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8所列的10个行业均属于竞争性领域,根据古典经济学家和马克思的分析,不同行业利润率存在这样大的差异,应当引起资本转移。但是从表9的数据看不出跨部门资本转移。虽然10个行业各年固定资本投资数量不等,但是都有一定数量的新增固定资本。利润率高的行业固定资本增长速度不一定高,反之也不一定低。例如,在表8中,饮料和橡胶制品行业的利润率较高,但是表9显示的固定资本形成额增长速度相对来说不算高,其他行业的资本和新增资本并没有大量涌入这两个行业。
目前,中国已经基本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资本市场达到相当规模。表10反映了2006-2010年中国22个竞争性行业的利润率变化,不同行业利润率差异很大,看不出明显的平均化趋势。其他国家不同行业的利润率也存在明显差异,一般来说,等量资本并没有获得等量利润。
因受资料和篇幅的限制,本文不可能列举所有国家所有行业各个时期的利润率数据。但是以上分析至少说明,从近代到现代,在许多部门或行业投入等量资本没有获得等量利润,也就是说,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没有必然性。当然,要深刻揭示不同部门利润率变化趋势,单纯分析有关数据是不够的,还必须探讨引起不同部门利润率变化的各种因素的作用。
三、等量资本不能获得等量利润的主要原因
等量资本投入不同部门、地区和企业,通常不能获得等量利润,即实际利润率存在差异,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企业追求尽可能多的利润,而不会满足于得到平均利润
在市场竞争中,一般企业会追求尽可能多的利润,也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⑧而不会满足于得到平均利润。这种动因首先来自于企业的投资者。投资作为一种经济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取得回报,而回报的来源在于价值增殖。一般来说,增殖程度和利润率越高,投资者的回报或收益才有可能越高。因此,投资者有提高利润率的动因。同时,这种动因还存在于企业经营者。当资本所有权和经营权没有分离时,投资者就是经营者,他会想方设法改进技术和管理,提高劳动效率和降低成本,从而提高利润率。当两权分离后,投资者要求得到较高的投资回报,并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式促使经营者提高利润率。在健全的企业制度下,经营者自身利益同企业效益直接挂钩,因各种激励和约束机制的作用,会尽力提高利润率。现代企业的普通员工收益与企业效益也有直接或间接关系,当企业对普通员工实行有效激励时,他们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关心企业盈利。正是包括投资者、经营者和普通劳动者在内的各种利益主体的要求,形成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动因,并产生相应的行为。这种动因和行为固然可以在利润率过低时引起资本转移,但是更经常的作用是促使企业改进技术和管理。事实上,不同部门、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存在差异,所以利润率也必然出现差异。至于获得平均利润,则属于次级要求。能得到平均利润当然比只得到较少利润甚至亏损要好,但是一般企业不会因为获得平均利润而失去进一步增加盈利的动因。这种动因和行为是造成部门之间利润率差异的根本原因之一。在一定条件下因资本跨部门转移而缩小了利润率差异,而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行为又会重新扩大利润率差异。
(二)不同部门的劳动质量、效率和成本存在差异
利润是产品销售收入超过成本的部分,它来源于剩余价值。利润率则有多种考核指标,包括成本利润率、资本利润率、产值利润率和销售收入利润率等。显然,利润率作为利润和资本、产值、销售收入、成本之间的比率,最终取决于劳动质量、效率等。由于不同部门的劳动力素质、技术和管理水平有差异,劳动质量、效率和成本水平也不同:有的部门通过技术创新和改进管理,包括发明新技术和推广应用先进技术,不断提高劳动质量和效率,在增加总收入的同时降低生产成本;还有的行业技术进步缓慢,缺乏创新,管理落后,劳动质量和效率较低,成本水平较高。这就造成各行业利润率的差异。仅从成本看,在资本从利润率低的行业抽出,投入利润率高的行业过程中,如果前一类行业的成本不变或者上升,后一类行业的成本下降或者不变,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抵消资本转移对利润率的影响。事实上,这种情况注定会在一些行业里发生。例如,那些利润率高的行业由于资本流入,有条件开发、采用和推广新技术,结果导致行业成本降低,进一步提高利润率;那些利润率低的行业则由于资本流出,不具备这种有利条件,可能继续保持原来的成本水平。这样,行业间的利润率差别不仅不能缩小,反而进一步拉大。虽然各种利润率是通过价值指标来计算的,反映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但是从价值实体来看,利润率归根到底取决于活劳动和物化劳动利用效率及其分割比例。相比之下,不同部门之间资本数量变化只是影响利润的一个次要因素,这个因素不足以独立决定部门之间的利润率变化趋势。
