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劳动力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背景下,文章利用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制造业24个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研究出口贸易对行业劳动生产率、劳动收入份额奔口单位资产就业吸收量等劳动力现象的影响,研究发现出口贸易会降低劳动生产率,同时出口贸易会提高行业劳动收入份额并且会增加单位资产就业吸收量。此外,劳动密集型产业样本数据的实证研究得出了相同的结论,但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出口贸易对劳动生产率的负面影响较弱,对劳动收入的正面影响较强,且对就业的正面影响较弱。
关键词:出口贸易,劳动生产率,劳动收入,就业
一、引 言
20世纪90年代,在新增长理论的推动下,国际经济学较为关心贸易开放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然而本世纪以来,随着对劳动力的关注逐渐增多,国际经济学的研究重心开始转向分析贸易开放与劳动力的相互关系。此类研究包含两类文献,第一类在新古典国际贸易模型框架内将劳动力处理成决定比较优势的因素之一[1];第二类文献则结合国际贸易模型和劳动经济学模型探讨贸易开放对劳动收入、就业等的影响[2-3]。从关注贸易开放的利益分配是否均匀、是否有利于劳动力发展的角度出发。显然第二类文献有较大的现实意义,目前此类研究大多集中于讨论南北贸易分别对发达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劳动收入、就业等劳动力现象的总体影响,较少分析贸易开放对发展中国家不同行业劳动力会产生何种影响。本文的出发点正是分析出口贸易对发展中国家制造业劳动力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能丰富此类文献的内容。
国内学术界的研究也有同样的趋势,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劳动力的重要性开始凸显,因而国内学界讨论贸易开放影响劳动收入、就业等现象的文献也日益增多。国内文献大多在国外研究框架内对我国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尽管研究方法的不断更新使得针对我国实证研究的科学性越来越高,但是目前的研究仍大多数使用总体时间序列数据或省际面板数据考察我国总体贸易开放或区域贸易开放对劳动力的影响,仍缺乏从微观行业层次探讨行业贸易开放对行业劳动力的影响。本文利用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制造业24个细分行业2007—2010年间的面板数据对出口贸易影响劳动生产率、劳动收入份额以及就业吸收量进行实证研究,由于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企业基本上是民营企业,企业行为较少受到政府行政干预,因此能更高程度地反映市场行为。本文的实证研究表明出口贸易的发展能增加劳动收入的份额,并能提高单位资产的就业吸收量,但是会降低劳动生产率,同时本文的实证研究也表明出口贸易对劳动密集型行业劳动力的影响大于资本密集型行业。
二、文献综述
(一)贸易开放与劳动生产率
在贸易开放影响生产率的研究中,国内外大部分文献往往融合于贸易开放和经济增长的研究中。近年来国外的研究有Alcala和Ciccone[4]利用购买力平价折算构造实际贸易开放度,发现贸易开放会提高劳动生产率;Abizadeh和Tosum[5]则研究了发展中国家贸易开放分别对熟练工人和非熟练工人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贸易开放对熟练工人和非熟练工人的劳动生产率均有正向的影响,并且对熟练工人的影响大于非熟练工人;Badinger[6]利用贸易协定构造贸易政策的工具变量,发现开放的贸易政策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在异质性企业国际贸易理论的推动下,国内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分析贸易影响企业生产率上,专门分析劳动生产率的文献不多,主要包括方五一和何元庆[7]发现出口对劳动生产率有微弱的正向影响,进口对劳动生产率有显著的反向影响;马颖和余官胜[8]在度量自然开放度和政策导向开放度的基础上,通过理论模型和实证分析表明只有当比较优势集中于“干中学”速度较快的部门时,贸易开放才能提升劳动生产率。
(二)贸易开放与劳动收入
Hoekman和Winter[2]较为规范地分析了贸易开放对不同行业劳动力的影响,发现贸易对劳动收入的影响远高于对就业的影响;Dutta[9]利用印度数据发现贸易保护较高的行业,工人的劳动收入明显高于其他行业;Lundin和Yun[10]利用瑞典数据发现出口扩大了行业规模并提高了利润,因而出口行业的劳动收入也高于其他行业;Herser[11] 使用75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数据发现平均而言贸易开放会提高劳动收入,但对于不同的国家,贸易开放却是对发达国家的劳动收入有正面影响而对发展中国家就业有负面影响。在国内方面,姜磊和张媛[12]利用省际面板数据发现出口贸易提高了我国的劳动收入比例,而进口贸易则降低了我国的劳动收入比例;类似地,汪建新和黄鹏[13]利用省际面板数据则发现整体贸易开放会提高我国的劳动收入比例;包群和邵敏[14]利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微观企业数据进行估计,发现我国企业的出口贸易抑制了劳动收入的增长,并且在出口密集度越高的企业抑制作用越大;牛蕊[15]利用行业面板数据进行研究,发现贸易开放提高了熟练劳动的收入,但降低了非熟练劳动的收入。
(三)贸易开放与就业
贸易开放对就业影响的规范研究源于Davison et al.[16]将搜寻一匹配因素纳入新古典国际贸易模型,确立了基本分析框架;Moore和Ranjan[17]在此框架内分析了贸易开放对不同比较优势部门就业的影响,发现贸易开放会增加比较优势部门的就业,但会减少比较劣势部门的就业;Dutt et al [3]则分析了不同比较优势引致的贸易开放对就业的影响,表明李嘉图模式的贸易开放促进了就业,而H-O模式的贸易开放对就业的影响取决于要素禀赋。在国内研究方面,喻美辞[18]利用工业行业面板数据研究工业品贸易对就业的影响,发现工业品的进口会减少就业,而出口能增加就业,并且贸易对就业的影响存在明显的部门差异;许统生和涂远芬[19]利用省际面板数据发现贸易开放度的提高在总体上能促进我国各区域的就业;王苍峰和王恬[20]利用制造业行业中美双边关税减让数据发现贸易开放能增加行业就业量;余官胜和马颖[21]采用面板协整回归方法进行实证研究,表明贸易开放能提高我国劳动要素较多地区的就业,但会减少劳动要素较少地区的就业。
