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经济研究论坛 >> 正文

“金砖国家发展与中国自贸区建设论坛”综述

http://www.newdu.com 2018/3/15 复旦大学 佚名 参加讨论

    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深度调整、金砖国家发展面临重重挑战。发达国家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和再工业化刺激政策促使资金大量流出金砖国家,而美国主导的TPP、TTIP谈判冲击了既有的区域一体化发展进程。金砖国家如何应对上述两大挑战,解决进出口贸易失衡、基础设施投资不足、金融开放与经济安全等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研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启动彰显了未来中国新一轮改革的重点方向。2014年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确定在中国上海设立金砖银行,这是金砖国家合作进一步走向深入的标志,也将对全球货币治理体系的变革和金砖国家在投资、贸易等领域的广泛合作奠定基础。
    为了探讨金砖国家发展所面临的短期挑战与长期趋势,围绕金砖银行的发展路径、机制设计、功能定位、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和其他全球性、区域性金融机构的关系等热点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复旦大学发展研究院金砖国家研究中心、《经济研究》编辑部共同主办了“金砖国家发展与中国自贸区建设论坛”。论坛由复旦大学发展研究院金砖国家研究中心、复旦大学上海自贸区综合研究院、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上海创新研究基地暨上海发展战略研究所工作室承办,中国社会科学院陆家嘴研究基地协办,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经济与战略研究中心特别支持。
    会议于2014年9月27日在复旦大学光华楼思源报告厅举行。在开幕式上,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经济研究》主编裴长洪教授和复旦大学副校长林尚立教授分别致辞。在上午的主旨演讲中,裴长洪教授与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袁志刚教授、国家开发银行研究院副院长黄剑辉先生、复旦大学发展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孙立坚教授、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张幼文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何海峰教授依次作了精彩发言。在下午的平行会议上,与会嘉宾共六十余位围绕金砖国家自由贸易区发展前景与中国自贸区建设、金砖国家经济增长的短期机遇与长期挑战、金砖银行建设,以及金砖国家发展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等四个热点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提出了许多富有创造性、建设性的意见。
    一、 中国(上海)自贸区试点的回顾与展望
    
2013年9月,中国(上海)自贸区正式挂牌成立。在试点运行的一年时间里,自贸区在贸易便利化、投资管理体制、金融体制创新和政府管理模式等关键体制和机制上做出了卓有成效的改革,探索了大宗商品交易平台、负面清单管理机制、自由贸易账户、社会信用体系等,值得未来在更大范围内推广。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裴长洪教授结合他深入中国(上海)自贸区试点工作的一线调查、研究取得的成果,为与会嘉宾作了题为《上海自贸区运行一年经验与前瞻》的主旨演讲。他首先肯定了中国(上海)自贸区试点所取得的成就,同时也深刻地指出限制自贸区进一步发展的问题所在。首先,有限的空间范围限制了自贸区的产业功能,无法有效对接长三角强大的制造业产能及上海航运中心建设的目标。其次,离岸功能较薄弱,不论是离岸贸易还是离岸金融都存在诸多政策和机制障碍。第三,税制改革的步伐有待加快,尤其是海事船舶方面的税收体制亟待改革。最后,区内较高的商务成本降低了企业活力。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空间的扩容及功能的拓展:将上海临港区划入自贸区,同时建立辅区有助于形成区内的产业和功能互补,并扩大对周边经济的带动作用。此外,建立电子围栏体系,设定区外企业的业务范围并纳入自贸区监管,能够进一步突破物理空间局限、扩宽自贸区功能。
    不论是自贸区建设,还是金砖国家合作,都是国家长远发展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必须找到自贸区建设与金砖国家合作之间,以及两者与其他国家发展战略之间的内在关联,从而为自贸区未来的发展指明方向。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幼文教授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分析了金砖合作与上海自贸区建设的内在联系。他指出金砖国家的经济发展经验、改革成果具有共享性,金砖各国的发展对于其他成员国而言并不是竞争,而是包容性增长。如果中国(上海)自贸区建设能够推进深化改革、完善市场机制,那么我国便可能在金砖国家的合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张教授认为自贸区建设集中体现了国家在提升治理结构、发展机构功能上的六大方面转型,即加工物流自由化向贸易投资便利化转型,偏重制造业引资向拓展服务业转型,消除内生性障碍向适应全球化规则转型,政策激励型向体制建设型转型,出口规模性发展向贸易功能性建设转型,单向开放式结构向双向投资型格局的转型,竞争性的开放机制向统一开放的机制转型等。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袁志刚教授进一步指出,自贸区建设、金砖合作与国家“两带一路”发展战略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同时与上海市的四个中心建设,尤其是金融中心建设具有内在的关联性。他以《上海自贸区功能进一步创新》为题,与大家分享了他对于上海自贸区未来发展方向的思考。袁教授指出,全球经济的中心在未来二十年中必将东移。随着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长江经济带以及海上丝绸之路的构建,上海将是我国经济与全球市场对接的重要支点,成为一个“全球城市”。因此,上海自贸区的试点必须以纽约、香港等城市为目标,优化营商环境、强化法治、提高信息透明度、重新定位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在此过程中,需要明确哪些经验是可以复制并推广到全国的。从短期来看,上海自贸区必须进一步在空间和功能上实现扩围,才能够与上海市贸易中心、航运中心,特别是金融中心建设目标对接。袁教授强调上海自贸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色在于金融开放:以上海自贸区改革为突破口,探索人民币境外投资的运行与监管机制,对于我国金融体系,进而对实体经济都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二、 自贸区建设与金砖合作对我国金融体系的深远影响
    