(三)生产资本专业化形成转移障碍,包括资本退出障碍和进入障碍
在资本市场上,货币资本和股份的转移比较自由,一般不存在难以克服的障碍。但是,部门之间利润率的平均化单靠货币资本和股份的转移是不能实现的,最终必须靠生产资本的转移来完成。不论在近代,还是在现代,生产资本都有一定的专业化。现代社会的生产资本专业化已经达到很高水平,表现为专业化设备、技术和人才,其跨部门转移比货币资本的转移要困难得多。一旦生产某种产品的能力形成,要停产转产就得付出很大的代价,甚至无法收回投资。当某些行业生产规模过大,供给过剩时,有些涉足未深的企业可能会拔腿而去,但还有些企业不会轻易退出,而是通过改进技术和管理,采取降低价格等多种手段,试图打败竞争对手,自己占领市场。当有多家实力相当的企业同时采取这种行动时,必然导致激烈的行业内部竞争,结果使低利润率的状况得以长期维持。同时,某些高利润率行业的企业存在资源和技术方面的专业化优势,不容易在这种行业组建新企业;而通过向已有企业追加投资的方式进入也可能受到限制。从而,保持现有资本规模以维持高利润率和扩大资本规模从而降低利润率,这两种选择可能带来相等或不相等的利润,扩大资本规模从而降低利润率并不是企业的必然选择。无论是行业内部竞争或垄断,目的都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正是这种动机本身为资本的退出和进入设置了障碍。不仅如此,有时国家为了调整产业结构,鼓励某些行业发展,限制另一些行业发展,实行有差别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价格政策,也会在客观上造成资本转移障碍。比如,国家对某些低利润率行业实行一定的保护政策,虽然不足以提高其利润率,但可以使它在低利润率条件下长期生存,行业间的利润率差别就可能长期维持,而不能实现平均化。虽然古典经济学家和马克思对利润率平均化的分析以不存在国家干预经济为前提,但是研究历史和现实中的利润率变化趋势却不能忽略这些因素。
(四)信息不完全
各种利益主体具有追求高利润率的动机,但他们所获得的有关信息通常并不完全,可能出现信息失真、过时等问题。究竟应当把多少资本从哪些部门抽出,重新投入哪些部门,这样的信息不容易准确及时加以把握。投资者只能根据各部门或行业过去、现在的利润率等不完全信息来决定投资的流向,因而带有一定的风险。本来,信息不完全和投资有风险都是很正常的,问题在于,实现利润率平均化需要有完全信息。假设有A,B两个行业,其中A行业的利润率为20%,B行业的利润率为10%,要通过资本转移使两个行业的利润率平均化,就需要把资本从B行业抽出,使其供给减少,价格和利润率上升,同时增加A行业的资本,使其供给增加,价格和利润率下降,直到两个行业的利润率相等时为止。A行业允许增加多少资本,B行业允许抽出多少资本,两个行业未来的产品供求关系如何变化,有多少投资者参与资本转移,从资本退出和进入到供求状况的调整需要多长时间,诸如此类的信息,对投资者决策十分重要,但却不易准确掌握。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决定资本转移,就可发生种种偏差。例如,某个行业增加的资本过多,造成供给过剩,价格和利润率下降幅度过大,同其他行业相比就可能形成新的利润率不平均。
(五)需求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供给变化对利润率的影响
如前所述,把资本从利润率低的行业抽出,这些行业的供给减少,当需求不变时,价格就会上升,从而引起利润率上升;这些资本和一部分新增资本被投入利润率高的行业,使其供给增加,当需求不变时,价格就会下降,从而引起利润率下降,结果可能出现利润率平均化。这里的假设前提是需求不发生变化,或者需求变化对价格的影响不抵消资本转移和供给变化对价格的影响。但是,在这个过程中,需求几乎必然会发生变化,并或多或少抵消供给变化的作用。有些行业利润率较低,资本流出后供给虽然有所减少,但同时需求进一步萎缩,全部或部分抵消了资本转移所引起的供给变化的作用,结果商品价格不发生预期变化,利润率也不相应上升;还有些行业利润率较高,资本流入后供给虽然不断增加,但同时需求进一步增加,以致价格不变,甚至上涨,结果利润率不变或进一步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利润率不会平均化。一般消费品的需求同产品质量和品种密切相关。对某一个行业来说,当生产某种产品获得较高的利润率时,引起资本等生产要素增加,产品供给相应增加,达到一定规模时会使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如果继续增加这种产品的产量就会引起利润率下降。但是,处于市场竞争中的企业不是始终一成不变地生产原来的产品,而会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包括改进原有产品的功能、款式等,从而赢得新的需求。这样,原来的产品价格下降乃至被淘汰,但是新产品赢得旺盛的需求而维持较高的价格,从而长期保持较高的行业利润率。
