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采用通常用于经济预测的动态因子方法构建香港经济竞争力指数。这种方法的主要思想是将多指标化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作主成分分析。
表7给出了主成分对于原始变量的系数,比如说因子1可以写成有关香港国内生产总值、失业率、M2/GDP、STOCK/GDP、研发能力、旅游相关消费以及服务业产值的线性组合,其系数即是因子1所在列对应的数值,分别为0.397,-0.168,…,0.393等。这些系数表明了主成分在原始变量上的载荷,它衡量了原始变量对于主成分的重要程度。表8给出了各主成分的方差贡献度。
从表8可以看出来,因子1贡献了71.5%的方差,因子2贡献了17.9%的方差,因子3贡献了6.3%的方差,他们累计贡献了95.7%的方差,可以说大部分方差都是由这三者贡献的,因此主成分因子就可以确定为3个。
根据我们的估计,可以将第-主成分赋予权重为0.75(71.5%/95.7%),第二主成分赋予权重为0.19,第三主成分赋予权重为0.06。对三个主成分进行加权平均便可以得到香港经济竞争力指数。
从图5可以看出,香港绝对经济竞争力的从1997年到2011年整体上是呈现上升态势的,其中在1998、2003、2009都受到都外部的冲击,其绝对竞争力还有所下降。
需说明的一点是,以上构造的只是香港经济在时间序列上与自己相比的经济竞争力指数,从中国内地以及全世界的相对名次来看,香港经济竞争力是相对下降的。
四 香港经济竞争力相对下降的原因剖析 根据上述对香港经济竞争力的分析,我们大体的判断是,回归以来,香港经济竞争力总体实力有所提升,但是其相对竞争力却是下降的。这背后折射出来的逻辑是香港经济实力增长速度逊于新兴地区的增长速度。下面我们将从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对于香港相对经济竞争力下降原因进行剖析。
(一)香港经济竞争力相对下降的内部原因
1.香港经济结构转型步履维艰,成效甚微
香港经历工业化和服务业化两次转型之后,提出要建设高附加值的创新、知识型经济蓝图。香港传统支柱产业均已发展到一定水平和规模,且面临金融风暴冲击后的调整,故有必要发展其他产业作为补充。但是香港经济结构转型步履维艰,成效甚微。从知识经济和创新最重要的指标科学家和工程师人数以及R&D经费来说,香港不仅人均数量偏少,而且总数量也偏少。截至2010年,香港科研人员只有24100人,而投入研发经费总额也只有133亿港元。同时香港的制造业偏少,这使依附在制造业上面的科研能力难有很大的发挥。而根据WEF世界竞争力报告的排名,2011年香港的高等教育和培训世界排名第28名、科技创新能力世界排名29名,这说明香港转向知识型经济困难重重,并且效果有限。而经济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却又是科技和知识力量的竞争,所以香港经济结构转型的困难也影响到香港经济相对竞争力。
2.香港经济发展存在着严重的路径依赖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诺斯提出路径依赖理论,指出一个经济体选择了某个体制,由于规模经济、学习效应、协调效应以及适应性预期等因素的存在,会导致该体制沿着既定的方向不断得以自我强化。香港经济严重依赖金融和地产等服务业,但是香港社会对于香港经济需要结构调整未达成共识,由此香港经济结构调整和路径依赖的矛盾突出。房地产是香港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它占据香港GDP比例在18%以上(最高峰一度达到31%),香港政府需要土地财政维持其财政支出,而房地产需要高房价积累自己的财富,社会资源都用于房地产上。此外,房地产对香港金融市场影响也巨大,一方面房地产股票占据相当比例的香港股市市值,另一方面和房贷有关的信贷以及金融衍生品占据香港金融市场的很大份额,这样香港经济的发展便严重依赖房地产和金融市场的发展。这样的经济结构就异常脆弱,严重影响香港经济的竞争力。
3. 自由主义不干预经济政策的可能影响
由于曾受到英国殖民统治,自由主义思潮在香港有较大影响力,这也影响香港当局的经济政策的制定。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港英当局基本上采取“自由放任”经济政策,70年代以后采取“积极不干预政策”,对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制造业外移趋势,基本上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既不采取措施挽留本土制造业,也未透过积极的产业政策推动高科技及高增值产业发展,以巩固制造业在经济中的地位。1997年香港回归之后,特区政府实行“市场主导、政府促进”经济原则。更具体地说,一方面,基本认同政府应更积极地参与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另一方面仍然缺乏如何支持与培育新兴产业和产业组织的经验。因此,从回归以来特区政府的工业与科技政策成效来看,已经取得明显效果的主要是政府过去比较擅长的科技服务方面,包括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支援服务。而在关键性的科技开发方面则举步维艰,至今仍未能在本土培育出高科技制造业。不够强大的科技力量对支撑香港经济竞争力提升的作用不明显。
