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物流与贸易 >> 正文

我国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构建(下)

http://www.newdu.com 2018/3/8 《中国流通经济》2012年第10期 佚名 参加讨论

(3)流通主体利益协调机制。一是要推选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有较强市场开拓能力、有较好商业信誉的核心企业作为农产品现代流通的主要运作者,通过法律文书的形式使参与主体间的利益分配规范化、制度化;二是要完善农户与核心企业间的利益分配模式,大力发展以返利型与合作型为主的利益分配模式。
    (4)流通运行风险预警机制。一是建立农产品市场风险预警机制,强化市场运行分析和预测预警;二是建立农产品市场“反周期”调控机制,减缓市场波动风险;三是建立农产品流通安全监管机制。建立农产品流通安全监管机制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打造基于质量安全的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模式,强调供应链中各主体的契约协调和战略协同,通过建立基于物联网的预警机制,从事前、事中和事后全面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另一种是建立基于质量安全的独立运作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如2011年9月,深圳市农产品检测科技中心建立了全国首个独立运作的第三方实验室,为深圳农产品安全提供了保障。它通过分布在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农产品物流集散中心城市的检测网络,建立农产品流通领域的安全风险预警体系,形成实时、有效的信息整合、发布平台,以提高农产品流通领域的安全保障能力。
    (5)流通政策内外支撑机制。第一,内部支撑机制。核心是流通链条节点核心企业一定要考虑各参与主体的利益分配问题,并从市场、服务、技术、渠道等方面对其他节点进行全方位的系统支持。第二,外部支撑机制。外部支撑机制主要是由国家、政府、农产品流通管理机构通过法律手段、经济手段(财政、税收、货币、利率政策等)和行政手段(管理制度、宏观调控)来为农产品流通体系健康运行提供保障。
    4.实现路径。(1)加强流通基础设施载体建设。第一,积极推进重点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及标准化改造,完善商品集散、价格形成、信息发布等功能。第二,在集中产区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产地批发市场,推动建设一批集采购、分级、包装、仓储和配送等功能于一体的产地综合性集配中心。第三,大力发展基于连锁超市、农产品流通企业的物流配送中心和冷链物流体系。第四,加强零售终端建设,大力发展社区便利店、生鲜超市等新型零售网络。第五,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10]
    (2)培育壮大流通主体。第一,通过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并开展合作社的跨区域联合,壮大农户实力,提升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第二,鼓励优质企业,以优质资产为纽带,通过市场机制和政策引导,实现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联合重组,实现龙头企业的规模化;第三,支持大型农产品经销商采用参股、控股、承包、兼并、托管和特许经营等方式,帮助这些企业实现规模扩张,使之尽快成为拥有自主品牌、竞争能力强、带动作用强的大型农产品分销集团;第四,鼓励农产品批发市场和物流配送企业跨地区兼并重组和投资合作,培育发展带动力强、辐射面广的全国性、区域性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或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第五,大力发展销售型的农产品经营公司,提升流通的专业化职能,使其逐步向专业化、品牌化方向发展,提高农产品经营者组织化程度。
    (3)拓宽农产品流通渠道。第一,积极推动农企对接、农批对接、基地配送等多种形式的产销对接,开展农产品加工、配送、定制等业务;第二,积极发展社区菜市场直供直销业务,拓宽农产品零售网点。第三,搭建对接平台和组织网上对接活动,扩大对接范围和规模。
    (4)创新农产品交易方式。第一,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鼓励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城市建立农产品直销连锁店。一些企业已经在此方面开展了有益的尝试,如“江苏苏果”超市陆续进入农产品销售领域,并涌现出三种比较成功的连锁经营模式。一是无锡的“天惠连锁超市+批发市场+基地+保险承诺”模式;二是镇江的“万方连锁超市+基地”模式;三是盐城的“放心粮油专卖连锁店+加工企业+基地”模式。第二,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支持农产品电子商务应用平台建设,引导和鼓励采用农产品网上交易、电子结算等现代流通方式,扩大网上交易规模。有些涉农企业已经实施了诸如“综合性第三方电子市场”、“专业性第三方电子市场”、“B2B电子市场”、“(B+C)2B电子市场”模式,取得了比较大的成功。第三,创新交易方式。在农产品领域逐渐采用拍卖、仓单、远程合约、期货等交易方式,通过鼓励引导农产品流通企业由目前的对手交易方式逐步向合约交易、订单交易、拍卖交易方式发展。通过加快物联网等技术在农产品流通中的应用,逐步推行基于电子交易平台的交易方式,尽快形成信息互换机制、竞价机制或价格形成机制,把传统交易市场建设成为商品集散中心、流通加工中心、交易中心、价格形成中心、信息发布中心,实现传统交易市场功能的全面提升。
    (5)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加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冷库建设、低温配送处理中心建设、冷链物流企业培育、冷链物流全程监控与追溯系统等),加快冷链物流装备与技术升级,建立与完善冷链物流标准,加快培育重点龙头冷链物流企业,推动冷链物流信息化。实施路径可概括为“一条发展主线”、“两项基础工作”、“三种主导模式”、“四大节点建设”。一条发展主线即建立一套从“田间”到“餐桌”的能保障和监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全过程冷链物流体系。两项基础工作即通过大力发展农产品生产规模化和流通组织化来支撑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三种主导模式即大力发展“大型连锁超市主导型、农产品销售龙头企业主导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主导型”的流通模式。四大节点建设即大力推进包括产地组织、批发市场、零售终端及外销组织的冷链设施建设。
    (6)完善农产品流通信息采集发布体系。第一,建立全国主要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实时交易系统网络平台,完善农产品流通信息采集、整理、分析、发布制度,提升流通环节信息采集、分析与发布的及时性;第二,加快市场公共信息体系建设步伐,在鼓励各地建设本地区信息中心与信息采集发布系统基础上,构建统一的信息中心和采集发布系统,并实现各中心信息的互联共享;第三,完善主要农产品产销统计制度,建立主要农产品主产区生产统计机制,科学制定信息采集、整理、报送的工作规程,提高信息的准确度;[11]第四,建立农产品流通协作协调机制和农产品流通协作联席会制度,在信息互动机制上实现对接,提升信息采集与发布的权威性。