以上因素存在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各个阶段,而不是只存在于个别阶段。国内常见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把资本主义经济分为自由竞争阶段和垄断阶段,这种划分显得有些笼统。实际上不同行业的竞争性和垄断性存在差异:在自由竞争时期某些行业存在一定的垄断,在垄断时期许多行业存在更加激烈的竞争。资本转移障碍在自由竞争阶段就已经存在,到垄断阶段更为明显。另外四个因素则不论自由竞争阶段还是垄断阶段,都同样明显。所以,利润率非平均化是存在于市场经济发展各个阶段的趋势,即使在所谓自由竞争时期也是存在的。
蒋学模先生主编的《政治经济学教材》对利润率平均化的反趋势有所分析,将其原因归结为沉淀资本和退出壁垒、核心竞争力与进入壁垒、创新与先发优势等,认为利润率平均化是一种长期趋势。⑨的确,不同部门的利润率差异并没有无限扩大,某些时期还有所缩小。这意味着,在引起利润率非平均化的因素发挥作用的同时,另一些因素的作用在缩小不同行业的利润率差距,至少使这种差距不会无限扩大。如果说利润率的这种变化就是平均化,那与古典经济学家和马克思所讲的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观点已有所不同。缩小利润率差异的主要因素不是资本转移,而是企业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以及由此所引起的劳动效率的变化。竞争促使企业不断改进技术和管理,提高劳动效率。利润率长期低下的企业将被市场淘汰。可以认为,不同部门的利润率存在由不同因素决定的平均化和非平均化两种方向相反的变化趋势:平均化趋势使各行业的利润率不至于相差太大,从而保持资源配置相对稳定;非平均化趋势则使各行业的利润率拉开差距,从而引起资本经常流动和重组。因为引起非平均化的因素作用更强,所以各部门、企业的实际利润率不平均成为常态。
本文并不否定存在一些因素,其作用可缩小部门利润差异,至少使这种差异不会无限扩大;本文力求揭示现实中存在另一些因素,其作用结果是保持和扩大部门利润率差异。这两类因素的作用相反,共同决定不同部门的实际利润率变化趋势。事实上,后一类因素的综合作用更强,因此在长期内不同部门和企业的利润率并不相等,等量资本难以获得等量利润。如果只看到资本转移缩小不同部门的利润率差异,看不到种种因素扩大利润率差异,或者认为后一类因素作用弱于前一类因素作用,是不符合实际的。因为等量资本通常不能获得等量利润,所以不存在所谓价值规律和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矛盾。事实上,商品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进行交换,企业获得与总体劳动状况相当的利润,不需要通过利润率平均化和价值转型来解决所谓价值规律与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之间的矛盾。
注释:
①[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第91页,郭大力、王亚南译,商务印书馆1972年版。
②《李嘉图著作和通信集》,第一卷,第73页,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
③鲁友章、李宗正主编:《经济学说史》(上),第266-267页,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④[英]约翰·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及其在社会哲学上的若干应用》,上卷,第459、462页,赵荣潜、桑炳彦、朱泱、胡企林译,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
⑤⑥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第177、178页,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⑦笔者先后到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广东中山图书馆和广州图书馆查阅有关资料,收集到的可用资料相当有限。估计欧美国家一些图书馆存有这些资料,但是在国内难以查阅。
⑧这里所说的利润最大化是对三种以上情况比较而言,可以区分最大、中等和最小。因此,最大化不要求穷尽全部选择项目,只要求有三个以上的选择项目就可以成立。
⑨蒋学模主编:《政治经济学教材》,第98-99页,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