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经济思想史 >> 正文

沃兹涅辛斯基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贡献

http://www.newdu.com 2018/3/7 本站原创 佚名 参加讨论

向祖文

【内容提要】

沃兹涅辛斯基是苏联著名经济学家。他既有自己独到的经济理论,又有领导苏维埃经济建设的实践经验。他第一次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进行了概念界定,提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关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扩大再生产的学说。他认为,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总要服从国家为该时期提出的一定目标。无产阶级国家的经济政策是对计划的重要指令,而计划本身则是无产阶级经济政策的体现。他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商品货币关系和价值规律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否定到肯定的不断深化的过程。他认为,在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是先进的社会生产关系和相对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而解决这一矛盾是党和苏维埃国家在过渡时期的全部斗争的内容”。
    【关 键 词】沃兹涅辛斯基/政治经济学/苏联/经济理论
    中图分类号:F095.1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0961(2009)05-0058-05
        一、一个命途多舛的经济学家
        尼·阿·沃兹涅辛斯基(1903-1950),是苏联著名经济学家,他长期领导苏联国民经济计划工作,对苏联的经济理论和经济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
        沃兹涅辛斯基1903年12月1日出生在图拉省的一个职员家庭,年轻时当过木工学徒、印刷工人。1919年加入俄国共产党(布)。1921年春,年仅17岁的沃兹涅辛斯基被送到斯维尔德洛夫共产主义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成了他所喜爱的学科。这一时期他大量阅读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经济问题的论述,学习成绩优异。1928年,党又派他去红色教授经济学院继续深造。在那些年代里,他积极从事经济研究工作。从1931年起,他陆续在《真理报》、《布尔什维克》杂志上发表有关经济理论的学术论文,阐述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一系列重要问题。
        沃兹涅辛斯基既有独到的经济理论,又有丰富的领导苏维埃经济建设的实践经验。经济管理是他的学术专长。1935年,他被派往列宁格勒工作,先后任列宁格勒市计划委员会主席、市苏维埃副主席。1937年担任苏联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席。1938年起任苏联国家计划委员会主席达11年之久。在此期间,他直接领导着全国的经济计划机关。他曾把国家计委叫做“党中央的司令部”。他深深懂得国家计委所面临的任务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在他的讲话和著作中为国家计委的工作制定了具体的任务和方针。沃兹涅辛斯基1939年任苏联人民委员会副主席,1941年任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在1941-1945年苏联卫国战争期间,他还担任国防委员会委员,领导了制定战时经济计划的工作。1947年,44岁的沃兹涅辛斯基就已成为最年轻、最富有阅历的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委员。到40年代末,沃兹涅辛斯基在党和政府内的职务仅次于斯大林。
        沃兹涅辛斯基在党政领导岗位上担负日益重要责任的同时,并没有放松理论工作。他在苏联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年代发表过许多著作,其中最著名的有:《关于社会主义经济问题》(1931-1932)、《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战时经济》(1948)等。在后一著作中,他试图从战时经济的基础、战时国民经济的改组及战时经济向和平经济过渡等方面勾画出“卫国战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同时,该书还以大量的数字和事实描述了苏联人民战胜法西斯的功绩,论证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国家制度的优越性。
        1935年,他获经济学博士学位。1943年,因他是“许多第一流学术著作的作者,在这些著作中阐明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问题”[1]250,被提名并当选为苏联科学院院士。1948年,他因所著《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战时经济》一书获斯大林奖金,这本书的出版使他在学术上的声誉达到一生中的顶峰。
        沃兹涅辛斯基曾两次荣获列宁勋章。第一次在1941年2月,是为了表彰他在国民经济计划方面取得的成就;第二次在1944年5月,是为了表彰他在卫国战争时期的卓越工作。
        1949年3月沃兹涅辛斯基遭到了意外的不幸,他因所谓“列宁格勒案件”的牵连而被撤消党内外一切职务。尽管如此,他依然坚持不懈地从事经济理论工作,在短短的十个月中,写完了一部《共产主义政治经济学》。但在当时所处的政治逆境下,他的这部著作自然不可能问世。1950年9月30日,这位正当盛年、才华横溢的经济理论和实践家,因莫须有的叛国罪名被处决,死时年仅47岁。1956年,苏联政府为沃兹涅辛斯基在政治上恢复了名誉。
        沃兹涅辛斯基一生的经济学著作很多。在这些著作中,他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国民经济计划、经济核算、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货币关系、生产费用和社会主义积累、发展速度和国民经济的各种比例等问题都发表了独到的见解,对社会主义经济学说发展史做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
        二、积极提出创立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必要性
