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城市、区域、环境经济学 >> 正文

基于实践社群的员工创业对产业集群的影响

http://www.newdu.com 2018/3/8 《贵州社会科学》2012年第7期 陈剑 刘梅… 参加讨论

摘 要:外部政策推动和产业内部演化,是形成产业集群的两种主要机制,当前的文献研究着重于产业集群形成,对产业集群持续性发展缺乏足够的重视。产业区域内的实践社群是产业集群形成并得以延续的重要内在凝聚机制,在产业实践社群内,存在非正式的产业知识传播、共享和创造平台,从而员工能够获得丰富的创业知识,激发员工创业。新创企业出于知识创造的效应而偏向选址于产业聚集区域,同时产业聚集区域也因为新创企业的出现而扩大产业聚集效应,促进产业集群的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实践社群,员工创业,产业集群
    一、问题的提出
    
现阶段关于产业集群形成的研究,是将企业的选址选择趋同归结于三种因素:交通和运输成本因素、企业经营活动的正外部性因素、政策引导因素等,这些因素促使企业在相同的地理区域上聚集,继而影响该区域的既有产业结构,形成新的产业结构。从本质上讲,上述影响产业聚集的三种因素都是企业自身外部的因素,是由企业外部力量诱导产生的产业聚集。这些理论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部分地区、部分时段的产业聚集形成和发展状况,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在实践中,一些地区通过优化投资环境,降低税收、提高投资优惠水平,诱导和促进本地的产业聚集发展,确实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从长期的实践来看,那些试图通过筑路建桥、减低税收、提高投资优惠力度等一系列政策而兴建产业园区,试图以此优化本地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政策措施,很多并没有获得预期的长远效果。基于这种现象,本文从产业实践社群角度探讨员工创业对产业集群的影响机制,继而探讨产业集群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力求最终促进地区产业结构的发展和优化。
    二、产业实践社群区域内的员工创业与产业集群互动影响分析
    
