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金融学 >> 正文

向松祚:未来十年中国银行业将迎重大转折性变革

http://www.newdu.com 2018/3/9 爱思想 向松祚 参加讨论

    核心观点:
    未来十年中国银行业将出现革命性转折。由于外部的全球经济洗牌、金融全球化冲击、人民币国际化挑战,以及国内其他金融机构准入、直接融资比重上升、居民财富理念转变,未来十年将 是中国银行业将会出现剧烈、革命性的变化,将迎来重大转折战略机遇期。
    中国银行业高速利润扩张是短期现象,难以持续。当银行规模扩张放缓,盈利增长也就会放缓,不应对其利润高增长期望太高。
    中国银行业属于垄断说法不中肯,垄断的板子不能打到现有银行身上。其一五大国有行市场占有率在40%以下,其二《商业银行法》对任何资本设立银行都没有准入限制,问题是我们为什么有 明确法律却没有得到严格认真执行,其三中国银行业平均息差水平与国际水平相比并不高。一个经济体系的息差水平主要取决于该经济体系的金融市场发达程度和信用体系完善程度。
    目前国内国外有些人对银行业风险担忧过度,甚至有所谓唱衰中国银行业和中国经济之言论,这是不符合实际的。中国经济增速跌落7%以下是小概率事件,全球众多研究机构普遍认为可维持 8%以上,这意味着银行业利润仍会维持平稳增长。而中国银行业的三大风险,房地产贷款、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一般工商业贷款,总体风险都可控。
    利率市场化势不可挡,其最核心条件是具备完整的征信系统,不具备这个前提条件,利率市场化不可能完整实现,甚至可能跑偏。而存款保险制度也非常必要,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之后就可以 形成金融机构退出机制。现在我国银行实际上没有退出机制,大而不能倒,小也不能倒。
    历史世界各国经验表明,利率市场化后社会融资的平均利差反而有可能加大。
    中国经济主要矛盾在于总需求增长乏力、总供给受到约束,前者是矛盾的主要方面。3月份或二季度以后,总的贷款需求会有回升,消费需求反弹可能会更快。
    银行业收入和利润平稳较快增长是好事 ,应该充分肯定,“垄断说”不是很客观中肯
    “目前国内对银行业风险有点担忧过度”,4月6日在接受记者专访时,中国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对上市银行年报披露后市场的反应评论到,“中国银行业收入和利润连续几年的平稳 较快增长,在有些人看来并非一件好事,似乎增长过度,好像利润较快增长不对或不是好事儿,甚至遭到指责或质疑,这是非常不好的一种心理和态度。我国银行业好不容易赢得几年平稳较 快增长的局面,实属不易,不应该否定,应该充分肯定它是一件大好事”。
    向松祚认为,一个国家银行体系如果不能稳健增长,整个国家经济就很难实现稳健增长。不是否认中国银行业还有许许多多问题,不否认我国银行业有许多地方值得批评,但应该首先与银行 业取得的巨大成绩区分开来,否则很麻烦。“中国银行业是否暴利、是否垄断,这个结论需要认真研究,以严格标准和科学指标来衡量,不能简单定性,否则有妖魔化一个国民经济重大行业 的危险。邓小平同志多次说,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银行当然是我国金融体系的核心。如果要否定银行业的改革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甚至谴责质疑它,我觉得至少是不客观不妥当的。 具体问题应该具体分析。当然,银行业有许多问题譬如最近社会广泛关心的收费不合理、不公正、不透明问题,的确存在,需要认真切实解决。”
    向松祚举了伯南克的例子,“在全世界都大骂的情况下,伯南克为什么还要实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其核心目标之一就是让美国银行体系稳健起来,如果一个国家银行体系不稳健、甚至崩溃 ,那这个国家的经济是无法稳定增长的。”
    截止3月底,已经有12家A股上市银行披露了2011年度业绩报告,12家银行共实现净利润8478亿元,四大行净利皆在千亿级。对于商业银行来说,2011年算得上一个丰收年,但面对“暴利说” 、“垄断说”的汹汹热议,银行内部人士也在逐渐冷静,在否定暴利之际,也指出银行业的高利润时代即将结束。
    对此,向松祚判断“未来十年中国银行业将出现革命性转折,但垄断说法值得商榷”。