        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正以发展重工业为重点全面展开,新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正在逐步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基本建成,这时非常需要从理论上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加以认识和总结,研究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问题变得十分迫切。在这种情况下,沃兹涅辛斯基提出,必须创立在马列主义原理基础上阐述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著作。早在红色教授经济学院学习时,他就尝试撰写一部《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他在《布尔什维克》杂志1931年第2—24期和1932年第1—2期上连载了《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的论文,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这一概念。他指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共产主义理论经济学的一部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首先要从阐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性质及其同生产力的相互关系开始。这里要说明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动因,用简明的方式揭示出社会主义规律性即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的规律性。”[2]51他在论证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必要性时指出,共产党人经济学家的任务是,在捍卫马列主义纯洁性的斗争中,把批判揭露工作同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新问题结合起来。
        沃兹涅辛斯基在阐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的同时,特别强调了应当从“历史发展中来了解生产关系”[2]50这一观点。他不仅考察了过渡时期的苏联经济,而且尝试把整个社会主义时期划分为三个阶段:在社会主义的第一阶段,尽管过渡时期还没有结束,但国家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并正在完成和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建设,即社会主义在农业中已占据了绝对优势;第二阶段是完成劳动和生产资料社会化的过程,这一阶段要基本上消灭阶级和消除工农业的对立,解决社会主义改造的各项主要任务,从而基本上建成社会主义;第三阶段是社会主义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应建立起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的物质基础和消除资本主义的“胎痕”,无产阶级的国家政权也趋于消亡。他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编书纲要”的出现,表明苏联经济学家正在使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逐步走向体系化,并力图使其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沃兹涅辛斯基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编书纲要”同以往的政治经济学教材或苏维埃经济理论相比,具有如下几个显著特点:第一,他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概念,并且明确规定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主义的发生和发展”,它的任务是“阐明将在各国重现的社会主义经济的某些基本特点”[2]48。他的这一论述是正确的。这在当时来说,无疑是一项开创性的理论建树。第二,他认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应当包括过渡时期理论,阐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发生的规律。“同样,未来的共产主义理论经济学则应当包括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即应当说明共产主义的产生、形成及其基本的经济运动规律。”[2]50这样,他就把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看做是共产主义理论经济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同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并立。第三,他对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进行了划分。他所考察的社会主义是新经济政策的最后阶段和社会主义的第一阶段,他认为工业化的发展和全盘集体化的基本实现使苏联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时期,但过渡时期没有结束[2]51。第四,沃兹涅辛斯基提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唯一正确的研究方法是唯物辩证法。要联系生产力来研究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说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发展动因。他提出要“在历史发展中了解生产关系”,并以此指导自己在创立“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过程中的理论工作。
        三、对社会主义计划工作的理论分析
        沃兹涅辛斯基是把“自觉制定”规律和社会主义计划紧密联系在一起来考察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的。他关于社会主义计划问题的观点主要有:(一)把社会主义计划看做是国家、党和领袖“自觉制定”出来的“苏联国民经济发展规律”。“国民经济计划是工人阶级专政手中处理各种社会关系的工具。”“苏联的经济生活由国家的国民经济计划来决定和指导”[2]322。全国都要按照“包括了国民经济的一切环节”的“一个计划”来工作。(二)关于国家计划的实质和意义,沃兹涅辛斯基认为,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总要服从国家为该时期提出的一定目标。无产阶级国家的经济政策是对计划的重要指令,而计划本身则是无产阶级经济政策的体现。国家计划的实质是集中全国所有物资去解决党和政府提出的总任务,巩固社会主义和生产资料公有制。国家计划的成就,取决于劳动力和物资的正确分配,取决于物质生产和分配部门、生产和运输部门之间的正确比例关系。没有正确的比例关系、不考虑生产和分配规律的计划是注定要失败的。(三)强调计划的法律效力和统治作用。他写道:“社会主义计划是由无产阶级国家制定的苏维埃经济的经济法律”[2]24,“计划在整个苏维埃经济中的统治作用是很明显的”[2]36,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过渡时期,计划经济起主导作用,“计划的影响就是同资本主义自发势力作斗争”,因而“计划的主导作用是在阶级斗争中实现的”[2]62。