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世界各国城市发展面临诸多件上的制约,城市的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这些制约不仅仅包括资源的短缺,而且还包括环境的破坏、空间的缩小、管理上的狭隘,诸多如此的因素使得城市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的障碍。在这个大背景下,“低碳城市”建设的概念应运而生,随后而来的,当然就是低碳旅游。武汉市作为“两型社会”改革试点区域之一,近几年加大了“低碳城市”建设的步伐,然而,武汉旅游业在推进“低碳城市”建设过程中似乎总用不是特别明显,为了能够探明武汉旅游市场格局,更好地发展武汉低碳旅游,提升武汉旅游业形象,笔者综合了武汉低碳城市建设、旅游产品市场两个方面的内容,提出了发展低碳旅游的“车轮模式”。
关键词:低碳城市 低碳旅游 模式创新 车轮模式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旨在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是能源消费方式、经济发展方式和人类生活方式的一次全新变革。低碳旅游作为旅游业中的一种新模式,是2009年5月世界经济论坛《走向低碳的旅行及旅游业》的报告中提出的概念。低碳旅游既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也能够在经济上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是“低碳社会”背景下的责任之举,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1低碳城市与低碳旅游
1.1 低碳城市概念与内涵
最早有关“低碳城市”雏形的,是国际社会环境保护思潮显示出人类的“生态觉醒”,在197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了“人与生物圈计划”,它明确提出要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研究城市,并首次提出了“生态城市”(Eco-City)的概念。21世纪,低碳概念也在世界各国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给人类带来生存危机致力于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人为排放的背景下诞生。2003年,英国又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它指出,低碳经济是一种与生态环境相适应的绿色经济,其核心是通过政府引导企业激励市场运作,推动节能减排技术的开发和运用,优化产业结构,朝着低能耗、低排放、高效能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在低碳概念和城市建设的探索中,“生态城市”、“绿色城市”、“健康城市”、“园林城市”、“环保模范城市”等城市发展理论相继产生,现在,“低碳城市”的建设成为新的关注点。
郑琦认为,低碳城市是指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及方向,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公务管理层以低碳社会为建设标本和蓝图的城市。戴亦欣认为低碳城市着眼于控制城市温室气体排放量,是一种“有助于减少碳排放的城市建设模式和社会发展方式”。夏堡认为建设低碳城市就是在“城市实行低碳经济,包括低碳生产和低碳消费,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一个良性的可持续的能源生态系统”。
综上所述,专家和学者对于低碳城市的建设,主要关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思想理念,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居民,都应该将“低碳”作为一种生活生产的理念,任何行为和举措,都应该摄人低碳的概念,将低碳真正融人到社会生产活动中去,当然,低碳理念是在不降低生活水平标准的情况下的;二是技术变革,没有技术作为支撑条件,低碳的理念只能停留在口头,只有实施技术减排,加快新能源新技术运用,才能真正实现低碳化;三是产业结构调整,发展能源消耗与碳排放比较少而且具有优势的产业,使得经济增长的部分包含更多绿色成分,如旅游产业;四是改革消费方式,倡导节约型消费、低碳消费,最终将“低碳”理念付诸到最终的消费行为上来,就能在提升生活品质的情况下降低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1.2 低碳城市新模式:低碳旅游
