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人口、资源、劳动经济学 >> 正文

金融结构、劳动力市场特征与就业的相互影响——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http://www.newdu.com 2018/3/7 国研视点 2012年11月9日 佚名 参加讨论

内容摘要:金融结构的变化对就业的影响是多层面的,其中既包括金融结构对就业的影响,也包括劳动力市场和金融市场的相互作用对就业水平的影响。在不同的金融结构对比中,市场导向型融资的提高有利于促进就业,而劳动力流动自由程度与就业水平呈正比;同时,金融结构与劳动力市场特征的相互作用能够影响就业水平,即当劳动自由流动程度提高的时候,直接融资比例的提高有利于促进就业;当劳动自由程度较低的时候,间接融资比例的提高有利于促进就业。因此,为促进就业水平的提高,需要进一步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提高直接融资在金融结构中的比重。
    关键词:金融结构,劳动力市场特征,就业

一、引言
    

    金融发展领域的许多实证文献表明,金融市场对就业有多方面影响。通过提高金融资产的收益率和降低实际利率,会推动金融产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最终增加就业(爱德华·S.肖,1989)。金融发展对就业水平有直接和间接双重效应:直接效应在于,金融产业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金融产业各部门在此压力下根据市场导向做出合理的战略调整,创新出金融产品和服务,从而吸纳更多的劳动力。间接效应在于,金融发展通过促进资金流动,进而推动不同行业的成长,促进产业结构变迁,带动就业增长来实现。
    也有文献认为劳动力市场和金融市场的相互作用对就业会产生重要影响。相关的理论研究认为,金融市场的不完全对就业水平有不良影响,而影响程度则取决于劳动力市场的结构(rendon,2001;belke和fehn,2002;koskela和stenbacka,2002;wasmer和weil,2004)。在这一领域,大多数的实证研究侧重于考察劳动需求的决定因素,并采用微观数据考察金融市场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nickell&wadhwani,1991;sharp,1994;nickel&nicolitsas,1999;belke&fehn,2002;belke、fehn&foster,2004;cages&cunat,2008;benito&hernando,2008)。然而,采用宏观数据对劳动力市场和金融市场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就业水平影响的实证研究是不足的。本报告试图对此进行一个补充。
    当前,正是中国劳动力市场转型时期,而中国金融结构也在迅速变化,因此研究中国金融结构和劳动力市场特征对就业水平的影响具有现实意义。本报告借鉴donatella、christophe和anne-ga?(2009)的研究方法,采用中国1999~201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考察金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相互作用如何影响就业水平,研究目的在于:第一,考察金融结构、劳动力市场特征对就业水平的影响;第二,考察金融结构和劳动力市场特征的相互作用对就业水平的影响。
    二、文献综述
    

    当前这方面的研究主要在两个领域:第一个领域研究的是金融市场对就业的影响,第二个领域的是劳动力市场和金融市场的相互作用对就业水平的影响。
    Greenwald & stiglitz(1993)和arnold(2002)认为包括信息不对称在内的金融约束使得企业的劳动力需求取决于其资产负债表的状况,企业的就业水平会随着金融压力的变化而波动。现有的实证研究主要通过企业层面的数据对这个问题进行考察。Sharpe(1994)发现,美国的企业劳动力需求与其杠杆率正相关。Nickell & wadhwani(1991)的研究采用了一组英国企业层面的数据,结果表明就业与企业杠杆率负相关,与企业的市值正相关。Nickell & nicolitsas(1999)认为就业与利息和现金流量的比值负相关,Benito & hernando(2008)对西班牙企业的研究也得到了同样的结果。Caggese & cunat(2008)认为,金融约束对企业就业政策有一定影响。另有文献对金融结构如何通过影响新企业创造来影响就业进行了研究。Acemoglu(2001)认为,由于金融约束抑制了新的企业的产生,而新企业的产生会创造就业,因此金融约束不利于就业。Acemoglu发现,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欧洲采取了比美国更强的金融监管措施,因此欧洲企业的就业率对外部金融的依赖程度要比美国高。Belke & fehn(2002)、fechs & fuchs(2003)和belke(2004)研究了风险资本与就业的关系,通过理论建模和宏观数据的实证,他们发现风险资本的缓慢成长抑制了新企业的出现从而对就业产生不利影响。
    另一部分研究集中讨论了金融结构和劳动力市场特征的相互影响对就业所产生的作用。一方面,有文献研究认为金融自由化和劳动力市场灵活性对于就业的作用是相互替代的。Rendon(2001)认为解聘和雇佣成本的减少(即劳动力市场灵活性提高)有利于就业,只要企业雇用政策不依赖于其内部资源,企业则能够迅速的调整其就业水平,因此如果金融发展使得企业可以通过发行证券(直接融资)来减少其劳动调整成本(即金融自由化对劳动力市场灵活性的替代),金融发展会促进就业。另一方面,有文献研究认为金融自由化和劳动力市场灵活性对于就业的作用是互补的。Wasmer & weil(2004)通过理论建模分析认为,劳动力市场和金融市场的自由化促进了市场流动性和减少了代理人的匹配成本:如果在信贷市场上,企业和银行的合作越容易,则劳动力市场上,企业和员工的匹配程度越高,就业水平就越高。Koskela&stenbacka(2002)探讨了银行竞争程度提高对就业的影响,认为只要劳动力市场是灵活的,金融市场自由化将会促进就业率的提高。在关于人力资本投资的文献中,劳动力市场和金融机构市场(financial market institutions)对就业的作用也被认为是互补的。Acemoglu&pischke(1999)的研究表明严格的劳动力市场制度和信贷配给会促使企业在人力资本上进行投资从而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这意味着劳动力市场和金融市场的自由化会导致生产效率的损失但是会促进就业。
    donatella、christophe& anne-ga?(2009)从宏观视角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采用1980~2004年间18个OECD国家的宏观动态面板数据,考察了金融结构和劳动力市场特征的相互作用对就业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金融结构对就业的影响取决于劳动力市场特征:如果劳动力市场监管、工会密度和工资谈判能力处于较低水平,则银行集中度的降低和市场资本化水平的提高将会促进就业水平的提高;如果劳动力市场监管、工会密度和工资工资谈判能力处于较高水平,则间接融资水平和银行集中度的提高有利于就业水平的提高。
    三、计量模型、变量选取与研究方法
    (一)计量模型
    