金融创新与合作是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关键步骤,同时是中国(上海)自贸区建设中的重要内容。通过金融市场和合作推进我国金融改革,进而拉动货币、产能的双双“走出去”,带领金砖其他各国乃至更多发展中国家共同发展,是自贸区建设与金砖合作这两大战略的交点,也是本次论坛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国家开发银行研究院副院长黄剑辉深入分析了金砖国家金融合作的全球影响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他指出金砖国家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同时国内也纷纷提出了积极的增长战略。这给金砖国家间的进一步深化合作提供了良性的基础。他指出能源合作、机械制造业合作、金融合作以及环境治理等将是金砖合作的重点领域。但是由于金砖五国地缘关系较远、经济总量与结构差异巨大,同时存在贸易竞争和一定的政治分歧。因此金砖合作的进一步深化依然面临巨大的挑战。最后,黄院长着重强调金砖银行的设立必须具有新的机制、理念和信念,能够充分反映全球金融格局的变化,推动全球治理改革的创新。只有在机制和理念上有所创新,才能够倒逼现有的全球治理体系和格局作出变革。为此,金砖银行必须注重市场化的经营模式,提高运营效率;同时强调“融资”与“融智”相结合,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一个共享发展经验的平台。
    在全球金融市场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后危机时代全球货币治理体系亟待变革的环境下,金砖国家金融合作必须放在全球金融市场以及货币治理体系的大背景中进行分析。复旦大学发展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孙立坚教授以《金砖银行的使命和国际货币体系治理》为题作了主旨发言。他提出在全球金融市场开放度不断提高的背景下,金砖各国较高的对外依存度给经济增长的平稳性带来风险,因而产生了对金砖银行合作机制的需求。中国(上海)自贸区建设,以及金砖银行的成立,为我国的产能以及货币双双“走出去”搭建了平台与通道。而要使这两方面因素真正发挥作用,就必须提高人民币的储备价值、打造人民币的国际金融渠道,从而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最后,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何海峰教授做了题为《构建中国开放大国金融政策框架》的主旨演讲,探讨了我国怎样构建一个“适应开放大国的金融体系”的问题。何教授指出,21世纪的前二十年为我国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但即便如此我国的经济增长正进入一个“新常态”,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困难和阻力,其中最核心问题在于产能过剩和经济转型困难。推进产业能力和货币金融双双“走出去”是找到推进经济增长转型的新动力的关键。一方面,我国需要积极参与全球以及地区性的治理机制中提升话语权;另一方面,需要依托国内改革和国际合作,也即中国(上海)自贸区建设和金砖合作机制,构建企业和资金面向国际“走出去”的平台。
    三、 金砖国家合作的贸易、增长与金融视角
    
