实现净进口,而且进口均出现超过200%的大幅增长,其中玉米进口更是增长了65倍,粮食对外依存度明显上升。如果按照现有口径和国家统计局正式公布的数据,以1998-2010年期间粮食年消费消耗增长速度计算,到2020年中国粮食年消费消耗总量可能要突破6.5亿吨,但按照国家粮食中长期规划,2020年中国粮食的生产能力只有5.5亿吨,这就意味着届时我国1亿吨的粮食缺口需要依赖进口满足,粮食对外依存度超过15%。可以预见,全球粮食供需的长期失衡及粮价的长期上涨必将严重影响到中国粮食价格的稳定与供应安全。
    (3)生物燃料技术开发和产业化持续影响全球粮价,但不足以抵消化石能源消费持续增长趋势和价格水平上涨。生物能源作为世界主要可再生能源之一,其燃料开发技术和产业化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成为谋求能源自主与安全国家的能源发展战略之一,甚至部分国家已经通过立法的方式明确了生物能源在国家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及实现的时间表。巴西作为全球最大的甘蔗生产国,通过甘蔗提炼乙醇用于汽车燃料,已接近全国汽车燃料消费的43%。这一成功案例已越来越多的成为世界其他国家效法的典范。然而,这一能源发展战略的负面因素是导致世界粮食价格通胀。根据世界粮农组织(FAO)发布的《2012年粮食与农业状况》报告称,以小麦、玉米、甜菜、大豆和其他农作物为原料的第一代生物燃料,已成为农产品新需求的最大来源,推动小麦、玉米等大宗农产品价格的波动与上涨。即使是非粮食的替代品如棕榈树、麻疯树等,同样挤占了农作物生产的土地与水资源。FAO报告的数据显示,欧盟植物油产量的80%用于生产生物柴油,而美国谷物产量的37%成为了生物乙醇的原料。可以预计,未来几年,世界能源价格和生物能源政策将是影响粮食价格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虽然生物能源技术的开发和产业有助于降低世界对化石能源消费的依赖和抑制化石能源价格的上涨。但是,根据《世界能源展望2011》报告预测:至2035年,液体燃油仍然是世界能源消费的最主要形式,约占世界能源供给的39%。虽然可再生能源对全球能源消费增长的贡献率在不断提升,但是可再生能源消费总量占全球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预计到2030年仍然不到10%。因此,总体看,生物燃料技术开发和产业化在拉动全球粮价上涨的同时,却不足以抵消化石能源消费持续增长和价格水平上涨的趋势。
    (4)宽松货币政策下的全球低息环境成为推动资产价格泡沫的有力因素,财富效应与资产负债表效应将诱发奢侈消费过度膨胀与投机泛滥,助长物价上涨和通胀预期。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世界经济与金融危机,包括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8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90年代的美国信用危机、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及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充分证明了宽松货币政策下的低息环境将是导致投机盛行与资产价格泡沫的重要诱因之一。较低的利率水平迫使投资者放弃低收益的安全资产并通过低成本的杠杆化融资投资更高风险资产,在“金融加速器”机制的作用下,形成资产价格与投资规模相互攀升的资产负债表效应,最终导致投机盛行与资产价格泡沫。资产价格泡沫化的影响并不仅停留于金融领域,资产价格的急剧上涨会形成消费者财富快速增长的假象,消费者的消费倾向也会日渐强烈,短期内社会消费支出的过度增长会拉动一般消费品和奢侈消费品价格的急剧上升。特别是,金融领域与实体经济领域的这种虚假繁荣一旦形成,在公众过度乐观情绪的左右下很难得到及时的治理,最终助长了泡沫经济下的通货膨胀。
    
    图7  世界能源需求增长趋势
    资料来源:国际能源署:《国际能源展望2004》(EIA.intemational Energy Outook 2004)。

Tags:中国物价形势分析与宏观财政政策(二)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