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概况
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我国面向世界开放的第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一直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标志之一。
2009年,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占大连全市的22.7%;工业总产值实现2331亿元,占大连市的38.8%。48个国家和地区在这里兴办外资项目3000多个,其中,世界500强企业48家,平均投资规模7000多万美元。已形成包括集成电路、先进装备制造、石油化工、船舶配套、光电子、生物工程技术、节能环保、航空、旅游等九大核心产业集群。
产业集聚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在不断引领人口集聚。1989年,大连开发区有人口1.94万人。到2009年,开发区户籍人口已达25.1万人,成为大连除中心城区外的新城区。
产业、人口集聚带动了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提升。2009年,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06.9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投资完成60.9亿元;房地产建设投资完成104.5亿元。居民用电总量16382万千瓦时。城市和社会管理水平显著提高。驻区高校10所,教育部门直属学校40所;拥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260个;市民健身中心建成,体育公园、滨海公园对市民开放,图书馆、大剧院服务内容日渐丰富。图书馆馆藏量43万册(件),全年累计接待读者161万人次,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工作基本实现全覆盖。
总体上,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已经完成了从工业园区到综合新城区的转变。虽然在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立之前,旅顺口区、金州区和大连市区已经形成品字形的城市组团结构,但开发区后来居上,到21世纪初已经发展成为大连的新市区,促使大连城市核心区从单中心向双中心发展。
二、大连开发区城市化模式探讨
沿海大城市开发区大都设立在远离中心城区的地方。在首批14个沿海国家级开发区中,除了上海的闵行、漕河泾、虹桥处于城市改造型开发区外,其余都远离母城。这种城市化模式的特点是工业化超前发展,产业化推动,人居和综合服务从滞后到跟进,逐步形成规模较大的新市区、新城市。在大连市域范围内,以大连开发区、长兴岛临港工业区最为典型。这种飞地型开发区从工业区到工业新城,推动城市空间向双核甚至多中心格局演变。由于开发区兼具出口加工区的经济属性和西方新城的空间属性,使其在调整转型时期,在继续致力于外向型经济增长的同时,有可能利用自身的空间特点通过规模化城市建设向新城方向转型,从而通过城市功能的培育和完善为自身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平台。大连开发区在“以工业化促城市化,通过城市化逐步实现现代化,建设以工业化、产业化为支撑的新市区”的转型实践过程中,使原有的单纯产业集聚的经济功能区形成了一种外资高度密集、现代工业主导、具有明显城市特征、能够相对独立运行的城市地域单元——外向型工业新城。
大连开发区的这种转型源于3个基本条件。首先是区位条件。大连区位于发达城市周边,由大型、综合性产业园区发展而来,具有承接母城产业辐射和人口扩散的优势区位,还具有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交通、政策和通关环境,这是飞地型产业功能区向外向型工业新城转变的先决条件。其次,具备新城的基本内涵即相对自立性。这必须有自身足够的就业岗位和空间容量作为支撑,也是新城不同于一般郊区社区、工业区和卫星城的基本条件。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园区要有足够的发展空间和腹地支撑,与周边卫星城、专业镇相比,具有明显优势。第三,外资高度密集和现代工业主导是外向型工业新城区别于一般新城的根本特质。从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的改革开放路径可以看出,资本是拉动经济发展和产业集聚的首要生产要素。目前,我国整体的人均消费水平仍处于一个上升阶段,内需启动不足,沿海城市仍主要以外向型的加工制造业集聚人口,积累人气。因此,已形成的外向型工业新城大都以此为补充条件。
三、相关对策与建议
大连开发区通过工业化促进了城市化。在转型过程中,原有的单纯产业集聚的经济功能区形成了一种外资高度密集、现代工业主导、具有明显城市特征、能够相对独立运行的城市地域单元——外向型工业新城,这种飞地型经济功能区起着促进新城崛起、推动城市空间演变的作用。今后,应当不断加强开发区与主城区的分工与协作,通过城市空间互动促进城市化对接与协调发展。
一是加强与大连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同时不断优化内部园区布局,努力实现外部空间对接和内部空间有序。开发区综合功能的配套建设必须与城市总体规划及整体产业空间布局相协调。以往以单纯的产业集聚为主的产业功能区应顺应以人为本的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城市总体发展框架。与此同时,为了抑制城市空间的“摊大饼”式空间蔓延,必须充分发挥开发区的有机疏散功能,科学布局产业园区发展,通过功能区与重点城镇的空间互动及一体化发展推动园区、城市功能空间组团式发展。充分利用土地利用的兼容性,增强集约性,做到组团式开发,不宜过分纯化空间,割裂开发区内部各部分及内部与外部的有机联系。
二是围绕主导产业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构建开放式产业链,有效推动周边地区产业化和城市化。大连拥有大量中小型的地方工业园区,它们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产业结构雷同、经济功能相似的问题。大连开发区作为龙头,完全可以发挥对这些中小型园区的产业带动和功能整合的作用,摈弃产业结构的大而全、小而全,在提升产业层次的同时,通过构建开放型的产业集群,吸引周边园区与之进行配套,加强产业协作,在促进周边地区工业化、产业化和集群化的同时,推动城市化和城乡统筹发展。
三是注重园区文化特色营造,吸引人才,形成创新型城市精神风貌。首先,积极引进高新技术和高效的管理模式,顺应信息经济和知识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制定人才发展战略,提高区域人才竞争力,吸引各类技术、管理人才到优势经济功能区投资兴业,为园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其次,要通过创建高效、服务性政府,形成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创新文化氛围,争取做到“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积极营造大连特色、园区特有的创新文化和人才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