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人口、资源、劳动经济学 >> 正文

就业是我国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头等大事——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际劳动保障研究所所长莫荣

http://www.newdu.com 2018/3/7 《经济参考报》2012年09月24日 金辉 参加讨论

《经济参考报》:就业被称作民生之本,关系着一个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过去10年里,中国虽曾遭遇国际金融危机剧烈冲击,但是就业率依然保持在较高水平。我国政府为了保证充分就业,都采取了哪些行之有效的措施?
    
莫荣:2002年积极的就业政策制定实施以来,我国就业工作取得巨大成就。
    一是成功解决了数千万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积极就业政策的实施,使3000多万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得到妥善安置,先后有2800多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成功实现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向失业保险制度的并轨,基本解决了体制转轨遗留的下岗职工问题,有力配合了国有企业改革进程。现在回过头来看,当时如果这一问题不妥善解决,不仅国有企业改革和结构调整无法顺利推进,而且有可能酿成严重的社会问题。
    二是成功化解了新一轮青年就业高峰的压力。过去几年,我国正处于新一轮就业高峰期,80年代中期出生的人口陆续进入就业年龄,高校毕业生和其他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压力空前。正是由于有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强力拉动和积极就业政策的有效支撑,就业规模不断扩大,才有效缓解了就业高峰的压力。“十一五”期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5700多万人(年均比“十五”期间多增加210万人),农业劳动力转移就业4500万人,772万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2010年末全国城乡就业人员达到7.61亿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47亿人,比2005年增加了6300万人。
    三是成功应对了国际金融危机对就业的巨大冲击。在更加积极就业政策的推动下,我们快速扭转了2008年下半年城镇新增就业下滑的局面,2009年上半年就业状况已基本恢复到金融危机之前的水平,2010年城镇新增就业更是进一步达到了116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保持在4.3%以内;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也维持在70%以上。相对于欧美和非洲等许多国家无就业的复苏,高达9%以上的失业率,以及由此引发种种社会矛盾和政治动荡的严峻局势,应当说,我国就业能取得这样一种成就,是来之不易的,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2010年,国际劳工组织在日内瓦举办“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就业政策”专场报告会,向世界展示和推广中国经验。
    四是显著改善了我国的就业格局。随着城乡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大批农业富余劳动力转向非农产业就业,城镇化和二元经济转换取得实质性进展。2010年三产就业人员比重为36.7:28.7:34.6。其中第一产业就业比重继2003年稳定下降到50%以下之后,2008年又进一步下降到40%以下,我们认为这具有标志性意义;第二产业的就业比重扭转了上世纪90年代以来长期徘徊在22%左右的局面,由2002年的21.4%上升到了2010年的28.7%,年均增加0.9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的比重则由2002年的28.6%增加到2010年的34.6%,年均增加0.75个百分点。
    中国就业的艰巨性、复杂性是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无法比拟的。我国有13多亿人口,是世界上人口和劳动力最多的国家。我国的就业问题既有发达国家主要面临青年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也有转轨国家主要面临转轨带来的结构性失业和再就业问题,还有发展中国家面临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问题。我国就业所面临的转轨就业、青年就业和农村转移就业同时出现、相互交织的“三碰头”局面,决定了就业问题之复杂,就业工作任务之艰巨,是世界任何国家都未有过的。
    《经济参考报》:2012年2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主持了中央政治局第32次集体学习,您作为这次集体学习的主讲人参与了这个过程。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那么,为什么要把就业当作社会经济发展的优先目标呢?
    
