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城市、区域、环境经济学 >> 正文

基于要素流动的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研究——以重庆涪陵区为例

http://www.newdu.com 2018/3/8 《商业时代》2012年第31期 彭道伦 参加讨论

内容摘要:统筹城乡实质是资本、技术、劳动力等资源要素在城乡之间的流动,由于要素资源的稀缺性,一定时间内地区获得的资源要素具有差异性,这导致地区统筹城乡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地区要实现较高的统筹城乡发展水平,客观上要求实施差别化发展战略。本文以重庆涪陵区为例,探讨了基于要素流动的城乡统筹发展战略。
    关键词:统筹城乡发展,差别化,战略
    重庆市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肩负着探索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经验的使命。重庆市情特殊,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大山区和民族地区于一体,城乡、区域发展较不平衡,统筹城乡发展任重道远,客观上要求作为重庆一流经济强区之一的涪陵率先突围。
    涪陵统筹城乡发展的任务
    

    首先,进一步做大做强经济总量,着力增强反哺和带动能力。在经济全球化、资本国际化的今天,涪陵如何以扩大开放为第一动力,有效汇聚国际国内生产要素,进一步做大做强经济总量,从而增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能力,是当前涪陵统筹城乡发展亟须解决的首要任务。
    其次,加快建设“双百”大城市,着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为了进一步助推涪陵城乡统筹,加快涪陵经济社会发展,2010年12月重庆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涪陵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其中明确要求涪陵加快推进城市化,早日建成100平方公里、100万城市人口的现代化大城市,即“双百”大城市,从而有效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再次,加速推进“三化”,着力破解“三农”问题。城乡分治的二元政策,引起了城乡结构失衡,导致严重的“三农”问题。总结经验和教训得出,统筹城乡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而这一根本途径又是通过“三化”带“三农”来具体实现的,即以工业化带动农民收入提高,以城镇化带动农村劳动力转移,以农业产业化带动农业经济效益增长。
    涪陵统筹城乡发展实施差别化发展战略的必要性
    

    (一)差别化发展战略的内涵
    所谓差别化,从区域经济发展来看,就是要扬长避短,下大力培育自身比较优势,从而形成自己的经济特色,达到快速发展的目的。其实质就是要实现错位发展、特色发展、优势发展。从结构上来看,差别化发展战略至少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一是宏观层面上的差别化,即避开周边地区产业发展的强势,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努力发展“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产业,形成独具特色的产业群体;二是中观层面上的差别化,即避免与其他区县产业结构趋同与重构,突出自己特色,整合地区优势,形成在全市具有鲜明特色的区域经济;三是微观层面上的差别化,即在自身区域内部构筑资源效益最大化的产业结构新框架,按经济地理及层次性的原理,综合考虑自然、经济、社会、人口、土地等因素,按照差别化发展的理念,统一规划自身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构筑资源效益最大化的产业结构框架。
    (二)实施差别化发展战略的必要性
    1.差别化发展战略有利于涪陵跨越式发展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当前发展面临着的重要机遇期,重庆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涪陵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标志着涪陵发展已经上升为重庆战略。区域经济一体化规律揭示,面对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一个地方的发展,在坚守固有优势的同时,还必须充分考虑政策、宏观规划的导向,竞争对象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发展路径,才能实现与邻近区域的既竞争又合作共发展。这意味着:涪陵的发展战略,必须坚持特色定位、错位发展。以差别化发展促进优势发展、错位发展、特色发展,是涪陵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提升区域竞争力,实现跨越发展的必然选择。
    2.差别化发展战略有利于聚集生产要素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城乡差距扩大的宜接原因在于城乡发展速度差距,但其根本原因在于城乡生产要素的投入差距。因此,城乡统筹发展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于生产要素的聚集。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生产要素的瓶颈制约,涪陵城乡经济社会的发展缓慢。中西部各个地区“生产要素争夺战”日趋激烈,唯有通过实施“差别化发展”战略,努力构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产业体系,才能避开与周边区县的过度竞争、恶性竞争、无序竞争,从而吸引和聚集更多的生产要素推动城乡统筹发展。
    3.差别化发展战略有利于发掘城乡资源禀赋推动城乡统筹发展。资源是发展的基础,资源禀赋理论表明,城乡资源的配置,直接影响并决定着城乡发展的协调程度。首先要有资源的投入;其次资源的投入应从城乡发展的实际出发,从资源的量和资源的质两个方面进行统筹兼顾。各种资源量的搭配合理,质的要求符合标准,组合运行有序,这样就能大大减少资源配置过程中的矛盾和磨擦,实现最佳组合,最终求得平衡、协调发展。实施差别化发展战略,立足城乡资源禀赋差异,将城乡发展纳入到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以一体化为目标,在资源配置上充分发掘城乡资源各自禀赋的优势和劣势,通过资源再分配、组合,矫正城乡发展中的失衡问题,推动城乡资源合理、有序、双向流动,从而不断提高城乡协调发展的程度。
    涪陵统筹城乡发展实施差别化发展战略的建议
    

