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物流与贸易 >> 正文

流通成本高、效率低问题的冷思考

http://www.newdu.com 2018/3/8 《中国流通经济》2012年第12期 丁俊发 参加讨论

摘要:流通环节多、速度慢、成本高、效率低,已经成为我国流通业的顽症。这个问题的解决是一个深层次的问题,要进行冷思考。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仍处于转型期,再加之生产方式与商业运作模式落后,现代物流起步晚、水平低,消费方式仍然比较传统,生产要素市场发育尚不完善。以上几个方面的因素结合在一起,成为影响我国流通效率与流通成本的主要原因。为更好地推动我国流通业发展,应从根本入手,着重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认识问题:一要坚决克服“重生产、轻流通”的意识,在国民经济中扎扎实实地确立流通产业的基础性与先导性地位;二要确立流通也是生产力的观点;三要狠下决心,让流通产业革自己的命;四要把流通融入国民经济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的一盘棋中去运作,形成良性循环;五要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行顶层设计。
    关键词:流通业,成本,效率,冷思考

流通环节多、速度慢、成本高、效率低,已经成为我国流通业的顽症。如何解决,如何破冰,瓶颈在哪里,是吃药调理还是要动大手术,是看中医还是看西医?理论界写了成千上万的文章,政府出了一个又一个的文件,一直没有彻底解决问题。所以,本人认为这是一个深层次的问题,要进行冷思考。
    
    
这个问题不仅是生产力问题,还涉及到生产关系问题,只有找准病根,才能对症下药。本人认为,这个流通顽症的病根主要来自以下五个方面:
    1.我国经济发展仍处于转型期
    

    2012年8月3日,《国务院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指出:“我国流通产业仍处于粗放型发展阶段,网络布局不合理,城乡发展不均衡,集中度偏低,信息化、标准化、国际化程度不高,效率低、成本高问题日益突出。”这段话实际上解释了流通效率低、成本高的因果关系,即生产力发展阶段与宏观经济环境。自1978年我国实施改革开放以来,要实现三大转变:一是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从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转变;三是从单纯追求速度、数量向科学发展、提高经济质量转变。这三大转变到目前为止都还没有完成。我国流通产业仍处于粗放型发展阶段,本人认为,这一评价十分正确,说明问题仍然十分严重,粗放型既有流通生产力的问题,也有流通生产关系的问题,也就是说,既有现代化水平的制约,更有体制性的约束,其导致的结果必然是效率低,成本高。
    2.落后的生产方式与商业运作模式
    

    讲流通不去研究生产是本末倒置。按照马克思的观点,在一般情况下,生产是流通赖以存在的基础和归宿,生产决定着流通的内容、规模和方式;流通是生产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前提。两者互相制约,互相决定,互为媒介,是矛盾的统一体。
    回顾制造业发展的历史,在17世纪至19世纪30年代,是少品种、单件、小批量生产模式;进入20世纪以来,出现了少品种、大批量的生产模式;到了20世纪50年代,出现了日本的精益生产模式,即将企业生产流程与市场需求有效整合,大大节约了物资、人力和时间成本;到了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美国的敏捷制造模式,即在不断变化、不可预测的环境中,高效、低耗、迅速地完成任务,利用现代通信网络技术,通过快速配置各种资源(信息、物资、资金、管理、人员、技术),以有效和协调的方式响应客户需求,实现制造过程的敏捷性。随着制造业生产方式与商业运作模式的变革,物流业也从传统物流,经过实物配送物流与一体化物流,发展到了供应链管理阶段。建国以来,我国工业生产曾是一种小农经济的“大而全、小而全”商业运作模式,改革开放以来有了很大的改变,但落后的生产方式与商业运作模式仍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结果导致物流实物配送阶段还没有完成,批发体系不完善,不规范,流通环节多,成本高,这是由生产决定的,所以首要的任务是改变工业生产方式与商业运作模式。
    讲到农产品流通,与农业生产方式有关,我国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生产模式,这种小生产方式要与大市场接轨,减少流通环节是相当困难的,其带来的必然是高成本与低效率。
    3.现代物流起步晚,水平低
    
