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新会计准则在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中贯彻实施,在将来的会计核算中,公允价值的运用也会更加频繁。由于公允价值变动引起的企业损益直接列入利润表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一项,表明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公司业绩不仅依赖于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在一定程度上也依赖于企业无法通过自身活动控制的市场环境。当前,公允价值模式在我国金融工具应用中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本文针对公允价值在金融工具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公允价值,金融工具,存在问题,剖析
一、公允价值的含义和适用范围
按照财政部的规定,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实施新的会计准则并充分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其他非上市公司也将逐步实施。公允价值曾经被人们寄予厚望,被预言是21世纪最好、最合理的计量方法。但是经过实践的验证也存在着一些缺陷。
具体表现在:一方面,其产生的顺周期效应缺陷是明显的,即对资产的助涨助跌的作用,会加剧经济的巨幅波动。另一方面,由于公允价值变动引起的企业损益直接列入利润表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一项,表明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公司业绩不仅依赖于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在一定程度上也依赖于企业无法通过自身活动控制的市场环境。本文针对公允价值计量在一些金融资产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一)公允价值的含义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对于公允价值的定义为“:在一项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自愿的双方交换一项资产或清偿一项债务所使用的金额”。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定义为“:在有序的市场中,交易双方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我国新会计准则的定义是: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尽管上述的定义有所不同,但它们的内涵基本一致,公允价值实际上是指公允的市场价格。因此,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由此可见,公允价值的最大特征就是来自于公平市场的确认。
(二)公允价值的适用范围
相对于国际会计准则来说,我国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是适度、谨慎和有条件的。原因是考虑到我国尚属新兴的市场经济国家,如果不加限制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有可能出现公允价值计量不可靠及人为操作利润的现象。因此,新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使用范围还比较谨慎,主要体现在投资性房地产、金融工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和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等方面。并且,在投资性房地产和生物资产等具体准则中规定,只有存在活跃市场、公允价值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的情况下,才能采用公允价值计量。
二、公允价值在金融工具应用及存在的问题
根据持有目的不同,金融工具大致可以划分为三类:一是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交易性金融资产;二是持有至到期投资;三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规定,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工具主要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衍生金融工具以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问题一:交易性金融资产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在市场环境发生变化时,会使企业业绩发生大幅波动。
资产负债表日,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增加“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计入当期损益;反之当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减少“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计入当期损益。这就意味着,如果企业能够较好地把握市场行情和动向,其业绩即会随“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增加而提升;相反,如果企业的投资策略与市场行情相左,其当期利润就会因此受损。如2008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沪市大盘从5272点跌到1820点,在这期间很多上市公司的股票价值下跌了两、三倍,股票期末市价往往低于成本价,二级市场波动将会对公司投资活动当期收益产生很大影响。从2008年度报告统计数据显示,在公允价值损失金额前10名公司中,保险公司和券商占据了4席。中国人寿、国元证券、长江证券和东北证券公允价值损失分别为83.16亿元、8.76亿元、2.87亿元、1.30亿元。上市公司在当年股市投资上的账面损失大概为147亿元,这些损失大多是由于交叉持股造成的。而到了2009年1月1日沪市大盘又从1820点涨到如今的2000多点,这期间很多上市公司的股票价值翻了一、两倍,股票期末市价又会高于成本价,公司投资活动会产生较大的收益,其业绩即会随“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增加而提升。再比如2009年年报显示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最大的是飞乐股份,其公允价值变动收益达到利润总额的85.60%,由交易性金融资产引起的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达1807.29万元。因此,投资者在对此类上市公司进行财务分析时,还需结合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情况进行分析,才能得到恰当的结论。
问题二: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发生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资本公积又会导致企业股东权益大幅增长。
与交易性金融资产等不同,在资产负债表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只计人资本公积。因此,这种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变动只影响所有者权益,不对当期损益构成任何影响。只有在其公允价值出现严重或非暂时性的下跌时才确认减值损失,计提减值准备。也就是说,其未实现的公允价值损失只在价值降低是非暂时性的时候才确认于当期损益,否则市价与成本的差异均计入资本公积,不影响当期损益。这样处理的弊端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会导致上市资本公积大幅增长。如中国人寿2009年年初净资产合计为1748.71亿元,期末增加到2127.76亿元,实际本年增加股东权益379.05亿元,由于中国人寿持有大量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其公允价值变动在本年度中形成的资本公积增加高达108.15亿元,所有者权益的这种大幅增加在正常情况下,是极难在一年内实现的。因此,投资者在对这些上市公司进行财务分析时,既要分析利润表的利润构成状况,还要分析股东权益变动表的股东权益的构成,才能对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做出正确的评价。
可见,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发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会计处理是不同的,从而对企业当期的损益和股东权益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由于金融工具的分类是由企业自主根据持有的目的来分类的,这就为企业提供了根据市场环境和划分不同类型的金融资产来调节利润的机会和方法。为此,笔者提出了以下建议。
三、建议
第一,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股票市价与成本的差异,即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均计入当期损益。对其产生的损益,除了在表内“利润表”中披露,还应在表外财务状况说明书中进行详细说明:交易性金融资产,产生了多少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产生了多少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第二,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股票市价与成本的差异,即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均不计入当期损益全部计入资本公积,只有在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时,按应从所有者权益中转出的公允价值累计变动额,借记或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按其差额,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科目,才计入当期损益。这样,可以避免企业在公允价值计量中由于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来人为的调节当期利润,粉饰财务报告。同时,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表内分别列示交易性金融资产引起的资本公积变动数额及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资本公积变动数额,并在表外附注文字详细说明。
另外,规范公允价值信息的披露,建立公允价值审计制度。随着公允价值在会计领域和其他领域广泛运用,需要在会计报告中增加对公允价值的披露,同时也给注册会计师行业对公允价值的审计业务提出了新的问题。由于公允价值计量有时会遇到比较复杂的情况,需要运用大量的假设和估计,尤其是现在我国会计标准对公允价值的计量和披露尚未形成具体的规范,给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带来困难,也加大了审计风险。要求审计人员充分考虑到可能影响公允价值计量的因素,对公允价值计量过程进行科学测试,同时需要对实施公允价值计量的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这些人员职业判断能力和专业水平,积累更多的经验。
综上所述,随着新会计准则在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中贯彻实施,在将来的会计核算中,公允价值的运用也会更加频繁。为了保障各方利益,我们提倡会计诚信建设,反对财务欺诈行为的发生。对上市公司而言,不应滥用公允价值达到粉饰财务报告的目的;对广大的财务信息使用者而言,也应该明确地了解和熟悉公允价值的内涵及其对公司损益的影响。这不仅体现公允价值计量的优点,同时也体现了应结合外部金融环境、行业政策等因素的变化,动态的、发展的看待公允价值计量。通过恰当地获取公司的财务信息,才能更准确、更有效地鉴别公司的质地,更好地达到财务分析的目的,掌握财务指标的真实业绩,以保证财务决策的正确性。
责任编辑:何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