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从经济学角度上分析,长青企业所以能跨越不同经济形态而持续发展,是因为它们是一类不同于一般企业的特殊异质企业:它们能随市场和经济环境的变化动态地对生产函数进行适应性调整并产生异质的生产函数;它们与市场的关系不是科斯式的单一替代关系,随着市场形态的演变,通过形成并强化市场资本使科斯企业边界缩小并在科斯企业边界外生成虚拟边界,两个边界之间构成了对企业发展起保护作用的虚拟企业地带。推动它们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是组织要素、科技要素、知识要素和市场资本要素,其中市场资本使它们的发展获得动态粘性。它们的资本构成不仅包括货币资本和人力资本,还包括市场资本,这三种资本在长青企业形成了缪尔达尔向上循环积累因果关系。
关键词:企业可持续发展/企业性质/生产函数/市场资本
作者简介:肖海林,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管理学院博士后; 王方华,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在一般企业寿命只有7-8岁的情况下,(注:阿里·德赫斯:《长寿公司》导言部分,经济日报出版社1998年版。)那些百年常青的企业(比如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可口可乐公司、英荷壳牌石油公司等)在经受了不同的经济形态和市场形态的冲击而不表现出企业生命周期规律,因而是经济学和管理学研究企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活化石”。至今,涉及长青企业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依然没有唤起经济学至少是主流经济学的重视:长青企业是如何产生的?它们是否是一种不同于一般企业的特殊性质的企业?它们与市场的关系如何?它们的资本构成与一般企业有何不同?长青企业通常十分重视品牌、关系、网络等市场资产的建设,十分重视产业和竞争地位的选择,经济学如何解释这种现象?这些问题均涉及到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范式。本文以新古典经济学为基础,结合运用新制度经济学和演化经济学原理,尝试对这些问题进行合乎逻辑与现实的解释。
本文首先简单介绍我国学者唐丰义和房汉廷关于经营力要素的求证,然后,在他们研究的基础上展开我们的分析。
一、经营力要素的求证(注:唐丰义、房汉廷:《经营力:一个新的理论假说》,《经济研究》1999年第2期。)
唐丰义和房汉廷认为决定企业经营失败的原因很难从制度缺陷、资源缺陷、拟或技术缺陷这些已被证明和证伪的要素中找到答案。现代经济学虽然比较好地解释了政府失败和市场失败的问题,但它远没有解释清楚经营失败的问题,以致于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在越来越完善的同时,也迷失了自己作为实用科学的基本方向。为此,两位学者提出了经营力理论假说,以解释企业失败的原因。他们对经营力的求证过程如下:
1.经营力范畴的萌芽
古典经济学(萨伊)的范式:经营力问题早在微观经济学体系构建即将完成的时候,就已经引起了一些经济学家的注意。马歇尔之前的古典经济学家通常把生产力要素分为劳动力要素(L)、资本力要素(C)、资源禀赋力要素(R),对这三种要素力进行交换和配置,产出相应的物质流量和服务流量,企业的生产函数为:
。
马歇尔的组织力要素:马歇尔在研究古典经济学范式时发现,同样的要素投入在不同的组织里,产出能力会出现很大的差异,这种产出增加或产出漏损在古典经济学中并没有得到应有的解释,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要素参与产生的呢?马歇尔发现,劳动力、资本力和资源禀赋力相互之间具有一定的替代性,但决定这种替代性能否在企业中实现,并不取决于劳动力、资本力和资源禀赋力本身,而是决定于一种决定这些“力要素”替代率的组织力。于是马歇尔把组织力(O)作为第四种生产要素纳入到经济学理论分析中,相应的生产函数调整为:
,其中O是劳动力、资本力和资源力之间的替代率,代表企业的组织力。
2.生产力要素的构成的泛化
在马歇尔之后,经济学对生产力要素的构成进行了更为泛化的研究。经济学家们发现,在同等要素力L、C、R、O投入的情况下,由于各要素所包含的科技含量不同,同样产生了漏损,这部分漏损表现在产品或服务中附加价值的多少上,因此,科技力要素(T)被纳入分析的范畴,企业的生产函数相应地调整为:
。
到了20世纪90年代以后,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又出现了新的变化;原来倚仗的L、C、R、O、T资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出现下降的趋势,特别是T资源对经济增长的强劲支持作用也开始下降,即拥有科技力要素多的国家或企业,并不一定就取得产出上的优势。比如,在1970年到1980年间,拥有最强科技力储备的美国,在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中却输给了日本和欧洲,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美国L、C、R、O、T资源,特别是T资源的转化能力出现了下降。于是,美国率先提出了知识经济新概念。这样,第六种“力”要素——知识(K)开始进入经济学的分析范畴,企业的生产函数调整为:
。
在六个要素中,L、C、R属硬性要素(P),O、T、K,属软性要素(I),于是企业生产函数又可表述为F(X)=f(P、I),即F(X)=f(P)+f(I)。这一生产函数表明,企业在一定时期的产出能力和产出量大小,不仅取决于该期投入的硬性要素的多少,而且还取决于软性要素的多少;企业的边际收益同时取决于P和I的边际增量。在早期的经济结构中,软性要素所占比重比较少,企业的生产能力基本取决于P要素,但在现代企业中,依靠软性要素投入制胜的越来越多,组织力、科技力和知识力的重要性正在不断增强,由此形成的企业形态先后出现了组织集约型、科技集约型和知识集约型企业。
3.经营力的存在
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仍然可以看到,在同样的L、C、R、O、T、K要素投入条件下,企业最后的产出结果依然存在很大差异。显然,这里还有某种“力”要素被遗漏了。这种“力”要素就是“经营力”(M)。唐丰义和房汉廷认为,经营力要素是通过对其他要素的合成过程,进而达到对每种“力”要素的提升或降低的一种综合生产力要素,它有三个特点:(1)贯穿在企业的整个经营过程,使企业的运作表现为一种经营意识和经营行为;(2)经营力是企业对自身未来发展的一种设计力。经营力强的企业,通常会表现为一种卓越的风格。(3)经营力是企业内部与环境相互交换物质、能量、信息的动力。可见,经营力对企业的发展既是一种现实提升力,又是一种未来发展力,是保障企业短期效率和长期效率的核心。因此,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这样说:企业之间的竞争实际上是经营力的竞争,好的企业的经营力会在实际运作中不断得到提升,差的企业会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损失或者丧失经营力。为此一个完整的企业生产函数应该表述为:F(X)=f(P、I、M)。经营力要素对企业产出函数的贡献分散在对每个“力”要素的提升或降低上,而不是一个单独的个量贡献。
在经过了上述求证分析之后,唐丰义和房汉廷得出结论:经营力是企业配置“力”要素中的提升力,是企业综合素质、核心竞争力的反映,是经营者群体对企业结构优化和决策优化产生的生产力。经营力是一种存在于各要素之间的组合力和创造力,它表现出来的是各个生产力块的合力向量。强的经营力是各个生产力块合力的倍加,弱的经营力则可能是各个生产力块合力的倍减。企业的一时成功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偶然因素起作用,但企业长盛不衰必然是企业经营力不断提升的结果。同样,企业的一时失败可能会有一些不可抗力发生了作用,但企业的连续失败或失误,究其根源都是经营力不强的结果。
二、企业生产函数的进一步扩展