1.产业实践社群有助于员工获得创业实践知识
    实践社群是默会性知识学习和传播的良好平台,实践社群内的人们能够获得交流、持续接触的机会。默会性知识的显著特征就是“只可意会、难以言传”,往往是与语境高度相融,它的传播和扩散,需要面对面的交流和持续重复性的接触,需要共同的社会和知识背景,因此地理接近对这类知识的传播和学习是至关重要的。实践社群为知识传播和运用经验的交流提供给了良好的平台。
    布朗和杜格(Browna&Dugid)最早提出实践社群的概念,他们在考察和调研美国施乐公司维修部门时发现,维修人员维修知识的获得与转移更多的是来源于默会性知识,如员工之间下意识的工作经验交流,新员工对老员工的工作方式、技能和工作途径的模仿,从而了解工作重点环节,老员工则可以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从与新员工交流中获得新知识新理论,并将这些新知识新理论融汇到既有的知识之中去。公司的明晰性知识对员工工作知识的提升作用并不明显,员工甚至很少顾及诸如统一印制的维修指南规定的操作程序和操作规则。员工之间的相互交往、沟通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在交往沟通过程中,在无意识中能够传递分享与工作相关的信息、知识,这些信息和知识是难以通过正式渠道获取的,或者说,通过正式渠道传递的信息和知识往往很难取得提升员工技能水平的预期效果。员工将从其他员工处获得的信息和知识,糅合到自己实践工作中去,不断创新与进化,不断进行持续学习和知识更新。在一个企业内部存在这种现象,在有大量企业构成的产业群体内,同样存在这种现象。地理位置相近、业务相关的企业存在着分工、合作、竞争关系,这些关系的存在导致企业集群内的知识员工相互联系、相互沟通越发显得重要。由于知识员工所掌握的专业技能技术对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取优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从竞争关系上来讲,企业的员工必须通过联系和沟通,关注竞争对手的技术创新和演变的状况。从分工合作关系来讲,企业的经营优势获得不仅仅是本企业努力的结果,还要取决于产业链中上下游合作企业提供匹配性的服务、产品等等,要获得匹配性的合作,合作企业间的经营知识、企业文化、生产技术等相互沟通和交流就成为必然要求。不论是竞争关系的交流和情报刺探、还是合作关系间的主动沟通,在无形间就形成了主要以企业员工为载体的相互学习的平台和机制——产业实践社群。处于产业实践社群区域中的企业知识员工,熟悉所从事行业的采购供应、生产运营以及销售渠道等状况,有助于员工准确把握行业特征,合理选择创业方向,有助于提升员工创业信心,激发员工的创业热情。
    2.产业实践社群内企业员工创业能够有效推动产业集群形成
    从产业集群的来源角度可以将产业集群分为原发型和嵌入型两种,原发型产业集群往往是以当地传统特色产业为基础,通过积累扩展、改造转型等方式,强化传统特色产业的市场化、分工化和规模化,形成富有地方特色的产业集群。资源嵌入型产业集群是通过吸引外来资本、技术等外部资源,进行投资开办厂矿企业,更多表现为当地承接外部产业转移或是政府建立开发区吸引外来资本形成。不论是原发型还是嵌入型,处于产业集群初期的产业实践社群对产业集群规模和质量都能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与非产业实践社群区域的企业员工相比,产业实践社群氛围中的知识员工更具有创业优势,表现为更为强烈的创业倾向和创业能力,创业优势来源于产业实践社群,从产业实践社群中获得的产业知识能够有效增进企业员工的创业能力和创业意愿。
    具有收益的市场机会往往会被具有原始创业才能的企业家发现,一旦机会出现,企业家们就会迅疾组织资源创办企业,成为该行业的先行者。由于外界环境,如地理区位、自然资源的优势,加之企业本身的初创者优势等一系列优势,先行者就能快速占领市场,取得较好的经济绩效,往往能够获得超越市场正常投资水平的利润回报,比较容易成为该产业的主导企业和核心企业。区域中新兴产业中的初创企业成功了,获得了超越正常投资报酬水平的利润,会吸引更多的投资进入该行业,大量相同或类似企业由此而产生。新兴产业中初创企业的成功能够带动为这些企业提供上下游产品或者服务的企业产生,由纵向产业链和横向同行业企业共同构成的产业聚集群体由此产生。初创企业的成功,还能激发企业中掌握行业核心知识的知识员工的创业热情,一些员工在原企业就业过程中,因为工作或者私人关系,长期处于产业实践社群之中,获得了丰富的产业知识。同时又熟悉原企业在经营管理中以经营流程和技术诀窍为主要内容的企业隐性知识,能够较为深刻的把握原企业的上下游企业的产业生态。这些员工往往是企业核心能力的载体,他们一旦具备了创业资本的条件,更倾向于创业,而非在原企业就业,继而创立新的同类型或者同行业企业。员工新创办企业不仅在经营业务上同原企业保持很深的关联度,而且在业务往来上,也比较偏向于同原企业保持良好的关联,新创办的企业可以是提供与原来企业相同的产品和服务,也可以是原来企业的上游供应商和下游的客户,与外部进入企业相比而言,因为内部核心能力外泄而引发员工创办的企业,更容易促进产业聚集,提升产业聚集速度和规模,更有利于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从这个角度来讲,企业核心能力的衍生往往是产业集群得以实现的根本途径。产业聚集区域中的企业通过自我强化、自我积累、自我裂变,企业衍生速度加快,在产业聚集群过程中,逐渐形成核心主导型的企业、辅助服务型的企业,行业产业链由此逐步从雏形趋向成熟,最终形成产业集群。产业集群中的企业既存在竞争关系,也存在合作关系,这些竞合关系能有效促进产业集群内的企业知识传递、扩散和创新,最终提升产业集群中的知识水平。
    三、产业知识社群员工创业选址的聚集性趋向分析
    