在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大会上,中国政府在不附加任何条件的情况下,作出了相对于2005年基础上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减排40%-45%的庄严承诺。因此,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各个地方政府,都应当以一种全新的态度应对低碳经济的到来。结合这个大背景,不难看出,在“十二五”期间,是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调整经济结构的至关重要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各级政府不仅需要打好“经济建设”、“现代化建设”、“物质文明建设”这个仗,而且更要在“生态建设”、“环境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取得突破性成果。因此,建立一个节能减排、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现代化生态文明国家,是政府、企业和所有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在这种情况下,旅游,作为现代中国公民重要的生活方式和新的国家战略,日益凸显出其在资源消耗、经济带动、综合效益上的优势,它已经逐渐成为中国跨人“生态健康型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工具。因此,倡导低碳旅游,探索旅游发展的新方式,自然而然地成为城市发展的新的思考角度和方式。
低碳旅游是减少城市碳排放量的重要路径。根据WTO的相关研究表明,旅游发展中的碳排放量已经占到整个人类碳排放总量的5%左右,如果仍维持旅游现有的发展速度,而不采取任何举措,则这一数字将在2035年增加152%。
邵琪伟在2011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指出:“十一五”期间,国内旅游人数平均增长12%,入境过境旅游人数年均增长3.5%,出境旅游人数年均增长19%,全国旅游业总收入年均增长15%。2010年,全国旅游业实现总收入1.57万亿元,增长21.7%;国内旅游收入增长23.5%;国内旅游人数比上年增长10.6%;入境旅游人数增长5.8%;旅游外汇收入增长15.5%;出境旅游人数增长20.4%。目前,我国已经跃居全球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和亚洲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居民年人均出游率达1.5次,旅游直接就业达1350万人,旅游消费对社会消费的贡献超过10%。这说明我国旅游业总体上发展良好,但是我国旅游业的低碳化程度却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开展低碳旅游的企业仅占少数。2010年,19个省区市的2万家景区中有50家景区成为全国首批“低碳旅游实验区”,只占到了0.25%;全国13652家星级饭店和400万家餐饮企业中,只有700多家被评为以低碳为原则的“绿色饭店”,占据的比例可以说是微乎其微。可以说,虽然我国政府在态度上非常重视低碳城市、低碳旅游的建设,但是在现状上不容乐观,任重而道远。
2低碳旅游,助推武汉旅游转型
低碳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方式,并不是和现存的旅游相矛盾的形式;相反,它是一种现有旅游产品的升级。因此,要使得低碳旅游成为助推武汉旅游转型升级发展,更好地进行武汉低碳城市建设,需要了解两个方面:一是武汉低碳城市建设的情况;二是武汉旅游产品市场的概况,结合这两个方面,才能探索出一套适合武汉发展的低碳旅游发展方式。
2.1 武汉低碳城市建设简况
自2007年12月,武汉城市圈获批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来,武汉城市圈作出了一系列的举措来应对低碳城市建设,建立促进资源节约、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近年来,武汉市单位GDP能耗较大幅度下降,2006-2008年三年标准煤能源消耗累积下降13.04%,累积节能574.73吨煤。2007年,武汉市建筑行业管理部门对新建建筑严格实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建筑节能审查备案率达到100%。2009年,武汉市政府颁布《武汉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办法》。但是武汉低碳城市建设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比如武汉重工业多,分布较分散,一些中小企业环保不到位,污染难以及时处理,同时,武汉近几年房地产业发展迅猛,不达标的高能耗建筑依旧难以解决,急需规范。
2.2 武汉旅游产品市场情况
武汉作为旅游发展的中部重要城市,其旅游资源在国内旅游市场中独具一格。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黄鹤楼、主打荆楚文化的东湖风景区、辛亥革命首义文化园区、华中地区唯一国际标准赛马场等,在很大程度上对旅游者都构成吸引力。为了便于分析,笔者将武汉旅游产品分为五大系列,它们分别是名胜古迹系列、山水系列、都市休闲系列、革命系列和主题公园系列,这些系列中的旅游产品有的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资源品级如黄鹤楼、东湖风景区、木兰天池等,它们都是老牌的旅游景区,不仅为武汉带来十分可观的旅游收入,而且还为其旅游形象增色不少;有的旅游产品则是在建设(扩建)中或者在规划中的产品,这些产品大多集中于主题公园类,如欢乐谷和极地海洋世界还未开门迎客,便已受到关注,这些系列的旅游产品详见于表1。
