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我国已经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发展具有的战略性有利条件从五个方面进行了系统总结,具体包括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有持续快速发展积累的坚实基础、有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有自信自强的精神力量。这些战略性有利条件,蕴含推动共同富裕的根本保障、制度支撑、经济基础、社会环境和精神力量,是新时代推动共同富裕的战略性有利条件。
1.推动共同富裕的根本保障 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重大政治问题,面临诸多关系需要协调、诸多矛盾需要解决、诸多挑战需要应对,是一项总体性的系统工程,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推动共同富裕的根本保障。
实现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共同期盼和诉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之后,人民对于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生活品质提出了新的诉求,实现共同富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期盼和最大心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说的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才能顺应全体人民的共同期盼和诉求,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将共同富裕的愿景变为现实。
实现共同富裕是我们党矢志不渝的追求。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也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权势团体、特权阶层的利益,将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奋斗目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开展的土地革命,是解决贫富分化、为人民谋幸福的努力。新中国成立后实施的社会主义改造,目的在于“使全体农村人民共同富裕起来”,并引导资本主义工商业者走共同富裕的道路。邓小平同志将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并提出了先富带动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路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十四五”末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本世纪中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这是我们党推动共同富裕的具体步骤设计。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凝聚社会各方面力量,党确立的共同富裕发展目标才能实现。
推动共同富裕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需要统筹谋划和合理布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个总体概念,是对全社会而言的,不要分成城市一块、农村一块,或者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各一块,各提各的指标,要从全局上来看。”推动共同富裕,既要有理念层面的设计,又要有制度层面的安排,还要有具体行动层面的举措,需要各种措施多管齐下,各种手段齐头并进。“共同”二字,对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集中力量办大事,才能确保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2.推动共同富裕的制度支撑 推动共同富裕需要制度规范、制度安排,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制度建设,我国已形成由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构成的制度体系,为推动共同富裕提供了可靠的制度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支撑。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这是推动共同富裕的所有制基础。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增强国有经济的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是推动共同富裕最可靠的经济支撑。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鼓励先富带后富、帮后富,是推动共同富裕不可缺少的经济力量。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这是推动共同富裕的分配制度基础。这一分配制度能体现效率、促进公平,使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也有利于调动资本、土地、技术等生产要素拥有者的积极性。基本经济制度把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既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促进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又更好发挥政府的调控作用,促进各类资本规范健康发展,这是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制度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显著优势支撑。共同富裕是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既要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需要,也要满足人民对精神文化、公平正义、生态环境等方面的需求。随着人民物质生活的满足,对精神生活的要求提升,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注重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根铸魂,有利于满足人民的精神生活需求,促进全体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共同富裕建立在公平正义基础之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各领域全过程,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显著优势为推动共同富裕提供基础性制度依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功能。通过制度创新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才能化解推动共同富裕过程中需要破解的系列难题,克服推动共同富裕过程中面临的各种困难。比如,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有待制度完善和制度创新。又如,如何通过制度创新推动先富带后富、帮后富,是制度建设需要解决的问题。
3.推动共同富裕的经济基础 经济发展是推动共同富裕的引擎,也是推动共同富裕的关键。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高质量发展,为推动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经济基础。
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为推动共同富裕创造了物质条件。推动共同富裕的基础在于经济发展,即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为引领,带动人均GDP、全员劳动生产率、居民人均收入、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2021年,我国经济总量达到114.4万亿元,稳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到17.7万亿美元,预计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超过18%,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5%左右。在经济总量实现新突破的同时,我国人均GDP突破8万元,达到80976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到12551美元,超过世界人均GDP水平,这意味着我国距离高收入国家又近了一步,夯实了推动共同富裕的经济基础。
以高质量发展推动共同富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高质量发展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带动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发展,成为新时代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没有高质量发展,就不可能促进共同富裕,高质量发展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共同富裕是高质量发展的结果。高质量发展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中国经济由此迈上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品质、实践要求,直接对应推动共同富裕的要求,创造推动共同富裕的条件,为推动共同富裕奠定更为坚实的经济基础。
4.推动共同富裕的社会环境 持续稳定的社会环境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也是推动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一再强调稳定压倒一切,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创造了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
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是推动共同富裕不可缺少的条件。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为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推动文化繁荣兴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了可能。改革开放以来,通过经济发展和协调各种利益关系,人民的利益诉求逐步得到满足;通过推进社会建设,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化解各种社会矛盾,逐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通过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的提升,推动了社会治理现代化。社会长期保持稳定,为推动共同富裕奠定了社会基础,创造了社会条件。
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形成良好社会预期。社会预期是影响经济发展、共同富裕的重要因素,良好社会预期往往能转化为有序、理性的经济行为,使人们有动力、有耐心、有信心从事长期性、创造性的经济活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社会预期不稳,容易导致市场主体的经济行为短视化,不利于经济高质量发展,也难以形成推动共同富裕所需要的社会氛围。因此,良好社会预期是推动共同富裕不可缺少的社会条件。
5.推动共同富裕的精神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幸福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共同富裕要靠勤劳智慧来创造。”只有通过人民的创造性劳动和创新性贡献,创造充沛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才能为推动共同富裕奠定坚实的财富基础。
实现共同富裕有赖全体人民共同奋斗。中国人民是勤劳勇敢、具有奋斗精神的人民。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以人民利益为价值导向和价值目标,人民主体地位得到尊重,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提振了人民的精神力量,调动了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了人民创造、创新、创业的活力,成为推动共同富裕的主体力量。
推动共同富裕有赖人的全面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促进共同富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高度统一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为现实,人民更加自信、自立、自强,在历史进程中积累的强大能量充分释放,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历史主动精神、历史创造精神,志气、骨气、底气空前增强,为推动共同富裕提供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也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关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充分利用我国发展具有的战略性有利条件,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是历史赋予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责任和光荣使命。
(作者:陈金龙,系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