三、实证研究
(一)模型设定和变量说明
本文利用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制造业细分行业数据对出口贸易影响劳动生产率、劳动收入份额以及单位资产就业吸收量等劳动力变量进行实证研究。选择温州经济开发区数据作为样本的优势在于2010年全区365家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中只有1家是国有企业,因此劳动力行为几乎不受行政干预,能够充分反映市场行为,对本文的研究结论产生的干扰较少。本文建立以下三个方程分别研究行业出口行为对劳动生产率、劳动收入份额以及单位资产就业吸收量的影响:
这里logPit为行业劳动生产率的对数值,劳动生产率用行业工业总产值(千元)与就业人员的比值度量;Rwit为劳动收入份额,用行业劳动收入总额占行业生产成本的比值度量;Ruit为行业单位资产就业吸收量,用行业就业量(人)和行业总资产(千元)的比值度量;logSit为行业企业平均规模的对数值,企业平均规模用该行业企业平均产值(千元)度量;logKit为行业企业平均固定资产的对数值,企业平均固定资产用该行业企业平均固定资产额(千元)度量;Wit为行业女性职工占总就业的比重,用以度量劳动力性别结构对劳动力的影响;EXit为行业出口贸易开放度,用行业出口交货值占行业销售额的比值度量;下标i和t分别表示行业和时间;uit、εit和ηit,分别为三个方程的回归残差。
本文的数据覆盖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2007—2010年间制造 24个细分产业的面板数据①,数据均由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发展局提供。表1按出口贸易开放度的高低归纳了数据的基本信息。
从数据中可以发现,出口贸易开放度较高的行业劳动生产率较低,劳动收入份额和单位资产劳动吸收量则均高于出口贸易开放度较低的行业。
(二)回归结果及分析
利用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制造业细分行业数据分别对方程(1)、(2)和(3)进行回归,得到表2的结果。
表2 总体数据回归结果③
在劳动生产率方程中,回归结果(1)表明行业企业规模的系数显著为正,说明了在制造业生产过程中存在规模经济;行业企业平均资产的系数不显著,说明了资产效率不高;女性职工占比的系数显著为负,反映了在制造业生产过程中,女性职工的劳动生产率显著低于男性职工。出口贸易开放度的系数显著为负,说明出口贸易反而不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升,这是因为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制造业多为非熟练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贸易使得专业化进一步集中于此类“干中学”速度较低的行业,因而阻碍了劳动生产率的提升。鉴于多数研究将人力资本而非贸易开放视为劳动生产率提升的主要影响因素,回归结果(2)加入大学毕业生占职工比例度量人力资本,结果表明大学毕业生占比的系数不显著,其他变量系数符号和显著性保持不变,该结论反映了由于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产业仍较为落后,出口贸易比人力资本对劳动生产率的提升有更大的作用。
在劳动收入份额方程中,回归结果(3)表明行业企业平均规模的系数显著为负,说明企业规模的扩大尽管提升了劳动生产率,但却没有提升劳动者的收益;而企业平均资产的系数显著为正,说明在资产增加的情况下,劳动成为相对稀缺的要素,进而会增加劳动的收益;女性职工占比的系数显著为负,说明在女性职工较多的行业劳动收入份额较低,这是因为相对而言,女性职工的劳动收入水平低于男性职工。出口贸易开放的系数显著为正,说明出口贸易能提高劳动收入份额,这是因为出口贸易较为开放的行业尽管劳动生产率较低,但同时也能通过市场占有率的扩大而提高了行业利润,进而也增加了劳动收入。进一步地,为了考察劳动收入份额的提高是否由其他因素导致,本文在回归(4)中加入了大学毕业生职工占比度量人力资本以考虑教育水平对劳动收入的影响,以及加入新劳动法虚拟变量④考虑新劳动法的推行是否会扩大劳动收入。回归结果表明大学毕业生职工占比的系数不显著,反映了在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学毕业生的收入并不显著高于其他职工;新劳动法虚拟变量的系数显著为正,反映了新劳动法的推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劳动者的收入;其他变量系数的符号和显著性保持不变,说明在控制了新劳动法和人力资本后,出口贸易依然会显著提高劳动收入份额。
在单位资产就业吸收量方程中,回归结果(5)表明在企业平均规模较大的行业中,单位资产就业吸收量较大,反映了规模的扩大主要体现在就业量上;在企业平均资产较多的行业,单位资产就业吸收量较少,反映了高资产行业具有的资本密集型产业特征;女性职丁比例的提高会增加单位资产就业吸收量,这是因为女性职工劳动生产率较低的同时劳动收入也相对较低,从而增加资产的劳动需求量。出口贸易的系数显著为正,说明了出口密度较高的行业有较高的单位资产就业吸收量,这是因为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行业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出口贸易的扩大会增加劳动需求,从而增量单位资产的就业吸收量。类似地,为了考察新劳动法和人力资本结构对单位资产就业吸收量的影响,本文在回归结果(6)中加入大学毕业生职工占比和新劳动法虚拟变量,结果表明大学毕业生职工占比的系数不显著,说明了人力资本不会对单位资产就业吸收量产生影响,这是由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行业的低技术特征决定的;新劳动法虚拟变量的系数显著为负,说明了新劳动法的推行增加了劳动成本,从而减少了企业的就业需求量;其他系数的符号和显著性基本维持不变,说明在控制了新劳动法和人力资本因素后,出口贸易仍能促进单位资产就业吸收量。
