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城市、区域、环境经济学 >> 正文

大城市边缘旅游资源非优区旅游发展模式—以河北省三河市为例

http://www.newdu.com 2018/3/8 本站原创 佚名 参加讨论

赵小芳 耿建忠 宋金平

 

摘 要:随着城市蔓延的不断加剧和近郊休闲旅游的日趋升温,大城市边缘旅游资源非优区成为一种独特的旅游地域类型。简要回顾了大城市边缘区和旅游资源非优区的研究背景,界定了大城市边缘旅游资源非优区的概念和内涵。以河北省三河市为典型个案,通过实地调查,揭示大城市边缘旅游资源非优区旅游发展的现实意义和条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大城市边缘旅游资源非优区旅游发展模式,为同类区域旅游开发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大城市边缘区,旅游资源非优区,休闲经济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口日益向城镇集中,城市化进入了一个相对快速的发展时期。大城市边缘区与核心城市的联系日益紧密,区位条件不断改善,城市旅游的空间范围得到不断拓展和延伸,城市外围郊区、城市与城市的交错地带、区域性旅游圈的合围逐渐成为城市旅游开发的热点区域。同时,随着我国休假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城市居民闲暇时间逐渐增多,周末短途游成为城市居民热衷的出游方式。对于大城市边缘拥有一定旅游资源的小城镇来说,以上这些提供了发展的契机。近年来,各种周边小城镇的“结合部战略”、“后花园战略”都纷纷登场,观光果园、绿野农庄等休闲项目也不断涌出。

郊区旅游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位于大城市边缘、缺乏优势型旅游资源地区的旅游发展环境,使得这些地区突破旅游资源瓶颈、发展旅游业成为可能。其中一些区域已经完全具备了发展旅游的条件,即将进入旅游业突变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大城市边缘旅游资源非优区已经成为一类特殊的旅游地域类型,有着独特的内涵、特征、意义和发展模式。目前,对于大城市边缘区和旅游资源非优区的研究都已渐成体系,然而直接针对大城市边缘旅游资源非优区的研究还较为少见。鉴于此,本文明确界定大城市边缘旅游资源非优区内涵和特征属性,以河北省三河市为典型个案,揭示大城市边缘旅游资源非优区旅游业发展的现实意义,归纳出符合这一区域特点的旅游业发展模式。

一  理论概述

大城市边缘旅游资源非优区兼具边缘区独特地域特征和旅游资源非优区丰富内涵,是城市旅游和区域旅游发展中的独特类型。

1.相关研究进展

城市边缘区的概念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城市地理学对城市形态的研究,到1936年由德国地理学家赫伯特·路易斯首次提出,战后英国学者科曾等人加以发展并使之成为分析城市增长和变化形态理论的基础。具体来讲,大城市边缘区是城市化进程中城市要素扩散与乡村要素集聚而形成的,是位于城市建成区与广大乡村地区之间的既不同于典型城市、又有异于典型乡村的区域,已分担一定的城市功能且与主城之间拥有紧密的产业、居住、人流、物流、经济流、信息流联系的区域。边缘区概念的广泛传播是在1970年代,并在1980年代开始被世界各国地理界和规划界广泛接受。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最敏感、变化最大、最迅速的地区在城市边缘区。边缘区经济增长、土地利用以及社会发展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着大城市自身可持续发展策略的实施。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大城市边缘区的演进将会进一步加剧。大城市边缘区已经成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一体化、构建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前沿阵地。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开始,国内学者从不同视角对其进行广泛的探讨,提出了大城市边缘区发展的不同策略,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旅游资源非优区的研究方兴未艾。在我国,许春晓最早提出旅游资源非优区概念,即在特定地区内,没有国家级和世界级的知名风景名胜区,缺少骨干旅游景点,并且旅游景点的丰度和密度都不够,难于形成优秀旅游产品的现象。旅游资源非优区类似于矿产开发中的低品位矿,由于它们的开采处于亏损状态,矿山企业对它们的关注程度偏低,除非矿产品价格大幅上升或矿山企业成本大幅下降,或政府大力扶持,它才具备开发的可行性。同样,随着人们生活品位、闲暇时间和收入水平的改善,旅游需求将会不断提升,市场规模不断膨胀,使得现有旅游产品的市场空间逐渐饱和,需要旅游开发管理者将目光投向传统概念上不易触及的“低品位矿”——旅游资源非优区。这就给新一轮旅游资源开发和产品塑造创造了条件,旅游资源非优区的地位将会得到重视和转化,甚至发生突变。许春晓论述了旅游资源非优区的突变概念,分析了突变的类型主要有发掘性突变类型和新增性突变类型,指出了研究非优区问题的重要性、亟待攻关的几个基本研究内容和研究前景,对其进行了跟踪研究。各种类型的旅游资源非优区也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