    (7)提升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能力。第一,坚持开展农产品市场监测。完善价格和采集报告制度,坚持对蔬菜、粮油等主要农产品定点市场价格日报制、周报制,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报送机制。第二,强化预警分析工作。抓好重点农产品市场监测分析,注重提高应急监测分析能力,增强对市场价格变动的敏感度,健全农产品市场应急监测分析机制。第三,加快分析研判体系建设。纵向上加强分析师队伍建设,提高分析师的业务能力;横向上探索建立多元化的分析研判体系。
    (8)规范流通管理,加大政策扶持。第一,建立农产品市场“反周期”调控机制。即在市场信号强烈拉动供给时,政府信号不要加码;市场信号明显减弱时,政府信号应该加码。第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推进城市肉类、蔬菜等主要鲜活农产品流通追溯体系建设,严格落实索证索票和购销台账制度,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第三,加强农产品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一批农产品储备基地,完善重要农产品跨区域应急调运机制和投放网络,增强农产品市场调控和应急供应保障能力。第四,完善财税政策。设立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发展专项扶持资金,积极落实工商业用水、电、气、热基本同价政策,严格执行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第五,加强金融支持。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积极支持流通企业参与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进一步扩大授信额度,加大信贷支持力度。
    四、推进我国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公共政策建议
    1.理顺农产品流通管理体制。打破在流通管理上的“条块分割”、“各自为政”、“多头管理”局面,理顺管理体制。建议将农产品流通管理归口于一个部门,相关政策、规章均由其具体实施,并明确其他配合单位的权责,变目前“以主体管理为中心的管理模式”为“以行为管理为中心的管理模式”。
    2.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支持政策。一是政府要加大在(冷链)物流平台、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电子商务平台、质量安全追溯平台等的建设力度;二是相关部门要积极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城镇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免征,并将免征蔬菜流通环节增值税政策扩大到鲜活农产品,落实总分支机构汇总纳税政策,完善流通业税制。
    3.加强流通公共信息平台和网络体系建设。首先,要加快现代农产品流通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通过公共信息平台彻底改造传统的、落后的信息系统,逐步形成全国统一的流通公共信息平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其次,要建立快速、准确、有效的农产品信息传播网络,建立健全信息收集发布制度;再次,加快建立以农业部门为主体、以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为支撑、以农产品信息收集发布制度为基础、以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为载体,覆盖龙头企业、批发市场、中介组织、经营大户的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信息网络,形成手段先进、制度规范、队伍健全,集信息采集、分析、预测、发布、交易于一体的农产品现代流通信息体系和交易网络。
    4.探索建立物联网背景下的质量安全追溯体系。首先,要在农产品流通、仓储、销售等各环节将各项相关信息通过电子签名写入“无源电子安全标签”(电子标签里包含有不可更改的产品相关责任信息),并通过物联网技术,对农产品的各项关键数据进行采集,实现数据分析和智能处理,形成完整的知识库,并提供一致、高效的数据查询、追溯机制;其次,以保障公众安全为价值目标,由政府牵头成立跨产业、跨部门的专门机构来统筹和推进物联网在农产品流通领域的相关应用工作;再次,要制订农产品流通领域物联网标准与规范。应组织相关部门成立标准与规范制定委员会,针对农产品领域的不同特性、不同的读写终端、电子标签、通信技术、安全策略、追溯技术等制定出相应的“安全电子标签”、电子标签的安全读写系统、物联网接入体系、溯源体系等统一的标准与规范,用统一的标准要求农业企业从原材料、生产加工、流通、仓储、销售等环节按规范实施。[12]
    5.完善农产品现代流通服务体系。一是要大力提升各类服务主体的流通服务功能。根据我国农产品流通现状,当前要大力发展“流通型合作组织”,提升合作组织流通服务功能。二是要积极构建社会化的流通服务体系。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农产品流通服务领域,积极支持农民自办、联办流通服务组织,发展多元化的农产品流通社会化服务主体,加大农产品流通服务供给。三是创新农产品流通服务模式和服务体系。推动和大力发展基于“生产主体→网络平台→消费主体”的“现代单段二元式”流通服务模式;积极发展“合作社(或联社)/协会+农户”的新型农产品流通服务模式;打造以“综合门户平台+信息支撑系统+信息服务体系”为核心的农产品流通服务体系。
    6.健全法律法规,优化流通环境。首先,政府应在市场准入、市场行为(如限制恶性竞争和不正当竞争)、市场价格等方面加强立法;其次,政府应清理和废除各类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由部门或各地制定的地区封锁、行业垄断、市场分割的规定;再次,政府应全面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网络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积极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信息公开发布制度和不合格农产品就地销毁制度,以保证农产品安全流通。
    注释:
    ①2012年7月1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要加强现代流通体系建设,逐步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安全高效、城乡一体的现代流通体系。
    ②根据“中国B2B”研究中心的数据,截至到2009年9月,农业类网站的绝对数量仅占全国所有网站的3.8%。
    ③其核心是构建虚拟批发市场模式,协同服务机制(CPFR)和电子商务平台,并通过完善批发市场的综合管理系统、电子结算系统、拍卖系统、物流配送系统、协同商务系统、质量追溯系统等来提高其流通服务能力。

