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商业银行普遍将收益更高的消费贷款业务作为资产端策略调整的主动选择,加码布局信用卡贷款和个人一般消费贷款市场,消费贷款呈现快速发展态势。据央行公布的金融机构人民币信贷收支数据,截至2018年9月金融机构住户短期消费贷款余额为82329.35亿元,同比增速达28.14%,是金融机构其他各类贷款增速的2.3倍。2018年上半年主要上市银行消费贷款余额同比增长约27.8%,高于全部零售贷款增幅11个百分点;消费贷款占零售贷款比重为27.78%,同比增长2.4个百分点。
作为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突破口,不同类型消费贷款呈现差异化发展之势:一方面,信用卡成为消费贷款重要载体,2018年上半年主要上市银行的信用卡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8%,五年间年均复合增长率近30%。信用卡账户规模扩张重回快车道,2018年二季度我国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在用发卡数量共计6.38亿张,同比增长22.7%;以信用卡账户为基础的多样化信用服务内容增多,账单分期、现金分期和交易分期业务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扩大了零售业务规模,帮助银行更深入场景与其他机构的消费贷款产品竞争;银行普遍加大自建线上场景、与线上平台合作等举措,加快建设线上引流入口,并推动零售服务从以卡片为基础向以手机APP为基础转变。另一方面,个人一般消费贷款业务得到大力推动。主要上市银行一般消费贷款2018年上半年增幅为27.47%,较上年同期增加约10个百分点。消费贷款产品体系日趋丰富,除了汽车和教育消费之外,银行陆续推出家居消费和文化消费用途贷款,也更重视区分客户属性,推出针对优质白领、代发工资客户,以及特点条件社保和纳税客户的消费贷款产品。与此同时,全流程在线消费贷款业务成为发力重点,秒速获批、在线提款、灵活还款的便捷服务为存量优质客户提供了更便捷的贷款渠道。加之科技应用场景在消费贷款应用中不断深化,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科技在贷款业务中的应用功能已从提升效率和风控向引领业务发展和促进经营模式转型。
只是,消费贷款的快速发展也暴露出了贷款违规挪用、过度授信、存量客户的贷后风险管控脆弱、业务链上其他金融衍生业务风险、其他平台消费金融的违规乱象等隐患。
针对上述风险,监管部门在持续推进深化整治,在支持和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依法合规发展消费贷款业务的同时,加大了对假借消费金融之名实施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控制居民杠杆率的过快增长,重点打击挪用消费贷款、违规透支信用卡等行为,严控个人贷款违规流入股市和楼市。随着前期强监管政策效应的持续释放,预计2019年政策调整的节奏可能会有所变化,真正意义上的消费贷款仍有较大增长空间和潜力。一方面,监管将继续坚持从宏观审慎视角密切关注我国居民债务变化,多措并举抑制当前居民债务水平过快上涨问题,秉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强化房地产宏观调控,继续严厉打击挪用消费贷款、违规透支信用卡等行为。另一方面,监管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政策导向持续推进,从2018年下半年已陆续出台的各项意见政策可看到,在保持风险可控和居民合理消费水平的前提下,消费金融信贷管理模式和产品创新仍继续受惠于国家政策鼓励与支持。
从长期来看,监管举措旨在挤掉行业快速发展下的风险泡沫,继续促进居民消费需求的持续健康增长,以进一步增强最终消费需求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导向作用。因此,监管“补短板”将使消费金融行业步入有序竞争和高质量发展的更好时期,对提高银行消费贷款增长质量大有裨益,并为消费贷款中长期发展打下更好的基础。基于消费贷款需求的整体提升、消费贷款覆盖面的扩大,加之转型或退市机构让渡市场空间,商业银行将能享受潜在市场规模扩大带来的机遇。(作者单位: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载《上海证券报》2019年1月4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