    向松祚认为,从没有一个行业像银行业如此受到媒体和公众关注。如此广泛的极大关注说明了三个问题,一是金融业对中国经济越来越重要,公众对银行现状、金融改革非常关心;二是公众 对中国经济的改革愿望非常迫切,希望找寻突破口,金融体制改革是否就是突破口已经成为焦点;三是中国各行业收入分配差距引起公众敏感,银行业的收入与其他行业有对比、有差距,大 家很关心,很敏感。
    向松祚给出数据“10年的2003年,我国全部银行利润只有300多个亿,国有大行还亏损”,而银监会年初公布数据显示,2011年商业银行实现净利润为10412亿,突破了万亿。
    万亿净利成为公众聚焦的热点,今年两会期间,包括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杨再平,政策性银行、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 董事长和行长,以及业内学者展开了激辩。
    对于“垄断暴利说”,向松祚认为这个结论不是很客观和中肯,值得商榷,并没抓住中国银行业问题的本质所在。经济学定义的垄断通常有三个指标,市场占有率、准入门槛、息差水平。但 我国三个指标都不支持银行业存在论断的结论。
    其一,市场占有率。行业集中度太高是定义垄断的一个基本指标,行业中一个或几个企业占了市场份额大头。从这个指标来讲,很难定义中国银行业的垄断,目前工农中建交国有银行市场占 有率已经在40%以下。
    其二,金融准入门槛。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办银行,才叫不垄断,并不是没有任何准入限制才不叫垄断。全世界没有哪个国家对金融机构的准入是没有门槛的。中国《商业银行法》对银行准入 的条件其实很简单,法律上没有任何准入限制。
    有些公众对金融准入存在抱怨,但板子恐怕不能打到目前银行身上,要打的话也要打在法律为什么没有很好落实。
    其三,息差水平。过去十年平均息差水平,中国银行业平均是2.7%,印度为3.05%,俄罗斯为6.44%,巴西是11%。全球前十名银行过去十年平均息差水平是2.22%,其中主要是日本长期低利率 拉低整体水平。美国银行、富国银行过去十年息差水平分别为3.28%、4.5%。
    若将银行各项收费全部加入,中国息差水平与新兴市场国家相比,也不是很高。
    短期内银行业总体风险可控 将维持平稳增长
    金融危机后,中国银行业的信贷投放总量,由2008年的4.91万亿元,猛增至2009年的9.6万亿元,而后的2010年、2011年分别都是7.95万亿、7.47万亿。而中国银行业总资产由2007年的52.59 万亿,增至2011年末的113.29万亿,四年翻番。
    伴随着银行业资产、信贷大扩张,近两年市场对其资产质量愈加担忧。对此,向松祚分析“但短期内银行业发展平稳、总体风险可控。”
    向松祚认为短期内银行整体上仍然会保持平稳、快速增长,风险总体可控。
    首先,中国经济增长大趋势并未改变。虽然增速基本判断是会下调,但仍会维持在8%以上,跌落7%以下可能性不大。这意味着中国银行业的信贷和业务会维持近年增速,可能略有下调,但不 会相差太多。虽然2012年前两月信贷有所下降,但全年仍会有较好增长。
    第二,风险可控。中国银行业目前主要有三块风险,第一块是房地产贷款风险;第二块风险是地方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第三块风险是经济下滑导致的一般工商业贷款风险。
    一、作为市场关注的头号风险——房地产贷款风险。房地产调控会对中国银行体系增长有一定影响,但不良情况会可控。德勤和穆迪近期的报告指出,中国银行体系在房地产方面风险可控, 但不会出现美国次贷危机式的巨大风险。理由主要有三点,一是整体中国银行体系与房地产相关的贷款占比比较低,最新估计是18.4%,余额约10.73万亿;二是中国银行业资产证券化几乎没 有发展,地产金融风险特征简单;三是贷款中多为个人按揭贷款,而这类贷款历来风险最低。
    二、地方融资平台贷款风险。最近银行年报显示,地方融资平台的贷款不良率并没有上升,而是在下降。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对银行肯定有影响,但不会如外界渲染那么大。2011年底监管方已 出台了化解风险的措施,另外贷款中很多是有完全抵押担保和覆盖的。
    三、工商业贷款。随着经济下滑,工商业贷款可能是对银行风险的主要威胁。目前出口需求萎靡、国内需求增长乏力,众多行业销售利润率在持续下滑,不排除有全行业亏损现象,如钢铁、 汽车、电子、家电等。但总体风险还是可控。
