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经济史 >> 正文

古代中国与俄罗斯的商贸及外交往来

http://www.newdu.com 2018/5/10 人民论坛 杜宾宾 参加讨论

【摘要】中俄两国之间的贸易联系大约在公元七世纪时就已建立,后因战争而被阻断。16世纪至17世纪初,俄罗斯一直致力于探寻通往中国的通道。17世纪初期彼得林使团的中国之行,奠定了中俄两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基础,成为两国贸易正常化的起点。深入研究这一时期中俄关系的发展历史,对于两国未来发展意义重大。
    【关键词】中俄关系 贸易 外交 【中图分类号】D829 【文献标识码】A
    中国和俄罗斯之间的友好关系始终是两国及世界和平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俄罗斯地跨欧亚两大洲,且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地理位置的相邻,客观上为两个大国之间开展贸易交流提供了便利,使两国之间的经贸与外交往来成为必然。
    中俄两国之间的贸易联系大约在公元7世纪时就已建立
    西伯利亚、中亚及西亚地区在中俄关系的最初建立时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西伯利亚西起乌拉尔山脉,东讫太平洋,北临北冰洋,西南抵哈萨克斯坦中北部山地,南与中国、蒙古和朝鲜等国为邻,面积为1276万平方公里。除西南端外,几乎全部都在俄罗斯境内。
    丝绸之路的开辟,使中国与中亚、西亚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中亚地区也成为中国与俄罗斯关系建立的“中间人”。中俄之间的贸易联系大约在7世纪时就已建立,两国的商队都曾到达过位于黎巴嫩首都贝鲁特以南,当时东地中海最重要的贸易中心提尔市。而位于乌兹别克斯坦与土库曼斯坦领土内的古国花剌子模也曾在东西方贸易中扮演过重要角色。花剌子模先是与叙利亚、埃及以及黑海北岸的城市有贸易往来,后来又与波斯、印度交往密切。7世纪初,花剌子模成为贸易较为发达的地区,手工业发展较快,也曾派遣使者朝贡中国,与中国建立了通商关系。据记载,俄罗斯的贸易商队在10世纪时也来到了花剌子模,带来了毛皮、亚麻以及波罗的海沿岸出产的琥珀等商品。
    7世纪至9世纪,即中国的隋唐时期,丝绸之路“北道”的贸易来往开始繁荣起来,伏尔加河流域的可萨汗国正是从敦煌到拂菻(拜占庭帝国)的重要中转站。从中国唐代政治家裴矩撰写的《西域图记》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当时丝绸之路“北道”上的盛况。随着俄罗斯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留里克王朝的建立,俄罗斯开始了对外往来与扩张。到十世纪初,俄罗斯与拜占庭帝国建立了贸易关系,并于988年接受了其信仰的东正教。随着两国贸易的不断开展,俄罗斯商人把风干鱼、红鱼子酱、黑鱼子酱、蜡、白兔毛皮等特产输送到了拜占庭帝国。
    然而此时,中俄两国已经萌芽的贸易联系还没有得到广泛持续地发展,就被接踵而来的战争阻断了。先是10世纪时,中国北部的契丹族建立了辽国,接着是12世纪时,满洲通古斯部落的女真人打败了契丹人建立了金国,一百年后成吉思汗统一了各蒙古部落,之后,忽必烈建立元朝。直到此时,中俄两国的贸易才得以继续发展,俄国商人把皮毛等本国特色的商品运往元大都。俄罗斯驻华使臣费奥多尔·伊萨克维奇·贝克夫在旅行记中提到:“据说我们的前辈是跟帖木儿—阿克萨克到中国来的,然而他们并没有给我们留下任何东西,我们只能根据文件来判断。”意大利人马可·波罗的《东方见闻录》对元朝时期的中国进行了广泛而详细的介绍,大大开阔了欧洲人的眼界,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中国与西方世界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联系。随着《东方见闻录》在欧洲的深入传播,欧洲探险家们也拉开了东方航海探险的序幕。
    16世纪至17世纪初,俄罗斯一直致力于探寻通往中国的通道
    要探讨中国在明朝时期与俄罗斯的贸易及外交联系,就需要关注居住在两国边境地区的各族人民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此外,16世纪至17世纪,俄罗斯、西伯利亚汗国、中亚的准格尔汗国、蒙古的阿尔坦汗国、明帝国等国家和地区之间日益复杂的经济、政治形势,也对中俄的交往产生了重要影响。