(三)劳动密集型产业实证研究
由于我国目前的比较优势仍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并且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对劳动力也有较大的影响,本文考察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行业出口贸易对劳动生产率、劳动收入份额以及单位资产就业吸收量的影响。考虑到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实际情况,本文采用袁富华221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划分方法,将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高关联劳动密集型产业归为本文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范畴⑤。表3列出了劳动密集型产业回归结果。
表3 劳动密集型产业回归结果⑥
对比表3和表2中(1)、(3)、(5)的结果,发现系数的符号和显著性基本保持一致,说明表2的结论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中依然成立。本文关注出口贸易对不同类型行业劳动力的影响,对比表2和表3中出口贸易的系数发现:在劳动生产率方程中,表3中出口贸易的系数绝对值小于表2,说明了劳动密集型产业出口贸易对劳动生产率提升的不利影响较小,这是因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本身“干中学”速度较慢,出口贸易不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在劳动收入份额方程中,出口贸易的系数绝对值在表3中较大,说明劳动密集型产业出口贸易提升劳动收入份额的幅度较大,这是因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更倚重于劳动力,出口贸易会带来较大的劳动收入总额提高效应;在单位资产就业量吸收方程中,出口贸易系数绝对值在表3中较小,说明了劳动密集型产业出口贸易对单位资产就业吸收量的影响也较小,产生这个现象的原因是因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本身就业吸收量就较为饱和。
四、结论及政策含义
针对日益受人关注的劳动力问题,本文使用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制造业24个细分行业2007—2010年问的面板数据对出口贸易影响劳动生产率、劳动收入份额以及单位资产就业吸收量进行实证研究。在控制了其他变量的影响后,本文的实证研究得出3个结论:(1)出口贸易会降低行业劳动生产率;(2)出口贸易会提高行业劳动收入份额;(3)出口贸易会提高单位资产就业吸收量。此外本文利用劳动密集型产业样本数据得出了一样的结论,并且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出口贸易对劳动生产率的不利影响较弱,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有利较强,并对单位资产就业吸收量的有利影响较弱。由于劳动生产率是影响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长期因素,因此本文的第(1)个结论表明出口贸易不利于长期经济增长,第(2)个结论则表明出口贸易能增加劳动者的相对收入,第(3)个结论则表明出口贸易能够促进就业,因此从综合的角度出发结论(2)和(3)说明出口贸易能改善劳动力的相对地位,但由于结论(1)的不利影响,本文的研究尚不能明确出口贸易对劳动力的绝对影响。
本文的研究也具有较为现实的政策含义,并且本文的政策含义不仅能够为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提供政策指导,也能为我国的贸易政策制定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首先,本文发现出口贸易不利于劳动生产率是因为产业结构过于落后,因此为了促使出口贸易转变成有利于劳动生产率,政府在政策上应首先以促进产业升级为先,在实现产业结构优化的基础上推行贸易开放政策,才能实现贸易开放的长期收益。其次,本文的研究表明出口贸易能够增加劳动收人份额,这在一定程度上能缓和我国的收入不平等状况,因此在收人分配领域,政府应该充分出口贸易政策的有利作用,通过贸易政策的推行缓解国内收入分配恶化的趋势。再次,本文的研究发现出口贸易会增加单位资产就业吸收量,这说明在当前就业不足的情况下,通过贸易政策促进就业也是较为可取的方式,政府应通过鼓励劳动密集型产业出口贸易发展的方式实现就业的增加。最后,从总体上讲为了实现贸易开放的全面收益,政府在提高出口量的同时也应不断优化出口贸易的结构,提高出口贸易的产品附加值,实现既能获得出口贸易的劳动力收益,也能实现出口贸易的经济增长长期收益。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民营企业集群式海外投资模式研究”(12BJY147)
注释:
①24个细分行业分别为: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制造业、家具制造业、纸制品制造业、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橡胶制品业、塑料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医药制造业。
②高出口贸易行业指的是出口贸易开放度较高的12个行业,低出口贸易行业值的是出口贸易开放度较低的12个行业;表内为变量均值,括号内为标准差。
③本文依据Hausman统计量判断采取固定效应模型或者随机效应模型;括号内为t统计量;***、**、*分剐表示在1%、5%以及10%水平上显著。
④由于新劳动法在2008年开始实行,因此本文新劳动法虚拟变量的设定为2007年为0,其他年份为1。
⑤在本文中包括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制造业、家具制造业、纸制品制造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造业、金属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以及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11个行业。