从逻辑上来说,上述分析得出的员工创业促进产业聚集规模的结论,暗含了这样的一个假设:不仅员工创业企业的经营范围和方向与原来企业紧密相关,而且员工创业企业的选址也与原来企业在地理上具有接近性,唯有如此,才能促进产业集群形成,是企业知识员工创业能否对产业集群产生重要影响的关键所在。
    创业企业选址定位的主要原则是成本最小化,卡洛斯企业选址模型:能够很好的解释员工创业选址更偏好于原产业知识实践社群辐射的地理区域之中,而非其他区域。企业选址定于产业聚集群中,企业可以较好的获得产业实践社群的公共知识,享受产业集群知识的外部性,也会造成本企业知识的外泄。
    在产业知识社群中,企业知识外溢的程度主要与产业知识社群中的三个因素相关:(1)产业知识实践社群中企业间的技术差异,卡洛斯模型用圆环上的不同点位分别表示企业间生产采用的技术类型,不同点位之间的距离表示企业间生产采用的技术差异,距离越大,技术差异越大,说明企业之间的技术越具有异质性特征,异质性大的企业群,相互之间的技术比较容易外泄。(2)技术差距,表示生产经营过程中采用相同或者相似技术的差距。不同企业的技术水平也是不同的,产业知识实践社群内企业间的技术差距越大,该技术水平高的企业知识流失的可能性越大,知识外溢的可能性就越大。(3)产业实践社群中的企业学习能力。企业接受知识社群的技术辐射的多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的学习能力,企业可以通过同外部技术研发机构合作,提升获取外部知识的能力和容量。
    产业实践社群员工创业企业,很难超越知识社群中已经拥有的知识积累,很难成为产业知识社群中的领头羊。与产业集群的企业相比,员工创业企业技术差距显著、技术差异性大,学习能力强,因而很少发生因为企业知识溢出而带来企业损失的现象,更多的是从产业知识社群中获取知识。员工创业企业在产业知识实践社群中,企业间被动的或者主动的相互沟通和交流,获取别人的知识,促进本企业的技术进步、市场拓展以及成本节约等,最终提升本企业的自身竞争优势;但在另一方面,处于产业知识实践社群中的企业,自身拥有的知识也会向实践社群扩散,因为自身知识的扩散,尤其是默会性的知识,有可能会使得自身的技术优势下降、市场空间受到挤压,会削弱本企业的竞争优势,实践社群中知识传播和运用,对于企业来讲,损失和收益同时存在。产业实践社群能否长期存在,关键在于处于实践社群氛围中的企业相互间的知识交流和沟通能否达到共赢的效果,也就是实践社群创造出来的“产业氛围”带来的收益能够远高于因为知识外泄而造成的损失。
    四、基于实践社群的产业集群发展策略选择
    