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计划的作用也发生了变化,由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因素变成占绝对优势的因素,它可以决定国民经济的发展。他写道:“任何想用无组织性和闹独立性来取代社会主义计划的企图,想把它当成一个没有任何约束力的文件的企图,都是右倾机会主义的最恶劣的表现。”[2]24(四)他很重视经济区的发展计划编制工作,为此提出了三点设想:在国家计委组建地区计划工作专业局,负责编制经济区计划;在各大经济区建立直属国家计委的机构;建立国家计委代表制,检查和监督经济区的全面发展。(五)制定总经济规划是沃兹涅辛斯基的一个重要思想。他认为,建立强大的国家经济总体规划是必要的,这可以向广大人民展现建设共产主义大厦的宏伟蓝图,可以鼓舞人民去建功立业。他多次从苏联工业的合理布局以及经济效益的观点出发,强调建立国家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的意义。1939年7月,沃兹涅辛斯基在国家计委的一次会议上提出了关于深入研究许多重大远景规划的问题。国家计委讨论了他的建议,并且通过了一项决议,决定在国家计划委员会成立专家协会来制订远景规划问题。卫国战争中断了总体规划的制订和落实工作。到了战后,当条件稍一成熟,沃兹涅辛斯基就重新提出这个问题。1947年下半年,已经成为政治局候补委员的沃兹涅辛斯基在中央全会上再次提出了制订发展国民经济远景规划问题。这次中央全会决定委托国家计委制订一个为期20年的远景规划。
        四、对社会主义社会中商品货币关系及价值规律的探索
        如何看待商品货币关系,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不能回避的问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践已证明,在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试图立即取消商品货币关系而实现向共产主义的直接过渡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但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还比较缺乏,对于社会主义商品货币关系的命运这样一个已为马恩做出结论的重大理论问题,还来不及根据实践的发展做出新的结论。因此,俄共(布)虽然在1921年改行新经济政策,也就是说在实践上不得不利用商品货币关系,但是在理论上党内仍然普遍否认社会主义商品生产。沃兹涅辛斯基也持这种看法,认为社会主义产品的“内容”与它的“商品形式”是相互排斥的。尽管在社会主义一定时期内要允许商品货币关系存在,但是商品货币关系并不是社会主义固有的现象。他写道:“商品形式是公有经济成分的社会关系即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内部固有的吗?绝对不是。商品形式对于劳动力和对于公有经济成分中劳动产品来说,仅仅是一种非理性的和异己的形式而已。”[2]10他认为,商品货币关系是“小私有者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的产物”[2]39,与社会主义生产根本是不相容的。在他看来,社会主义生产应该是直接的产品交换,直接的产品交换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实质,社会主义的基础”,“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2]7。因此,他主张在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尽快消灭商品货币形式,他斥责社会主义仍然要保留商品生产的观点是“忘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起码的常识”[2]39。
        但是,到30年代中期后,沃兹涅辛斯基逐渐改变了自己的观点,充分肯定了商品货币关系在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中的作用。他写道:“共产主义意味着消灭货币,但是达到这个目标却要通过大大加强货币的道路”,“加强苏维埃货币在今后许多年内仍然是一项最重要的经济任务。稳定的卢布是扩大商品流转和提高我们劳动者物质水平的手段,是加强无产阶级城市和集体农庄农村联盟的手段,是改进社会主义国民经济计划工作的手段。”[2]243
        与商品货币关系紧密相关的是价值规律问题。沃兹涅辛斯基把价值规律看做是“商品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自发规律”[2]37,是导致“产生资本和剩余价值”的规律[2]361,因此是与社会主义不相容而应该加以排除的规律。他把价值规律与计划规律对立起来,并以后者去否定前者。他于1933年在《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经济》中写道:“由于工人阶级专政的统治和社会主义工业的主导作用,把国家引向前进的是党和工人阶级确立的计划发展规律,而不是自发的价值规律。”[2]212他认为,社会主义一旦建成,价值规律就消灭。他于1940年在《建设社会主义的三个斯大林五年计划》中写道:“价值规律在苏联已经消灭。如果在苏联的经济中还有价值规律,那就意味着自流和商品资本主义的倾向还占统治地位。”[2]361这说明,在当时他对价值规律是持否定态度的。
        经过十多年的理论研究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践,他对这个问题逐步有了新的认识。到了1947年,他明确指出:“究竟在苏联国民经济生产和分配方面是否存在为社会主义计划无论在平时或战时经济期间都必须加以考虑的经济规律呢?毫无疑问,这种规律是存在的,对于这种规律不能不加以考虑;只有懂得经济规律,才能利用它来为社会主义利益服务。生产费用和产品分配方面最起码的规律就是在苏维埃经济中已经得到改造的价值规律。”[2]517但是,他认为,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价值规律和资本主义国家里的价值规律有着原则上的区别:第一,在苏联,在创造使用价值的具体劳动和创造价值的抽象劳动之间没有矛盾;第二,在苏联,在生产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各个企业之间没有对抗;第三,在直接供个人消费的那部分社会产品的价值和供扩大生产或积累用的那部分社会产品的价值之间没有矛盾;第四,在苏联,已经消灭了产品价值和利润率之间的矛盾;第五,苏维埃经济取代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由自发的价值规律引发的盲目矛盾和盲目动力,解决和消除了苏维埃经济发展过程中社会主义日益增长的需要和已经达到的生产水平之间的矛盾[2]519-520。
        五、论证社会主义经济的内部矛盾
        沃兹涅辛斯基认为,在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是先进的社会生产关系和相对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而解决这一矛盾是党和苏维埃国家在过渡时期的全部斗争的内容。他通过一系列实例来分析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特别提到在农村中,“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常常首先是在把农民的生产工具简单地合并到一起的基础上产生的”[2]58,因此,在集体农民中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尤为突出。
