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城市、区域、环境经济学 >> 正文

台湾地区国家公园发展对我国大陆森林旅游业发展的启示

http://www.newdu.com 2018/3/8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2年第1期 肖 俊 参加讨论

摘 要:从国家公园的概念和功能出发,分析台湾地区国家公园的发展现状,总结其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成功的经验,针对我国大陆森林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台湾地区,国家公园,森林旅游,启示

自从1872年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黄石国家公园诞生之后,世界各国和地区纷纷效仿这种做法。根据联合国2003年世界保护地名录统计,截至2003年全球已建立了3800多个国家公园,占全球陆地保护地数量的3.8%,总面积约占陆地保护面积的22%。
    1 国家公园的概念
    
按照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定义,国家公园指那些陆地或海洋地区,它们被指定用来为当代或子孙后代保护一个或多个生态系统的生态完整性;排除与保护目标相抵触的开采或占有行为;提供在环境上和文化上相容的、精神的、科学的、教育的、娱乐的和游览的机会。国家公园的主要管理目标是保护生态系统和提供游憩机会。
    国家公园的主要功能一是为当代及子孙后代保护一个或多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保存大自然物种基因库的功能,供世世代代使用:二是排除与保护目标相抵触的开采方式或占有行为;三是提供科学的、教育的、娱乐的和游览的机会,满足国民的休闲需求,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四是促进以公众环境教育为中心的生态旅游发展,使之成为科学研究的博物馆,国民环境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
    2 台湾地区国家公园发展概况
    
台湾地区国家公园的发展经历了3个时期,分别是:思想导入期、筹建期、发展期。
    国家公园思想导人期:台湾建设国家公园的思想从日本传人,台湾民众被动接受国家公园的名称和思想。1935年,国立公园委员会成立,初步确定了在台湾地区建设5个国家公园的蓝图计划。
    国家公园筹建期:1963~1964年,台湾地区由农业社会转型进人工商社会。1972年6月,台湾正式通过《国家公园法》,为国家公园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
    国家公园发展期:1974~1978年,初步选定太鲁阁为第一个国家公园;1984年,垦丁国家公园管理处成立;1985年,玉山国家公园、阳明山国家公园成立;1986年,太鲁阁国家公园管理处成立:1991年,雪霸国家公园成立;1995年,金门国家公园成立:2007年,东沙环礁困家公园成立;2009年,台江国家公园成立。经过1984~1995十余年的快速发展,基本奠定了台湾地区国家公园体系的格局和结构。
    至此,台湾地区已经建立了8个国家公园,总面积715782.18hm2,其中陆地面积312677.14hm2,海域面积403105.04hm2,8处国家公园的陆地面积约占全岛陆地面积的8.64%。
    3 台湾地区国家公园成功经验
    3.1扎实的研究基础,支撑着国家公园体系的科学发展
    
台湾地区的国家公园获取的科研支撑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国家公园外部的科学研究,主要有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提供的科学研究成果;二是来自国家公园内部的研究成果,这一工作常常由保育科提供经费委托学术单位研究完成。区内设施规划及管理策略也通过拨款委托顾问公司或专业学会、协会项目办理。
    3.2园地制宜的土地利用分区和设施布局
    
台湾岛土地资源珍贵,开发历史悠久,不存在像欧美国家公园一样有大面积的“荒野区”。在建立国家公园前,很多区域都有人为活动出现,一些村庄甚至分布在国家公园范围之内。台湾地区国家公园的土地利用划分中,出现了“一般管制区”,允许在这类用地上延续传统的农业利用方式。同时,国家公园景观区域内并不拒绝一切认为建筑或构筑物,只是这些建设的结果——建(构)筑物和整个建设的过程应该是对环境友好的,它们应与环境融为一体,而不是格格不入。
    3.3透过解说系统,主动管理游客
    
解说就是把信息背后的故事,通过解说的各种媒介传递给游客。解说和环境教育密切地结合在一起,是十足的科普教育。让游客在走进自然的时候获取知识、产生认知、激发兴趣,最终化为行动,从而发自内心地保护国家公园的自然生态系统。其中室内解说注重与室内装饰设计相配合,通过设计语言凸显解说内容;室外解说则以平面媒体为主,图形、照片、文字是主要元素。
    4 目前大陆森林旅游业存在的问题
    
