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金融学 >> 正文

尚福林: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http://www.newdu.com 2022/9/2 爱思想 尚福林 参加讨论

    在新的发展阶段,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不亚于脱贫攻坚。要深刻认识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建设的新形势、新挑战,既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还要促进可持续发展,从输血变造血,进一步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的问题。乡村振兴离不开“三农”话题,金融在助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三个方面大有可为。
    深刻认识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建设的新形势与新挑战
    “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农业是关系吃饭问题的基础产业,农民是关系政权稳定的基本群体,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战场。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明确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目标和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总方针。通过近年来努力,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上了新台阶,农村民生显著改善,乡村面貌焕然一新。特别是贫困地区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全面打赢了脱贫攻坚战,消除了绝对贫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重大贡献。
    与此同时,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指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要有效衔接。在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现在进入了摆脱贫困转向乡村振兴的过渡期。前一阶段,脱贫攻坚解决的是保障基本生活问题,消除的是绝对贫困,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要求。进入新发展阶段,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农业基础仍不稳固、城乡发展仍不平衡、农村发展还不充分。既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时要促进可持续发展,从输血变为造血,进一步解决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这些都对金融服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出了更高要求。
    抓准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建设的切入点
    当前,“三农”重心正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依旧离不开农业、农村、农民这个“三农”老话题。金融助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大有可为。具体而言,金融服务“三农”,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服务产业兴旺。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两会参加政协联组会时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促进农村金融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推进产业兴旺的重要途径。一方面,农业现代化需要集约化、规模化生产经营,加大农业科技研发投入,这些离不开金融支持;另一方面,考虑我国农村人口多、中小农户数量占比高、人均耕地面积少的现实条件,客观上大部分地区不可能实现欧美大规模机械化作业。在培育农村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方面,依然需要金融资源投入,进而实现小规模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二是服务乡村建设。乡村振兴是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的全面发展。当前,农村总体发展水平与城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金融服务乡村建设有很大的潜力。首先,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水平需要大量中长期信贷投入;其次,打造生态宜居乡村,保护修复乡村生态,需要加快发展绿色金融,释放绿色生态价值;其三,需要金融助力挖掘乡村特色潜力。进一步盘活乡村优质资源,支持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农村电商,通过金融手段把本土特色转化为发展优势。比如,我们调研过柳州螺蛳粉,就是把一个不起眼的本土特色小吃做成了知名的特色产业,在产品行销全国的同时,带动了养螺蛳、挖竹笋、种豆角、采木耳等一系列产业,提高了附加值。
    三是服务农民致富。一方面,要继续完善基础金融服务,提升农村金融服务的可及性、普惠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农民工群体和新市民金融服务,帮助农民树立风险可控,信用良好的健康心态和消费观念,防止返贫。另一方面,是深入挖掘农民金融需求。长期以来,由于农民收入不稳定、防风险能力弱,农民储蓄意识比较强,农村地区有大量资金沉淀,这也是农信社的主要存款来源。随着农民收入提高,要进一步开拓农村消费市场。特别要注重提高农民群体的金融素质,创新金融服务产品,满足农民资产保值增值、健康养老等金融需求。
    提高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建设能力
    “三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领域,农村地区金融服务也是金融体系中的短板。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首次单列了“强化乡村振兴金融服务”。近期,人民银行、银保监会陆续发布了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政策措施。总的看,还是要聚焦重点领域,深化改革创新,完善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市场体系、组织体系、产品体系,引导更多金融资源向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
    第一,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推动建立健全适合乡村振兴发展的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适度竞争、有序创新、风险可控的现代农村金融体系。一是推动大型银行在服务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多作用。近年来,大型银行积极在县域布局,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初现成效。要继续鼓励大中型银行完善专业化的运行机制,在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等方面向乡村振兴金融业务倾斜。进一步细化明确政策性银行服务乡村振兴的业务范围和边界,重点支持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二是盯住地方中小银行坚守定位,回归本源。历史上,农信社利用乡村熟人社会的信用约束,弥补信息不对称,是农信社的一大特色和优势。但随着金融环境、社会环境和自身发展变化,个别机构偏离了定位,一味谋求做大做强,反而失掉了自身优势,甚至造成一些风险,制约了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为此,在本轮农村信用社改革中,还要坚守支农支小的市场定位,因地制宜、深耕基层,稳妥化解风险,增强乡村振兴服务能力和公司治理水平。此外,也要充分发挥股权、债券、期货、保险等金融市场功能,建立健全多渠道资金供给体系,拓宽乡村振兴融资来源。
    第二,坚持创新驱动,提供高质量的乡村振兴金融服务。从数量上看,相关部门始终强调要继续加大乡村振兴信贷供给。比如,今年提出在全国实现同口径涉农贷款余额持续增长的基础上,要求农发行、大中型商业银行实现普惠型涉农贷款增速高于自身各项贷款增速的目标。除了对数量上的要求外,还要注重从质量上改进提升。一方面,需要继续探索扩大农村资产抵押担保融资范围,推广银政、银担、银保合作模式,提升信贷产品期限与农业生产周期的匹配性,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另一方面,要顺应新形势下数字技术加速向农业农村领域渗透的发展趋势,推动金融科技和数字技术有机融合。大型银行以及民营银行已经做了一些尝试,效果不错。中小银行也应当结合自身特点优势,提高数字化运营能力。积极搭建立体化服务渠道,嵌入生产生活等多元场景生态,将线下网点优势转化为线上优势,提升用户的数字化体验,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价值。特别地,要依靠大数据缓解银企信息不对称,提高农村地区长尾客户的授信效率。通过数字化手段跟进客户生产生活的全流程,更好服务供应链、产业链,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形成产业与金融的良性循环。
    第三,发挥协同作用,营造良好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乡村振兴既是经济发展目标,更是政治使命担当。农业是个比较脆弱的行业,容易受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不确定因素影响,涉农贷款一直相对其他贷款风险更高。金融支持乡村产业振兴,不仅需要金融机构提高自身服务能力,更要加强各方协同合作,为服务乡村振兴建立长效的保障机制:一是发挥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乡村信息化水平。健全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运行机制,综合运用货币政策、金融监管政策和考核评估手段,推动形成市场化、可持续的业务模式;二是发挥政策保障作用。加大农村金融顶层设计,盘活农村资源要素,特别是农村土地资源。深入开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健全政府性融资担保和风险分担补偿机制,降低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成本,释放农村金融需求,提高金融机构开展涉农业务的积极性。
    尚福林,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原中国银监会主席

Tags:尚福林,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