4.香港没有融到内地经济体系中,未能同步享受内地经济高速增长成果
自1997年以来中国内地经济年平均增速约9.5%,而香港年均增速只有3%左右。这说明香港经济并没有搭上中国经济这辆快车,还没有融入到中国经济体系当中。回归之后,深圳方面提出了港深全面合作,这本可以推动香港成为大珠三角经济区的龙头,但由于种种原因,香港融入大陆经济体系的这个机遇胎死腹中。从1997年到2003年间,香港经济呈现出负增长,失业率增加,竞争力下降,直到2003年CEPA实施,香港经济开始北上,试着融入内地经济体系,此时经济才开始有所起色,逐渐恢复活力。但是由于香港政府面临着城市型经济体抑或独立经济体的选择,使其融入内地经济体系的决心不够彻底,这也可能影响到其竞争力。
(二)香港经济竞争力相对下降的外部原因
本文认为香港经济竞争力相对下降的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便是外部因素。根据前述几部分的分析,香港绝对经济实力有所增加,但与其他经济体相比,其增长速度和力度不够,因此导致相对经济实力下降。其中内地城市的迅速崛起和香港在亚太区的主要竞争对手的发展给香港造成了巨大压力。
1.以北上广深为代表的内地一线城市的群体崛起对香港金融中心、航运中心地位提出了挑战
香港经济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传统的金融、物流与对外贸易、专业服务和旅游业上面,而随着大陆经济的高速发展,香港的这些传统竞争优势正在相对衰退。从金融方面来说,内地金融市场逐步完善和成熟,随着内地资本市场的逐步开放,部分国际资本不再需要借道香港迂回进入内地,这就影响到香港金融中心的地位。目前来看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股票市值以及交易额均已超过香港:香港股票总市值约为4万亿港元,而上交所总市值达到16万亿人民币,深交所总市值约7.2万亿人民币,同时香港金融市场的做大做强还需要国家对国企赴港上市进行支持。从对外贸易和物流来说,目前由于内地的逐渐开放和国际化水准提高,香港作为中国走向世界的窗口作用已没有那么强,其转口业务也受到冲击,同时深圳海运和广州的空运严重挑战香港国际物流和外贸中心的地位,上海的海运已经超过香港。目前香港的专业服务和旅游业相对于内地一线城市还有较大竞争优势,但这些优势能否长期保持就难说了。
2.亚太区的新加坡、中国台湾以及韩国的发展对香港经济竞争力造成严重冲击
香港不仅在中国经济版图中的地位受到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激烈的挑战,而且在世界范围内面对新加坡、中国台湾和韩国的竞争。2011年,由于新加坡经济增长以及港币相对贬值,新加坡GDP超过香港。新加坡、中国台湾,以及韩国的产业结构也较香港合理,其中2011年新加坡、中国台湾和韩国工业生产值占GNP比重分别为28%、32%、39%,唯独香港只有7.3%,这表明香港经济结构相比其他“三小龙”显得异常失调,这种失调直接影响到香港经济的持续增长率和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
从图6可以看出,香港经济受到新加坡的挑战最为激烈,新加坡在2011年经济总量超过香港,香港GDP在亚洲四小龙中排名倒数第一。香港经济和新加坡经济相似度最高,存在着同质竞争,根据WEF全球竞争力排名,在2011年新加坡排名第3,位次高于香港的第11名,新加坡的航运以及金融业的发展也给香港造成巨大压力。
3.此起彼伏的金融危机重创香港经济竞争力
香港是典型“高度开放小型经济体”,这种经济体对于外部冲击的免疫力较低,外部风险可以直接传导到香港的经济实体。从如上分析可看到金融危机对香港竞争力影响是相当直接和猛烈的。
五 提高香港经济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本文认为提高香港经济竞争力最主要的力量来自香港内部,这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参与共同努力,另外也需要中央政府的惠港政策,下面分别从政府和企业两方面给出相关建议。
(一)对特区政府的政策建议
1.主导香港经济第三次转型,并结合香港经济发展特点提出相应战略规划
香港政府已经缺席了香港经济工业化和服务业化两次转型,而要将香港发展成为知识型经济体,使香港成为创新科技中心,这都离不开政府战略规划和指导。新加坡和中国台湾的电子工业发展都由政府当局采取干预性的工业政策而令经济迅速向高科技工业转变。所以香港政府应该放弃放任不干预政策,主导第三次经济转型。
2.扶植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从经济支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制度设计方面入手
