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财政学、公共经济学 >> 正文

于树一 李木子:世情国情党情分析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http://www.newdu.com 2018/4/3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 佚名 参加讨论

    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党的十九大作报告时,开篇即指出“当前,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前景十分光明,挑战也十分严峻”,这与“7·26”重要讲话中强调的“谋划和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必须深入分析和准确判断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相呼应。事实上,世情国情党情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如果脱离了这个出发点,做任何工作都将没有基础、没有依据、没有参照系,容易偏离方向,即便实现了预定的目标,也会付出更大的成本。
     中国发展必须放眼全球
    中国经济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愈益显示出独有的魅力,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自此,中国经济的发展吸引了国际社会全方位的注目。习近平总书记以“我们要下大气力发展全球互联互通,让世界各国实现联动增长,走向共同繁荣”的承诺,五年来带领中国以实际行动担负起更多的国际社会责任,回应来自国际社会的担忧和期待。中国选择走开放式发展道路,在全球大格局中寻求自身的发展,从而必须实时关注世情。
    习近平总书记对世情作了总体判断:“当今世界是一个变革的世界,是一个新机遇新挑战层出不穷的世界,是一个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深度调整的世界,是一个国际力量对比深刻变化并朝着有利于和平与发展方向变化的世界。”面对一个新的变革中的世界,面对不断涌现的新挑战,中国何去何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看世界,不能被乱花迷眼,也不能被浮云遮眼,而要端起历史规律的望远镜去细心观望。”细心观望的结论是“各国应该共同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唤醒古代东西方文明交汇的丝绸之路被中国作为实现这一人类历史使命的载体和纽带。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一带一路建设“逐渐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建设成果丰硕”。2014年至2016年,贸易总额超过3万亿美元、投资累计超过500亿美元、建设56个经贸合作区、创造近11亿美元税收、提供18万个就业岗位和1万个政府奖学金名额以及17亿美元的贷款。这些数字清晰地表明了一带一路建设取得的成果,这些成果反映出中国通过一带一路为沿线国家所带来的收益。此后的G20杭州峰会则以经济治理、长远发展为主线,与旨在建立新兴经济共同体的一带一路相辅相成。
    从一带一路到G20峰会,中国经济正在世情的不断发展变化中,一步一个脚印,稳中求进。在努力发展自己的同时,中国还在以崭新的姿态向世界展示中国力量,让世界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担当。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影响着中国,只有全方位把握世情,了解世界,才能与各国同舟共济,一起乘风破浪。
     中国发展必须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阶段
    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作出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判断;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30年间,虽然我国经济社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历了经济超高速增长到经济增速换挡进入新常态的过程,但是这些变化仍然没有脱离这一基本国情。因此,我们谋划各项工作均需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强调的:“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与此同时,需“更准确地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变化的特点”,不能盲目复制前一阶段的发展理念和方针战略,而要顺应历史发展规律,以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来引领新发展。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和新的发展阶段。我国现在正处于第一个百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需要基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赋予新的内涵。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形成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既把握全面又抓住重点,目标明确,举措有效;坚定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形成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内涵呼之欲出,十九大报告完成了这一使命,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为了履行党对人民、对历史做出的庄严承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需要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旗帜下加倍努力,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树立更大的信心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再集中力量践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中国发展必须正确认识并严肃对待党情的发展变化
    96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历经无数次艰苦卓绝的伟大斗争,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还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都是无数的共产党人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随着战火纷飞的岁月渐渐远去,随着社会结构的加速变迁,我们的党情也发生了深刻的改变。首先,党所处的时代特征是和平与发展;其次,党肩负的历史使命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再次,党面对的发展环境是市场经济;最后,党领导建设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目前极少数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了动摇和改变,出现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突出问题,出现了广大民众痛恨的贪污腐败毒瘤,出现了一部分人共产主义理想追求淡化甚至丧失的现象。面对这样的现实问题,正确的态度是实事求是加以分析、解决,而不是避而不谈。
    十九大报告明确,“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为此,首先要建设伟大工程,“这个伟大工程就是我们党正在深入推进的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近5年来,从巡视全覆盖、派驻全覆盖,到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到“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党的自我监督不断完善,党的理想信念不断夯实。与此同时,我们党形成了一系列科学、标本兼治的思路举措,是鲜活的马克思主义的具体实践,充分体现了新的伟大工程正在加速建设,我们党治理国家的能力正在稳步向着现代化、法制化、制度化的目标前进。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党,而党永葆生机活力的关键在人民群众。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进行了新的界定:“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为此,“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群众路线是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制胜的法宝,任何时候都不能遗失,更不能放弃,只有“把人民利益始终放在第一位,把人民之事始终看成最重要的事”,我们党才能带领人民在今后的社会主义建设征程中顺利前行。
    

Tags:于树一,李木子,世情国情党情分析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