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城市、区域、环境经济学 >> 正文

对内蒙古文化产业发展的理论思考

http://www.newdu.com 2018/3/8 《经济论坛》2012年第12期 杨文兰 参加讨论

摘 要:内蒙古是一个既享有现代工业文明成果又拥有浓厚文化底蕴的少数民族地区。目前,内蒙古正面临着经济转型、结构调整、外贸增长方式转变的难题,如何突破经济发展瓶颈,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成为破解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最优选择。本文以文化产业内涵界定为切入点,对内蒙古发展文化产业的优势条件进行剖析,并构建了内蒙古文化产业发展的理论框架。
    关键词:文化产业,文化产品,比较优势,竞争优势
    基金项目:内蒙古产业发展研究基地课题《经济学视角下内蒙古文化产业发展问题研究》(nmcj12107)。
    文化产业作为21世纪的主导产业及全球竞争的焦点,日益呈现出全球化、集约化和跨越化的发展趋势,这对于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历史的中国来说,既是一种挑战,又是一种机遇,如何把古老文明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如何体现“民族的即是世界的”理念、如何发挥文化的经济价值,惟有从经济学视角来对文化产业进行合理规划与安排,才能使文化产业产生经济效益。
    国内关于文化产业的研究起步较晚,起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但它真正被确立和重视是在党的十六大上。我国在借鉴国际对文化产业内涵界定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实际,认为文化产业是从事文化产品的生产、流通和提供文化产品服务的经营性活动行业的总称。其特点是以产业作为手段发展文化事业,以文化为资源进行生产,向社会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
    从国际及国内对文化产业理论及内涵的界定来看,文化产业都有着与其他产业一样的发展路径,需要研发、生产,也需要营销、品牌,更需要贸易等。因此,对文化产业的分析可以采用与其他行业一样的经济学分析方法,即文化产业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文化精神需要,它更承担着提高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收入及破解传统经济运行模式的作用。当然,文化产业又有着自身的特点,其独特性在于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以及不同民族都有着自身独特的文化资源、文化历史以及文化底蕴,而文化产业的发展要立足于这些独特优势、分工生产并提供独具特色的文化产品与服务。
    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分工理论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波特的钻石理论的提出使比较优势理论被提升到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层面上。指导一国进行分工与贸易的理论基础在不断发展与演变中,从比较优势理论到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竞争的主体从企业到国家,贸易形式从产业间贸易为主到产业内贸易成为主流,预示着我们在参与分工与贸易的实践中需要更广阔的思维来规划我们的经济活动。
    一、内蒙古文化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
    

    内蒙古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既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也有工业文明给我们带来的资本积累,还有破解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压力。
    (一)文化资源禀赋——文化产业发展的自然基础
    内蒙古地域面积广阔,全区118.3万平方公里,南北狭长、东西跨度大,北接俄蒙,国内与8个省区毗邻,全区有12个盟市、101个旗县、49个民族,其中主体民族蒙古族429.89万人,占总人口的17.87%。独特的地理位置,多民族融合的特性以及悠久而浓厚的文化底蕴,成为内蒙古发展文化产业的基础。
    1.草原文化资源。内蒙古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和草原文化的源头。截止到2010年末,全区草原面积达8666.7万公顷,可利用的草原面积为6818万公顷,不仅成为发展畜牧业的物质基础,也成为发展草原旅游的重要载体。
    2.文化艺术资源。包括蒙古族长调歌曲、马头琴艺术、呼麦、摔跤、赛马、舞蹈、音乐等,成为内蒙古走向世界、传播蒙古族文化的基础。
    3.文化旅游资源。草原游、边境游、牧户游、农家游、蒙牛工业游、鄂尔多斯羊绒、北重兵器城、河套酒业旅游项目等文化资源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旅游者,带动了自治区住宿、餐饮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4.特色文化产业。包括赤峰市的赏石业及红山文化、阿拉善的赏石业等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5.特色文化活动。包括草原文化节、昭君文化节、胡杨节、国际生态旅游文化节、科尔沁艺术节、会展业、服饰节等。
    另外,截止到2010年末,内蒙古全区有艺术机构155个、从业人员30万人,拥有文化馆102座、图书馆113座、博物馆46座、档案馆146座,广播电台13座、电视台14座,全区出版报纸30104.11万份、出版各类期刊1051.4万册、出版图书5633万册,成为宣传内蒙古、外界了解内蒙古的重要媒介。
    (二)资本积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
    文化产业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在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内蒙古凭借丰富的自然资源,搭上中国经济发展的快车道,跃入了国内经济增长较快省份的前列,也为内蒙古发展文化产业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三)解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压力——文化产业发展的社会基础
    以往的经济发展模式主要依托自然资源,在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加快经济转型已成为内蒙古乃至全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成为我们寻找发展新模式的动力。纵观欧美发达国家,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已把文化产业发展作为国民经济增长极来对待。目前,美国文化产业占整个GDP的25%,英国达到11%,我国只有2.6%,而内蒙古更不足2%。从占世界市场份额来看,美国占世界市场份额的43%,欧盟占34%,日本占10%,而我国仅占5%,这与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贸易国的地位不相称,既反映了我们文化产业的落后,也表明我们的文化产业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二、内蒙古文化产业发展的理论思考
    