    (一)差别定位,构建优势突出的产业体系
    1.第一产业突出产业化。根据目标市场的需求和资源禀赋的特点,涪陵的农业结构可由三大主导产业构成:绿色无公害的高产蔬菜、水果、苎麻、蚕桑、榨菜为主的园艺类农产品;优质、高附加值的草食牧畜;生长周期短、加工增值潜力大的家禽养殖、生猪饲养与加工。重点培育农业产业支柱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支撑。各农业产业支柱项目按照龙头企业支撑、大户示范带动、各级干部帮促、合作经济规范、效益推动规模、规模促进产业的发展方向,采取市场+公司+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走特色农业、重点突破、面向市场、立足长远、以短养长的产业发展之路。
    2.第二产业突出集群化。产业集群作为一种为创造竞争优势而形成的产业空间组织形式,具有的群体竞争优势和集聚发展的规模效益是其他形式无法比拟的。工业是涪陵的优势,经过近些年的发展,涪陵已基本形成了化工、医药、食品、装备制造、材料、纺织、电子电器七大支柱产业,并且各支柱产业都聚集了一批重点骨干企业,在国内、重庆市及相关行业内都具有一定竞争力和知名度。涪陵在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统筹城乡发展的过程中,要重点搞好这些支柱产业的承接,有针对性地引进缺失链条、补强薄弱链条、提升关键链条、延伸上下游链条,努力形成产业关联度高、专业分工细、协作配套能力强的产业集群。
    3.第三产业突出层次化。在产业调整中,以区位优势为前提,以现代物流业为基础和目标,构建区域性商贸中心和物资集散周转基地,推动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重点发展金融、商贸、物流和旅游业,加快实现第三产业由经济增长点走向经济增长极。重点培育商贸流通服务的龙头企业集团,特别要注重物业管理、信息化服务等新兴产业龙头的培育,形成龙头性的产业区块带动整个第三产业的发展。对于第三产业中的饮食服务业,可根据规划进行调整,打造区域性饮食中心和知名品牌,通过重组、改造或限制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要着力构建功能完善的流通体系、提升涪陵商贸的影响力;加快推进流通现代化,提升涪陵商贸的影响力;努力扩大消费,促进商贸经济快速增长。努力构建区域性教育中心,按照“资源共享、相对集中、丰富门类、提高质量、树立形象”的要求,优化涪陵教育结构,整合周边区市县教育资源,发展涪陵教育产业。
    (二)科学规划,优化差别化发展的空间布局
    首先,在区域发展空间布局上,按照“一城一线两片”的总体部署,制定产业扶持政策,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块状经济”发展带。“一城”片区:依托城市建设和园区产业配套,突出发展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建筑房地产业、城郊农业和休闲旅游业,加快建设现代城市风貌、新型工业化和城乡统筹发展核心区。“一线”片区:依托水陆交通,突出发展加工制造业、交通运输、物流业和现代农业,加快建设小城镇和乡镇企业密集带、统筹城乡发展先行区和农业主导产业基地。“两片”片区:依托优质农产品及生态资源优势,突出发展农副产品加工、生态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加快建设优质稻基地、山区特色农业、生态休闲和统筹城乡扶贫开发示范区。
