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人口、资源、劳动经济学 >> 正文

人力资本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空间距离的影响研究——基于山东省临沂市的实证调查(下)

http://www.newdu.com 2018/3/7 《当代经济管理》2013年第3期 佚名 参加讨论71

    四、相关政策建议
    前文的分析已经证明了,农村人力资本水平对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空间距离选择具有关键性作用,受教育程度越高、健康状况越好,转移空问距离越大。鉴于地区之间的发展水平和收入水平的缩小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到发达地区就业仍然是今后相当长时间内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空间距离,要提高农村劳动力的人力资本水平。
    1.完善教育体系,基本实现农村12年教育
    目前,全国初中毕业生升入普通高中的比例为48%,升入中等职业学校的比例为16%,合计64%。许多城市初中毕业生升入普通高中的比例达到90%以上,而农村甚至低于40%。《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2015年和2020年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87%和90%。实现这个目标,任务很艰巨,其关键是延长农村子女教育年限,基本实现“9+3”的12年教育。一是随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大幅度提高,要大幅度扩大农村普通高中教育的办学规模,提高农村子女普通高中入学率。二是办好中等职业教育。目前,中等职业教育的规模小、招生难,根本原因是办学模式不能满足社会需求。要从服务就业出发,创新办学模式,调整专业设置,推进课程改革。首先要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加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提高学生操作能力。其次要大刀阔斧地改革人事制度,确实扭转中等职业学校的师资没有生产实践经历和缺乏专门的职业技能问题,完善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资格标准和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办法,引进具有一定生产实践经历的人才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再次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并重,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鼓励大型企业、行业协会与政府联合创办中等职业教育,实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最后要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完善职业教育支持政策,完善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助学金制度,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大力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建立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继续教育制度,鼓励职业学校毕业生直接升入高职、夜大、职大、电大等各类职业高等教育制度,拓宽毕业生继续学习渠道。
    
    2.深化教育改革,完善农民工子女教育政策
    近几年,各地贯彻执行外出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由流入地政府负责、以公办学校为主的政策,推进教育制度改革,农民工子女就学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但是,个各地区对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政策落实不平衡,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要充分挖掘、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提高流入地接收农民工子女入学的能力。改进学校的预算管理,实行按实际在校生人数拨付经费的办法,这不仅可以提高经费使用效率,还可以鼓励公办学校充分挖掘潜力,增强接收能力。省级财政对农民工流入较多的城市的学校建设给予适当支持,尽快提高其接收农民工子女入学的能力。对经批准承担义务教育任务的民办学校,当地政府应当按学生人数拨付义务教育经费,并对教师工资给予补贴。二要降低农民工子女就学的标准和门槛,简化手续。目前,一些地方政府规定了农民工子女就学的前提条件,如必须具备暂住证、计生证、务工证、用工合同和缴纳社会保险凭证等,一证不齐,就把农民工子女就学挡在门外。建议降低农民工子女就学的标准和门槛,简化审批手续,凭原籍户口簿、暂住证和务工单位证明或营业执照就可到学校申请入学,真正做到“一个不能少”。三要改革学籍管理方式,方便农民工子女入学转学。适应农民工流动性强的特点,建立更加灵活的学籍管理制度和接纳学生入学的办法。加快建立电子学籍管理系统,实现中小学校学生课业、学籍等基本信息共享,为农民工子女的教育管理和入学转学提供便利。四要建立农民工子女初中教育和高中教育的衔接制度。现有的政策解决了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阶段的入学问题,但没有解决在哪里参加中考、在哪里读高中和参加高考问题。因此,要研究解决农民工子女初中教育和高中教育的衔接制度,允许学生在初中学习地参加中考、异地读高中、异地参加高考,建立各地区中考成绩互相承认、异地考高中的制度。2012年8月教育部等部门在《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意见》提出的稳定工作、稳定住所、稳定收入等苛刻的前置条件,基本上不能解决普通农民工子女的异地高考问题。建议尽快出台惠及普通农民工子女的新政策。
    3.加强农民工职业安全卫生的监管,保障农民工健康权益
    工伤和职业病已经成为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要确实重视农民工职业安全卫生的监管,一是强化政府责任,对重大的职业安全卫生事件,除严厉惩处肇事者外,要启动引咎辞职程序,严肃追究领导责任。二是强化部门责任。凡涉及职业安全卫生工作的各有关部门,要按各自分工提出加强职业卫生监管的具体方案。三是严格市场准入条件和执法监督。对所有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职业安全设施必须严格审查验收,严格执行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的规定。加强对农民工较多的中小企业和乡镇企业的检查,对不符合职业安全卫生条件的限期整改,严厉惩处用人单位的违法行为。四是强化企业的责任。企业开工前必须按规定具备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治设施,发放符合要求的安全防护用品。加大企业对职业安全卫生各种必备设施、劳动保护和技术改造的投入。
    作者简介:林玉妹(1966-),女,上海对外贸易学院人文社科部副教授;林善浪(1965-),男,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导;樊涛(1983-),男,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研究生。
    参考文献:
    [1](美)加里·S·贝克尔.人力资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2]赵耀辉.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及教育在其中的作用——以四川省为基础的研究[J].经济研究,1997(2):37-42.
    [3]赵春雨,苏勤,徐波.农村劳动力就业空间行为研究——以江苏、山东、安徽三个样本村为例[J].人文地理,2011(6):107-113.
    [4]顾佳峰.经济发展与劳动力迁徙的空间实证研究[J].人口与经济,2007(6):35-39.
    [5]王桂新,魏星.上海从业劳动力空间分布变动分析[J].地理学报,2007(2):200-210.
    [6]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课题组.农村劳动力迁移空间距离的变化及特征[J].中国统计,2008(5).
    [7]林善浪,王健.家庭生命周期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J].中国农村观察,2010(1):25-33.
    [8]林善浪,张作雄.家庭生命周期对农村劳动力回流的影响分析[J].公共管理学报,2011(4):76-84.
    [9]Waddell P, Shukla V. Employment dynamics, spatial restructuring and the business cycle[J].Geographical Analysis, 1993,25:35-52.
    [10]Small K, Song S. Population and employment densities: Structure and change[J].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 1994,36:292-313.
    [11]Molly K Macauley. Estimation and recent behavior of urban population and employment density gradients [J].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 1985,18(2):251-260.
    (作者: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 林玉妹 同济大学 林善浪 樊涛)

Tags:人力资本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空间距离的影响研究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没有任何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