2.基本研究范畴

大城市边缘旅游资源非优区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特指位于大城市边缘区范围内,与核心城市保持紧密联系,但以旅游发展的传统视角来看,缺乏优势型旅游资源,现阶段旅游开发价值相对较弱的区域。

大城市旅游资源非优区具有非优区的共性特征:相对性,即非优是相对于旅游资源优势区而言,缺乏优势型旅游资源;时效性,某一时段的旅游资源非优区,可能会随着内部结构或外部环境的改变,而逐渐摆脱旅游资源的瓶颈;潜在性,旅游资源非优区的可开发潜力,容易被资源约束所掩盖,容易使其发展受到不同程度的忽视。同时,这一区域还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区位特殊,毗邻大城市,受到很强的辐射带动,具有较好的地理区位和经济区位;客源市场规模巨大,大城市数量众多的消费人群和较高的收入水平,催生了规模巨大的客源市场;经济发展较快,这一区域与核心大城市保持了紧密的产业联系,形成了多样化的信息流、资金流、技术流,借助核心城市的集聚和扩散力量,可以获得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

二  研究区域与数据来源

1.研究区域概况

三河市位于河北省中心部位,廊坊市最北端,镶嵌在京津两市之间,东临蓟县,西与北京市通州区隔河相望,南接大厂、香河、宝坻三县,北与平谷区、顺义县毗邻(图1)。全市东西距43.1公里,南北距31.0公里,总面积643平方公里。

                     

三河市历史悠久,行政权属变更频繁。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属通县专区、唐山专区、唐山市、天津市、天津专区、天津地区和廊坊地区、廊坊市。1993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为省辖县级市,2005年被确定为扩权县,现辖10镇2区(省级燕郊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园区),4个街道办事处和395个行政村街。三河市经济基础好,是全国百强县,廊坊“北三县”核心城市,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为158.1亿元,财政总收入为1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92.1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15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746元,三次产业构成比例为10.7:61.6:28.2。

2.数据来源

本研究涉及产业经济数据和城市建设数据。前者通过《三河经济统计年鉴》、三河市统计公报获得,后者通过《三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和实地调研获得,部分历史数据通过《三河县志》获得。

三  旅游业发展的现实意义与条件

作为廊坊市的“飞地”扩权县,三河市享有相对灵活的产业发展政策。特殊的区位条件,也使得三河与北京形成了千丝万缕的联系。从近几年发展走势来看,三河市对接北京产业转移和辐射,以房地产和建材业作为支柱产业,实现了经济快速增长。然而,这种看似有效的增长方式,造成了城镇建设用地激增,耕地非农化程度加剧,人居环境质量显著下降。在资源环境约束的背景下,三河市面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课题,而旅游业则是一条可行之路。