    1472年,俄罗斯旅行家阿法纳西·尼基京在其著作《三海行记》中写道:“通过印度陆路六个月、海路四个月可以到达一个叫做‘哈泰’的国家,可以便宜地买到中国的瓷器,还有按重量出售的丝绸。”《三海行记》中有关中国的描述,引起了俄罗斯政府以及商人的极大兴趣,他们开始试图恢复与中国中断的贸易联系。16世纪,第一批欧洲殖民者出现在印度以及太平洋沿岸国家后,也开始了对中国的密切关注。他们把俄罗斯及西伯利亚作为进入波斯、印度、中国等地的枢纽地带。欧洲各国的举动引起了俄罗斯政府的重视,他们也希望寻找到一条通往中国的道路。
    日本史学家矢野仁一在其著述中提到,“俄罗斯征服西伯利亚后,开始重视与中国建立联系”。1528年,莫斯科政府就派遣了一个专门小组探查通往中国的道路。为了在今后的对华贸易中获取一定的利益,沙皇的公使于1587年授予立陶宛和波兰商人经俄罗斯去往中国的自由通行权。
    在被称为“西伯利亚年鉴”的历史文献中,曾有这样的记载:“16世纪中叶沙皇伊凡四世执政后,形成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在吞并喀山汗国和阿斯特拉罕汗国之后,1579年俄罗斯封建主斯特罗加诺夫家族受沙皇之命,招募了一支以叶尔马克·季莫费耶维奇为首领的哥萨克队伍入侵西伯利亚汗国,以夺取该汗国的毛皮产地,并打开与东方进行贸易的通道。经过一系列战斗,在战胜库楚姆汗后,1598年西伯利亚汗国被俄罗斯征服。”由于当时俄罗斯正忙于争夺通往波罗的海的出海口,无暇东顾,政府把寻求与中国建立联系的权力赋予了西伯利亚行政长官,各地区的官员对此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和积极性。
    1604年建立的托木斯克成为了西伯利亚最大的行政和贸易中心之一,行政长官沃伦斯基不断派人收集有关中国的信息,在与吉尔吉斯人的接触中,他们了解到了中国与周围好多小邦都有频繁的贸易往来,而通过阿勒坦汗辖地三个月左右就可以到达中国。沃伦斯基于1608年奉瓦西里四世之命派出了以伊万·别洛格罗夫为首的哥萨克人前往阿勒坦汗处,然而在中途却收到卡尔梅克人与阿勒坦汗发生冲突的消息,只能返回托木斯克。这次出行虽然没有成功,但却被认为是俄罗斯政府第一次主动探寻通往中亚和远东贸易通道的尝试。后来,由于波兰拥立了号称伊凡雷帝之子德米特里的伪沙皇,挑起了与俄罗斯的战争,直到1613年罗曼诺夫王朝的开创者米哈伊尔一世登基。在此期间,俄罗斯和中国建立正式贸易和外交关系的相关问题均被搁置了。
    17世纪初彼得林使团的中国之行,奠定了中俄两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基础,成为两国贸易正常化的起点
    随着沙皇统治的稳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以及欧洲一些国家想通过俄罗斯进入中国,俄罗斯政府又开始继续寻求通过西伯利亚去往中国的途径。1616年,以托波尔斯克城的长官伊万·谢苗诺维奇·库拉金派遣瓦西里·丘曼涅茨和伊万·彼得罗夫为首的使团前往阿勒坦汗处,尝试与其建立友好关系,并设法打探到有关中国的消息以及通往中国的道路。丘曼涅茨使团顺利到达了阿勒坦汗的驻地,在那里遇到了来自中国的人,并向他们详细询问了有关中国的情况。丘曼涅茨在其记录中提到了有关中国的农业情况以及各种作物的种植情况:“中国种植的作物很多,有小麦、大麦、莜麦、黍等,中国富有贵金属,冶炼金银的矿石是从各县运来的。”
    1618年,库拉金派出了以托木斯克教师伊万·彼得林和哥萨克助手安德烈·马多夫为首的十二人使团出使中国,这是俄罗斯历史上第一次派遣官方外交代表前往中国。使团的使命在于打开通往中国的新路径,并记载沿途相邻国家的各种见闻、确认鄂毕河的源头。
    使团于1618年5月9日从托木斯克出发,在阿勒坦汗使者的陪同下跨越托姆谷底,穿过绍利亚山区,翻越阿巴坎、西萨彦山脉到达图瓦。之后,使团又跨越了叶尼塞河流域的凯木齐克,翻山越岭,走出高山湖泊乌莱克努尔,来到了东部大草原。经过几个星期的长途跋涉,使团来到了蒙古人居住的乌布苏湖畔。随后使团向东南方向进发,翻越了杭爱山脉,绕过克鲁伦河,穿越戈壁,途径呼和浩特。在到达卡尔岗(张家口)之前,彼得林第一次看到了中国的万里长城。8月末,使团历尽艰辛,用时3月零22天终于到达了此行的目的地,并于9月1日来到了京城北京,见到了明朝政府官员。万历皇帝的代表详细询问了使团来自何处,此行目的等,并向其介绍了关于中国和周边国家地区的贸易情况,以及和满洲人的战争。由于没有携带国礼,使团没有被万历皇帝朱翊钧接见,但是彼得林得到了明朝皇帝写给沙皇的国书:允许俄罗斯再派遣使团来华,并可以开展在华贸易。
