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态文明视野看江西水利风景区规划
关键词:水利风景区,水利旅游,规划,江西省
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各地利用水利景观资源开展的水利风景区建设是一项重要载体,也是重要组成部分。水利风景区不仅以工程设施保障了防洪安全、饮水安全、粮食安全和经济安全,而且还以其亮丽景观为人们提供了宜居环境,创造了休闲观光和旅游度假的空间。
江西省水利风景区发展具有良好的自然禀赋与巨大优势,只有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在规划建设过程中贯穿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理念,才能使水利风景区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重大作用,才能建设山水和谐的秀丽江西。
一、发展现状与问题
1.江西省水利风景区发展现状
江西省是水资源大省,境内水系发达,河流纵横,湖泊众多。全省已建成各类水利工程40万座,其中水库9 700多座、山塘24万多座,遍布全省各地,为水利风景区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近年,江西省高度重视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工作,秉承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理念,不断探索水利风景区工作的新内涵和新思路,水利风景区发展迅速。截至2012年年底,江西省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已达23家。
2.存在问题
(1)开发模式单一
在江西省现有的23家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中,多数分布于江西省北部偏远地区、人烟稀少处,人为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较小。虽保证了水利风景区的天然性与旅游价值,但是相对而言交通条件受到了限制。另外江西省水利风景区类型单一,其中水库型水利风景区多达20家。由于水利风景区类型单一,开发模式也因此受限,旅游项目类型较为单一,具备参与性、竞技性等有特色的水上旅游项目较少。
(2)资源空间分布不平衡
江西省内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水等五大河流,构成一个以鄱阳湖为中心的向心水系,因此江西水利旅游资源分布相对不均衡,据《江西省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1—2020年)》对江西省旅游资源的普查统计显示,环鄱阳湖旅游圈集中了江西50%的旅游资源。
(3)缺乏宣传,整合度低
江西省大多数水利风景区缺乏有效的宣传和管理,加强水利风景区的宣传工作迫在眉睫。对于比较偏远的水利风景区,可以周边知名度高、开发经验丰富的旅游景区、旅游线路为依托,实行捆绑式营销,带动水利风景区旅游发展。
二、发展潜力分析
1.区位与市场
近年,国内旅游是江西旅游客源市场的主体,假日旅游、生态旅游等增势迅猛,对国内客源市场,主要是以本省和港澳台地区、上海、浙江、广东、福建、湖南等地为主的一级客源市场,以江苏、北京、山东、湖北、河北等为二级客源市场。
2.资源
江西省旅游资源丰富,已初步形成以“四大名山”(秀甲天下庐山、中国革命摇篮井冈山、峰林奇观三清山、道教祖庭龙虎山)、“四大摇篮”(中国革命摇篮井冈山、人民军队摇篮南昌、共和国摇篮瑞金、中国工人运动摇篮安源)、“四个千年”(千年瓷都景德镇、千年名楼滕王阁、千年书院白鹿洞、千年古刹东林寺)和“一湖”(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一村”(中国最美的乡村婺源)、“一海”(西海)、“一峰”(龟峰)、“一道”(小平小道)、“一城”(共青城)等为主体,形象鲜明、各具特色的旅游目的地体系。
在此基础上,江西省境内江河交织,湖库罗列,水利风景旅游资源亦十分丰富。应充分利用江西省丰富的自然资源与水利工程资源,将两者进行结合,使之共同发展,以展山体之雄伟、水域之秀丽,使山水旅游相辅相成、交相辉映。
3.机遇
近年,在水利部的积极倡导推动下,在江西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江西省大力开展水利风景区建设,积极推进水利旅游、红色旅游和文化旅游,取得了良好效果。随着2011年中央1号文件的出台,水利事业进入大投入、大建设和大发展的黄金时期,水利风景区建设也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2012年10月18日,江西省人民政府在南昌召开了全省山水旅游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加快推进山水旅游发展工作。会议对《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山水旅游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进行了部署,对水利风景区建设和水利旅游发展给予了重点强调。
三、发展战略定位
1.战略目标