    其次,在园区平台搭建布局上,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发挥优势、功能明确的总体要求,进一步突出产业特色,优化园区布局。李渡工业园区,作为重庆千亿级的工业园区之一,重点发展医药食品、机构装备和船舶零部件、电子信息、轻工业等产业;白涛工业园区,作为重庆市三大化工基地之一,重点发展天然气化工、氯碱化工、石化工下游产品加工、化肥和农药等产业;龙桥工业园区,重点发展天然气化工、精细化工、PTA下游产业、现代物流等产业。
    再次,在城镇空间布局上,坚持“依托轴线,强化城区中心地位,以重点城镇带动片区发展”的发展思路,逐步形成“一个中心,四条发展轴,一个重点发展区域”的总体框架。一个中心:指涪陵城区,包括李渡、江北、江南、南岸浦和江东5片区。四条发展轴包括一条发展主轴和三条发展次轴,一条发展主轴:即沿长江发展轴,轴上主要有涪陵城区以及石沱、镇安、蔺市、清溪、珍溪和南沱等城镇,是涪陵区域经济发展重点地区。三条发展次轴:一是乌江沿线发展轴,轴上主要以白涛镇为龙头,以发展乌江风貌旅游展示为主,带动涪陵东部地区的发展;二是涪陵到南川公路沿线发展轴,轴上有酒店、马武、青羊、龙潭等乡镇,带动涪陵西南区域的发展;三是涪杉公路沿线发展轴,轴上有百胜、珍溪镇,带动涪陵东北区域的发展。一个城镇重点发展区:即以涪陵城区为主体,涵盖龙桥、义和、致韩等原乡镇在内的周边地区,形成带动全区城镇化发展的增长极。
    (三)齐抓共谋,建立实施差别化发展的机制
    1建立整体开放机制。加大改革开放力度,突破体制、机制、观念等方面的障碍,弱化涪陵行政区概念,强化涪陵经济区概念,推进开放机制的融合。调整和修正地方性政策法规,使涪区投资、招商、产业、环保等政策趋同化,避免同质竞争、恶性竞争。
    2建立载体联动机制。充分整合乡镇工业经济载体,从区域分布、产业基础、配套水平和贡献份额等方面考虑,择优保留一批起主导作用的工业园区,原则上取消各乡镇工业集中区。鼓励各乡镇招引项目进入李渡、龙桥、白涛三大工业园区落户,新增税收纳入乡镇统计。对其他乡镇工业园区的发展,实行区统一规划,所在乡镇集中进行配套。对进入区三大工业园区的项目,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引导建设标准厂房、多层厂房。对取消工业集中区的乡镇杜绝新上工业项目,原有工业企业鼓励逐步转移到区三大工业园区或进行技术改造,不得产生新增用地。
    3.建立考核评价机制。打破共性的目标体系,对取消工业集中区的乡镇,不再强调地区生产总值、工业产值等指标,招商引资任务一律进行飞地吸引,各乡镇引进并落户三大工业园区的项目,全部纳入各乡镇政绩考核。适当增加重点考核内容的分值占比,对于涪陵“一城”、“一线”片区,侧重考核其经济发展的质量;对“坪上”、“后山”片区,侧重考核其现代农业发展和旅游业发展。在考核方法上,增加对具体工作任务的考核,采取项目化推进的办法,由部门进行量化打分与计算测分,确定合理的权重,评价乡镇的差别化发展水平。
    作者简介:彭道伦,重庆市涪陵区委党校副教授。
    参考文献:
    
1.中共涪陵区委党校课题组.涪陵城乡经济良性互动发展的对策研究三峡新论,2010(6)
    2.李国平,范红忠.生产集中、人口分布与地区经济差异.经济研究,2003(11)
    3.李山庆,陈晓祥.构建兴化市实施差别化发展战略的体制和机制.http://www.xhdpc.gov.cn/ReadNews.asp?NewsID=1772,2009-6-22

Tags:基于要素流动的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研究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文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