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组:2006年保险资金运用回顾(1月22日)
2006年,保险资金运用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迎来资产结构调整的历史性机遇。保险机构积极进行资产配置,正确把握市场机遇,逐步提高股票投资比例,择机优化固定收益类资产结构,取得了骄人的投资业绩,对保险业化解利差损、提高盈利水平、增强偿付能力和转变增长方式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改革创新和制度建设的驱动下,保险资产管理的运作能力、支持作用和市场地位明显提升,也为迎接2007年新的形势和严峻挑战积累了经验。
2006年保险资金运用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挑战,迎来结构调整的历史性机遇
经济保持高速增长,宏观调控措施频繁出台。2006年,我国经济实现超预期增长,预计全年GDP增长10.5%左右。由于市场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强烈,在贸易顺差频创新高和外汇资金持续流入背景下,形成了流动性过剩局面,并进而造成经济偏热和通胀压力上升的潜在威胁。为防止经济从偏热转变为过热,政府频繁采取了经济、法律、行政等多项措施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股市持续大幅上涨,资金入市不断增加。超过九成的上市公司成功地完成了股权分置改革,公司治理结构有所改善,业绩快速增长;新股发行重新启动,大盘蓝筹股上市带动A股市场总市值超过了9万亿元,流动性进一步增强;金融创新加速推进,封闭式基金转开放成功试点,新增资金入市意愿十分强烈。上证指数全年涨幅超过了130%,沪深300指数涨幅达到了121%。面对快速上涨的逼空行情和持续流入的新增资金,刚刚入市不到一年的保险机构,如何做好资产配置和股票投资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和考验。
债市呈现结构性变化,长期利率持续低位徘徊。货币市场在央行调控和新股发行的冲击之下,回购和央行票据利率出现了剧烈的波动。在债券市场上,宏观调控进一步提高了商业银行对债券资产的配置需求,加剧了长期债券市场供不应求的矛盾,长期债券利率低位运行。受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资金充裕的制约,存款市场的拓展面临有效需求严重不足的难题。在人民币升值预期强烈的市场背景下,中长期债券供给不足和持续的低利率环境导致债券市场收益率大幅下降,2006年上半年七年期国债发行收益率仅为2.51%,跌至寿险保单的预定利率附近,给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保险机构积极进行资产配置,正确把握市场机遇,取得骄人的投资业绩
2006年,保险机构抓住股票市场大涨的历史机遇,逐步提高股票投资比例;同时选择适当时机优化固定收益类资产结构,投资收益率显著提升。
把握历史机遇,积极扩大股票直接投资规模。2006年保监会及时调整重点公司股票直接投资比例,从1%提高到3%,此后又提高到5%,对推动保险公司优化资产结构起到重要作用。各保险机构对市场形势做出了正确的判断,有效地把握了五年来A股市场最佳的投资机会,股票直接投资规模由2005年底的120亿元大幅提升到2006年12月底的770亿元,不仅成为2006年保险资金运用取得优良业绩的关键因素,而且通过积极参与战略配售与定向增发,为保险资金获得长期稳定投资收益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选择适当时机,不断优化固定收益类资产结构。2006年以来,保险资金采取相对谨慎的债券投资策略。年初,保险机构抢抓机遇,在银行业务拓展极度艰难的背景下,办理了超过500亿元的银行定期存款,为稳定资产组合收益率起到了积极作用。二季度,债券市场收益率显著回升后,保险机构逐步加大债券配置的力度,在可能的范围内规避了利率波动的风险。11月底,保险行业债券投资规模为9446亿元,占比55.19%,较年初上升2.53个百分点;银行存款为5628亿元,占比33.2%。
加强流动性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2006年,保险机构大幅降低银行活期存款、央行票据、货币市场基金等收益较低的投资品种。同时,积极应对新股发行重新启动的新局面,加强流动性管理,充分满足股票一级市场申购对资金的需求,在新股申购、战略配售等领域表现活跃,获得了可观的收益。
保险资金全年已实现投资收益率“坐五望六”。通过正确把握市场形势和不断优化资产结构,投资收益率显著提高。截至2006年12月末,保险公司资金运用累计实现收益955.3亿元,平均收益率5.8%,同比上升2.2个百分点。若考虑未实现收益,全年收益率还将更高,创出了保险投资历史上的最好水平。保险投资收益率的显著提高不仅有利于化解历史利差损,增强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支持承保业务发展,而且在保险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有效提升了保险业盈利能力,深刻地改变着保险业的利润结构、盈利模式和增长方式。保险资产管理已成为保险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利润来源,保险机构的增长方式正逐步由以往单一承保驱动向投资、承保共同驱动转变。