⑥本文依据Hausman统计量判断采取固定效应模型或者随机效应模型;括号内为t统计量;***、**、*分别表示在1%、5%以及10%水平上显著。
参考文献:
[1] Helpam E.Labor Market Frictions as a Source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with Implications for Unemployment and Inequality[R].NBER Working Paper,No.15764,2010.
[2] Hoekman B,Winters L A.Trade and Employment:Stylized Facts and Research Findings [R].DESA Working Paper.2005.
[3] Dutt P,Mitra D,Ranjan P.International trade and unemployment:theory and cross-national evidence[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09.(1):32-44.
[4] Alcala F,Ciccone A.Trade and Productivity[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2007,(3):613-646.
[5] Abizadeh S,Tosun M S.Open trade and skilled and unskilled labor productivit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A panel data analysis [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Trade & Economic Development,2007.(3):388-399.
[6]Badinger H.Trade Policy and Productivity [J].European Economic Review,2008,(3):867-891.
[7]方五一,何元庆.对外开放与劳动生产率增长: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发展研究,2009,(8):117-119.
[8]马颖,余官胜.自然开放度、政策导向开放度与劳动生产率提升——理论和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10,(4):57-65.
[9] Dutta P.Trade Protection and Industry Wages in India[J].Industrial and Labor Relations Review,2007。(2):86-268.
[10]Lundin N,Yun L.International Trade and Inter-Industry Wage Structure in Swedish Manufacturin9:Evidence from Matched Employer-Employee Data [J].Review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09,(1):87-102.
[11]Herzer D.Cross-country heterogeneity and the trade-income relationship [R].IAI Discussion Papers,2011.
[12]姜磊,张媛.对外贸易对劳动分配比例的影响——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8,(10):26-33.
[13]汪建新,黄鹏.对外开放与劳动分配比例: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检验[J].国际经贸探索,2009,(7):11-16.
[14]包群,邵敏.出口贸易与我国的工资增长:一个经验分析[J].管理世界,2010,(9):55-66.
[15]牛蕊.贸易对中国工业部门劳动力工资的影响[J].经济经纬,2011,(1):32-36.
[16]Davidson C,Martin L,Matusz S.Trade and Search-Generated Unemployment[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1999,(1):271-299.
[17]Moore M,Ranjan P.Globalization vs.skill biased technical change:implications for unemployment and wage inequality[J].Economic Journal,2005,(1):391-422.
[18]喻美辞.工业品贸易对中国工业行业人口就业的影响——基于34个工业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国人口科学.2008,(4):22-29.
[19]许统生,涂远芬.贸易开放度的就业贡献率比较——基于1995-2006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当代财经,2009,(5):87-92.
[20]王苍峰,王恬.关税减让对就业的影响:理论分析及对中国数据的实证检验[J].经济评论,2010.(3):83-91.
[21]余官胜,马颖.贸易开放、要素禀赋与就业增长——基于中国省际面板协整的实证研究[J].人口与经济。2011,(1):33-38.
[22]袁富华.中国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出口和就业状况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7,(4):50-56.
作者简介:余官胜(1983—),男,浙江乐清人,讲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国际贸易和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