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积极的宏观政策应对经济下行风险(刘学智;11月1日)
2018年10月制造业PMI降至50.2%,比上个月下降0.6个百分点,为2016年8月以来低点;非制造业PMI降至53.9%,比上个月下降1个百分点,为近14个月新低;综合PMI下降1个百分点至53.1%,为近8个月低点。三项PMI指数全部显著下降,表明需求明显走弱,经济运行可能稳中趋缓。特别是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加重,明年一季度经济增长的压力可能较大。但经济运行仍然具有较强韧性,需要保持积极的宏观政策,全方位扩大内需,缓解外部不确定性带来的冲击。
本月制造业PMI的5个分项指数全部下降,其中原材料库存、从业人员、供应商配送时间三项指数低于荣枯线,分别为47.2%、48.1%、49.5%,分别比上个月下降了0.6、0.2、0.2个百分点。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高于荣枯线,分别为52%、50.8%,分别下降了1、1.2个百分点,降幅较大。年初以来民间投资增势较好,带动制造业投资增速加快至8.7%,运行状况不差。本月各分项指数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意味着制造业景气状况全面走弱,可能影响未来制造业投资和生产。
订单指数和库存指数下降,是制造业PMI下降的重要原因。美国已经对价值约2000亿美元的中国输美产品加征10%关税,并将从2019年起把关税税率提高到25%,还有可能将对另外2670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外需环境风险加大,企业普遍对未来形势较为担忧,不但影响到订单签订,也导致补库存意愿减弱。国内投资需求趋弱,叠加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的影响,制造业三大订单指数连续两个月全部下降。新订单指数下降1.2个百分点到50.8%,在手订单和新出口订单指数降至44.3%、46.9%,分别下降了0.9、1.1个百分点,都为近三年较低水平。需求减弱导致企业补库存意愿进一步下降,原材料库存指数下降至47.2%,为2016年7月以来低点。在手订单下降导致企业生产动力减弱,生产指数下降1个百分点至52%,为近8个月的低点,不过仍然处于扩张区间。
此外,价格类指数有所回落,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和出厂价格都有下降,表明工业价格上涨压力得到缓解。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为58%,比上个月下降1.8个百分点;出厂价格指数为52%,比上个月下降1.3个百分点。由于购进端价格高于出厂端价格6个百分点,将影响企业盈利状况,形成一定的成本压力。
非制造业PMI回落1个百分点至53.9%,为近14个月的低点。非制造业景气状况回落的主要原因是服务业增长势头放缓。服务业PMI为52.1%,比上月回落1.3个百分点,为2016年中以来的低点。一方面是受制造业生产和需求回调影响,生产性服务业有所走弱至50.5%,比上个月下降5.1个百分点;另一方面,资本市场波动和房地产市场趋冷,证券、房地产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收缩区间。铁路运输、航空运输、商务服务业等行业表现相对较好,景气指数普遍高于55%。近期多个高铁和特高压项目获得批准,基建项目执行进度会明显加快,带动建筑业景气状况持续上升至63.9%,比上个月上升0.5个百分点,保持高位运行。目前基建投资增速未见回升,积极政策促进下建筑业景气状况上升,建筑业新订单指数和业务活动预期指数升至56.2%和66%,预示未来基建投资有望触底反弹。
综合制造业和非制造PMI来看,内外需求趋弱可能导致经济下行压力再现。特别是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加重,对明年出口、投资和生产都可能带来影响。但经济运行仍然具有较强韧性,保持积极的宏观政策,将有助于扩大内需,缓解外部不确定性带来的冲击。
一是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提高赤字容忍度,适当增加财政赤字水平,必要时恢复3%的赤字率甚至更高一些。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着力提振市场信心,更好地发挥积极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
二是货币政策松紧适度。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确保流动性合理充裕,同时避免大幅放水,谨防杠杆率出现新的攀升。在流动性合理充裕条件下,推动货币市场利率继续适度下行,适当提高信贷增速。可以考虑继续适度实行定向降准,鼓励和支持信贷投向制造业和民营经济。
三是全面推进税改,降低宏观税负。加快个人所得税改革,探索实施个人所得税分类综合税制。深入落实中小企业减税政策,通过减税不仅可以降低企业负担,促进生产扩展和供给增加,还能激发企业的研究和创新能力,增强经济内生增长动力。
四是加大经济社会薄弱环节支持力度。政策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定向增加财税金融支持力度。重点加大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基建、医疗、教育、环保等公共支出,拓展经济增长纵深。推进东部相对发达地区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促进新经济、新产业、新的商业模式快速发展。(作者单位: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载《21世纪经济报道》2018年11月1日)
Tags:以积极的宏观政策应对经济下行风险刘学智;11月1日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