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块状经济”是指在某一特定领域内,以一个主导产业为核心,由大量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在空间上的集聚而形成的地域特色经济,也被经济学界称之谓“簇群经济”。加快区域“块状经济”转型升级、推动科学发展,对于保持区域经济长期平衡较快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块状经济”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累积了内在发展的制约因素,如产业层次低下、恶性竞争严重、要素支撑力弱等相关问题。
目前,世界产业发展的总体趋势是走向产业集群化,因此“块状经济”作为一种自发的经济体,在有序规划和引导中,必然向现代产业集群发展。加快“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是集群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提升产业区域竞争力和培育龙头企业的重要途径,更能够整合资源,明确发展方向,推进整个产业经济转型升级。
浙江的“块状经济”是浙江工业发展的特色和优势,在全省的工业发展格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了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区域和产业国际竞争力,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构建浙江特色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将是浙江省在“十二五”期间工业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
“块状经济”转型路径机理分析
1.升级模式全球价值链是一种全球性的网络组织,它属于一个动态过程,指的是商品或者服务在增值的过程中涉及的全部过程。如原材料采购,产品生产,产品分销,产品终端销售及相关售后服务等。
从全球价值链的角度来研究“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提升,指的是通过全球价值链,引导“块状经济”企业逐步嵌入,获取全球性的资源,包括技术、市场等,并不断提高产业竞争力,最后升级进入较高产业层次的过程。
2.升级目标
浙江“块状经济”升级的主要目标是通过生产者驱动型价值链(P-GVC)与购买者驱动型价值链(B-GVC)两个方面。
生产者驱动型价值链,是以“生产者”为中心,该“生产者”在全球价值链中处于主导或者支配地位,通过全球的垂直分工体系来引导产业的转型升级。从目前浙江的“块状经济”发展看,这种价值链在浙江几乎还没发展,应该说是“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升级的主要目标之一。
购买者驱动型价值链(B-GVC),主要是通过跨国流通产业链完成,一般主导的公司或者跨国企业往往有很强大的营销渠道和品牌优势,这种价值链主要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浙江省“块状经济”现在主要处于这种购买者驱动型价值链的低端,其产业集群现代化的主要目标是要移动到高端。
浙江的“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的提升,在全球价值链的视角下,要先根据浙江省“块状经济”加入GVC的驱动力去确定其核心能力,明确竞争优势。处于制造加工环节的浙江企业,除了可以通过强化研发手段外,还可以通过合资、合作或挖人、并购等方式,嵌入GVC的研发环节。而如果参与的是购买者驱动型价值链的产业,就应强调设计和市场营销环节,来获取范围经济等方面的竞争优势。
浙江“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提升的制约因素
从全球价值链的视角看,浙江“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发展,将是嵌入全球价值链,实现产业转型提升的重要途径。2008年至2010年,建立了浙江省产业集群示范区,建设工作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效,但示范区推进中仍有许多工作亟待深化和加强。
1.低端化锁定倾向依然存在
浙江“块状经济”主要以传统产业为主,新兴产业还处于萌芽阶段,截至2011年,排名前十位的试点集群主要是轻工纺织和普通机械加工。这几年来,在政府部门的引导下,转型升级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浙江的“块状经济”本身发展是低端接单生产环节发展起来的,几乎没有任何产业自主权,创新弱、无品牌的低端化锁定倾向始终存在。因此,如何突破产业发展中的低端锁定现象,找到锁定的点和制约因素,引进优质的资源,企业和政府依然有很多工作要完成。
2.要素资源制约日益严重
“块状经济”的发展,要素资源是非常重要的,主要包括硬件要素和软件要素,其中硬件要素突出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缺少土地资源对项目的支撑,二是“三高两荒”现象严重,除了带动企业成本提高外,还容易引起“块状经济”内部企业集体的成本推动,由于众多中小企业缺乏定价权,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同时,无论是人才流动,还是高新技术产业的保护发展都比较难实现,造成企业研发的动力不足,阻碍产业的转型提升。