无论是以吸引外来投资或者承接外部产业转移形成,还是以传统产业、特色产品为核心而形成的产业聚集,在初期,以税收减免、优化投资环境、兴建产业园区等方式对产业聚集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但要使得产业聚集持续性,假如无法寻找一个能够承接和替代外部推动力的产业内部凝聚力因素以继续推进产业聚集发展,产业聚集只能是因为扶持政策兴而兴旺,也会因为政策息而衰退,难以持续。产业知识社群内的员工因为对产业知识和技术的熟练把握,成功创办相同产业性质的企业的概率相对较高,产业社群内的员工创业较外来投资者也更能有效的保证产业聚集规模和聚集效率的提升。鼓励和规范产业社群内知识交流创新,尤其是默会性知识的传播和共享,鼓励员工在产业聚集区域内创业,应该成为产业聚集政策的重要内容。
    1.培育和促进产业知识社群,充分发挥其知识创造和共享的功能。产业知识实践社群在产业群内发挥的重要作用是将默会性产业知识和显性知识相互转换、吸收企业外部知识、传播企业内部知识。产业知识社群的存在,使得产业社群内的企业因为知识聚集、传播、创造带来的收益远远高于因为聚集而带来的竞争损失,有效促进了产业聚集。因此,培育产业知识实践社群,发挥产业知识实践社群的作用,对产业聚集有着重要的意义。产业知识实践社群是在自发的、非正式结构的基础上形成,也正是这一特征,才使得知识转换、传播和共享在无意识之中得以有效率的完成,试图通过外部强制力的直接干预以促进产业知识社群的形成并发挥作用,往往会适得其反。培育产业知识社群,应该以间接辅助的方式完成,通过财政资助、构建知识服务性质的中介机构、政策引导等方法来实现。
    2.规范产业实践社群员工创业行为,促进产业聚集。凡事有利就有弊,员工创业行为能够促进产业聚集规模扩大和聚集速度加快,对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毋庸置疑。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员工创业成立的新企业,与原企业可能存在着竞争关系,员工创业可能导致原企业的人才流失、知识和技术外泄而引致其竞争优势削弱等等。地方政府在对产业社群内的员工创业政策制定上,往往会偏向于照顾新企业的创立,忽视旧企业的利益保护,尤其是忽视知识产权保护。应该在产业实践社群内鼓励员工创业和市场竞争的同时,维护竞争秩序,为新旧企业营造做大做强的经营环境,这样更能够提升产业聚集的质量,推动经济健康发展。在员工创业的方向上,优先鼓励员工在与原企业的经营业务相协同的方向上创业,而非同质性创业。就企业规模来看,当企业处于高速成长阶段,因为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对企业应予以更多的保护,对企业员工创业附加更多的限制;鼓励规模大、市场势力强的企业员工自主创业,充分发挥企业员工创业才能,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3.合理界定产业社群内的公共知识与专有知识,有序实现知识共享。产业知识实践社群是产业聚集的内在凝聚力,也是员工创业知识的来源。促进产业聚集规模扩展,提升产业聚集质量的内在推动力是产业社群内的产业知识和技术的进步和提升。产业知识社群中的知识和技术进步大致由三个途径产生,一是产业知识社群内的企业经营具有相似性或者相关性,在相互接触过程中,相互的知识和技术运用中,激发出新的知识和技术,这种知识和技术创造过程是缓慢的、渐进的;第二个途径是企业专有的先进性知识、技术被外泄到产业知识社群中,或因为被产业知识社群中其他企业模仿、学习,或者因为本企业员工创业而使得知识和技术的外溢,企业的先进知识和技术外溢于产业群,能够提升产业知识社群的知识技术水平,有助于产业知识社群内其他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但容易导致知识外泄企业迁移出产业知识社群,最终会削弱产业聚集的规模和质量;第三个途径是以非营利性质的科研机构参与到产业知识社群的知识和技术创建过程中去,为产业知识社群不断注入产业经营的新知识、新技术。知识创造和技术进步的三个途径都涉及到产业群内不同企业、科研机构之间的技术、知识的糅合、共享与运用,也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新的技术和知识才能更有效率的产生。对知识产权的界定合理与否,直接影响产业群内知识共享的范围和效率,知识产权缺失,会使得产业群内企业失去分享知识以求得知识创造的积极性,知识产权法律过于繁琐和细致,会缩小产业群内共享知识范畴,不合理的扩大专有知识技术范围,影响产业知识技术的运用和创新。只有通过知识产权法律、规章等制度形式合理界定共享知识和专有知识的边界,才能保证社群内的知识共享、运用和创新。
    参考文献:
    [1]Nonaka,I and Konno,N.The concept of“Ba”:Building a foundation for knowledge creation[J].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1998,40(3):40-54.
    [2]骆静,廖建桥.基于提高组织嵌入度的实践社群研究[J].科研管理,2006(3):133-—139.
    [3]金祥荣,朱希伟.专业化产业区的起源与演化[J].经济研究,2002(8):74-95.
    [4]陈柳,刘志彪.人力资本型员工的创业行为与产业聚集生成机制[J].产业经济评论,2008(9):52-68.
    [5]张其春,郗永勤.区域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调整的互动关系[J].现代经济探讨,2006(8):16-18.
    [6]杨蕙馨,刘春玉.知识溢出效应与企业聚集定位决策[J].中国工业经济,2005(12):41-48.

Tags:基于实践社群的员工创业对产业集群的影响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文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