由于大陆地区对森林旅游环保工作认识迟、起步晚,对开展生态旅游缺乏科学管理和监督机制,加之一些自然保护区偏重于旅游的经济效益,忽视资源保护和管理,导致因旅游造成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4.1粗放式开发,缺乏统一规划;基础设施落后,人造景观泛滥
    
一些生态旅游区在进行旅游资源开发时,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全面科学的论证、评估与规划。粗放式的开发和经营造成动植物资源的破坏,打破原有的生态系统平衡。
    由于森林旅游资源一般地处山区,交通、信息不便,基础设施落后,开发难度大。与基础设施欠缺相对应的是人为设施的泛滥。很多森林旅游区盲目兴建旅店、餐馆、商店,修建过多的人工景点如大型人造景观、民族风情园、民俗村等等。这种状况一方面使美学价值下降,另一方面给自然遗产、文化遗产的保护造成了很大损失。
    4.2景区超负荷运作,超出生态承载力;而且游客环保意识急需提高
    
由于我国对森林公园开展生态旅游缺乏科学的管理和监督机制,一些森林公园片面追求旅游的经济效益,忽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管理,加之旅游开发前未进行环境容量分析,致使旅游高峰期出现人满为患的现象,旅游的时间分化和地域分化严重。
    森林旅游以回归自然为宗旨,应以认识自然、欣赏自然、保护自然、不破坏自然的生态平衡为前提。然而不少游客认为森林旅游与普通旅游之间仅仅是选择旅游对象上的区别。很多人乱扔废物,或在名胜古迹上留下不文明印迹,不仅造成环境景观的破坏,还降低了旅游景区的吸引力。
    4.3缺乏专业人才和经验技术;管理措施不利,法制建设滞后
    
森林旅游从业人员素质普遍不高,缺乏公园建设和森林旅游管理的专业人才,在职人员缺乏专业培训,也是制约我国森林旅游业发展的因素之一。人员素质不高直接导致经营管理水平低下和法制建设的滞后。
    5 台湾地区国家公园的发展对我国大陆森林旅游业发展的启示
    5.1清理现有的保护区、名胜区、森林公园等,适当压缩其数量和规模
    
大陆地区保护区域数量多、范围大,种类杂,仅云南省的自然保护区就有180多个,一些地方虽然规划了保护区域,但力所不能及;有的核心保护区域本来就有人居住和活动,难以实现全面保护的目的。建议各省可以对已批准的各种保护区域进行一次清理,加快规划修编,打造一批森林旅游的精品,创建有地方特色和强竞争力的旅游品牌。
    5.2试行志愿者制度,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
    
我国良好的自然环境对城市人群有明显的吸引力,利用好风景为招牌,可调动各方面人群的参与积极性,吸引国内外大中城市的退休人员、学生、企业管理人员等成为志愿者,为环境保护进行无偿或抵偿工作。这种融入和交流既可以扩充森林旅游从业人员的视野,也可以增强环境保护队伍和力量。
    5.3重视规划设计,合理规划资源,协调区域经济发展
    
目前我国森林公园发展极不平衡,基本处于自然发展状态,缺乏科学规划,明显出现东部快于西部、南方快于北方、经济发达地区快于经济落后地区的态势。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向台湾地区学习,根据全国自然、地理、生态的不同类型及特点,尽快着手制订全国性的森林公园发展规划,作为今后我国森林公园建设与发展的指导性文件,逐步调整现有森林公园布局,有选择地建立一些与国际接轨的国家公园,使国家森林公园建设布局逐步趋于合理。
    参考文献:
    
[1] 内政部营建署垦丁国家公园管理处员工消费合作社,台湾国家公园发展史[M].2002.8.
    [2] 蒙睿,台湾地区国家公园发展历程及对云南国家公园建设的启示[C].云南省人民政府研究室,云南国家公园建设理论与实践,云南:云南人民出版社,2008.
    [3] 刘迎菲,中国森林旅游业发展策略研究——加拿大国家公园发展对我国森林旅游业发展的启示[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4.

作者简介:肖俊(1973—),男,汉族,现就职于昆明市盘龙区松华街道林业办公室,研究方向(业务工作):园林绿化、森林防火、林政资源及森林病虫害防治。

Tags:台湾地区国家公园发展对我国大陆森林旅游业发展的启示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文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