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涛:发展再保险促进三农保险有效供给(5月22日)
促进 “三农”保险的发展,长期合理有效的方法是对“三农”再保险业务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理由如下:
一、三农保险发展缓慢,根本原因在于有效供给不足。两方面表现:一是保险公司涉足“三农”保险非常谨慎;二是保险费率较高,不能形成有效供给。
而这两种现象,其实源于同一深层原因:“三农”保险风险巨大。因此,鼓励“三农”保险发展的政策出发点就不可避免地落到“资金和政策支持”上。
二、目前国内“三农”保险试点,在政府的资金和政策支持下有所启动,但由于采用了“支持直接保险公司”的模式,具有不可克服的两大弊端,阻碍了“三农”保险市场的进一步发展。这种模式,建立在政府与直接保险公司一对一谈判的基础上,不利于调动大多数保险公司的积极性;不利于“三农”保险的广泛发展;不利于公平竞争。只有“百花齐放”的市场,才有利于促进保险公司互相竞争,降低运营成本。而目前这种一对一谈判模式,极易政策待遇不统一,形成垄断经营。
三、再保险对“三农”保险是不可或缺的核心环节。“三农”保险的显著特点就在于其较高的风险关联性和较高的巨灾概率,因此,也是公认最需要再保险支持的保险领域之一。
但目前国内的试点,都没有强调再保险对“三农”保险的极端重要性,这就如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并没有抓住问题的核心环节。
实际上,直接保险公司对“三农”保险的谨慎,来源于对“巨灾损失”的恐惧,政府的直接补贴,并不能完全消除这种恐惧。相反,如果有很完善的再保险支持,即使发生巨灾,也不会影响直接保险公司的财务稳定性。
在这里必须纠正一个认识上的误区:“补贴”对保险公司并不是主要动因,而“财务稳定性”才是。如果能保证保险公司的财务稳定性,保险公司没有理由会放弃这么广阔的市场。
由以上三点分析,我们可以提出长期合理有效发展“三农”保险的框架方案:
1、国家对“三农”再保险业务持续提供有力的资金和政策支持;
2、再保险公司向直接保险公司提供完善的“三农”再保险支持,确保其在不利风险下的财务稳定性;
3、直接保险公司解除了后顾之忧,必然踊跃进入“三农”保险市场,从而根本上解决“三农”保险“供给不足”的问题;
4、保险公司互相竞争,降低运营成本,同时再保险公司在国家的资金支持下降低再保险费率,双管齐下,使“三农”保险费率降低,进一步深化“三农”保险渗透率;
5、“三农”保险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大数法则和规模经济的作用更加显现,又构成了新一轮费率下降的基础,从而形成长期的良性循环。
Tags:王洪涛,发展再保险促进三农保险有效供给5月22日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