保险资金运用整体风险得到较好控制。2006年,保险机构严格贯彻落实保监会《关于加强保险资金风险管理的意见》等制度精神,不断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和加强风险内控建设,进一步健全保险资金风险管理体系。虽然2006年保险机构显著加大了权益类投资力度,但在保险资金运用结构中,安全性高、收益稳定的固定收益类资产比重仍保持在90%左右,而风险相对较高、波动性相对较大的权益类资产比重仅10%左右。与世界主要国家的保险资产配置结构相比,目前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的总体风险处于较低水平,整体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保险资金运用的改革创新和制度建设不断加强和完善
保险资金运用的政策空间得到突破性拓展。2006年6月25日,《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涵盖了从金融投资到实业投资、从债权投资到股权投资、从境内投资到境外投资等各个方面,开启了保险资金运用的新局面。保监会发布《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项目试点管理办法》和《关于保险机构投资商业银行股权的通知》,修订了《保险机构境外投资管理办法》。政策空间的突破性拓宽为保险资金运用取得更高收益和进一步分散投资风险创造了条件。
以集中专业化为导向的保险资金运用体制初步形成。2006年,泰康、太保等五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和友邦保险资产管理中心相继挂牌成立,初步形成了“9+1”的保险资产管理格局,以集中管理和专业化运用为导向的保险资金运用体制初步形成,保险机构的投资团队初步建立,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显著增强。在资本市场,保险机构通过参与工行、中行、大秦铁路等战略配售,投资招行、民生等大盘蓝筹股,不仅取得了良好业绩,还树立了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稳健投资的投资理念和良好的市场形象,赢得了市场尊重。研究保险机构的投资行为和投资动向已成为了市场其它参与主体的重要课题。
股权投资取得重大突破,基础设施投资试点稳步推进。在金融业综合经营趋势不断增强的背景下,保险公司抓住有利时机,突破性地对银行和证券公司进行了股权投资,不仅给保险资金带来了良好的投资收益,还有力地支持了银行业和证券业的发展。同时,保险公司稳步推进基础设施投资试点,积极参与了铁路和地方重点市政建设的投融资改革,拓宽了国家重点支持行业和地区经济建设的融资渠道。
第三方金融服务业务取得快速发展,创新趋势不断增强。2006年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成功地开拓了企业年金投资管理业务,开展接受其他保险公司委托进行股票投资等业务的试点,介入短期融资券承销业务,开展资产管理产品创新试点,支持保险产品创新和保险业务健康快速发展。2006年10月,中国人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与澳大利亚安保资本投资有限公司签订《QFII投资顾问协议》,标志着保险资产管理行业的经营范围,从传统的投资管理向投资咨询服务等新领域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境外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全球资产配置得到初步探索。保险公司作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积极参与大型国有企业的海外上市,境外投资收益率大幅提升,并开始在海外设立资产管理分支机构,境外资金运用迈出重要的步伐。2006年12月21日,保监会发布了《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保险资金的境外投资渠道可望进一步拓宽,这将给保险资金进行全球资产配置创造更为广阔的空间,有力地促进了人民币汇率改革和汇率稳定。
对社会经济发展和金融体制改革的支持作用进一步显现。在取得较为理想收益的同时,保险机构也积极支持了社会经济发展和金融体制改革。一是在股权分置改革期间加大股票投资力度,积极支持了资本市场改革;二是通过对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的股权投资,有力地支持了金融体制改革和银行、证券业的发展;三是通过保险资金的有效运作和联结,推动了保险市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的协调发展;四是通过积极拓展企业年金受托管理业务,促进了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五是通过正在启动的基础设施建投资试点,继续支持国民经济建设。(执笔:陈东、廖发达、周莉珠、颜晓佳、董葳、刘炳辉)
Tags:课题组,2006年保险资金运用回顾1月22日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