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城市、区域、环境经济学 >> 正文

旅游中“真实性”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一)

http://www.newdu.com 2018/3/8 《旅游研究》 2011年第03期 董培海 参加讨论

摘要:通过对国外旅游文献予以综述,回顾了真实性研究的相关成果。在此基础上探讨真实性的源起、真实性体验产生的心理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揭示真实性问题研究中被忽略的层面,以此扩宽国内真实性问题的研究视野,并反思真实性研究的价值维度。
    关键词:旅游真实性,旅游客体,研究价值,展望


    真实性问题与文化商品化、旅游中的殖民主义、旅游展演、游客凝视、旅游动机以及旅游符号研究等紧密联系在一起,是旅游人类学和旅游社会学关注的热点问题。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基本概念,它们一旦被确立就应该为学科领域内的研究者们所认可。[1]真实性这一概念我们再熟悉不过,然而,在旅游研究中,对于这一基本概念的认识却从未达成过共识。在不同的语境和使用范围之下,旅游真实性成了一个有着众多解释而难以定论的概念。[2]一直以来,我们将更多的时间投入于区分真实(authenticity)与不真实(inauthenticity),问题的关键却是真实性并非是非黑即白,它更像是一条色彩丰富而又模糊的色谱。[3]本文以时间为轴,追溯国外近50年来旅游真实性问题研究的历史轨迹,探讨旅游真实性概念的演化、旅游者真实性体验的影响因素以及旅游者真实性体验的心理过程等制约旅游真实性问题研究深入的几个核心问题。笔者认为,真实性的研究并不仅仅只是为了区分真实和虚假,协调和解决区域旅游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具体问题才是旅游真实性问题研究的目标所在。在此立论基础上,本文总结了几个今后值得学者们关注的问题,希望能为国内该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发价值。
    一、旅游真实性概念演化
    关于“真实性”在旅游研究领域的概念演进过程的反思对于理解旅游真实性将大有裨益。[4]追溯历史,博尔斯汀(Boorstin)和麦肯内尔(MacCnnell)无疑是最早关注旅游真实性的学者。博尔斯汀认为伴随着大众旅游市场的兴起、发展,旅游者们追求的往往是一些“舞台化的吸引物”(staged attractions)、“伪事件”(pusteo-events)以及商业文化,真实性离旅游者们也越来越遥远。[5]麦肯内尔(MacCnnell)回应了博尔斯汀的观点,并将真实性引入到旅游者动机的研究中,他认为由于在日常生活中缺乏真实性的体验,旅游者的出游恰恰是为了寻求一种真实性。以实现时间和空间的逃逸。[6]自此便引发了学者们对旅游真实性问题的激烈讨论。皮尔斯(Pearce 1986,1985)、特纳(Turner1988)、布鲁尔(Bruner1989,1991,2005)、科恩(Cohen 1979,1988,2002,2007)、布朗(Brown1993,1996)、格林伍德(Greenwood 1997)、夏朴雷(Sharpley 1994)、王宁(Wang Ning1997,1999)、格雷本(Graburn1989,2001)、泰勒(Taylor 2001)以及Barthel-Bouchier(2001)、Grunewald(2002)、Healy and Sills(2003)、Stromacole(2007)、Reisinger(2005)和Steiner(2005)等人都关注过旅游真实性问题。总体来看,前人对真实性概念的认识处于不断演变之中。综合分析各个时期研究者们的代表性观点,可以把它们分为客观主义的、建构主义的和后现代主义的三大类观点。
    从时间断面上来看,旅游真实性问题的研究经历了一个由客观主义真实性向存在主义真实性的不断演进的过程。客观主义真实和存在主义真实是真实性认知的两个极端,而建构主义真实则是对这两种观点的持中表现。在这一过程中,认知主体和认知对象都处于变动中。如图1所示:

从客观主义真实到存在主义真实,真实性概念经历了一个从具体的客体意义上的真实到具有更多主观色彩的想象的真实的变化过程。真实性的概念始于物质客体,逐渐转移到社会建构上并与认知和意义联系起来。[7-8]因此,旅游真实性可以区分为旅游客体本身的真实(Toured objects)和旅游者体验的真实,[5,9]这两个方面却往往被研究者们混在一起,造成了诸多的混乱。
    今天,当我们重新审视旅游真实性研究的历史轨迹,客观主义、建构主义和存在主义的真实很难说它们孰优孰劣,它们各自仍有其应用价值。建构主义者的的观点为我们开启了一扇思考真实性与话语权力间关系的门,扩展了真实性研究的领域。在解释后现代社会的权力关系结构以及旅游者深层次的旅游动机时,存在主义真实性显然比前两者更具说服力。虽然客观主义真实是一种以专家、学者的眼光对文化客体的认知判断。[5,10]但其仍旧承载着概念价值,这对于旅游开发商和旅游者而言是至关重要的。[11]如果真像后现代主义者所宣扬的那样,可以完全忽略客体本身的存在,与旅游客体相伴生的各种意义和特征将被舍弃,社会建构的过程及其体现的权力关系将变得模糊化。建构主义的真实和存在主义的真实亦将不复存在。然而,这三种观点也各自表现出局限性。正如Resinger和Steiner所描述的那样“如果真像后现代主义者所说的那样,旅游者并不关心旅游客体的真实性,那么担心客体的真实似乎就是在浪费时间;如果真像建构主义者所说的那样,真实性是社会建构的产物,那么客体的真实就不应该是固定的且毫无一致性可言;如果真像客观主义者所说的那样真实性是对旅游客体的一种衡量标准,那它就是很容易被认识的,我们似乎根本就没有必要去研究和学习。”[10]
    旅游真实性问题的研究为我们留下了一系列错综复杂的难题,对于客观主义、建构主义和存在主义真实性三者间的关系我们依旧知之甚少。旅游主客体间的互动对于真实性的影响研究仍有待深入。关于旅游真实性问题产生的根源,影响旅游体验真实性的因素,旅游者真实性体验产生的心理过程以及真实性研究的价值等与旅游真实性研究紧密相关的几个基本问题的研究仍不成体系。这极大的制约着旅游真实性研究的进展。
    二、关于旅游真实研究中几个基本问题的探讨
    

    (一)旅游真实性问题产生的根源
    事实上,这是所有旅游真实性研究者都回避不了的话题。早期的研究者,从博尔斯汀和麦肯内尔开始就一直在尝试着解答这一难题。在博尔斯汀看来,真实性问题的产生是与大众旅游市场兴起后旅游者预期的狭隘化(provincal expections)和旅游吸引物的舞台化(staged attractions)相伴生的现象。[5]麦肯内尔则认为旅游者对真实性的追求源于日常生活的模式化。[6]Cohen [12]认为旅游者追求真实性的强烈程度与他们的异化程度有关。Hguhes[13]把真实性看作是全球化和商业化所导致的地方完整性的消失的一种现象。Bianchini[14]则认为文化的不真实源于文化被用于社区的自我表达(生活的文化)和经济的再生产(生产的文化)之间的矛盾。王珏[9]提出了旅游者寻求真实性体验的实质是在追求一种“居家感”②(feelings at home)旅游者追求的是一种“家庭导向型的真实”(home-oriented authenticity)。Manzo[15]也与王珏持同样的观点。归纳前人的研究结论,关于旅游真实性问题产生的原因的研究有两条基本路径。一是从人类学的视角将真实性问题的产生与旅游开发的文化影响及旅游者的行为动机联系在一起。一是从更加广阔的社会学的视角寻找旅游业发展与全球化和商业化所带来的文化变迁之间的关联性。仔细分析会发现,学者们对于真实性概念的认识和旅游真实性问题的研究框架都是以此为依据建构起来的。

Tags:旅游中“真实性”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一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文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