3.“块状经济”内部企业过度竞争
浙江“块状经济”产业转型提升过程中,数量和销售规模的扩大是主要的表现,但这种规模扩张更多的是同质产品,而由于企业缺乏价格控制权,往往内部的恶性竞争会非常厉害,出现资源重复利用,扰乱市场秩序,影响企业的正常发展和经营活动。但若是“块状经济”内部企业存在过度竞争,将导致企业逐步衰败,整个块状经济也会逐渐消亡。
4.新兴“块状经济”培育不足
近些年来,根据产业转型升级的相关原理,装备制造、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新兴的“块状经济”发展逐步加快,但当前浙江省已有一定发展的新兴产业比较分散,产业发展重点不明,集群化程度低,影响产业链的升级。因此,如何正确引导新兴的“块状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引进大项目、大平台,实现新兴“块状经济”的转型升级,将是必须突破的一个难题。
浙江“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路径选择
浙江省“块状经济”大部分属于劳动密集型的购买者驱动型价值链,如萧山化纤纺织、乐清工业电气产业集群、大唐袜业等,按照前面的机理论述,这些“块状经济”的升级过程应该是先完成工艺流程升级,再向产品升级,最后跨越到功能升级和完成链条升级环节。目前,主要是向利润更加丰厚的环节跨越,比如研发、营销、品牌等环节,因此,浙江“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路径选择应着眼于以下4个方面:
1.培育龙头企业
许多学者认为,“块状经济”和产业集群的最大区别在于,一是自发产生的集聚现象,二是经过了科学的规划发展。在块状经济内部,龙头企业可以作为研发的试点基地,也可以作为品牌发展的重要窗口,从OEM(贴牌加工)到ODM(设计生产),再到OBM(自主品牌生产),龙头企业要努力做到不是单纯的“制造”,而是努力向“微笑曲线”的两端攀爬,并起到带动作用,这正是“块状经济”向产业集群发展,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
2.打造区域国际品牌
产品要想获得价格话语权和时尚话语权,品牌建设是核心,比如意大利的服装代表着高档、时尚和潮流,瑞士手表代表着高档、品位和尊贵,德国的汽车代表着高性能、品牌和高科技等。所有跨国大企业的品牌建设,发展都经过积累和长期培育的过程,因此, “块状经济”发展中的区域品牌打造,也必须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
“块状经济”的区域品牌建设过程中,主要应着眼于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品牌建设,带动整个“块状经济”的附加值提升,形成区域的价格话语权。二是品牌建设应该抓住区域性和国际化的特征。同时在品牌的注册和保护的过程中,应采取国际化的方式,立足全球价值链的升级。
3.挖掘高端要素支撑
要完成产品升级向功能升级,关键是高端要素资源的支撑。以低成本劳动力、资源能源消耗的传统要素支撑发展的“块状经济”,为其初级形态;而以人才、技术、管理、制度等高端要素支撑发展的“块状经济”,则为高级形态,即现代产业集群。
当前浙江省的“块状经济”发展的要素保障和支撑处于初级形态,而国际现代产业集群所在地区一般都集聚了一大批技术人才,国际专家是作为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提升、全球价值链提升的重要支撑。相关政府部门和企业要积极谋划,努力开拓,通过建设示范基地、公共服务平台等方式,引进国际专家或者高技能人才完成对“块状经济”内各企业的工艺流程升级、产品升级。
4.价值链整合转型提升
浙江省的“块状经济”的类型涉及不同的行业,升级的路径也是各不相同。机械大类“块状经济”主要是产品开发、工艺流程的革新,升级的重点是研发和流程环节;纺织服装大类的“块状经济”,升级的重点是品牌、设计和营销。竹木制品大类的“块状经济”,升级的重点是营销、品牌和功能开发等。因此,价值链整合提升型作为一种综合性的“块状经济”的升级模式,适用于各类不同的“块状经济”转型升级。具体包括,一是通过“块状经济”内部的龙头企业掌握相关高价值链的技术体系、品牌体系及销售,带动其他企业同步提升,实现价值链整体的提升。二是“块状经济”内部的企业整体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发展,占据价值链的高利润环节。
参考文献:
[1]叶美芳.基于价值链视角的浙江“块状经济”的转型路径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1).
[2]吴红霞.攥紧拳头开新局浙江加快推进传统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聚.今日浙江,2010(1).
[3]赵琦,余玉龙.浙江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启示——兼《浙江省“块状经济”发展报告》解读.现代商业,2008(14).
(作者单位:湖州职业技术学院 湖州广播电视大学国贸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