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经济制度的理论体系,被称为广义政治经济学。相对而言,我们不妨把同时研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制度的理论体系,称为 “中义"政治经济学。以近现代市场经济为研究范围的 “中义”政治经济学,其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起始范畴是什么?既然资本主义和多数社会主义国家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那么,作为细胞,以包含一切矛盾胚芽的商品为始点范畴,看来依然是贯穿对立统一矛盾分析法的最佳安排。而把所有制或劳动等这类复杂概念,当作叙述始点则不妥当。遵循马克思关于社会剩余劳动的构思,社会剩余劳动理论可作为广义政治经济学的主线 (El线) 理论。但市场经济中的社会剩余劳动一般要转化为社会剩余价值,因而社会剩余价值理论可视为“中义”政治经济学的主线。笔者认为,在这个意义上不妨将社会剩余价值按经济制度的性质进行分类:私人资本及其社会资本攫取的是马克思原本意义的私人剩余价值,公有资本获取的是联合劳动者自己创造的“公有剩余价值”。以往那种既承认资本和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私有制社会所特有的范畴,又把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利润以及工资视为各种所有制的共同概念,在逻辑上难以自洽,会导致“中义”政治经济学体系内部的表述紊乱。
与此相关的是社会生产目的的理论创新问题。私人资本最大限度地攫取雇佣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制度直接和最终的生产目的,它们之所以生产作为其载体的使用价值,完全是为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服务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有制企业具有双重生产 目的。处于竞争性领域的公有企业,其直接的生产 目的是追求最大限度的公有剩余价值;而公益性公有企业的直接生产目的,是以使用价值最大限度地满足全体人民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含生态环境的需要)。但所有公有制企业的最终生产 目的,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全体人民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并服从社会主义国家基于全体人民整体和长远利益所进行的宏观调控,价值形成和价值增值最终是为生产使用价值服务的,因而体现了人民主体性和民生导向性的社会主义经济特征。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