要在知识经济时代保持竞争力优势,香港政府应该在教育系统、基础设施和研发活动进行大量的投资,扶植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从我们前面分析可以看出,香港科研活动经费只有133亿港币,不到GDP的1%,和发达国家的3%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所以香港政府应该加大科研活动的经费投入。另外香港还要建立好相关配套设施,给予高科技提供融资和税收方面的优惠,使科技研发活动得以顺利进行。
3.吸引内地以及全世界的高科技人才到港,加强与内地科技合作
国际发展经验表明,经济竞争力的关键是科技,而科技的关键是人才,所以香港政府应该大量引进高科技人才,另外在发展高科技产业方面应该和内地合作。一方面可以提升香港的产业结构增加香港制造业的竞争力,另一个方面也可以促进香港服务业向内地延伸,同时增强香港服务业竞争力。
4.继续巩固香港金融中心地位,鼓励金融产品创新和金融制度创新以及优化金融服务
金融业是香港传统优势产业,而金融的竞争主要表现在金融创新的竞争。为了保持并扩大这种优势,香港政府应该支持香港金融创新能力,这主要包括金融衍生品的开发和金融资产证券化水平,同时香港政府应该对于这种创新进行引导和适度监管。
5.审时度势,将自身优势和内地经济发展需求相联系,巩固既有的优势并开拓新的竞争优势,同时积极争取中央政府的惠港政策以保持香港经济竞争力的优势。
(二)对香港企业方面的建议
1.以科技和创意提高产品竞争力,着力培育大的产品品牌
香港企业应该高瞻远瞩,修好内功,通过新知识和新技术提升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加大R&D的投入,引进科学家和工程师,以增强自己的科技水平;高度重视产品品牌的培育。
2.进一步加强对员工职业培训和再教育,以提高企业的生产率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舒尔茨认为职业培训和对于员工的再教育有利于人力资本积累,而提高人力资本的存量和企业的生产率成正相关关系。为此,香港企业需进一步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再教育,从而提升企业生产率。
3.投资在内地的企业要主动投入到内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同时实现自身的转型和升级
近30多年来,香港企业的“前店后厂”模式使香港产品有效利用中国内地廉价的土地和劳动力保持了较高的竞争力,而随着内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港资企业的生产模式难以为继,为此港资企业宜利用自己的科技和资金优势,加快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以进一步增强自身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陈广汉,张应武.香港经济转型:现状及未来的路向[J].珠江经济,2007,(1).
[2]The Global Competitiveness Report 2010-2011,2010 World Economic Fomm.
[3]倪鹏飞等.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2009)[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185-220.
[4]廼强.香港经济问题关键[Z/OL].(2007-01-08)[2013-07-07],http://
www.cpu.gov.hk/doc/tc/commission-strategic_development/csdsub launk070108_2,pdf.
[5] Levine,R..Loayza,N.and Beck,T..Financial Imermediation and Growth:Causality and Causes[J].Journal of Monetar?/Economics,2000,46:31-77.
[6] Arestis,P.and Demetriades,P..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Assessing the Evidence[J].The Economic Journal,1997,104:783-99.
[7] Romer,P.M..Endogenous Technological Change[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ic,1990,94:1002- 37.
[8]封小云.香港经济转型:结构演变及发展前景[J].学术研究,2007,(8)
[9]罗金义,李剑明.香港经济:非经济学读本[A].吴仲贤.香港经济发展的批判理论[J].香港:牛津大学(中国)出版社,2004:217-221.
作者简介:张强,审计署审计科研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金融和经济问题、政府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