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小城镇建设现状及对策
小城镇位于农村之首、城市之尾,处在城乡交汇点,既是城市梯次结构的基点,也是农村经济社会的中心。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新形势下,加快小城镇建设有利于拉动内需,有利于做大产业,有利于扩大就业。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小城镇建设,先后于1994年、1999年、2003年、2005年四次出台了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意见,对推动全省小城镇建设起到了极大地促进作用。
一、湖北省小城镇发展现状
1、基本情况
2012年,湖北省城镇化率达到53.5%,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9个百分点,比2000年增长13.8个百分点,年均提高1.1个百分点。至2012年底,全省有城镇818个,其中省辖市12个,县级市24个(含3个直管市),县城40个,建制镇742个。按城镇规模分,有特大城市和大城市6个,中小城市40个,3万人以上的建制镇46个。2011年,湖北省最大城市武汉市常住人口首次突破1000万大关,2012年底达到1012万人。
2、取得的成效
(1)特色重点镇建设取得新成效。近年来,全省各地积极引导重点城镇发展特色产业,壮大城镇规模,努力建成一批经济繁荣、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健全、环境优美、富有特色的新型小城镇。全省小城镇迅速崛起,涌现出了宜昌龙泉、大冶陈贵、大冶灵乡、谷城石花等一批各具特色、闻名遐迩的明星城镇,并成为所属县(市、区)域经济发展的副中心。小城镇已经成为全省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的中心、产品加工和集散的中心、务工经商农民集聚的中心,成为湖北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载体和重要支撑。
(2)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随着路网、水网、林网、电网、信息网、商贸网等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乡生产要素流动加快,城乡进一步互通共荣。城镇基础设施和社会文化设施建设的力度不断加大,城镇的整体功能逐步提升,城镇的服务能力和供给能力进一步增强。城镇供水、燃气、公交、城市道路不断完善,用水普及率、人均城市道路面积、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污水处理率等主要指标呈逐年上升态势,增强了城镇服务能力、供给能力,大大改善了城镇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3)城镇产业发展迈出新步伐。全省各重点镇围绕优势出特色,围绕特色创品牌,因地制宜地发展“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有力地带动了镇域经济的发展。2012年,全省每个“百强乡镇”平均拥有工业企业486.7个,是全省的3.15倍;平均每个“百强乡镇”的全口径财政收入达1.99亿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5.6倍。得益于小城镇的产业发展,2011年全省县域生产总值达到11125.7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2012年达到12587亿元,比上年增长11.3%,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6.7%,提高了6.6个百分点。大冶市迈进全国县域经济百强。
(4)小城镇吸纳就业取得新突破。小城镇的迅猛发展,使城镇吸纳就业、集聚人口能力快速提升。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就地就近就业,不再一味面朝黄土背朝天,农民收入也得到大力提升。2011年,全省百强乡镇农民人均年纯收入9096元,比全省平均水平高31.9%。
3、存在的问题
(1)城镇规模和实力不够。湖北省城镇空间布局结构呈明显的东密西疏特点,城镇主要沿交通干线或长江汉水集聚,东部城镇数量多、密度高、规模大,而西部城镇少,规模小。与东部比较,湖北省二级城市的规模偏小,市区非农业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几乎没有(襄樊90万、宜昌70万)。目前,全省742个镇是近年并乡并镇的结果,大多为“小镇区、大农村”,甚至未脱离集镇的痕迹,城镇平均人口不足1.2万人,多数建制镇不足1万人,最小的镇人口仅千余人。由于小城镇布局不合理,人口规模小,产业不集中,难以形成支柱产业,经济实力弱,发展后劲不足。
(2)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不够。湖北城镇化发展很不平衡,城市等级和规模相差较大,尤其是武汉、襄阳、宜昌“一主两副”城市首位度畸高。这些城市总体上大而不强,发展水平仍处于工业化中期,发展过程中对周边地区的人力、物力、土地、资金等资源的吸纳能力较强,而辐射带动能力较弱。其他中小城市产业规模不大、实力较弱,缺乏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的现代服务业,对周边县、镇、乡无力发挥带动效应,小城镇普遍规模偏小,存在城镇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薄弱的问题,也难以与中心城市形成城乡一体化的良性发展格局。
(3)中小城镇内生发展能力不够。一是基础设施建设不够。长期以来,由于各类资源不断向大中城市集中,全省中小城镇的建设水平普遍较低,人口流动较快,交通、能源及市政公用设施建设滞后,城镇化建设资金筹集困难,地方政府财政困难,无力承担公共建设,以社会力量为主体的多元化投资机制还未形成。二是人口集中度不够。目前,全省人口在3万人以下的小城镇近600个,每个县都有相当数量的小城镇,人口没有充分集中,尤其是山区,乡镇之间间隔较远,人口分散。三是产业支撑不够。这些中小城镇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缺少成熟的产业链,绝大多数小乡镇仅承担了物资和人流的中转作用,没有任何成规模的产业。上述三者之间是互为前提、互相影响的关系,如果不借助外力,很难获得内生增长的动力。
