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农田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农田水利建设对农业发展影响重大,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农民增收、现代农业以及农村金融等方面的发展。实践证明,农田水利建设需要金融的支持。本文以达州市为例,对农田水利建设基本情况和特点及其金融需求进行分析,寻找金融支持农田水利建设的制约因素与结合点。同时,就推进金融支持农田水利建设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田水利,建设,金融支持
一、导论
2011年是农田水利建设具有里程碑式的一年。中央一号文件把农田水利建设问题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明确指出:“综合运用财政和货币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增加水利信贷资金”。7月,中央召开的水利工作会议,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关于农田水利工作的重要讲话把农田水利建设引向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达州市是农业大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业“靠天吃饭”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同时也是自然灾害特别是洪涝灾害频发的地区,这严重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在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金融难以发挥支持作用,制约因素众多,信贷投放力度较小,缺乏金融产品创新。本文以达州市为例,深入研究农田水利建设的金融需求,分析金融支持农田水利建设的制约因素,并提出对策建议,旨在进一步寻找金融支持农田水利建设的结合点,以更好地促进农田水利建设。
一些专家对这项工作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如:汪国志、余桂蓉、王华强(2010)分析了我国现行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我国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等方面的一些具体做法。罗化洋、王勤(2011)则回答了什么因素制约了金融支持农田水利建设。李耀国、杨青坪、张健(2009)撰文探索金融视角下农村水利设施市场化经营模式,分析了陕西西乡县五丰村通过明晰产权关系引入金融资本和民间投资的成功经营,总结了通过市场化手段引入多元化的投资和经营主体进行农田水利建设的模式。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做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金融服务工作意见》银发(2008)361号的指导精神,各地金融机构开展了金融支持农田水利建设的实践,探索出了一些经验和做法。由于农田水利建设固有的特性和水利设施建设的体制机制原因,加之我国现有银行业信贷管理体制的不足,金融支持农田水利建设的突破尚需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水利建设差异较大,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金融支持农田水利建设研究,探索金融支持农田水利建设的合理模式,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出谋划策。
二、达州市农田水利建设的基本情况及特点
达州市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大巴山南麓,辖5县1市1区,全市总人口680万,幅员面积1.66万平方公里。其中,山地占70.70%,丘陵占28.10%,平坝占1.20%。“十一五”期间,达州市累计投入农田水利建设资金69.5亿元,同比增长95%。目前争取到农建项目23个,到位项目资金50.58亿元,比“十五”增长2.22倍,其中带动农民及社会投入18.92亿元。初步形成了防洪、灌溉、供水、发电等工程体系,防灾抗灾能力得到明显加强。农田水利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问题仍然较多。
全市缺乏骨干水利工程,渠系配套不完善,“最后一公里”问题突出,水利设施老化、病险、荒废现象严重,抗旱防洪能力差。水利设施有效灌面占总耕地面积不到60%,低于全国和全省水平。
(一)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入逐年加大
截止2011年8月底,全市累计投入农建资金33.35亿元,同比增长17.98%。其中国家投入22.87亿元,农民投入7.81亿元,社会投入2.67亿元,累计投入劳动积累工2365万个。
(二)社会资金和农民资金成为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的重要来源
通过放开小型水利工程建设权、明晰所有权、采取租赁、承包、股份合作等形式,广泛吸纳社会资金投入农田水利建设。坚持“谁受益、谁建设”和“村民自治、一事一议”的原则,农民群众投资农建的积极性空前高潮。截止2011年8月底,引进各类业主638个,吸引社会和农民投入农田水利建设资金10.48亿元,占总投入的31.14%。