    (一)理论基础
    总体来说,内蒙古文化产业发展的理论基础要从比较优势理论过渡到竞争优势理论。
    1.比较优势。内蒙古具有特定的地缘优势,蒙古族是我国乃至世界的一个独特民族,在内蒙古广袤的大地上,草原文化、文艺演出异彩纷呈;民族服饰、剪纸艺术、石头文化等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和追捧。在此阶段,内蒙古各盟市应依托文化资源禀赋,寻找各自的比较优势,进行分工生产,通过文化产品体现文化资源的价值,通过贸易实现文化资源的价值,创造经济效益。
    2.竞争优势。凸显国家及政府在产业竞争中的作用,尤其是在国际化过程中,国家的作用更加重要。目前,我国经济地位及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也为我国各省区的文化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发展阶段
    内蒙古文化产业发展要从本土化阶段过渡到国际化阶段。
    1.本土化阶段。本文的“本土化”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本土化,而是特指充分挖掘当地的文化资源、立足于当地文化资源禀赋,生产具有当地特点的文化产品,使其成为不同于国内外的独具民族特色的文化产品。
    2.国际化阶段。在本土化基础上,通过不同的营销方式及途径使民族文化产品最终走向世界市场。对于可移动的文化产品可通过国际贸易方式,而对于不可移动的文化产品可通过旅游、举办形式多样的文化节等方式吸引国内外游客到内蒙古游览观光等。
    (三)发展手段
    从小规模、粗放经营到集约化、产业集群经营。目前,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内蒙古许多民族文化产业还不能成为真正的“产业”,还没有走出“小作坊”的发展模式。例如,一些传统的艺术如“内蒙古二人转”独具地方特色,内蒙古各地的“二人转”都处于“小分队”游兵散勇的发展态势,没有发展成为像“东北二人转”那样的发展规模;剪纸艺术及赏石业等地方特色浓郁的产品大都没有发展到产业化阶段。小规模、粗放经营的发展模式不仅不能产生规模效益,而且在标准方面难以形成统一,往往出现鱼目混珠、规模效益低下的现象。久而久之,一些正宗的文化艺术面临失传的境地。因此,文化产业要想真正发展壮大,规模化、集群化是最终应该采用的模式。
    (四)发展路径
    产业发展的核心是产品,产业发展壮大必须走国际化之路。基于内蒙古文化产业发展的理论基础及发展阶段和手段,内蒙古的文化产业国际化之路应遵循先区内、后区外,先国内、后国际,先周边、后全球的发展路径。
    1.立足区内市场。文化产品是具有高收入弹性的产品,高收入弹性的特质意味着人们随着收入的增加,会以更快的速度选择文化产品的消费。国际经验表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00美元时,文化需求迅速增加;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000美元时,文化需求持续增加;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000美元时,出现文化消费迅速倍增态势。而内蒙古早在2009年人均GDP就突破了5000美元,目前已突破7000美元,已进入了文化产品消费倍增的发展阶段。关注区内市场、立足区内市场并培育区内市场已成为内蒙古文化产品发展的重要基础。
    2.深度挖掘国内市场。我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身的文化特质、民族风情;我国有近14亿人口,这更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在工作压力巨大,人们崇尚自然的今天,内蒙古广阔的草原、蓝天、白云、骏马,这独一无二的草原风光,是祖先留给我们丰厚的文化遗产。通过对内蒙古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吸引来众多国内游客,将成为内蒙古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3.积极拓展国际市场。一个产业要想真正发展壮大就必须走国际化之路。文化产业的国际化发展,不仅具有经济作用,更重要的是其具有社会影响。特别是少数民族文化,其传承与发展是关键,通过多种途径与手段,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可使内蒙古文化产品真正走向国际市场。
    总之,文化产业是文化与经济相互融合的体现,文化的经济功能在很大程度上通过产业来体现,而产业发展的核心是产品,通过文化产品体现文化资源的价值,通过贸易来实现文化资源的价值,创造经济效益。另外,文化产业的发展在现代还具有破解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独特作用。因此,发展文化产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杨文兰,内蒙古产业发展研究基地、内蒙古财经大学商务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参考文献
    

    [1]苑捷.当代西方文化产业理论研究综述[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4,(1).
    [2]冯子标,王建功.文化产品、文化产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J].山西大学学报,2008,(3).
    [3]冯子标.分工、比较优势与文化产业发展[J].中国流通经济,2004,(9).
    [4]薛荣久.国际贸易[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2.

Tags:对内蒙古文化产业发展的理论思考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文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