唐丰义和房汉廷基本上符合逻辑与事实地对企业生产函数进行了扩展。但是,他们提出的经营力要素与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提出的核心能力基本是相同的东西,(注: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认为,核心能力是组织的一种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如何协调多种多样生产技能和如何整合多重技术源流的积累性学识。它至少满足三个标准:第一,提供进入多样化市场的潜能;第二,为最终产品的顾客提供明显的使用价值;第三,竞争者难以模仿。)而后者实际上已基本蕴于O、T、K要素中了,因而经营力是否可作为独立的生产要素进入生产函数是值得商榷的。本文不把经营力要素视为独立的生产要素,本文要作的扩展是仍然被主流经济学遗漏的重要生产要素。
1.市场资本力要素
随着市场形态的转变和竞争的加剧,企业的经营经历了从生产观念到推销观念到营销观念的转变,为了实现持续生产,企业的投入结构却被迫越来越偏离于生产环节,更多地投向了促销、售后服务、市场网络建设等非生产环节,这是现代企业不同于传统经济时代企业的一个重大转变。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企业在非生产环节上的投入日益增多,以至于今天许多企业在非生产环节上的投入不仅在全部投入中占据相当大的比重而且起着关键性作用,事实上许多企业,比如可口可乐公司,如果没有巨额广告费用的长期支撑是很难生存的。企业在非生产环节上的投入(比如广告费等)显然不能全部归于L、C、R、O、T、K之中。企业进行这方面投入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市场交易关系,建立顾客关系资产、市场网络资产等,使关键的市场交换关系得以固化和长期化,这些资产构成了企业的市场资本(Market Capital,Mp)。这些固化和长期化的市场交换关系形成了特殊的市场组织,既不同于科斯意义上的纯粹市场,也不同于科斯意义上的纯粹企业,既具有企业的性质又具有市场的性质,处于中间状态。
市场资本表现为企业的声誉、形象、渠道关系、市场生态关系、市场网络关系等。市场资本能使企业持续获得低成本的L、C、R、O、T、K要素,提升产品价格,促进产品销售使产品价值获得市场实现进而维持生产函数关系的存在,因而市场资本具有生产要素的性质,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开展起着关键作用。与其他生产要素不同的是,进入生产函数的不是形成市场资本的原始投入要素,而应是作为企业的一种中间产品的市场资本,(注:著名企业的市场资本可达到几百亿甚至上千亿美元,因此市场资本不能等同于L、C、R、O、T、K那样全部进入生产函数。至于市场资本在多大程度上进入生产函数则是一个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完全不进入肯定是一种漏损。)因为对企业生产活动发挥作用的是市场资本而不是形成市场资本的那些原始投入要素。市场资本与其他物质性中间产品不同,它本身并不促使要素和产品形态的转换,它的作用在于降低购买其他要素的成本,提升产品价格,促进产品价值最终在市场的实现。与传统的物质性生产要素也不同,市场资本随着使用和维护而不会贬值或出现价值耗损,从而使企业的发展保持良好的空间,使发展保持动态粘性,而传统物质性生产要素随着使用会产生价值耗损。市场资本还具有“通用货币”的性质,可以为不同企业甚至跨行业企业使用并使受用企业提升竞争力,因而市场资本具有巨大的交换价值,比如,连锁经营中的品牌授权、关系资源作价出资等。由于市场资本是可以评估和在市场上交换的,可以为企业带来机会收益,因而市场资本可以作为独立于L、C、R、O、T、K的生产要素而存在。又由于形成市场资本的成本与市场资本所带来的产出(收益)之间是一种放大关系(有学者研究发现,在企业形象上花费1美元,将可获得270美元的收益(注:转引自周三多、陈传明、鲁明泓编著:《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3版,第80页。)),放大部分是没有包含于L、C、R,O、T、K要素之中的。因而当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使用了市场资本时,市场资本就应作为独立的生产要素进入生产函数,企业的生产函数就应调整为:F(X)=f(L、C、R、O、T、K、Mp)。同样的L、C、R、O、T、K,在有和没有Mp两种企业里,最终的产出是不一样的。