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紧贴旅游消费市场,深入挖掘文化内涵,积极创建一批精品和特色水利风景区;推动水利旅游由观光型向观光度假复合型转变;重点发展环鄱阳湖生态旅游圈、水利文化博物馆等生态旅游,同时结合江西特色红色旅游,打造江西特色水利风景区;以水利风景区旅游的发展带动酒店业、餐饮业、运输业等相关服务产业发展,促进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
2.战略布局
以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为依托,努力发展高质量的国家级、省级水利风景区;以交通干线为发展轴,构建合理的水利风景区空间结构网络;以“一湖五河”(即鄱阳湖、赣江、抚河、信江、饶河及修河)为脉络,全面构建江西省水利风景区旅游网络。
四、发展结构分区
依据江西省的水域分布及地域特色,江西省水利风景区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几大区:环鄱阳湖生态与水利文化区、都市沿江休闲区、自然山水风光区、红色摇篮探寻区、民族风情体验区。
1.环鄱阳湖生态与水利文化区
依托江西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背景,结合鄱阳湖水利旅游资源的分布状况,以生态旅游与水利文化为切入点,建设环鄱阳湖生态与水利文化区。主要代表为鄱阳湖水利文化博物馆及“三个基地”。
2.都市沿江休闲区
以南昌市“一江两岸”游览区为核心,围绕“中国水都”的形象定位,结合五湖风光(主要包括艾溪湖湿地公园、青山湖风景游览区、象湖风景区、八大山人梅湖景区、瑶湖高校园区),建设“五湖连通”工程,把南昌建设成为国内领先水平的滨江城、滨湖城和山水城市。
3.自然山水风光区
依托“四大名山”已有的旅游影响力,在其旅游辐射范围内结合条件优异的水利风景区,构筑山水和谐的旅游环境。主要代表有泰和县白鹭湖水利风景区、星子县庐湖水利风景区等。
4.红色摇篮探寻区
江西省是全国闻名的红色旅游胜地,依托这些区域优势,重点发展具有红色背景的水利风景区。红色摇篮探寻区的主要特色在于其特殊的时代背景,主打观光、红色旅游牌,向游客展示独特历史背景下的水利文化,主要代表有井冈山市井冈湖水利风景区。
5.民族风情体验区
以赣州市区为中心,包括赣县、南康、上犹、崇义、大余等旅游区,赣南客家风情浓郁,在突出千年宋城、客家摇篮与华夏梅国特色的基础上,重点建设客家风情水利风景区,融入客家文化,将山水风景和民俗风情完美结合。
五、对策与建议
1.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
地方政府特别是水行政主管部门作为水利风景区的业务指导及监管部门,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以规划为重点对各水利风景区的开发建设实施监督。第一,应以规划为龙头,依法高效管理。规划一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动,严格按规划进行建设。第二,严格按照分期建设规划,逐步完善风景区的各项功能。将每个景区中的核心区作为整个水利风景区的启动区,逐步完善其各项功能和结构。第三,贯彻基础设施先行的指导思想。先地下,后地上,先水域,后陆域,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
2.建立健全旅游资金支撑体系
政府有关部门应积极支持各类民间资金投资旅游业,并在政策上给予更多的扶持,如土地租用、配套费征收、税收减免、旅游行业管理;要结合当地经济社会综合发展的需要,从国债、银行信贷、专项资金、社会资金等方面给予资金支持,以改善旅游区的基础和服务设施状况、生态环境状况,使旅游区能发展起来,不断壮大。
3.营造良好市场环境
水利风景区开发要自觉接受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和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与指导,严格执行上级颁布的法规条例和管理办法。应建立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机制,对非法经营和扰乱市场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还应设置旅游投诉箱和投诉电话,维护旅游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4.大力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旅游区的开发经营管理需要选拔高素质人才担任。可通过自行培养、社会招聘或从外界引进;对一般管理人员可以从正规旅游院校毕业生中招聘:基层旅游服务人员都要接受各种形式的学习和培训,实行持证上岗制度,按照需求规范服务内容和形式,不断提高其文华素质和业务水平。
参考文献:
[1]武艺.建设人水和谐的江西水利风景区[J].江西水利科技,2008(3).
[2]陈昌仁,贾蔚,等.江苏水利风景区旅游发展现状及战略研究[J].水利经济,2011(3).
[3]熊国保,郑玉洁.发达地区旅游市场营销战略探析——以江西为例[J].江西社会科学,2006(12).
Tags:从生态文明视野看江西水利风景区规划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