1.旅游业发展的现实意义

三河市的产业结构同其区位联系密切,即服务北京,依托北京,构筑三条产业线。在第一产业上,构建北京绿色食品的生产线,培育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如福成牛肉、明慧猪肉、汇福粮油、龙丰方便面、洵阳蔬菜等。在第二产业上,扶持北京高科技产业辐射的生产线,以电子信息、新材料、新医药、汽车配件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如中兴通讯、汉王制造、华电亿力、品龙光伏等。在第三产业方面,成为北京休闲旅游的延伸线,借助于京津假日近郊休闲度假消费契机和良好的区位,以宾馆、度假区为核心的休闲服务业发展迅速,成为京郊宾馆、度假村、高尔夫等娱乐设施的集聚区之一。

从1978—2006年的近30年间,三河市产业结构实现了升级换代,呈现出一产下降、二三产上升的态势。改革开放初期,第一产业占据绝对优势;1986年,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持平;1994年,即在全面改革开放之后,第三产业比重超出第一产业。2006年,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6.9亿元,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96.6亿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4.6亿元,第一、三产业还有较大的调整空间(图2)。

                     

目前,房地产业和建材业是三河市的支柱产业。但房地产业发展存在占用土地面积过大、入住率低、土地使用效率低下及功能单一等问题,而采矿业的无序开发、低层次经营已经对周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和景观的破坏,在东北部蒋福山一带尤为严重。

因此,调整三河市产业结构,发展以休闲产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已经成为三河市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此背景下,应充分挖掘利用三河市休闲景观资源和区位优势,逐步确立旅游业在三河市国民经济体系中的产业地位,把三河市旅游业纳入到京津冀都市圈和环京津休闲旅游业带的空间网络中;发挥旅游业的产业关联作用,以旅游业发展作为切入点,升级第一产业,优化第二产业,引领第三产业发展,从而实现经济增长的整体协调。

2.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

由于区位条件和资源禀赋的特殊性,大城市边缘旅游资源非优区拥有了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规模可观的客源市场;同时,由于旅游业发展滞后于周边旅游资源优势区,使其旅游业的发展势必受到临近旅游业发达地区的激烈竞争。

(1)优势与劣势分析

区位条件和客源市场是三河市旅游业发展的最大优势。三河市毗邻两大都市,拥有便捷的交通条件,京津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的建设将使其区位优势更为凸显。三河地处京津冀都市圈近距离休闲度假市场的复合区,拥有规模庞大的休闲客源市场。京津冀都市圈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收入的大幅度提高,以及恩格尔系数在50%以下的持续运行,五一长假的调整,带薪假期和闲暇时间的不断增多,休闲旅游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使京津冀都市圈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旅游客源市场和休闲消费需求的核心增长区域。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口的大量集聚将使近距离旅游需求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

资源、旅游产业要素不完善,以及环境污染是三河发展旅游业存在的最大劣势,尤其是缺乏高品位旅游资源,使得旅游发展的议题常常陷入尴尬的局面。三河市旅游资源主要分布在燕郊——潮白河带、蒋福山、东市区和李旗庄镇高科技农业园区,西部偏重人文资源,东部侧重自然资源。其中,山体和水体景观由于采掘业、建材加工业而遭受破坏,历史文化资源遗存少,多数遗址都受到严重破坏。三河市的旅游产业要素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特别是在产品设计和景区经营方面,急需大量投入。另外,潮白河、洵河等主要景观河道的水体污染,东部地区的大气污染,严重影响了三河市的整体形象。

(2)机遇与威胁分析

休假制度的改革、私家车和都市农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北京市的分散发展,都给三河旅游带来了发展机遇。国务院修订的一年两个长假和五个小长假,以及酝酿中的带薪休假制度,将使旅游需求和出游模式发生变动,短途旅游在时间上有了更充分的保证。家庭汽车拥有量的持续增加,为自驾车旅游提供了坚实基础。同时,都市农业一方面可满足城市生活需要,另一方面可为城市居民提供多种形式的休闲农业旅游产品,已经成为城郊地区农业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的大趋势。另外,按照北京“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空间新布局,三河市位于东西向主轴延伸线上,借助延伸线的直接辐射力,可以加强与北京的联系,形成北京范围内“重新集中”的新中心。