莫荣: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深刻阐述了就业问题的重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深入分析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就业形势。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是人口大国,劳动者充分就业需求和劳动力总量过大、素质不相适应的矛盾是长期的。当前乃至整个“十二五”时期,在就业总量压力持续加大的同时,就业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中央政治局这次集体学习,再次明确了我国未来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就是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即就业优先的发展战略。
    就业问题可以从两个角度看,一个角度是政治学的角度。在我国,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安国之策,是天大的事情,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在国外,就业更是政府执政的主要的目标,往往成为政党惟此为大的事情。从政治学的角度,就业完全可以是优先的目标。
    另一个是经济学的角度,能不能把就业作为优先目标呢。宏观经济讲四大问题,第一是经济增长,第二是控制通货膨胀,第三是国际贸易的平衡,第四是就业增加或者说失业减少。这四个大目标,是所有国家政府宏观经济必须要解决的四大问题。这里要解决把谁放在优先位置更合适的问题。
    《经济参考报》:请您从经济学的角度详细向我们讲解一下就业优先战略的重要性。
    莫荣:
先看一下控制通货膨胀。控制通货膨胀曾经被西方的一些国家当做一个重要的目标来看。这次金融危机以后,大家达成一个共识,就是应该放弃把控制通货膨胀作为优先目标的做法,因为作为优先目标对经济发展是有害的。实际上,现在已经把就业纳入通货膨胀控制要考虑的优先目标,控制通货膨胀目标先要看一看就业和经济状况的好坏。控制通货膨胀办法,主要是控制货币发行,控制工资的增长,这些都不利于增加消费和经济的增长,所以,这个控制通货膨胀目标现在已经不是优先目标了。
    其次,看一看国际贸易平衡目标。它只是一个经济中的基本的目标,不是一国的优先的目标。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国际贸易极度不平衡。我们依靠出口优先,换来的是美元钞票,不是实际的福利。外汇增加带来三个问题,一个是外汇贬值的危险,二是人民币升值财富蒸发的风险,三是我国外汇结算带来货币超额发放引起的通货膨胀问题。所以,国际贸易平衡虽然是重要目标,但显然不是事关全局的优先目标,出口更不应该是优先的目标。
    第三,经济增长和促进就业谁应该更优先的问题。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近30年来主要把经济增长放在优先的目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今天,经济增长是否还要作为优先的目标,值得认真推敲。经济增长的办法很多,一是投资,这是我们长期使用的,而且也是比较好的办法。在消费不足的情况下,增加投资,能够消化部分产能,也完全能够带动经济的增长。投资是我们的法宝,金融危机开始的时候,4万亿投资是非常震撼人心的。我们算了一下,4万亿投资拉动了2400万的就业,2009年固定资产投资是23万亿,投资占了34万亿GDP的67%,很好地拉动了GDP的增长。但投资毕竟只是中间需求不是最终消费,其在拉动经济增长和解决当前消费的同时,也为将来产能过剩埋下了恶果。当前,我国的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等存在大量的产能过剩,在“十二五”时期就要对这些进行调整。所以,投资已经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最好办法。二是消费。在政府、企业和劳动者收入的比重中,由于劳动者在初次分配的比重是在下降的,跟国际上相比也是低的,所以,不利于我们总体的消费增长,必须通过出口来消化过剩的产能。金融危机当中,我们通过家电下乡、政府补贴来加强消费,这只是临时性的办法,根本的出路还是增加劳动者的就业和收入。三是增加出口。这是我们这些年一直在做的一件事,出口换来的只是外币,而不是实际的福利,且今后的增长空间已经有限,从宏观平衡上看也需要调整。因此,当前和今后把经济增长作为优先的目标,尤其是通过投资来实现经济增长是有很大问题的。在经济危机过程当中,西方政府面临着主权债务和赤字问题,冰岛政府已经破产了,现在希腊和西班牙政府又面临主权债务危机,我国也存在地方融资平台的风险。所以,投资不具有长期性、可持续性,而且容易造成通货膨胀,产能过剩,不利于经济和就业的长期良性增长。
    所以,在宏观经济的四大目标中,应该把促进就业作为优先的目标。促进就业作为优先的目标,意味着更多的老百姓有就业机会,意味着收入的增长,意味着国内消费的增长,也意味着经济增长从依靠物质资源走到依靠人力资源这一良性发展的目标。从宏观经济的四大问题看,我们完全应该把就业当做优先的目标。

Tags:就业是我国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头等大事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