通过这个表不难看出,武汉旅游产品主要以“文化”产品和“生态”产品为主,为了丰富产品格局,武汉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加大“主题公园”产品建设,力争实现多元化、现代化旅游产品格局,从结构上来说,在未来,武汉旅游将以“都市旅游”为契机,以自然资源游、文化游、生态度假游、主题公园游等的综合性都市旅游产品。然而从内容和形式上来说,武汉“低碳”旅游的任务仟重而道远。然而笔者在前文已指出,“低碳旅游”并不是一种独立存在的旅游方式,而是一种旅游升级的方式,在武汉“都市旅游”格局中,如果能够恰到好处地融人“低碳”概念,建立“低碳”行业标准,那么未来武汉旅游内容将为“低碳都市旅游”。
3车轮模式:实现低碳旅游的途径
综合“低碳城市”和“低碳旅游”的概念和内涵,结合武汉低碳城市建设情况以及武汉旅游产品市场情况,笔者提出车轮模式,来实现武汉低碳旅游途径,以此推进武汉旅游市场发展。车轮模式包括四个要素:低碳、体验、主题和产品。其中,低碳是目标和标准,一切需要以它作为衡量的尺度;体验是核心,只有旅游体验才能将低碳的指标较好地被旅游者所接受,他们才能较好地实行低碳行为,当然,如果政府和企业做好了体验这个文章,那么就等于是把低碳落实到实处了;主题是体验的表现形式,在现代社会,旅游如果缺乏了主题这个元素,那么将在吸引力上大打折扣;产品是最终的具象化,无论是什么样的概念和理念,最终都要通过旅游产品推到市场上,具体见图1。
为了做好武汉低碳旅游的车轮模式,笔者认为需要从低碳、体验、主题和产品四个方面加以规范,其中,低碳是技术性的因素,只有整个旅游大环境真正融人了低碳的理念,那才能够落到实处;体验是核心,笔者认为体验是整个“车轮模式”中最有想象力的部分,如果体验部分做好了,那么就会成为主题和产品部分的“动力源”。
3.1 低碳:将大旅游环境低碳标准化
为了能够规范整个旅游环境,需要从根本、从源头来规范旅游市场和环境的发展,为此,就需要制定一系列的低碳旅游标准。一方面,从理论上解决了低碳量化的标准问题;另一方面,又从口号层面转变为技术层面,真正能够将低碳旅游变为现实。旅游过程中,有非常多的相关行业需要加以低碳规范,如餐饮、交通、旅游项目建设,甚至旅游者的消费方式等,现在我国旅游业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标准有《生态旅游示范区标准》、国际通用的ISO14000认证体系和绿色环球21标准等。近期,中国旅游研究院武汉分院正在研究一项有关武汉旅游标准课题,因此武汉旅游相关部门需要一起努力,尽可能将低碳标准融人框架当中去,来引导旅游健康快速发展。比如,将饭店、旅游交通、景区管理等标准列入考核,对高能耗旅游企业可征收环境资源税,以经济手段约束企业的非环保行为。举例来说,景区可以采用“回收-再循环-再生能源”的模式,全面推行分类环保垃圾箱,从而形成旅游景区产业链的循环经济模式,实践低碳旅游。
3.2 体验:旅游消费环境低碳化
体验是新时代的一种全新旅游理念,它注重的是如何将一些晦涩的、难以实现的理论转变为轻松容易接受的又有意思的方法。体验旅游是一种理念,它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依附于现在已存在的旅游形式如观光、休闲、生态旅游,而正是体验这种“包装”使得旅游产品增值了,而这种存在于人们内心中的高价值使得旅游者在消费时,愿意花费金钱和时间享受这一系列值得记忆的事件。现代旅游消费者非常渴望能够全身心地参与到旅游活动中,而不是被动地走马观花,他们渴望具有个性的、时髦的、前卫的旅游形式来刺激他们的生活,而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体验能够比较好地引导整个旅游消费环境低碳化。比如,交通方面,在乡村旅游中,旅游者很希望能够体验到自然原生态的状态,如果街道两旁路灯全部采用太阳能照明,交通主要依靠人力或畜力(牛车、马车),那么这样的交通方式既新颖又低碳。再如,吃的方面,打造有机蔬菜瓜果基地,自主种菜,自主消费,不仅能让游客体验到快乐,而且也身体力行低碳环保的理念。在建设低碳旅游大环境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3.2.1 社区参与规划
在旅游市场中,不同年龄层、不同职业的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功能、特点需求不同,因此,低碳旅游产品要想获得发展,必须根据人们需求的差异性将旅游产品总体市场细分成几个不同特征的目标市场,不能盲目开发。公众参与指的是公众参与规划,监管企业开发行为,制定行业规范,对游客进行教育与沟通,对旅游影响进行评估与监控。一方面,企业会合理对待当地居民感受,适度开发;另一方面,当地居民的积极参与会使得他们有一种自豪感,自觉保护生态环境,并对游客进行教育和沟通,共同树立起低碳、环境保护的意识。科学规划指的是用科学的方法进行体验旅游产品的设计、规划和管理、创新,如波士顿矩阵法(BCG矩阵)依据预计成长率和市场份额将旅游产品分为放弃或发展的“问题业务”、清理变现的“瘦狗业务”、充分利用的“金牛业务”和重点投资的“明星业务”。政府在规划这类产品时,需要下定“狠心”,将严重污染环境的“瘦狗业务”清除出去。
3.2.2 网络加深体验