区域竞争是三河旅游后发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周边区县已经形成了一系列成熟的产品和较为稳定的客源市场,三河在旅游产品开发和形象宣传过程中,势必遇到同类产品的激烈竞争。

四  大城市边缘旅游资源非优区旅游发展模式

三河市具有大城市边缘旅游资源非优区的典型特征——区位客源优越和旅游资源匮乏。这就决定了三河市应突破传统资源导向的约束,充分利用大城市边缘区的区位优势,积极应对内外部环境;从边缘区整体经济发展着眼,采取“以边缘区产业结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休闲经济为导向、以核心城市为市场、以资源重组为抓手、以差异化经营为关键、以区域联合为突破、以环境整治为保障”的发展模式(图3)。

                     

三河市应明确认识发展旅游业的现实意义,尤其是旅游业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提升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积极响应河北省“退二进三”的产业政策,把握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建设的良好机遇,发挥同城效应,结合大北京发展规划,以京津大城市客源市场为目标,深入挖掘旅游与休闲产业的发展潜力,发挥旅游产业的关联带动作用,促进旅游业与都市农业、工业制造业和房地产业的协调发展,将旅游业培育成三河市第三产业发展的龙头产业,有效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升边缘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差异化经营是大城市边缘旅游资源非优区旅游业发展的关键,而特色产品体系开发则是核心环节。依托潮白河及蒋福山县级自然保护区,开发潮白河高尔夫运动休闲、蒋福山山地运动特色产品;以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园区为龙头,充分利用三河市都市农业资源,发展观光农业和乡村民俗旅游,承接大城市休闲农业市场;积极响应廊坊市会展旅游品牌效应,整合市域范围内的星级宾馆和特色度假村,建设高档次、特色化的会议会展休闲商务品牌。

区域旅游联动发展是大城市边缘旅游资源非优区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现实途径和重要突破口。从廊坊北三县城市来看,将三河市的运动休闲、观光农业,大厂的温泉康体、民族风情体验,香河的会议会展进行配套,培育京东高端会议会展集群。从北京区县来看,对于潮白河的开发,三河应与顺义、通州合作,统一塑造潮白河京东运动休闲度假品牌。借鉴顺义、平谷的观光农业发展经验,构建区域观光农业旅游线路,构建京东乡村民俗和观光农业组团。从天津区县来看,三河可加强与蓟县的旅游合作,发挥“农家院、山地运动、生态旅游”的组合效应。

环境质量是大城市边缘旅游资源非优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目前这一地区所面临的重要考验。“十五”以来,三河市环保投入逐年增大,城市环境质量得到改善,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的趋势有所减缓。但是从总体上看,当前的环保工作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近期应发展循环经济,深化工业污染防治,突出重点流域治理,提高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基本实现无害化处理;改善城市和农村人居环境,建立规范化的旅游环境质量管理体系。

五  结论

在快速城市化和旅游开发不断深入的大背景下,大城市边缘旅游资源非优区成为一种新型旅游地域类型。一方面,这一区域具有边缘区的典型特征——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发展较快、耕地非农化加剧、房地产用地激增和环境质量堪忧等;另一方面,作为旅游资源非优区,它的旅游发展由于资源禀赋约束,受到多方质疑。然而,以休闲经济的视角重新审视这一区域,可以发现旅游业不但具有发展空间,甚至对于优化产业结构和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大城市边缘旅游资源非优区旅游业,应突破传统资源导向模式,充分发挥区位和客源市场优势,以休闲经济为导向,重新组合可资开发的休闲旅游资源,营造差异化的特色旅游产品,积极联动周边区域,实现突变式发展。

 

来源:《城市问题》2010年第5期

责任编辑:奇奇


    

Tags:大城市边缘旅游资源非优区旅游发展模式—以河北省三河市为例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文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