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金融学 >> 正文

杨涛:金融科技“不折腾”是最大的合理性(12月27日)

http://www.newdu.com 2018/12/27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 佚名 参加讨论

    《21世纪经济报道》消息,12月12日,在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的第十三届21世纪亚洲金融年会上,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CFT50首席经济学家杨涛表示,当前金融改革与发展迫切需要从“重金融规模”转向“重金融结构跟功能”,而在普惠金融上改变“亚健康”状态和局部病症,既需要普遍改善现有金融产品质量与服务的“中医疗法”,也需要针对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等弱势群体,构建政府+市场+新技术的多元服务模式的“西医精准治疗”。
    “过去我们谈到金融发展怎么样?大家想象到的都是规模性概念,金融业增加值占比怎么样,资产负债规模怎么样,机构数量怎么样。P2P网贷刚兴起的时候,有一个朋友说,中国全球第一,未来交易规模七八万亿等等。”杨涛称,“这个规模虽然重要,但是如果过于脱离了结构和功能,带来很多问题。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1978年2.1%提高到2017年7.9%,已经超过了美国和日本,全球已经不低了,纯粹着眼于规模和数字的金融超车很有可能造成翻车和脱轨。”
    因此,杨涛认为,金融发展必须摆脱大干快上的思路,更重视实效,迫切需要解决补短板。一方面是要改变“亚健康”,改良体制,普遍改善现有金融产品的质量,控制风险,带来水涨船高的效果;另一方面需要解决身体潜在病症,利用西医精准的做手术对症下药,改变一直困扰普惠金融开展的重大难题。
    在金融安全方面,杨涛表示,不光是E租宝、ICO等新金融、互联网金融领域存在不稳定因素,即便在主流金融机构领域,或民间的类金融领域,打着现货的名义做期货、做外盘的种种风险依然存在,而这些风险背后始终都是既有制度方面的因素,又有技术方面的因素。
    “金融科技的创新如果要代表新金融的生命力,首先要把安全作为最重要的底线,避免在一次一次的金融狂欢中,不断地消灭财富实现再分配,‘不折腾’是最大的合理性。”杨涛表示。
    杨涛认为,新技术,尤其是大数据技术应当嵌入到信用体系建设中,因为民营企业、民间借贷、中小微企业的问题,归根结底是缺了“信用”这个土壤元素,没了这个土壤元素再怎么改良,生长出的都是扭曲事物。
    关于“开放银行”这个新鲜事物,杨涛指出,在2015年财政部曾经有过开放银行讨论的工作组,之后有一段时间似乎进展有限,去年以来各方环境发生变化,今年在我国开放银行又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主题。随着银行为代表的传统金融逐步适应新技术,其前端、中间层和后端,整个生态系统可能发生变化。最早谈开放银行的时候指的是银行内部的数据,通过统一的API接口被第三方所使用,但现在讨论的时候这个边界是不断扩展的,银行的数据、技术、业务、组织架构都有可能进行更多的融合。这种融合首先是内部的整合,再进一步面向主要合作伙伴进行API整合,也可能在更广范围内面向第三方进行整合,里面包含的内涵非常之多,受到不同国家监管规则的约束。
    “全新的技术形态最后改变的其实还是业务模式背后的组织形态和平台模式。从这个视角来讲,无论是开放银行还是更广义的开放金融,在未来都是金融科技带来的最深远影响的切入点。”杨涛称。(载《21世纪经济报道》2018年12月27日)
    

Tags:杨涛,金融科技“不折腾”是最大的合理性12月27日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