    未来十年中国银行业将迎重大转折性变革
    银监会公开统计资料显示,2007年银行业金融机构税后利润4467亿,2008年5834亿,2009年6684亿,2010年为8991亿元,2011年10412亿,四年翻番。
    向松祚认为,没有一个行业能够永远高速扩张下去,高速利润扩张只是一个短期现象。有几家银行去年利润增速是30%以上,但难以持续。一家银行能够长期维持10%以上的利润增长已经非常 好了。当银行规模扩张放缓,盈利增长也就会放缓,市场不应对其利润高增长期望太高。
    向松祚判断,从中长期判断,中国银行业正处于重大转折的改革战略机遇期。中国银行业未来十年一定会出现非常剧烈、革命性的变化,这是由国际和国内形势决定的。
    国际上有三个挑战,全球经济洗牌、金融全球化、人民币国际化三大挑战迫使和刺激中国银行业必须改革。
    第一个挑战,全球经济整合洗牌,要求中国银行业必须走出去。中国企业、投资要走出去,必定要求银行也走出去。目前国内银行利润绝大部分来自国内业务,与花旗、渣打、汇丰、摩根无 法相比,这些国际银行巨头40%以上收入来自海外业务。第二挑战,金融全球化,国际资产流动对中国金融货币政策将有巨大冲击,中国必须放开资本账户、实施利率市场化,属于大势所趋。 没有一个国家现在还能把金融完全封闭起来。第三个挑战,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如果没有我国金融全球化的支撑,不会成功。
    国内有三个挑战,第一个挑战,其他金融机构准入,竞争加强。第二个挑战,直接融资比重上升,间接融资比重下降。虽然短期内银行利润仍能稳步增长,但长期一定要改变依靠贷款的增长 模式。直接融资比重的上升,对银行现在的扩张模式来说是致命挑战。第三个挑战,居民财富理念变化,金融脱媒现象将持续存在。
    向松祚认为,国际国内六大因素是客观大趋势,银行改变不了,因此银行必须迎接挑战。中国银行业必须经历长周期、全周期检验,否则我们难以判断中国银行体系是否真正健全。
    利率市场化势不可挡 必须完善征信系统
    今年2月CPI同比上涨3.2%,低于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3.5%,长达两年之久的负利率结束。
    向松祚分析,负利率不可能长期存在,而利率市场化大势不可挡。“利率市场化是一个缓慢渐进的过程,中国已经走了十几年,贷款利率逐步放开了,存款也有一定程度的市场化。”
    “利率市场化必需的一些附带条件,中国还不具备”,向松祚指出中国目前的征信系统还不完善,这是最核心的条件。征信系统建立之后才可以避免信贷市场严重的逆向选择行为。在征信系 统逐步建立和完善的前提下,主要大银行和银行业协会就可以确定一个基准利率,具体授信利率则由银行根据企业风险程度在基准利率上加减多少个基点。
    不过对于实施利率市场化之后整个行业的情况,向松祚表示,现在公众批评抱怨利率管制,非常值得理解。但实施利率市场化之后,情况可能与人们的期望相反。金砖四国中的印度、巴西、 俄罗斯,在利率市场化之后,利差水平都比中国高很多。巴西在实施之前利差水平在5%以下,实施之后翻了一番到11%,最高时候超过15%,少数地方甚至超30%。
    今年1月新增贷款为7381亿元,2月新增7107亿,皆低于市场普遍预期。
    对于今年前两月贷款情况,向松祚分析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贷款供给方面,银行比较慎重,虽未大规模收缩,但在某些领域主动收缩贷款;第二,贷款需求下降,很多行业在放缓,经济整 体放缓导致信贷需求放缓,这是主要原因。
    向松祚判断,目前中国经济主要矛盾是“总需求增长乏力、总供给相对过剩”,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总需求增长乏力。二季度之后,总体需求会回升,在投资、消费和出口中,消费反弹可能会 更快,整体需求会回到一个正常速度,不会象之前那么快,但也不会下降太多。
    最后我要强调指出:中国经济会软着陆,不会硬着陆。有些人特别象所谓末日博士鲁比尼那样的人,天天预测中国崩溃∮沧怕健G澳暝げ馑?012年崩溃,去年就说是2013年,今年又预测 2015年崩溃。每年都修改预测,其实等于胡说。不要太理这些所谓的预测。唱衰中国是没有道理的。总有少数一些人永远不希望中国好,天天唱衰,没有理由,不讲逻辑,反正就要唱衰你。 你理他干嘛呢?

Tags:向松祚,未来十年中国银行业将迎重大转折性变革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