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雪云
摘 要:行为金融学理论着重分析金融市场中由于心理因素引起的投资者的失误偏差和市场的反常,它是现代金融理论的有益补充。行为金融学不仅在学术研究中得到了重视,在实践中也得到了运用。本文对行为金融学基本理论作概述,并探讨如何在我国的证券市场投资中实际应用行为金融学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行为金融学,证券市场,运用
传统的金融理论认为:证券投资者都是理性的,个体能够按照利益最大化的策略进行正确的投资,由此获得合理的回报。但是近年来金融市场中频繁出现的一些金融异常现象引起了金融学家们对问题的关注与深思,行为金融学应运诞生。现代行为金融学对投资者决策过程与行为的研究,逐步发现人的性格、心理因素以及暂时性的情绪等,以及外界因素对于心理的干扰等主观的因素在投资决策过程中起着非常大的作用。投资者主观非理性因素对于投资行为的影响非常大,尤其是对于一些金融投资知识不足的人员,其心理因素对于投资决策的影响甚至占绝对优势,这导致很多投资者的行为出现较大的偏差甚至盲目。
一、行为金融学理论的内涵与特征
一般认为:行为金融学是建立在行为学、金融学、社会学、经济学、决策学以及心理学等学科理论基础上的,主要研究对象是金融市场主体在金融市场行为中的心理特征,并以此分析投资者的心理对于其投资行为形成的影响。
1.投资者的非理性心理因素
投资者的非理性心理因素是行为金融学研究的对象。这些非理性的主观心理主要有:过度自信、锚定、群体影响、迷信心理、风险规避、谨慎与后悔等。
①过度自信就是指投资者对于自己通过思考得到的结论非常自信与自负,忽视了自己对问题分析的片面性以及自己金融知识不足导致的偏差,把自己看到的局部合理性放大为全部,扩大了自己预测的结果产生的概率。②锚定是指投资者对于事物的判断受到其原有状态的影响,对于新事物、新信息、新情况反映迟钝,缺乏敏感,导致投资行为守旧,没有快速根据情况的变化进行调整。③群体影响就是指投资者受到从众心理与时尚心理的影响,对别人怎么投资关注的较多,投资行为大部分是在研究其他多数人行为的基础上进行的,容易受到媒体以及舆论的误导。④迷信心理是指一些缺乏金融知识的小投资者用买彩票的心理进行金融投资,对金融规律缺乏认识能力,把自己身边的一些偶然因素与投资的效果联系起来,如生日、特殊事件、债券市场一些偶然的被动等都被作为其投资参考的依据。人类犯错误后的倾向是后悔,而不是从更远的背景中去看这种错误,并会严厉自责。⑤后悔理论有助于解释投资者延迟卖出价值已减少的股票,加速卖出价值已增加的股票。风险规避是指投资者会把规避损失作为投资中首要考虑的因素,其次才会追求利润。在研究中发现,大部分投资者首先考虑减少损失,少部分投资者首先考虑追求利润,这与投资者的投机心理的强弱以及对风险的承受能力等有关。研究表明,投资者在金融交易中“避害”因素的考虑权重是“趋利”的两倍。⑥投资心理战中最让投资者受折磨的就是“后悔”,后悔是指投资害怕自己的行为让自己后悔,而造成的投资行为的变化,如为了防止市场突然变化而使得自己后悔,投资者会卖出已经降价的股票,或者买进已经涨价的股票。而这种心理其实是过度谨慎造成的。
2.投资者心理对于投资行为的影响
这些投资者的心理特点反映了在投资信息不对称、投资知识不足的情况下,投资者行为的偏差。研究表明:金融投资者的心理是多种多样的,投资的偏好也是不同的,理性程度差别很大。同时,投资者的心理变化也是较大的,具有多变性与一些偶然性倾向,导致他们的决策经常变化甚至临时改变。在心理非理性因素的影响下,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不一定是科学的,选择的方案也不一定是最佳的。投资者往往对问题反应过度,容易受到公众信息的影响。
3.行为金融学的实践意义
传统金融学有一个缺点,就是其对投资者行为分析的理想化。传统金融学的金融决策都是建立在“投资者自发地、合理地制定最佳投资方案,获得利益最大化”的基础上的。忽视了投资者由于信息不对称以及金融知识短缺造成的投资行为的偏差与盲目,导致了传统的金融学在解释一些市场非理性行为时失去了功效。难以分析与解决市场动荡中投资者心理趋向对这个金融市场的影响,尤其是难以解释一些中小投资者的投资行为。
而行为金融学则解决了传统金融学没有考虑到的盲区,推翻了其“理想化”假设。行为金融学对非理性心理的分析,将人类的一些心理学特征引入到资产定价理论中,通过对投资者行为心理决策的分析,行为金融学成功地解释了资产价格反应过度和反应不足、动量效应、季节效应、小公司现象等一些标准金融学无法解释的异常现象。对于投资者心理因素的影响,对于采取适当的措施,稳定金融市场,防止金融市场的动荡具有一定的意义。
二、行为金融学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
非理性投资行为与市场信息的不对称以及投资者的素质有直接关系。我国的金融投资行业发展较晚,而且近年来呈现出国家政策干预过多,金融市场更多地是反映政府宏观调控政策导向而非市场自身发展规律。同时,由于国家政策法规不健全,导致了金融市场发展曲折动荡,近两年来才逐步向合理的轨道发展。这样的金融市场发展历程造成的后果是:我国的中小投资机构与个人投资者群体不成熟,缺乏对于金融市场知识的支撑以及对中国的金融市场未来预测不准确,投资行为受到非理性心理影响的程度较大。