在传统的国际经济合作框架中,贸易自由化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而促进贸易合作同样也毫无疑问是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通过贸易合作能够加强经济体间的经济关联,同时紧密的贸易关系也是金融、技术、能源等更多合作领域的载体和前提。在WTO国际贸易体系逐渐式微、区域性的多变与双边贸易协议逐渐占据主导,以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集团间的新型贸易保护逐渐兴起的背景下,我国在金砖合作之中,以及金砖国家在国际贸易体系中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战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在“金砖国家自由贸易区发展前景与中国自贸区建设”专题平行会议中,深圳前海管理局秘书处处长王锦侠先生、复旦大学程大中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王海燕副教授,以及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陈林博士和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李鲁博士对这个问题展开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程大中教授提出,近年来国际经贸领域出现区域主义安排蓬勃发展的势头,这将导致全球经济贸易的制度框架发生重大转型,逐渐由以WTO(GATT)为主导的多边框架发展到区域主义安排与WTO多边体制并存的多重框架,并有可能进一步发展为新的多边框架。在新形势下,我国应该以经济利益为主导挑选自贸区伙伴并推进自由贸易区建设;要密切关注自贸区战略与全球及区域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变化趋势的互动关系。只有这样,中国才能通过自贸区建设延续“入世”所带来的红利,同时又可避免被未来可能出现的新多边体制边缘化。
    金砖国家合作的核心目标,是帮助我国以及其他金砖国家获得长期的经济增长动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然而在当前全球经济格局下,金砖国家的经济增长无一例外地都面临着多重的挑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经济与战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黄薇副研究员指出,新兴经济体需要通过增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各国在全球价值链生产中的地位。然而作为一种典型的公共产品,私人部门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热情并不高,而现存的各级各类多边开发银行格局无法适应新兴经济体的整体崛起,出现了越来越明显的开发金融真空地带。因此,解决相关的资金与技术投入成为目前新兴经济体政府面临的首要内在挑战。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设立旨在开展国家集团合作、平等互助,可以通过加强竞争、实现金融治理的民主化等方式,对现行国际多边开发银行系统进行改善和补充,这些将体现新兴经济体对于改进全球经济治理的努力。复旦大学发展研究院金砖国家研究中心副主任吴力波教授的最新研究则关注了发达国家贸易保护对金砖各国带来的挑战。借助宏观经济量化模型,吴教授以金砖国家和全球主要经济体为核心,分析了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形成与发展轨迹,并模拟了气候贸易壁垒对我国贸易结构和价格,以及国内价格和产出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金砖国家内部的政策协同对于应对发达国家气候壁垒,保障国际贸易与国内产出的增长具有重要的作用。李巍教授则指出金融市场开放是金砖国家突破短期瓶颈,实现长期增长的重要机遇。当前世界经济局势不稳,欧美债务负担沉重,再加上金砖国家国情有差异,金砖国家间金融合作仍面临不少挑战。但总体看,伴随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全球金融交易重心正在转移,未来的金融合作空间依然十分广阔。
    在全球经济与金融治理体系不断变革的今天,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以及新兴经济体之间的经济合作不断加深,使得全球治理体系中出现了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金砖合作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新发展银行(金砖银行)以及金砖国家应急储备基金的设立是金砖国家探索金融合作的核心内容。其中新发展银行以促进金砖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为目标,而应急储备基金则是用于提高各成员国应对国际收支困难的能力,提高金融市场稳定性。这一举措对于推动国际经济和金融治理体系的变革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在“金砖银行建设热点问题”专题平行会议中,复旦大学发展研究院金砖国家研究中心主任樊勇明教授做了题为《以金砖银行入驻为抓手,把“金砖元素”融入上海经济转型升级之中》的报告。他指出,“金砖元素”即俄罗斯、巴西、南非和印度所具有的劳动力优势、资源优势和市场优势,都是上海经济社会转型、产业技术结构升级、开拓海外新市场所迫切需要的。上海应该以金砖银行的入驻为契机,对接国家金砖合作战略,走出上海改革开放新路子。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军梅副教授则从俄罗斯的角度介绍了其在金砖银行成立和金砖合作过程中的得失,分析了其对金砖合作未来发展方向的影响。复旦大学发展研究院金砖国家研究中心汤维祺博士则借助一般均衡模型与博弈模型,分析了金砖应急储备基金的成立对于国际货币治理体系平稳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设立应急储备基金能够降低金砖各国出现货币危机的可能性,同时能够有效地切断国际货币危机向金砖国家的传导,从而提高金融市场的平稳性。由此带来的潜在收益会随着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关联日渐紧密而相应提高。
    本次论坛为国内相关研究领域的学者,以及身处改革一线的专家提供了一个交流观点、开展合作的契机与平台。论坛形成了许多具有极高针对性的学术观点与政策建议,相信能够为上海市自贸区改革试点工作,以及探索金砖国家创新合作机制提供有益的参考。

Tags:“金砖国家发展与中国自贸区建设论坛”综述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文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