    为考察中国金融结构和劳动力市场的相互影响对就业的作用,本报告借鉴donatella、christophe& anne-ga?(2009)的研究设立如下计量模型:
    Ei,t=c+αi+υt+χ·LABOURi,t+δ·FINi,t+γ·LABOURi,t·FINi,t+¢CVi,t+εi,t (1)
    其中,Ei,t是就业率,αi是省际固定效应,υt是时间固定效应,εi,t为残差项。LABOURi,t为劳动力市场特征指标,FINi,t为金融结构指标,LABOURi,t·FINi,t为劳动力市场特征指标与金融结构指标的交叉项,用以考察金融结构与劳动力市场特征的相互作用对就业的影响,CVi,t为其他的控制变量。我们使用的是中国29个地区[①为了保持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本报告剔除了西藏、台湾,将重庆的数据合并到四川之中。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和国研网相关标准划分,这29个地区包括:东部的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西、海南;中部的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南;西部的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999~2010年的数据。数据的来源如下:反映金融规模和金融结构的数据,如各省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各省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本外币贷款余额、各省上市公司IPO、SPO、配股增发以及公司债券实际募集资金等直接融资额取自相关年度的《中国金融年鉴》和Winds数据库,其他相关的经济数据均来源于相应年度的《中国统计年鉴》和各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二)变量选取
    

    1.就业水平指标
    本报告所采用的就业水平指标为各地区就业人数与其总人口的比重,数据来源为历年《中国统计年鉴》。
    2.中国金融结构指标
    本报告基于金融分工和企业融资的角度,重点考察“狭义”的金融结构,从两个方面来反映金融结构:市场主导型融资结构和银行主导型融资结构。
    (1)市场主导型结构指标。按照中国人民银行的划分方法,贷款为间接融资,债券和股票为直接融资。评估各地区直接融资的相对规模,即直接融资规模/总融资规模,时间跨度为2000~2011年,其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2004~2009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此报告虽然始于2004年,但其中包含1999~2004年的数据。
    (2)银行主导型结构指标。本报告借鉴林毅夫和孙希芳(2008)的做法,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之外的所有金融机构统称为中小金融机构。用各地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年末本外币贷款余额占为全该地区全部金融机构总贷款余额的比例,衡量银行业集中度与竞争程度,该比例越高,说明该地区金融结构越偏向于银行主导型。
    3.劳动力市场特征指标
    当前,正是中国劳动力市场转型时期,中国劳动力市场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其具有二元经济和新古典的双重特征(蔡昉,2012)。中国劳动力市场正在从二元经济的模式转向与新古典经济相对应的模式,劳动力市场的表现既存有二元经济特征又表现出一定的新古典模式特点。在刘易斯模式描述的二元经济结构下,由于存在劳动力部门转移和区域转移的制度障碍,劳动力供求关系不会通过工资水平的调节而得以出清,所以长期存在二元经济结构。而在新古典模式下,在理论上或趋势上,劳动力市场可以通过劳动力流动和工资调节结清供求差异。因此,本报告用劳动力流动指标来衡量中国劳动力市场从二元经济模式向新古典经济模式转型的程度:劳动力流动程度越高,向新古典经济转型的程度也越高。
    在研究劳动力流动的文献中,其使用的数据大多是调查数据,缺乏连续性。关于衡量劳动力流动的指标非常少,对照现有文献中采用的指标,这里采用王泽填与姚洋(2009)的方法构造中国劳动自由流动指标,从而检验劳动自由流动程度对就业水平的作用。
    4.控制变量
    以往研究表明,人均受教育年限(温怀德,2010)和城镇化进程(牛蕊,2009)等因素均对就业水平有影响。本报告使用的控制变量人均受教育程度(edu)和城镇化水平(urb)。温怀德(2010)的研究认为,人力资本(高等教育)系数不利于就业的提高,人力资本积累可能仅仅改善了个人就业状况,而对就业整体不利。本报告用eduit表示i地区t年的人均受教育程度,urbit表示i地区t年城镇化进程。关于人均受教育年限(eduit),1987年至2001年数据引用了陈钊、陆铭和金煜(2004)的数据,2002年至2011年数据为作者根据同样的方法独立测算。其中小学毕业教育年限设为6年,初中毕业教育年限设为9年,高中毕业教育年限为12年,大学毕业设为16年。独立测算所需相关数据均来源于2003~2011年《中国人口统计年鉴》。关于城镇化进程(urbit),本报告用各地区城镇人口数与其总人口数的比重来表示。
    (三)研究方法
    