        沃兹涅辛斯基进一步分析了社会主义经济矛盾的具体表现形式,即物质生产水平和社会主义有组织的生产者的需求之间的矛盾。他分析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一矛盾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不同于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的三个特点:第一,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这一对矛盾不具有阶级对抗性质;第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最广阔的天地;第三,无产阶级国家实行的经济政策、有计划的生产管理和社会主义竞赛,是解决社会主义经济矛盾的形式。针对苏联二三十年代生产力发展水平在世界范围内相对比较低的事实,他又把这一对矛盾明确表述为“先进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相对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而解决这一矛盾的办法,“是提高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而且是在社会主义的基础上提高生产力,以便达到‘赶上和超过’、达到建成社会主义社会的目的”[2]55。同时,他还分析了社会主义经济中存在着的另一对矛盾,即较低水平的劳动专业化、合作化和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矛盾。他指出:“苏维埃经济中劳动专业化和合作化的仍然比较低的水平,同生产资料公有(无产阶级国家所有)制处于矛盾之中,公有制保证有可能、并且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实现更高水平专业化和合作化。”[2]87显然,按照他的思维逻辑,这一矛盾可看成为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矛盾的另一个具体表现。那么,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如何来解决这后一对矛盾呢?他认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劳动者的群众竞赛,归根到底,无产阶级国家的经济计划管理,是解决这个由历史决定的矛盾的具体办法。也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沃兹涅辛斯基在自己将近二十年的理论和实际工作中,十分重视科学技术进步对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作用。他曾指出:“社会主义意味着发展新技术。”[2]88他在探索尽快实现工农业现代化的道路时,分析了当年苏联的经济情况,指出必须制定技术计划,即采用新技术的计划。他把技术计划看做是整个国民经济计划的极重要的部分,认为国民经济计划应当成为发展生产技术的计划,在工农业生产中广泛采用现代化的先进技术,并在技术改造的基础上广泛开展生产专业化和合作化,达到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生产力水平的目的。
        到了40年代,沃兹涅辛斯基的观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根本上否认社会主义经济内部的矛盾。他在《建设社会主义的三个斯大林五年计划》一文中明确地说:“在苏联国内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已经没有了。不仅在苏联的工业中,而且在农业中,在苏联整个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都完全适应我国正在迅速发展的生产力。社会最先进的政治组织形式——苏维埃政权——和落后的技术之间的矛盾已经消失。工农业之间的矛盾和比例失调现象也已经消失了。”[2]353这就是说,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内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都没有矛盾了,一切都“完全适应”。很明显,这种表述同苏联当时的实际情况大相径庭。沃兹涅辛斯基认为,虽然社会主义社会建成了,上述矛盾没有了,但是苏联“还存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者迅速增长的需求和满足这些需求的国民经济某些部门发展速度不够快之间的特殊矛盾”[2]353。他认为:“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消除之后,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完全适应苏联生产力发展的情况下,人民日益增长的需求是推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决定性的力量之一。”[2]351
        虽然沃兹涅辛斯基为创立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做出了一定贡献,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一些经济观点已显得陈旧和不完善,甚至还有不少错误。特别是30年代中期以后,在他的某些著作中日益流露出个人崇拜的色彩,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的学术研究的科学性,也必然有碍于他对苏联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实践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的深入思考。在我们国家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向纵深演进的今天,来研究沃兹涅辛斯基的经济思想,一方面是要借鉴其正确的观点,为我所用,然而更重要的方面是通过它来探索苏联经济体制僵化的原因,从中吸取教训,把我国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事业引向深入。

【参考文献】

[1]科济托夫.沃兹涅辛斯基传[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

[2]沃兹涅辛斯基经济论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原文出处】《西伯利亚研究(哈尔滨)2009年5期第58~62页
    
【作者简介】向祖文(1943-),男,湖北兴山人,编审,主要从事苏联与俄罗斯的经济理论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北京100007

 


    

Tags:沃兹涅辛斯基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贡献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文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