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金融学 >> 正文

货币政策应强化适度微调取向(傅子恒;10月17日)

http://www.newdu.com 2018/10/17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 佚名 参加讨论

     从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经济社会长期发展等角度考虑,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需长期保持,但从应对短期阶段性问题“事务导向”出发,对冲经济下行风险与促进经济景气回升,尤其是随着资本市场波动等问题出现,央行稳健中性取向朝着适度宽松方向灵活微调,并更多兼顾资本市场稳定需求,应是当前货币政策持续努力与强化的重点。
    内需不足需要稳健货币政策配合
    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景气周期处在偏冷区域,经济平稳中的下行压力没有根本缓解,结构问题与各种不确定性风险并存,年中以来市场利率水平稳中趋降的事实,虽然有货币政策微调方面的原因,也明显具有内需不足、市场对资金的需求意愿较低方面的原因。
    从一些重要的数据指标来看,GDP表现缺乏张力,面临诸多的压力因素;CPI指标长期处在2%左右,反映市场经营者信心预期的各类PMI指标略处临界点上方的水平,且一直受到荣枯临界点向下的牵引,企业微观效益指标一直难有持续的提升表现,今年以来逐季收缩。这些数据指标说明,中国经济虽然总体稳定,但内需拉动缺乏持续的后劲支撑。
    从投资角度看,今年上半年6.8%的GDP增长贡献中,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长9.7%,该指标今年1-8月累计同比增长10.1%,增幅有所扩大,表现超出预期;基础设施投资上半年同比增长7.3%,月度环比收窄,但1-8月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幅仅为5.3%,明显低于去年同期的7.8%,投资的增长贡献度下降明显,且主要是房地产投资在政策抑制之下的超预期表现及基建投资的拉动。  
    与之相应,实体经济活动范围广泛的制造业投资处在投资增速的平均值之下,表现低迷。进入下半年,尤其是第三季度,国内中心城市房价松动、部分城市出现价格下滑等信号,越来越多地预示房地产市场的快速扩张期正在结束。而鉴于投资相对价格具有滞后性,房地产投资后续扩张将难以为继,而制造业扩张属于跟随性复苏,政策努力的促动效应释放是一个长期过程,投资增长只能更多寄希望于基建的扩张对冲,这是未来一段时间投资发力的主要领域。
    在投资增量贡献潜力有限的背景下,消费增长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维稳”因素及拉动因素。但消费是收入的函数,如果投资低迷及外贸景气预期回落,消费增长显然缺乏长久持续性。因此,我国经济自主增长的张力培育,需要持续扩张性的政策努力,货币政策须在长期目标之下进行灵活决策方面的相应配合。
    从物价表现来看,今年以来,除原油因国际价格传导因素受到牵引之外,其他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并不显著;终端价格方面,受各种因素影响,上半年房租价格出现明显上涨,少量肉、菜产品价格因周期问题出现上涨,但更广泛品种的消费品价格因供给充足缺乏上涨基础,总体性的、明显通胀压力并不大,从这一角度也说明货币总量收缩缺乏基础。
    经济增长的脆弱性可以从供需之间的结构矛盾角度进行观察。近三年以来,中国实体经济在“供给侧结构改革”政策导向之下力图实现供需再平衡。在供给层面,金融去化与脱虚向实的政策效应逐步见到成效,金融秩序尤其是互联网金融秩序在清理整顿之后明显改善,系统性风险大幅降低。在需求层面,房地产景气下行、外贸不确定因素及美国经济景气在持续加息之下也可能出现负面效应累积与不确定问题,都可能对市场预期产生冲击。在这一背景之下,“需求侧”加力成为当前稳经济的关键,无论是基建扩张,还是消费扩张,以及整个制造业景气的提振与复苏,都需要相对宽松取向的货币政策环境配合。
    解决实体经济问题需兼顾资本市场稳定
    中国经济的复杂性决定了解决问题过程中,需要不同政策配合。从货币政策角度,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一是政策制定时需要考虑,在资金使用方面,市场需求主体之间存在结构差异,不同主体对市场的冷暖感受及对资本成本的承受力并不相同。比如,因准入管制与发展阶段、实力水平不同,国企与民企、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的利息成本承担能力就存在差异,其对利率与政策变化的敏感度大不相同。因为实力与成本承受力较低,在经济景气低迷时期,为经济社会稳定健康发展,民营企业与中小企业的压力困境与政策诉求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二是货币当局对政策工具的结构性选择,除了应当平衡短、中、长期通货膨胀、币值稳定与经济增长目标,以及应对周期性景气波动之外,还应当对应不同的政策工具特点进行选择,一些政策工具的应用应当与市场保持必要、有效的预知性沟通,避免对其资金运用计划造成困扰和制约。而稳定市场主体预期,可以为更有针对性地有效解决结构问题创造条件。
    三是解决实体经济问题也应兼顾资本市场稳定。这一问题解决不好,通常会出现各种问题,在影响资本市场自身稳定之外,也常常会波及实体经济;三年以来,货币政策由“积极稳健”向“稳健中性”基调转变,以影子银行清理和互联网金融秩序整顿作为着力点,今年上半年“资产新规”对金融领域跨市场与跨行业的“穿透监管”将治理推向高潮。
    清理整顿与市场治理净化了市场环境,使得市场系统性风险大为降低,但在当前国内外经济背景下,多种因素交叠造成股市回落。当前而言,股市二级市场股票质押融资方面的过度压力,其所可能引发连锁负面反馈的风险,需要引起高度重视。货币政策在信贷条件与窗口指导等方面应当进行适度放松调整,以助力市场化解风险压力。
    而对于各方普遍关心的人民币汇率问题,笔者认为,当前处在一个相对有利的时间窗口,从两个方面可以简要概括:一是中国经济的稳定构成世界对人民币稳定的信心支撑;二是经过2016-2017年的金融去杠杆、严防资金以对内负债、对外扩大投资方式外逃,以及央行“逆周期因子”调节机制的作用,人民币单边贬值的压力可以化解。市场意识到,以中国央行作为对手盘进行汇率投机并没有空间,视市场环境而动的“逆周期调节”的相机决抉机制,可继续成为威慑人民币汇率单边投机有力的政策工具,这种局面对货币政策主要锚定国内经济目标构成支撑。而借鉴央行经验,笔者建议证券监管也可以效仿设立、启动股市的“逆周期机制”,对处于波动之中的市场进行有效对冲。(作者单位:华鑫证券;载《中国证券报》2018年10月17日)
    

Tags:货币政策应强化适度微调取向傅子恒;10月17日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