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保障房,“减压”土地财政——地方政府自行发债“开闸”发出新信号
继上海市政府16日首度自行发债71亿元之后,广东省也将于18日抛出69亿元地方政府债券,浙江省紧随其后,将于21日发债67亿元。首批纳入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的沪、粤、浙三地,密集发债总值超过200亿元。
从财政部“代理”发行地方债到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水,这一改革释放了哪些积极信号?能否为投资吃紧的保障房建设“输血”?能否为地方土地财政“依赖症”减压?
民生信号:“输血”保障房等惠民应急项目
地方自行发债“开闸”,“补血”民生工程被认为是政策主要指向。
“这可以缓解目前一些在建项目的融资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保障房资金投入。”上海财政部门有关负责人说,上海政府债券筹集资金将主要安排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医疗卫生和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基础设施、生态建设工程。
从上海招标结果看,虽然利率不高,但首发的上海地方债获得了市场追捧:三年期地方债的中标利率为3.1%;而同时发行的5年期品种中标利率为3.3%。
“利率低于财政部代发地方政府债近一个百分点,也低于同期国债发行利率,可见市场对于上海的财政状况、经济前景、信用水平高度认可。”上海新世纪资信评估公司公共融资部总经理曹明说,这也显示地方债发行潜力较大。
加大保障房供应,抑制房价过快上涨,是当前突出的民生问题。但保障房的巨量资金需求令地方财政捉襟见肘。今年以来,一些地方出现保障房“挖坑待建”的尴尬,有的地方为完成任务甚至造出“纸糊的保障房”,引发公众质疑。
据住建部估算,完成今年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目标所需资金至少1.3万亿元。按照有关精神,保障性安居工程主要是地方事权,地方负主要责任。今年中央财政筹措了1522亿元补助地方保障房建设,但仍难以让地方“解渴”。
“通过发行地方债来增加保障房供给,进而降低公众对房价上涨的预期,这是地方自行发债改革的重大民生价值。”复旦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石磊说,“可以预见,未来如能从面上实现地方自行发债,对于填补各地保障房建设的资金缺口,将是一个有效支撑。”
改革信号:为地方土地财政“减压”
地方政府自行发债“开闸”的背后,有一个动因值得关注。即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土地财政的状况难以为继,也不符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要求,质疑声不断。
全球评级机构惠誉今年曾警告说,中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地产借贷是最大的担忧。根据审计署今年6月发布的《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截至2010年底,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10.7万亿元。
今年以来,由于房地产调控持续“收紧”,地方土地流拍现象日益频繁,这意味着过度依赖土地财政的地方政府,遇到了棘手的财源问题。
“当前土地市场趋紧加剧了地方融资平台偿债风险。”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公司评级部高级分析师李燕说,2010年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中,接近38%是用土地出让收入承诺作为偿债来源的。“一旦地价大幅下跌,地方融资平台债务偿还风险将增大。”
“目前地方政府自行招标发行债券,无疑是一个筹资新途径”,上海市财政部门有关人士表示,它或许能为地方土地财政“依赖症”有效减压。
不仅如此,地方自行发债打开了地方政府融资渠道的“前门”,让地方政府的债务“黑匣子”从隐性走向透明,有助于控制地方债务风险。
但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提醒,地方政府要把发债融到的钱用到刀刃上,不能再走地方融资平台的老路乱上项目,而是投到真正的民生工程上去。
财政部财政研究所所长贾康表示,地方政府自行发债应建立一定约束机制,比如应考虑培育有资质的权威机构给地方债做信用评级,防止过度负债等问题出现。
市场信号:“利好”经济提振信心
今年以来,尽管欧债危机让全球经济阴晴不定,但中国经济依然表现不俗,明显“跑赢”全球;但糟糕的中国股市却“跑输”全球资本市场,让不少投资者深感“看不懂”。
上海、深圳证券市场分析人士表示,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水”,某种程度释放了一种积极的市场信号,是第三季度以来一系列宏观政策“微调”的重要步骤,它将在潜移默化中影响资本市场,起到提振市场信心的作用。
从上海自行发债试点的结果来看,对于债市、股市等资本市场,都是一个利好消息。上海一家国有银行债券交易员表示:“随着地方发债制度逐步完善,会增加市场的交易品种,也将给投资者增加更多选择空间。”
此次上海地方债的低利率发行,已经对“城投债”市场起到明显提振作用。以云南红河州开发投资公司发行的一支“城投债”为例,其交易价格已从9月底的76元左右的低位攀升至94元左右的水平。
事实上,此前国家对于小微企业“定向宽松”的信贷支持,也向市场释放了明确信号,其效果已从数据上得以体现:10月份人民币贷款比9月份环比上升了24.9%。目前一年期央票发行利率甚至低于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鄂永健表示,“微调、预调”正在成为当前宏观调控的突出特点。
当然,地方政府自发债券是一把“双刃剑”,也有风险。11月9日,美国亚杰斐逊县政府因为不当的再融资操作,以及在下水道管网方面的投资过度,导致募集的“市政债”随下水道“流走”,最终只能宣布破产。
贾康等专家指出,地方政府举债水平如果与经济发展、财政收入不相匹配,导致信用损失,将会造成巨大风险,欧债危机就是一个例证。从欧债危机的教训来看,政府信用对于市场信心至关重要。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苟燕楠表示,上海等地率先试点地方自行发债具有象征意义,未来可以预见地方自行发债将“扩容”,但究竟效果有多大仍有待观察。
“新华视点”记者陆文军、沈而默、姚玉洁、周琳
Tags:“输血”保障房,“减压”土地财政——地方政府自行发债“开闸”发出新信号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