[作者简介]田野(1968-),男,湖北省枝江市人,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生,三峡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赵晓飞(1977-),男,河南省许昌市人,湖北大学商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产品流通。
    参考文献:
    [1]赵晓飞,李崇光.农产品流通渠道变革:演进规律、动力机制与发展趋势[J].管理世界,2012(3):81-95.
    [2]李飞,等.中国流通业变革关键问题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174-175.
    [3]邹铁钉,周发明.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形成因素[J].现代企业,2007(8):57-58.
    [4]赵晓飞.我国现代农产品供应链体系构建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2(1):15-22.
    [5]朱峰,赵晓飞.构建农产品现代流通服务体系的思考[J].宏观经济管理,201 1(9):47-49.
    [6]宋则.稳定农产品市场须“反周期”调控[N].中国商报,2012-04-20(2).
    [7]赵晓飞,田野.我国农产品流通渠道模式创新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9(2):19-22.
    [8]谭本艳,赵晓飞.创新批发市场经营模式提高农副产品流通效率[J].宏观经济管理,2009(11):54-55.
    [9]何建崎.物联网技术在食品安全监控系统中的应用[J].商业文化,2011(12):31-33.
    [10]张爱莉.后低价时代我国新型农产品流通体系构建[J].商业时代,2009(32):13-14.
    [11]赵玉国.论农产品物流信息支撑体系的构建[J].农业经济,2007(7):66-70.
    [12]杨敏,周耀烈.物联网视角下农产品流通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11(4):11-14.

Tags:我国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构建(下)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文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