    彼得林记述了在长城附近见到的被他称为施罗喀尔喀的边境城市,他说:城里有各式各样的商品,有丝绸、棉布、毛皮、金银器等。关于北京,他写道:京城里居住着明朝皇帝,建筑雄伟,装饰极其华丽。关于明朝当时的对外贸易,他指出:明朝的货物积聚于京城,然后被分运到各个边境贸易城市,再销往蒙古地区、阿勒坦汗国、赫鲁特部及兀鲁斯等地,而后还运往布哈拉附近的沙尔城。使团于1619年9月中旬按原路返回了托木斯克,并于1620年1月初到达莫斯科,受到了沙皇的奖赏。彼得林使团的中国之行虽然没有在外交上取得重大成果,但却奠定了两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基础,进一步促进了中俄两国及周边地区的贸易往来。
    17世纪是中俄贸易关系正常化的起点。在西欧,由于英国皮毛制品的生产规模扩大,开始大量进口北美的毛皮。英国对俄罗斯毛皮需求的降低,迫使政府和商人寻找新的市场。为寻求新的贸易关系,俄罗斯政府于1654—1657年和1675—1678年分别派出了以费奥多尔·巴伊科夫和尼古拉·斯帕法里为首的外交使团去中国。他们在成功出售毛皮、钻石、皮革等商品的同时,还采购了一些中国商品(主要是各种等级的天鹅绒和带花纹的锦缎)。费奥多尔·巴伊科夫的《出使报告》中介绍了中国的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知识,还证实了俄罗斯货币可以购买的中国商品,并确定了中国对俄罗斯毛皮的需求。更重要的是,使团开辟了一条从西伯利亚经蒙古草原和蒙古高原抵达北京的道路。尼古拉·斯帕法里使团则更多在政治和外交层面得到收获,并且开辟了经西伯利亚前往中国的最短路径。之后的探险家瓦西里·波亚尔科沃(1643—1646)和耶洛菲·哈巴罗夫(1649—1653)长途跋涉到达远东地区,成为第一批在黑龙江沿岸留下足迹的俄罗斯人。
    深入研究中俄关系发展史,对于两国未来发展意义重大
    17世纪中叶之前,中俄两国关系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期间中俄之间既有紧张对峙,也有和平贸易往来。回溯中俄交往历史,有助于增强两国在不同领域的理解沟通,这对两国未来关系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俄两国之间的交往不可能建立在一张白纸上,低估或忽视中俄两国历史关系中的经验教训,可能会导致未来中俄关系的非正常化。深入研究这一时期的中俄关系,对于寻求建立两国之间的新型关系模式也具有启迪意义。
    21世纪无疑是新的世界秩序和新的国际力量形成的时代。中俄两国有着共同的利益、相似的目标和对和平稳定国际环境的一致渴求,双方都愿意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基础。中俄两国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这为双方开展合作提供了优越条件。
    中国和俄罗斯的未来发展取决于两国人文交流的进一步加深,两国的文化应当成为加强双方合作的粘合剂。作为地理位置上的近邻,拥有悠久历史的中国与俄罗斯有必要建立起一种更加坚实的友好合作关系,以抓住更多机遇,应对未来国际社会上出现的各种挑战。
    (作者为临沂市兰山区油画学会秘书长)
    【参考文献】
    ①苏联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十七世纪俄中关系》,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年。
    ②[苏]沙斯季娜:《十七世纪俄蒙通使关系》,北京:商务印书馆,1977年。
    ③[俄]古文献研究会编,郝建恒、侯育成等译:《历史文献补编——17世纪中俄关系文件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年。
    ④[英]约·弗·巴德利著,吴持哲、吴有刚译:《俄国·蒙古·中国》(上卷第一册),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年。

Tags:古代中国与俄罗斯的商贸及外交往来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文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