(三)建设项目公益性多,商业性项目少
达州市农田水利建设百分之九十属于公益性项目,特别是大型农田水利设施,大多由政府主导建设,财政性投入为主。仅有一些微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引入社会资金,采取商业化运作。
(四)建设资金投入大,工程建设周期长
农田水利建设大多属于控制性骨干水利工程,一般都具有资金投入量大,建设周期长,资金回收慢的特点。
三、农田水利建设的金融需求
目前,达州市农田水利建设资金50%依靠中央财政配套资金,20%依靠省级和地方财政投入。金融机构对农田水利建设支持局限于传统信贷支持方式,缺乏金融创新。据调查,截止2011年7月,达州市金融机构只有农业发展银行发放了4笔共5.89亿元农田水利建设贷款,用于城市河道整治和防洪设施建设,且均为融资平台贷款。农村信用社以小额农贷的形式发放有少量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贷款,其他金融机构对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没有介入。金融服务于农田水利建设还有较大的差距,农田水利建设蕴藏着巨大的金融需求。
(一)融资需求
“十二五”期间,达州市将围绕水库工程建设、中小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农村公路建设工程、农村生态建设工程等六个方面进行农田水利建设,预计总投资100亿元。
资金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向上级财政争取农建项目资金和地方财政专项资金,预计50亿元。二是民间资金的投入,通过农田水利建设管理体制改革,引导民间资金投向农田水利建设领域,预计10亿元。三是农民自筹资金,农民自用型农田水利设施和公用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资金主要通过农民自筹解决,预计5亿元。预计资金缺口达到35亿元,这部分缺口迫切需要通过直接融资或银行信贷资金解决(如下图)。
截止2011年7月,全市金融机构农田水利建设贷款余额为5.89亿元,信贷资金远不能满足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缺口。其金融需求具体表现在:
1.大型农田水利建设资金需求。达州市通过国家立项的“3+10+1”(三座大型水库、十座中型水库、一个大型灌区)工程建设,这类建设的资金需求量大、期限长,需通过银团贷款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投资进行解决。
2.水库整治工程资金需求。例如,达县通过国家立项,拟对全县十五座中型水库开展整治工程,总投资5000万元,还款来源为国家拨款和地方财政预算,达县投资公司拟向银行申请质押贷款4000万元,用于先期工程建设。
3.农民自用型农田水利建设资金需求。由农民自筹资金兴建,例如晒坝改造,新建沼气池、土地整治等。这类贷款的特点是金额小、期限短、贷款对象分散,且多为小额信用贷款。达县亭子镇青云村5户村民,向农村信用社申请承包水库发展渔业和整治土地贷款,5户村民结成联保,农信社授信50万元,按照资金投入比例,先期向3名联保小组成员分别贷款10万元、10万元、5万元,贷款金额突破了小额信用贷款限额。目前,项目经营良好。
4.工程开工资金需求。水利设施建设因汛期的问题,时效性强,一些工程常由于资金未到位错过了最佳开工时间,急需银行发放贷款用于工程前期建设。例如,达州境内宣汉县土溪口和万源市固军水库的建设,通过市财政投资公司担保向银行贷款5000万元,占工程前期投入的10%,先期用于水库建设的设计、勘测、移民,有效地保证了工程按期开工。
5.工程扫尾资金需求。一些水利工程由于后续资金缺乏,急需扫尾资金完结工程。大竹龙潭水库自1999年开建,由于后续资金缺乏,目前仍需5000万元即可完结工程,若银行能提供贷款,工程即可完工见效。
(二)金融产品创新需求
1.政策性金融产品的需求。大中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具有公共产品属性,其特点是公益性强、社会效益大、资金投入大,这就决定投资的来源重点是财政资金,在信贷产品需求上,由于政策性信贷产品具有贷款周期长、一次性贷款额度大、贷款利息低的特点。因此政策性金融产品是其首要需求。
2.商业性金融产品的需求。一些大中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具有良好的效益性和市场性双重特征,具备商业可持续前景,农户小微型农田水利项目具有产权明晰、责任明确的特点。这些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具备商业银行信贷投入的先决条件。同时,商业性金融产品具有灵活性强、品种多的特点,能够满足农田水利建设多元化的信贷需求。因此,在农田水利建设信贷支持上,商业性金融产品作为政策性金融产品的有益补充,需求巨大。
(三)农田水利建设贷款的风险分担补偿需求
农田水利建设的工期长,资金回收慢,商业银行信贷利率较高,如果没有财政资金支持,项目很难获得银行贷款。如果没有相应的保险和担保服务,农田水利建设贷款一旦形成呆坏账,很难得到有效补偿。因此,农田水利建设的高风险特性决定了银行信贷投入需要财税政策、保险服务、担保服务相结合,建立一套协调配合、风险共担的农田水利建设贷款担保和补偿机制,充分发挥政策性和财政性资金的合力作用,降低农田水利建设贷款风险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