(4)小城镇规划科学性不够。从全省情况看,大部分建制镇都有一个明确的规划,有的地方做得相当漂亮,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一是过分贪大求洋,好看而不实用;或者过分超前,无法实现。二是很多小城镇的规划实际上成了大城市的翻版。三是很多小城镇沿主干道的一侧或两侧向两个方向延伸发展,这种“规划”实际上是没有规划,不仅浪费了土地,城镇的功能也得不到发挥。四是随意更改规划的现象比较严重。频繁的变动使小城镇规划流于随意,缺乏长期性和严肃性。
二、湖北省小城镇建设的重点任务
1、突出规划先行,进一步拓展小城镇发展空间
小城镇建设规划必须突出科学性,既要有前瞻性,也要从现实条件出发。应建立完善的规划编制与实施的管理制度,健全规划审查制度,提高规划法律效力,保持规划落实可持续性。围绕小城镇发展目标,以县(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依据,修编或调整小城镇总体规划,编制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资源环境等专项规划,与小城镇总体规划有机衔接。
2、突出产业兴镇,进一步增强小城镇经济实力
各地要坚持“产业兴镇”战略,按照“一镇一业、一镇一品”的产业发展思路,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利用资源,调整产业产品结构,大力培植主导产业,不断延长产业链,壮大区域经济和板块实力。要制定科学的产业发展规划,将产业发展规划纳入城镇总体规划,以工业园区为载体,推进企业聚集和产业聚集,形成规模和聚集效应。产业兴镇的关键是增强竞争力,必须注重于发现优势、创造优势、培育特色、壮大支柱产业。产业兴镇可以是工业兴镇、流通兴镇,也可以是旅游业兴镇,要根据地理区位、资源禀赋、历史沿革、经济基础等条件,明确功能定位和主导产业,打造工业强镇、商贸重镇、旅游名镇。
3、突出基础设施,进一步提升小城镇承载能力
按照统一规划、适度超前、统筹兼顾、确保重点的要求,建设与小城镇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基础设施。要加快完善路网、水网、电网,加强供气、供热、通讯、排水、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镇域基础设施和环卫管理一体化。
4、突出就业扶持,进一步扩大小城镇人口规模
鼓励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小企业和服务业,增加就业岗位,使职工在小城镇落户安家。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小城镇创业,鼓励农民、城镇失业人员进镇经商办企业,鼓励购房置业。结合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加快镇驻地及周边村庄整体改造,建设镇住宅小区,将原村民统一登记为城镇居民,吸引镇域农民进镇落户。
5、突出改革创新,进一步提高小城镇管理效能
小城镇建设要和小城镇综合改革有机结合,以改革促进小城镇发展。改革县域管理体制,依法赋予经济发展快、人口吸纳能力强的小城镇相应的行政管理权限和财力保障。出台土地、税收、准入等方面优惠政策,吸引城市的技术、人才和相关产业向小城镇转移。改善小城镇人口承载条件,深化户籍、就业、社保、医疗等方面改革,实现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同等待遇,促进农村人口平稳有序向城镇转移,不断提高湖北省城镇化水平。
三、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政策建议
1、实施扩权强镇战略
继续实行镇级扩权改革,探索在法律允许范围内扩大镇级管理权限。赋予部分镇县级经济类项目核准、备案权和工程建设、市政设施、市容交通等方面的管理权。
2、实施项目带动战略
加快实施一批城镇中小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项目建设,以项目建设带动小城镇发展。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加大省级投入,引导市、县级政府资金配套,高标准建设城镇供水、排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市政基础设施,加快学校、医院、养老、就业、社会福利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3、实施要素保障战略
支持小城镇探索集约用地的方式和途径,鼓励开发利用荒地、废弃地,支持迁村并点、土地整理,优先安排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城镇的信贷支持力度,鼓励小城镇设立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等,改善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户的融资服务。
4、实施龙头带动战略
加强重点镇建设,提升城镇集聚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作用,对原已确定的100个重点镇进行考核,优胜劣汰,择优确定一部分重点镇予以政策倾斜,扶优扶强,推进优质生产要素向重点城镇集中,强化重点城镇的集聚功能。依托城镇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城镇主导产业。要立足自身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产品优势,合理确定主导产业,拉长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优势,发展各具特色的产业型小城镇。
【参考文献】
[1]吴涛:浅谈我国小城镇建设的思路[J].北方经贸,2012(10).
[2]王小鲁:“重点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需慎重考虑[J].西部论丛,2010(11).
[3]本刊记者:小城镇建设试点工作即将展开[J].城市规划通讯,1994(11).
[4]陈辉:江苏举行小城镇建设与农村现代化研讨会[J].城市规划通讯,1999(23).
[5]邱健:中国农民跨世纪发展的新起点——走向小城镇[J].决策与信息,1996(10).
[6]紫蕊:李兵弟认为:城镇化不能忽视小城镇[J].城市规划通讯,2005(22).
[7]本刊记者: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J].城市规划通讯,2000(13).
[8]中小城市经济发展委员会和东北亚开发研究院城市所:2012年度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评价体系研究报告[J].北京论坛,2012(9).
Tags:湖北小城镇建设现状及对策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