    我们以(1)式为基础,从模型(1)至(5)依次进行如下回归:模型(1)检验了劳动流动(labor)和市场主导型融资(MF)对就业水平的影响;模型(2)在模型(1)基础上加入了劳动力市场特征变量与市场主导型变量的交叉项(labor*MF),以检验两者的相互作用对就业水平的影响。模型(3)检验了劳动力市场特征变量和银行主导型融资变量对就业水平的影响;模型(4)在模型(3)基础上加入了劳动力市场特征变量与银行主导型变量的交叉项(labor*BF),以检验两者的相互作用对就业水平的影响;模型(5)综合了前四个模型的检验角度,将所有变量都纳入进来,查看计量模型的稳健性。
    四、实证结果分析
    

    我们按照(1)式进行了面板回归,附表给出了全国样本的估计结果。
    1.关于金融结构对就业水平的影响:从模型(1)和模型(3)可以看到,直接融资指标对就业水平的影响显著为正,间接融资对就业水平的影响为负值,但在5%的水平上不显著。实证结果印证了Rendon(2001)的研究:如果金融发展使得企业可以通过发行证券(直接融资)来减少其劳动调整成本(即金融自由化对劳动力市场灵活性的替代),金融发展会促进就业。
    2.关于劳动力市场特征对就业水平的影响:劳动力流动对就业水平的影响显著为正,劳动力流动程度(labour)对就业水平的影响显著为正,这表明降低劳动流动障碍有利于就业水平的提高,这与Wacziarg & Wallack(2004)和Kambourov(2009)的研究结果一致。
    3.关于金融结构与劳动力市场特征的相互作用对就业水平的影响:从模型(2)和(4)可以看到,直接融资指标与劳动力流动指标的交叉项的系数显著为正,间接融资指标与劳动流动指标交叉项的系数显著为负。即劳动力自由流动程度越高、直接融资程度越高,则对提高就业水平有促进作用;而劳动力自由流动程度越高,间接融资程度越高,对就业水平的提高反而有负面影响。实证结果印证了donatella、christophe & anne-ga?(2009)的研究。
    4.关于其他控制变量对就业水平的影响:从结果可以看出,人均受教育水平(edu)对就业水平的影响显著为负,出现这一结果可能有以下三方面原因:(1)中国教育结构内部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为高中、职专等中等教育规模和大学教育规模的比例失衡;(2)教育结构与经济结构不匹配;(3)人力资本积累可能仅仅是改善了个人就业状况,但是会阻碍自身的就业流动。城镇化率(edu)对就业水平的影响显著为正,原因可能是在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劳动人口不断涌入城市以及农村自身的城镇化,使得农业劳动人口不断地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而且这样的就业人口的产业间调整一直在进行,提高了就业水平,所以城镇化会促进就业水平的提高。
    5.关于模型的稳健性:从模型(5)的结果可以看出,在纳入全部变量之后,虽然有些变量显著性不够,但是在方向上依然与模型(1)~(4)保持一致,因此样本期内,估计结果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五、结论
    
本报告探讨了金融结构与劳动力市场特征的相互作用对就业水平的影响,主要结论归纳如下:
    1.金融结构中,市场导向型融资的提高有利于促进就业。
    2.劳动力流动自由程度与就业水平呈正比。这表明降低劳动力流动障碍有利于就业水平的提高。
    3.金融结构与劳动力市场特征的相互作用能够影响就业水平。即当劳动力自由流动程度提高的时候,直接融资比例的提高有利于促进就业;当劳动力自由程度较低的时候,间接融资比例的提高有利于促进就业。
    

(本报告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重点基础领域课题“国际经济金融结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负责人为巴曙松,具体为子课题“金融结构与金融监管”的研究内容,子课题负责人为巴曙松、刘睿)
    (作者: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 巴曙松 中国人保集团 唐时达 云南大学 刘睿)

Tags:金融结构、劳动力市场特征与就业的相互影响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