市场资本的形成使企业拥有了持久的市场交换关系,从而使生产函数具有动态性,静态的生产函数变成了动态的生产函数。在新古典经济学中,生产函数指的是在技术、市场环境等既定条件下,投入总量和投入结构与产出总量之间的关系,因而新古典经济学中的生产函数反映的是一定时期内总投入与总产出之间的静态关系,并没有考虑投入对产出的历史动态性影响,从而无法解释一些企业的长期动态优势来源。新古典经济学隐含地告诉我们,企业当年的投入即为企业当年获得L、C、R、O、T、K等要素的支出(包括新投入、折旧费、利息等)。但在现实中,不同的企业在获取这些要素时会采取不同的策略,并不都是采取一次性交换策略,具有远见的谋求持续发展的企业十分重视建立持续交换关系,形成市场资本,这无疑使企业能减少后续年度的投入成本。而且,只要企业的市场资本是持续增长的,企业的竞争力就能持续提升,企业发生市场危机的机会就会减少,企业就能持续在市场上实现产品价值,拥有市场资本的企业即使出现管理和经营上的危机,企业也会利用市场资本的粘性作用实现蜕变,因而市场资本的引入使企业生产函数具有动态粘性(注:同时,企业建立的各种内部资产也会对长期性产出产生影响,如专用性设备、惯例、企业文化等。企业过去投入对现在产出之间的历史影响十分复杂,很难进行定量分析,无法在生产函数中得到反映,只能作为一种重要的遗漏而存在。)。
2.产业赢利水平
新古典经济学中的生产函数是以产业既定和无差异为假设前提的,但在现实中,产业调整是一个十分普遍的企业现象,这是因为企业在不同的产业以及产业中的不同位置(产业内不同位置所要求的生产力要素的差异有时会大于不同产业之间的生产力要素间的差异),潜在赢利水平是不同的。由于产业是企业可以选择的,它影响的是企业全部要素的产出水平,是企业的生产函数关系,因而产业赢利水平应当在生产函数中得到反映,但它与其他要素不同,不能作为独立的生产要素进入生产函数,因为产业条件不是一种投入。当把产业条件也考虑进去时,企业的生产函数就被调整为:F(X)=df(L、C、R、O、T、K、Mp)。d主要反映产业的赢利水平。当持续地d=0时,表明产业已到了生命周期的终点,企业的产出为0,企业如不进行产业转移就会失败;当持续地d=1时,表示产业的资本报酬率等于资本市场平均利率,这时生产函数就变成F(X)=f(L、C、R、O、T、K、Mp),与新古典经济学中的生产函数表达式相同;当持续地d>1时,表示产业资本报酬率高于资本市场平均利率,这时会吸引新的投资者的进入;当持续地0<d<1时,表示产业的资本报酬率低于资本市场平均利率,企业只有通过提高企业的生产率弥补产业劣势才有可能避免经济亏损。以上四种情形在现实中都是存在的,它们会对企业的发展带来不同的影响,新古典经济学所描述的仅仅是其中的一种情形。
三、长青企业的性质
扩展的生产函数告诉我们,如果企业选择一个赢利水平高的产业,且具有适应该产业的O、T、K要素,就能提升L、C、R要素的产出率;当企业拥有了Mp要素后就能持续低成本地获得L、C、R、O、T、K要素,同时提高L、C、R、O、T、K要素配置结果——产品的市场价值。
然而,经过扩展的生产函数却出现了不同于传统生产函数的性质,表现在:第一,突破了新古典经济学关于企业的同质性假设前提,纳入了企业的异质性事实;第二,突破了企业仅仅是对市场的替代、企业与市场之间只存在一个边界这一科斯范式的解释,承认了还存在隐形边界这一事实;第三,突破了正统经济学关于企业资本仅由人力资本和货币资本构成的正统观点,认为还包括市场资本。这些都是关系到经济学基本理论范式的重大理论问题。现将这三点突破进一步分析如下:
第一,突破了新古典经济学关于企业的同质性假设前提,承认了企业的异质性事实。
唐丰义、房汉廷对O、T、K的扩展,以及本文在其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反映了企业生产函数是随着经济形态和市场形态的变化而变化的客观事实,更为重要的是,生产力要素的扩展使人们对市场中的企业为什么出现不同的命运提供了经济学上系统解释的可能。
