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物流与贸易 >> 正文

中国商贸流通业60年发展与瞻望(下)

http://www.newdu.com 2018/3/8 本站原创 佚名 参加讨论

黄国雄 刘玉奇 王强

 

(二)“三个创新”

 “三个创新”包括流通理论创新、流通管理体制创新和流通制度创新。

1.流通理论创新。这是改革30年的最大成绩,改变了几千年以来轻商的观念,克服“流通无用论”“左”的倾向,从“流通先导论”的提出,到“流通支柱”和“流通产业论”的产生,揭示了市场经济的本质是交换经济,任何经济行为都始于交换,为了交换,通过交换在实现商品价值的同时,实现企业的社会价值;生产发展到一定程度,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充分显现,没有交换的经济行为是一种浪费行为。这不仅是理论上的创新和突破,在实践中也能明确和提高商贸流通业的社会地位,依托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发挥它扩大内需的基础性作用。

生产让中国从贫穷大国转变为经济大国,交换让中国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

2.流通管理体制创新。建国以来,中国商品流通管理体制始终在调整、磨合、重组的过程中不断变动,但并没有摆脱部门分割、条块分离、内外贸分家的基本特征,导致统一市场不统一,政出多门,各管一块,严重制约商品流通的深度和广度,影响商贸流通业的生存和发展。国内市场不统一、管理体制不一致,也影响中国市场与世界商品市场的接轨。2003年3月,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和国家经贸委相关部门合并,正式成立内外贸一体化的国家商务部,制定、颁布和实施了一系列与商业、市场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条例,逐步推行商贸流通业一体化、制度化和国际化管理。

3.流通制度创新。商业经营连锁化是流通产业的一次革命,是世界性的现象,是一次商业制度的创新,它不仅改变了商贸流通业的经营方式,而且还引发了一场流通制度的革命,改变了传统的批零关系、厂商关系、零零关系和店群关系,打破了传统的商品流通模式,通过统一采购、统一配送、规模经营,来最大限度地缩短流通过程,降低流通成本。中国连锁百强的销售额已占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1%,加上大量中小连锁企业的存在,中国连锁化程度已超过40%。涌现出一批具有相当规模和国际竞争力的连锁集团,成为我国商贸流通业的龙头企业和主导力量。连锁经营中国化、中国商业连锁化,这是一项流通领域的制度性建设,是发展的方向,也是必然的过程。

(三)全面开放

改革和开放是推动现代中国经济发展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对外开放实质上由商品市场开始,商贸流通业是开放最早的产业。

1.与国际零售商业集团相比,中国商业企业存在着“四个差距”(观念、管理、营销与服务)、“两个不足”(资金不足、管理人才不足)、“三个不高”(连锁化程度不高、规模化程度不高、现代化水平不高),封闭式经营必然导致中国市场和国际市场的严重分割,差距越来越大,越来越难以与国际接轨。

2.中国商贸流通业的开放采取三种形式、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商品开放,允许外国产品在中国销售。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允许第一罐可口可乐在中国销售起,就解开了中国商品开放的序幕。通过扩大进口贸易,国外产品以多种形式进入中国市场。第二阶段是经营形式(业态)的开放。以20世纪80年代中期引进超市为起点,特别是90年代以后,全面引进各种业态,通过连锁形式向全国推进,用短短10多年时间走过发达国家经历150多年的历程。第三阶段是资本开放,以1992年国务院批准在五个特区、六大城市为试点,1999年推广到省会、直辖市、自治区首府,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2004年零售市场全面开放,并允许进行批发商业试点。从此商贸流通业进入全面开放的新阶段。

3.事实证明,商贸流通业的开放利大于弊,已收到显著的效果。(1)通过利用外资,加快城市商业设施的建设和改进,重塑中国零售业的整体形象,推动城市建设的发展,促进城市的升级换代。(2)促进市场竞争机制的形成和完善,激活商品市场,呈现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竞争国际化,推动商品市场全面开展价格竞争、品质竞争、营销竞争和服务竞争。(3)引进新的经营理念、新的经营形式和管理模式,推动零售业的业态改革、观念更新和管理水平的提高。(4)扩大世界名牌产品和新品种的销售,提高经营档次,满足高收入者的消费需要,推动中国多层次、多结构、多元化的消费品市场的形成,并逐步走向成熟。

4.当然,中国零售业也面临着冲击和挑战,这是客观的,不可避免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面对。(1)要有自信的信心。中国市场是中国人的市场,中国市场的主体是中国商业企业,任何一个外资商业集团,都无法代替中国商业在中国市场的作用。(2)要有自主的意识。零售的竞争是同一业态的同一商圈中的对抗和较量,不取决于它的规模,而要取决于每一个单店的内在竞争力。(3)要有自强的发展战略。要立足做强,不能盲目求大、盲目发展,要充分利用连锁经营的优势,做足区域、做实区域,规模效应、稳步发展。

(四)“十大转变”

商贸流通理论与实践的突破和创新、商品市场的改革和开放实现了商品市场的“十大转变”,体现着开放改革所取得的巨大成果,标志着中国商贸流通业的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流通体制。

1.市场态势从卖方市场到买方市场的转变。一个市场繁荣、商品丰富、物价稳定、购销两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买方市场已经形成。

2.经济形式从国合商业二元结构到多种经济形式共存的转变。深化国有商业改革,促进民营商业迅速发展,引进外资商业,一个各种经济形式互相促进、互相补充、共同发展的多形式、多元化商品市场格局逐步走向成熟。

3.商业业态从单一业态到多业态发展。先进业态不断引进,业态结构逐步完善,并在发展中不断创新,在组合中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业态体系和业种系列。