在信息化时代,尤其是当前3C时代的到来,网络无疑是最快速便捷也是成本最低的方式,同时,也体现了低碳的概念,能将低碳理念传递出去。旅游企业或者旅游相关企业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整合,通力打造体验旅游平台,形成强大的网络旅游品牌。刘凯指出,旅游网站的趋势是“旅游2.0”。旅游2.0就是将Web2.0的思想运用到与旅游相关的电子商务及网站建设上,是一种对以往旅游类网站建设的思考和改进。他指出,旅游2.0模式应用应该在旅游博客(Blog)、数字地图(Map)、旅游标签(Tag)、简单信息聚合(RSS)等。今后的旅游网络,无论是盈利模式还是网站类型都将发生重大改变,这一切都是基于“体验”和“低碳”这个理念上。在国内旅游市场中,旅游者消费一般都采取现金消费或者信用卡消费(酒店),如果能够结合景区通票制度和旅行支票,出现一种旅游市场中的一卡通,利用旅游一卡通,在交通、食宿、游览、娱乐、购物过程中使用,那么无疑是一种非常环保的方式,同时,也会给旅游者带来很好的体验效果。网络还是宣传“低碳”的好方式,2010年的“地球1小时”就是一个最佳的“网络低碳”推广的最佳案例。
3.2.3 主题:旅游产业链低碳化
武汉如果开展低碳旅游,那么在产业链上会涉及众多的企业,只有规范好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才可能促进低碳旅游的全面发展。为了能更好地宣传低碳理念,主题是一个非常好的宣传方式,比如,“地球一小时”的活动,剥开主题的外衣,实际上就是一个“全民关灯试验”,为什么它能有如此大的轰动,就在于这个活动的主题——地球一小时,这契合了人们有关地球母亲的保护心理。武汉是一个高校云集的城市,通过一定的技术性上的主题宣传,能够比较容易地获得大众的认可,比如,技术改革方面,可以通过建立国家重点实验室等方式来重点研究建筑节电、节水技术和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能等新能源,以及资源循环利用和交通工具节能减排技术等,如果能够将光谷打造成一座“节能光谷”,利用这个主题推广出去,那么光谷旅游知名度可能会提升许多。
3.2.4 产品:低碳旅游最终形式
针对武汉五大系列的旅游产品,笔者认为这五大系列旅游产品缺乏低碳理念,需要在以后的市场营销和产品创意中加入低碳概念。比如,黄鹤楼旅游产品作为武汉市唯一5A级资源,品级高,文化内涵深厚,打出了自己的品牌,但产品单一,重游率不高,需要推出更加丰富的旅游产品,如果在这个时候推出一系列的低碳旅游产品,那么不仅能够提升黄鹤楼的社会知名度,凸显其老大责任意识,而且还能吸引住大众的眼光,为其盈利。再如,东湖风景区与木兰天池这类山水风光产品定位为“集旅游、度假、休闲、娱乐为一体大景区”,资源品级较高,有非常优越的条件发展低碳度假旅游产品。最后是有关武汉主题公园产品,它一直是武汉旅游业投资开发的一个重要领域,旅游业界意识到武汉旅游市场空间巨大,潜力无限,各大主题公园纷纷落户。众多主题项目的上马,填补了武汉这座大都市无大型主题公园的历史空白,目前这些项目尚在筹建或者建设过程中,如果能够引荐上海世博会有关环保建筑的概念,那么武汉主题公园无疑将成为国内首家“全低碳概念”主题公园城市。
旅游产品是由旅游者消费的,因此,最后的归结也集中在旅游者,一切活动都需要旅游者来实现,在旅游产品消费过程中,需要对旅游者进行低碳教育。然而当前旅游者在消费过程中,存在过于追求奢侈的不健康的旅游方式,在旅游产品的设计上,应当告诉旅游者,真正“潮流”的方式不是铺张浪费,而是低碳环保,明确“高端绝非奢侈”,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氛围,让旅游者明白低碳旅游的重要性。比如,鼓励顾客尽量少乘坐飞机,减少自驾游,多乘坐环保大巴。再如,住宿选择方面,应该选择绿色酒店、青年旅馆,拒绝使用一次性用品;而食品方面,拒绝铺张浪费,多食用素食,少食用野生产品。
4结语
总体来说,低碳经济是国家乃至全世界各国政府都认准了的发展方向,武汉作为“两型社会”试验改革片区,建设“低碳城市”也是今后的努力方向,在这个大背景下,武汉的旅游业一定要认准这一方向,积极发展低碳旅游,积极参与政府生态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只有主动承担起促进社会文明发展的责任,旅游业才能真正起到促进武汉低碳城市建设发展的作用,武汉城市旅游发展才能更加顺利地找到突破口,武汉才能真正最终实现大旅游发展的格局,现在,结构上,武汉旅游已经有了其自身优势,那就应该把握时机,加大低碳旅游的内容建设,这样武汉旅游业才会有更好的发展。
(作者电子邮箱:dam99@163.com)
参考文献
[1]张坤民.生态城市评估与指标体系 [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2]刘晓,成艾华.武汉低碳城市发展的路径选择研究[J]. 中国科技投资,2011,7.
[3]吴铀生,马胜.低碳消费是实现低碳旅游的关键要素[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7.
[4]蔡萌,汪宇明.低碳旅游城市:旅游城市转型发展的新标杆[J]. 旅游论坛,2010,6.
[5]贺新政.武汉低碳城市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J]. 现代城市,2010,5.
[6]刘志林,戴亦欣,董长贵.低碳城市理念与国际经验[J]. 城市发展研究,2009,3.
[7]戴亦欣.中国低碳城市发展的必要性和治理模式分析[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3.
[8]夏堡.发展低碳经济,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J]. 环境保护,2008,3.
[9]刘凯.旅游2.0:构建新的旅游服务模式[J]. 旅游学刊,2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