新古典经济学初创时经济形态处于工业经济早期,市场形态是卖方市场,劳动、资源和资本等简单的物质性要素就能维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开展,其他非物质性要素(软性要素)的作用十分有限,因而,企业的生产函数可简化为:F(x)=f(L、C、R)。由于L、C、R的异质性通过要素的市场购买可很快得以消除,企业间的相互模仿也容易进行,因而不同企业基本上可以视为同质企业。正是在这种前提下,企业被抽象为一个专业生产者,企业的行为被抽象为完全同质的最优化行为者,(注:参见刘刚:《企业的异质性假设——对企业本质和行为基础的演化论解释》,《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第2期。)而且,这样抽象的好处是有利于经济学家们论证“看不见的手”的原理,从而逻辑地认为价格是资源配置中唯一有效的协调机制。但是,这种抽象随着市场的变化越来越显示出与现实的冲突性,无法有效解释为什么有的企业能持续盈利,企业长青,而有的企业却很快被市场淘汰出局。为了求解理论与现实的冲突,经济学家们通过不断地引入新的生产要素,特别是一些软性生产要素,对新古典厂商理论进行修正。但是,由于软性生产要素一般具有形成的路径依赖性,较难以模仿和从公开市场购买,因此,软性生产要素的引入意味着新古典经济学承认并纳入了企业异质性事实。由此带来的结果是,较好地使新古典厂商理论更符合真实的世界,但同时也否定了新古典厂商理论的企业同质性假设的逻辑前提,也就承认了“看不见的手”在调节资源配置方面并不总是灵验的,也不是唯一的方式,真正的市场均衡是不可能实现的这一系列现实。因此,可以认为,软性生产要素的引入实际上是新古典经济学厂商理论的新发展,从而为解释一种不同于其他绝大多数企业的特殊异质企业——长青企业为什么得以出现,扫清了存在于新古典经济学中的理论障碍。
第二,突破了企业仅仅是对市场的简单替代、企业与市场之间只存在一个边界这一科斯范式的解释,承认了长青企业与市场之间还存在隐形边界的事实。
这一突破是由于市场资本要素的引入产生的。因为在正统经济学中,生产函数中的生产力要素都是企业的内部要素,或通过简单交易就可以获取的外部要素,企业事实上是一个黑箱,由这些要素决定了企业的实体边界(科斯边界)。但是把市场资本要素加进企业生产函数后,意味着科斯企业边界发生向内位移,而在传统的科斯企业边界之外出现了新的边界,科斯边界与新边界之间的部分由原属于企业内部的一部分交易和原属于市场的一部分交易所构成。或者说,由于市场资本的存在,新古典经济学中的企业边界(包括实体边界和虚拟边界)要大于科斯意义上的企业边界(图1)。市场资本生成的企业新边界是一种隐形的或虚拟的边界,本文称为隐形边界或虚拟边界。科斯边界与虚拟边界之间的部分通过市场资本力实现控制,是科斯企业与科斯市场的中间过渡形态,称为企业的虚拟企业地带,它为企业提供稳定的资源来源和利润来源。因此,虚拟企业地带的有无和大小加剧了企业竞争力和经营绩效的差异,从而导致企业不同的命运。
虚拟边界建立的机制是:市场资本是企业有效调动市场资源的权力,而此权力之所以被市场接受,是由于企业通过长期的经营而形成了对市场的公开承诺(品牌、关系等),使市场相信从企业那里既能获得独特的价值,又能减少交易费用,又由于独特价值是稀缺的,因此,当市场(比如客户、供应商)相信能从企业长期低成本地获得独特价值时,就与企业建立了稳定的信任关系,一部分市场就成为企业资源的稳定来源。此外,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为了减少组织内的交易成本,企业通过签订较长期的市场契约(外包、战略联盟等组织形式)而形成稳定的交易关系,使企业实现组织规模相对于业务规模的缩减,缩减的部分以一块相对稳定的市场领地而存在。这两部分市场就构成了企业的虚拟企业地带。长青企业与市场的结构关系可用图1表示:
图1长青企业与市场的结构关系
第三,突破了企业基本资本要素仅由人力资本和货币资本构成的正统经济学观点,认为还包括市场资本。
将扩展的生产函数中的各种生产要素进行归类,长青企业的生产函数又可表达为:F=df(人力资本、货币资本、市场资本)。市场中的任何企业都必须有货币资本和人力资本,但有的企业拥有市场资本,有的企业缺乏市场资本。从市场资本作用机制来看,没有市场资本或市场资本极少的企业是难以持续发展的。因此,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市场资本虽然不是充分条件,但至少是必要条件。
