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金融学 >> 正文

李小加:关于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一些浅见

http://www.newdu.com 2020/6/9 爱思想 李小加 参加讨论

    
    
    过去两周以来,全国人大有关港区国安立法的决定和美国借此威胁对港制裁成为市场和社会关注的焦点,大家最关心的问题是,这些事态发展会不会影响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香港还能不能在新的国际环境下继续创造独特价值?对于这个问题,我想分享一下我的浅见。
    首先,我们需要梳理一下,在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今天,小小的香港为什么仍然能对中国的发展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呢?在我看来,这主要是凭借香港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血液”功能。
    香港为什么能够保持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经济崛起的过程实际就是一个不断参与全球化、也影响全球化的历程。如果以人体结构来比喻的话,中国参与全球化的进程是逐渐与世界在骨架上(交通、运输、通讯)的物理联接、肌肉上(贸易、制造业、供应链)的化学联接、血液上(金融、资本)的生物联接、和今后在神经网络上(人工智能、5G网络与量子计算)的智能联接。
    无论是对于中国内地还是西方世界来说,香港在每一个阶段都起到了不可取代的作用,但其功能也逐步进化与升级:从骨架联接转向肌肉联接、再到血液互联互通。随着中国经济体量的迅速扩大,香港的“血液”功能也从开始简单的“输血”引进外资,慢慢演进到今后对资本“血液”的改造升级,最终会实现与全球“血液体系”的互联互通与功能互换。
    香港市场的“输血”功能始于中国传统企业上世纪90年代中期前赴后继地在港上市筹集资金。目前有超过1,260家内地企业在港上市,总募集资金超过6.7万亿港元,总市值达到26万亿。同时,经过不懈努力,香港交易所推出了助力新经济发展的重大上市制度改革,为香港市场注入新经济的DNA。短短两年里,共有87家新经济公司成功上市,包括越来越多海外上市的中概股回归,累计集资超过3,000亿港元。
    香港市场的功能从初期主要“输血”逐渐升级为“造血”,则始于近年沪港通、深港通与债券通的推出与迅速发展。今天内地市场的“血液”与国际市场的“血液”存在巨大差异,很难直接交汇相融。通过互联互通,香港市场将外来“血液”北上引入内地市场,又让内地资金南下按国际规则投资港股,大规模的双向流动必将深度优化内地的“造血”功能,大幅促进内地市场国际化进程。截至今年5月底,沪港通南北向累计总成交36万亿元人民币;债券通达成交易超过5.7万亿元人民币。
    这种新的“造血”功能是基于发挥一国两制独特优势基础上的互联互通机制,以最低的制度成本形成了本地托管、净量结算、资金闭环、监管互助等一系列制度安排,实现了两地不同“血液”在不同制度下的有效转换,让它们既可完全按国际惯例和市场原则自由流动,又能防范资本大进大出。
    在为祖国创造价值的过程中,香港成就了别人,也成就了自己,一步步从当年的区域性股票市场升级成为一大国际金融中心。这一成功的核心归功于“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
    全国人大有关港区国安立法的决定会不会影响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在我看来,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否定的。主要有以下原因:
    第一,国安法是针对特殊问题且适用范围清晰及有限的特殊立法。在特殊时期、特殊国际环境和挑战下,我个人认为,中央推出这个法律带有相当的被动性,其初衷绝不应该是为了改变或者收缩“一国两制”方针。回顾香港回归以来,尽管就《基本法》第23条立法曾经引发过风风雨雨,但我认为,中央希望23条在香港本地立法的初衷一直未有重大变化。直到2019年香港发生的一切,以及中美争端的全面升级,彻底打破了各方对香港国家安全问题的认识和平衡。因此,港区国安法在此特殊时期、特殊环境,由中央立法已为必然,同时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正是因为这种无奈,我个人认为,这个立法的适用范围应该很窄并有非常清晰的边界范围,而不应该具有广泛性和过大的延伸性。
    第二,“一国两制”符合中国发展的根本利益。全国人大立法的目的是为了维护香港的长治久安,是为了从法律层面确保“一国”。一旦“一国”得到保障了,国家绝没有理由与动力去削弱“两制”,因为“一国两制”不仅有利于香港,有利于中国,也有利于世界。保障“一国”的国安法实施之后,“两制”只应更加充实,更加丰富,空间更大。其效果在经济、金融等商业领域里将尤其突出。
    目前全国人大立法的工作还在进行之中,很多细节尚未明朗,大家聚焦的问题是:国安法是否会在香港既有的普通法框架下执行?对这个问题的考虑应该兼顾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如何让国安法的推出得到最广泛的香港市民与国际社会的接受和认可;二是如何确保国安法不会成为“无牙的老虎”。我相信中央与香港人民最终都有足够的远见与政治智慧,能够妥善地在互相信任、互相理解的基础上找到最佳平衡点。