1.中小投资者对于行为金融学的运用
中小投资者(主要是个人)在金融投资过程中的策略一般比较保守。因为中小投资人在资金实力上、市场分析的能力上以及其信息把握上都处于劣势,其投资行为的非理性成分高,防范风险的意识非常强。同时,由于个人投资者缺乏专门的机构监督控制以及咨询指导,主要靠个人以及小群体的力量进行较为盲目的投资决策。所以容易犯下心理偏差与认识错误。对此,中小投资者需要做的是:
一方面,提高自身的金融知识学习水平,加强对于金融市场规律的研究,积累实战经验,学会科学分析市场,因对市场各种变化的能力。这是减少非理性心理因素影响,提高决策科学性的基础保障。
另一方面,在具体的投资行为中,学会对自己的心理进行审视与反思,对于金融市场公开信息要学会科学判断,核对信息来源的可信度与影响度;虚心接受他人意见,一些近期投资比较顺利的投资者要防止过于自信,对风险缺乏理性判断;要对市场上他人的观点进行理性分析,不仅要分析他人观点中的合理成分,还要分析这些人观点背后的个人背景及其个人态度偏向。学会综合判断,学会梳理各种信息来源,是建设心理偏向的关键。
2.机构投资者对于行为金融学的运用
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不同,他们资金实力较强,有专门的投资专业的经理人与专家型的投资顾问,他们有着良好的金融专业知识与实践经验。机构自身有着良好的内部风险防控机制与监督管理机制,这些都对提高投资机构的决策科学性,减少投资经理人的心理偏差引起的决策失误有着积极影响。
但是,投资机构事实上其职业经理人也会经常受到投资心理偏差的影响,所以投资机构加强对于职业经理人的学习培训,提高其培养适度的心理状态非常重要,这不仅关系到投资机构而且关系都委托投资人的利益。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投资机构凭借其拥有的信息资源、知识资源以及资金资源,可以利用个人投资者的心理偏差,对其心理进行导向进行盈利。例如: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投资机构利用投资个人的心理偏好进行反向投资,利用其反应过度的心理,形成对于上市公司业绩的高估与低估,这样投资机构就可以从中进行套利,取得更大的效益。
3.国家金融部门对于行为金融学的运用
一方面,行为金融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用来解释我国目前在宏观经济各项指标明显好转的情况下,股市还在低位运行、投资者情绪过度悲观的现象。这其实与投资者在价格发生逆转之后,面临不确定性的政策性因素,对风险的恐惧程度递增有关。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在群体效应的影响下,对于市场反应过度,对于风险存在过度恐惧与谨慎。不能及时作出合理的反应。
另一方面,国家对行为金融学的运用可以与金融市场的调控手段高度结合起来,在改变股市偏软的同时,考虑投资者心理因素偏差的影响,提高投资者的信心,影响其投资行为。同时,国家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对投资者进行科学引导,提高投资人的素质,促进金融市场的成熟。
行为金融学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领域,尽管其还未成为金融学理论的主流,但越来越多的金融学家正在投身于这一研究领域。这足以展示行为金融学在当今金融学领域的地位及发展前景。我国对于这方面的研究刚刚开始,未来还有很多的研究空间。
参考文献:
[1]王磊;钟茗。现代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比较研究[J],海南金融,2005-01
[2]邹洁;马宁。证券市场行为异象的行为金融学解释[J],经营管理者,2009-02
[3]赵硕刚。中国证券市场羊群行为实证研究综述[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10
[4]饶育蕾;盛虎,行为金融学[M],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7
[5]Eugene F. Brigham,Michael C. Ehrhardt 著。财务管理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10).
[6]Rock,Kevin。Why new issues are underpriced[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86(15)
来源:《金融经济》2010年第11期下
责任编辑:奇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