货币资本和人力资本与市场资本之间存在谬尔达尔(Gunner Myrdal)循环积累因果关系结构。(注:参见丁冰:《现代西方经济学说》,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5年版,第279-281页。)假设产业条件既定,货币资本和人力资本与市场资本的关系是:市场资本是人力资本与货币资本联姻(合约)的产出,一旦市场资本产生,就成为企业资本家庭中的三个不可分割的成员中的一员,并且对人力资本与货币资本联姻的稳定性起到保证作用。没有市场资本,货币资本所有者与人力资本所有者就看不到企业的发展前景,它们的联姻就面临破裂的可能,带来的结果是企业衰退甚至死亡。货币资本与人力资本组合的改良能带来市场资本的改良,而市场资本的改良必然使企业能获得更好的货币资本和人力资本,导致人力资本与货币资本组合的改良。这种循环可以不断进行下去,而且是积累性的。这里的循环有向上循环和向下循环两种情况,前者导致企业持续发展,后者导致企业衰退。(图2)
图2长青企业资本构成及谬尔达尔循环积累因果关系
现在一般认为企业的资本由货币资本与人力资本构成。周其仁认为企业就是人力资本与货币资本的特别合约,(注:周其仁:《市场里的企业,一个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合作》,《经济研究》1996年第6期。)魏杰认为现代公司治理结构就是关于人力资本与货币资本如何界定。(注:魏杰:《企业制度安排》,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年版,第172-174页。)但是,长青企业还包括市场资本,它并没有被货币资本和人力资本完全包含,这表明长青企业存在与一般企业不同的资本结构,从而治理结构和治理方式也不同。
四、结论
主流经济学理论认为,企业是同质的、静态的生产函数,企业是对市场的替代,企业与市场之间存在一个边界,企业的基本资本要素由人力资本与货币资本两种资本构成。但是,如果现实世界中的企业都是如此的话,就不可能出现长青企业,不可能出现企业的丰富多样性和生老病死、长命与短寿并存的现实。显然,这是一个重大的悖论,本文为解决这一悖论提供了一个经济学分析框架。
从本文的分析可得到如下初步结论:长青企业所以能跨越不同经济形态而持续发展,原因在于它们获得并不断强化了不同于一般企业的特殊异质性,表现在:长青企业能随市场环境和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动态地进行生产函数的适应性调整并产生异质的生产函数;长青企业的基本资本要素不仅只有人力资本和货币资本,至少还应当包括市场资本;长青企业与市场的关系不是科斯式的单一替代关系,随着市场形态的演变,它们通过形成并不断强化市场资本,使科斯企业边界缩小并在科斯企业边界外生成虚拟边界,两个边界之间构成了对企业发展起保护作用的虚拟企业地带,虚拟企业地带是科斯企业和科斯市场的中间形态;推动长青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是组织要素、科技要素、知识要素和市场资本要素,其中市场资本使企业发展获得动态粘性;长青企业资本的基本构成不仅包括货币资本和人力资本,还包括市场资本,这三种资本在长青企业形成了谬尔达尔向上循环积累因果关系。动态性、异质性和市场资本是理解长青企业为何得以产生的理论基点。
参考文献: 1.Cheung,Steven,The Contractual Nature of the Firm,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1983,26:1-21.
2.Coase,Ronald,The Nature of the Firm,Economica,1937,4:386-405.
3.Hart,Oliver,Firm,Contract and Financial Structure,Oxford Univ.Press,1995.
4.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经济学》,华夏出版社、麦格劳·希尔出版公司,1999年(第1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