4.市场商品体系形成。从主要满足温饱型需求的不完善的市场商品体系到多层次市场商品体系,进而到小康型社会商品结构为主体,兼顾温饱型需求的商品体系的转变;与此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开拓新的消费领域,发展适应高收入阶层的奢侈品市场,一个多档次、多结构、多形式的零售市场商品体系已经形成。

5.服务体系逐步成熟。由单纯的商品经营到综合性经营发展,从只重视商品向商品和服务并重,从单纯的物质消费向物质、精神消费并重,从满足生活基本要求向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发展,重视商业服务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6.经营形式渐趋多元。从统购统销单一的购销形式到多样化的经营形式发展,大力推行代销、经销、工商联营、引厂进店、出租柜台、代理、拍卖等多种形式。

7.城乡市场协调发展。从重视城市市场到城乡市场并重,实施“万村千乡农家店”、“双百市场工程”,重视网络建设,充分发挥新农合、农业专业公司和农民个体在组织商品流通中的作用,构建城乡互动、双向畅通的商品流通体系。

8.流通现代化进程加速。从原始的手工交易形式到科技商业发展,IT技术广泛应用于购、销、调、存的全过程,逐步实现商贸流通业信息化、网络化和数字化管理。

9.市场秩序逐步规范有序。从无序竞争逐步走向规范交易,商贸流通业的法规、制度和运行规则陆续出台,规范交易行为,提倡正当竞争,防止行业垄断,一个规范、有序的零售市场正在形成。

10.重视食品安全。从追求数量到重视质量,食品安全、卖场安全、促销安全已经引起普遍关注,重视商品检验,提倡构建安全、和谐的消费环境已成为零售经营者的努力方向。

三、瞻望中国商贸流通业未来走向

我们的时代是商业时代,21世纪是商业的世纪,中国商贸流通业同样面临诸多挑战,发展道路仍然艰巨,改革任重道远。它不仅担负着中国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的重大任务,同时它必须在工农业生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宽松消费环境的营造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流通体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中国商贸流通业应引起高度的重视和关注、支持和发展。展望未来,我们提出以下设想:

第一,所有制结构:应以国有资本控股、参股的大型商业股份制集团(包括连锁集团)为主导,以民营商业为基础,以适度引进外资为补充,以大量小商小贩存在为特色,构建多种经济形式并存,互相补充、共同发展的社会流通经济模式。流通领域可以不要国营,但不能不要国有资本,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性质所决定,是国家调控市场的客观需要。

第二,市场商品结构模式:是以扩大内需为主导、以完善小康型商品市场为基础,兼顾温饱型的市场需求,积极开拓富有型的商品结构,扩大服务领域,开拓服务产品,引导消闲消费,增加市场有效供给,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提供物质基础。

第三,企业规模结构:以现代化、大型的流通集团(连锁企业)为主导,以中小商业(包括中小城市商业、中小型商业企业和中小型连锁商业)为基础,积极推广多种形式的连锁经营,充分发挥规模经济作用,提高市场竞争力,鼓励大型生产企业构建通向世界市场的分销体系。

第四,城乡商业结构:以特大城市商业为主导,以中小城市为主体,以农村市场为基础,构建农产品、日用工业品和农业生产资料三条渠道以及连锁经营、网上交易、厂家直销、批发市场配送网络体系,构建城乡互动、双向流通高效、快捷、畅通的商品流通网络体系。

第五,日用工业品流通体系:以经营关系国计民生重大商品的大型进出口公司为主导,充分发挥具有中国特色的各类交易市场的基础作用,扶持各种形式的商业专业公司,大力开展总代理、代理业务,积极发展连锁批发和网上批发,鼓励大型生产企业建立直销店、合营店,构建结构多元化的、批零结合的日用工业品流通体系。

第六,农产品流通体系:以农民和农合组织为主体,大力培育集采购、加工、仓储、配送和分销于一体的农产品多元化交易平台一一大型的、具有相当辐射力的批发市场,积极推行多种形式的农超对接,包括:农合组织与连锁企业、农户与超市、联系与分销以及连锁企业自办农产品基地等,建立高效、畅通、安全、绿色的农产品流通通道,服务城市,受益农民。

第七,城市商业结构:以城市分级商业中心体系为主导,以社区商业为基础,以商业街和专业市场为特色,完善业态结构、功能配套,以满足度、方便度、舒适度为标志,有条件的城市要积极发展体现现代生活方式的购物中心,积极打造与城市发展相配套的商业环境,提高和增强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促使城市升级换代。

第八,现代物流配送体系:现代物流配送是商业的概念,是连锁发展的产物,它的核心是通过统一采购、统一配送,达到最大限度降低成本的作用。要以大型连锁企业的自采自配为主导,以大量的供应商、生产商直接供货为基本形式,积极利用社会力量,发展第三方物流,完善批发市场的物流配送体系,有条件的大型生产企业要推行以供应链管理为核心,产、供、销一体化的物流模式。

第九,内外贸一体化:以建立内外贸一体化管理的组织机构为主导,充分发挥各种协会的作用,逐步实现市场观念、运行机制和交易规则的规范化、一体化和国际化,尊重专业分工,发挥各自优势,立足国内市场,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构建与国际接轨的国内统一市场。

第十,商法体系:越是市场化越要规范化,自由竞争是以法律完善为前提,中国商贸流通业要以完善现有的各种法律、法规、条例为基础,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商法”体系为目标,规范交易行为,维护社会秩序,保障消费安全,实现法制化管理。

 

来源:《财贸经济》2009年第9期

责任编辑:奇奇


    

Tags:中国商贸流通业60年发展与瞻望(下)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文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