    第三,国安法的推出完全不改变香港国际金融市场的特殊功能与作用。正如前面提到,国安立法并不改变“一国两制”。过去几十年,香港之所以能够华丽转身成为一大国际金融中心,依靠的关键就是“一国两制”带来的连接中国与世界的独特优势。实际上,当前活跃的其他国际金融中心(例如纽约和伦敦),也都受到不同形式的与国家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的约束,但是并不影响这些城市成为国际金融中心。
    在国安法的尘埃落定之后,相信香港的治安和社会环境会逐步回复稳定,中央也会对香港更有信心,会对香港更开放、更支持。也因为此,中国的钱会因此更多地流入香港;而世界的钱也会因此更多地流入香港,中外的钱在香港聚集必将产生更大的“化学作用”,创造更大的价值。
    美国威胁要采取对港“制裁”行动会不会影响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中美关系已经走到了一个特殊的十字路口,随着美国逐渐将中国视为竞争对手而不是合作伙伴,双方之间的博弈和纷争会逐步加剧。神仙打架,凡人为难,香港也不可能独善其身。但我认为,美国针对中国与香港的一切敌对政策,追根溯源,大部分来自于美国国内政治需求。无论有没有国安立法,香港都很容易成为美国针对中国的政治筹码。我们必须也只能用平常心来冷静应对。
    美国威胁制裁香港的工具似乎有不少,大家最担忧的是香港有可能失去特殊贸易地位的问题。然而,经过仔细分析,似乎大家普遍的共识是美国即便真的宣布取消香港的特殊贸易地位,对于香港的影响其实也是有限的,不会过多影响香港的整体国际竞争力。正如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上周在网志中所述,过去十年,香港是美国最大贸易顺差的单一经济体,每年香港本地制造并出口到美国的货物,只占本地制造业的不到2%,货值占本港总出口不到0.1%。香港一向以转口贸易为主,占总出口量的99%,而转口贸易根据地域来源原则征税,不受惠于独立关税区地位。在高科技出口方面,高端敏感的设备和技术一向也不容易从美国进口,其他的技术香港或可在欧洲或日本等市场找到替代。人员进出方面,香港单方面给予美国护照持有人免签证待遇,而香港护照持有人并没有获得同样免签证进入美国的待遇。
    从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功能与作用角度看,香港是中国最重要的国际资本市场,香港也是美国与西方在亚洲时段最重要的国际金融市场。对于一个国际金融中心而言,最关键的要素包括资金和信息的自由流通、良好的法治、国际通用的语言、靠近大型经济体和充裕的资金等等。在这方面,美国应该很难在不严重损害自身利益的前提下通过“破坏”香港这些核心竞争力来实现打击中国的目的。无论美国做什么,它都不会改变一个事实:香港仍然会是中国最国际化、最自由、最开放的市场。这样的香港符合中国的利益,符合美国的利益,符合世界的利益。
    克服眼前的挑战之后,香港还可以如何努力来巩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放眼未来,除了进一步提升香港市场对中国资本市场的“输血”和“造血”功能之外,促进中国与世界之间的“血液功能互换”会越来越重要,即人民币的国际化。今天,内地市场的“血液”相对国际市场还非常单一和集中,持债远高于持股、持内远大于持外、持外债远多于欠外债。相对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这种状况与中国当前已经达到的经济规模和发展水平极不相符,应该慢慢反过来,即从债东变股东,从持外币债权变成欠人民币债务。
    然而,这种“债转股”、“內变外”、GDP向GNP的转换不会一蹴而就,人民币即使实现了完全的自由兑换,也依然会继续保持相当程度的审慎监管和不同形式的资本管控,但利用香港,这种转换就可以在一个透明、安全、可控的制度框架下启动和提速,为实体经济提供长期可持续的养分,并加快中国资本市场开放与人民币国际化的历史进程。正如上文提到,在“一国两制”优势下,香港在这过程中将能够更好地发挥其独特作用。
    总而言之,金融是血液,如果没有国家改革发展为心脏注入动力,血液就无法畅流中外;如果没有健全、国际化的“血液功能互换”,中国的金融体系也不可能真正融入世界。香港之所以能发挥此特殊功能,关键在于“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一国”是中国信任香港的前提,“两制”是世界认可香港的基础。“一国”与“两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要“一国两制”能够在香港行稳致远,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就不会动摇。我坚定看好“一国两制”的前景,也坚定看好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明天。
    李小加,香港交易所总裁

Tags:李小加,关于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一些浅见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