物流费用高、效率低是流通成本高、效率低的主要原因。美国物流咨询公司的研究发现,一个企业如果只是简单地以第三方物流代替自营物流,借助第三方物流的规模效应和营运特点,可节约成本5%;如果利用第三方物流的网络优势进行资源整合,部分改进原有的物流流程,可节约成本5%~10%;如果通过第三方物流,根据需要对物流流程进行重组,使第三方物流服务延伸至企业整个供应链,可实现10%~20%的成本节约。这一点之所以在中国难以实现,一是物流企业并没有完全融合到制造企业中去,物流企业功能单一,物流成本降不下来;二是没有形成综合运输体系,多式联运水平低;三是物流装备落后,货物损耗大,特别是农产品物流损耗更大;四是物流企业集中度低,散、小、差现象十分严重。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物流总成本与GDP的比率一直徘徊在18%左右。是政府不重视吗?不是,中国物流业的政府推动是全世界出名的,已经超过日本;是公路运输的乱收费乱罚款吗?不是,那不是导致物流成本高的主要原因;是油价上涨推动的吗?不是,油价上涨是全球性的;是人力成本上升过快导致的吗?不是,发达国家的人力成本比我国高出好几倍。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本人认为,根本原因有两条:一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粗放型经营模式没有根本改变,仍然依靠拼物力、人力、财力,而不是依靠科技力发展经济;二是中国经济结构极不合理,服务业欠发达,比例过低。
    我们常讲,中国创造了全世界9%的GDP,却消耗了全世界40%的煤,46%的钢材,50%的水泥,10%的石油天然气,物流成本能不高吗!我们常讲,中国的运输方式各自为政,空载率高,库存商品不仅数量大且周转速度慢,物流成本能不高吗!
    美国1980~1999年的20年间,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从16.5%下降到了9.9%。其原因主要是美国的服务经济在这20年中得到了快速发展,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服务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已占主要地位。我国如果不调整经济结构,如果不加快服务业的发展,物流总成本与GDP的比率很难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4.传统的消费方式
    

    流通是生产与消费的中介,连接着生产与消费这两头,生产方式影响着流通的方式、效率与成本,生产性与生活性消费方式直接影响着流通的速度、方式与成本。
    拿生产性消费来讲,我国不论是建设项目还是生产单位,由于库存量过大,周转慢,必然会抬高流通费用,增加流通成本。戴尔电脑没有订单不采购,采购后生产资料与零部件的在库时间最多不超过三天;再拿生活性消费来讲,随着城市居民消费多元化、个性化趋势的日益增强,导致了进货的小批量、多批次,而我们在商流、物流、信息流中并未形成社会化、专业化流程,影响了流通的效率,推高了流通的成本。
    5.生产要素市场发育不完善
    

    商品市场推动着其他要素市场的发展。同样,要素市场的发展也影响着商品市场的发展,特别是人力资源市场、金融市场、信息市场、技术市场等。劳动力成本的波动会直接影响流通成本的波动,劳动者素质的高低同样会影响流通效率的高低。商品交易中的支付方式、货币流通量的增减,也会影响流通的效率与成本。信息化会直接影响流通信息化程度的高低,而流通信息化程度的高低会直接影响流通效率与成本。技术市场也是一样,既然流通是生产力,就不可能离开科技,流通科技含量的高低、现代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流通的效率与成本。
    
    

    前述五个方面合在一起成为影响流通效率与流通成本的主要因素,怎么办呢?《国务院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从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主要任务、支持政策、保障措施等方面提出了二十条意见,是一个打组合拳、综合治理的方案,对流通业进行了新的定性、定位、定标,在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都有新的突破,不仅对当前流通业的发展,而且对今后流通业的发展都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本人认为,最根本的还是要解决好以下五个方面的认识问题。
    1.坚决克服“重生产、轻流通”的意识
    

    要在国民经济中扎扎实实地确立流通产业的基础性与先导性地位。
    2.确立流通也是生产力的观点
    

    生产创造价值,流通同样创造价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处于产业链的末端,流通处于产业链的高端,从某种意义上说,流通过程创造的价值更高。这一问题从理论到实践还没有研究透,导致国民经济中出现一些问题时,经常拿流通来说事,这是一种误解。
    3.流通产业要狠下决心,革自己的命
    改变粗放型的经营模式,创新流通方式,苦练内功,提升科技含量,提高职工素质,要像工业淘汰落后产能一样,淘汰落后的流通业态与流通模式。
    4.要把流通放到国民经济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的一盘棋中去运作,形成良性循环
    
生产、分配、流通、消费这四个方面是互相依赖、互为促进的关系,只要一个环节跟不上,其他三个环节都会受到影响。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缺少对运筹学、数量经济学、博弈论的研究与实践,经常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教训是十分深刻的。
    5.我国应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行顶层设计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是什么;它由哪几个部分构成,每个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什么;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分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目标是什么,如何来实现这一目标。对于这些问题,一定要明明白白地告诉全党、全国人民。没有一个顶层设计,流通产业的发展,或者说改变流通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就可能是一句空话,或者说是治了标,治不了本。
    本文系作者于2012年11月24日在第六届中国北京流通现代化论坛暨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高层峰会上的演讲。

[作者简介]丁俊发(1940-),男,江苏省张家港市人,著名流通经济学家,资深物流专家,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首席顾问,中国市场学会副会长,中国物流学会首席顾问,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贸促会物流行业分会会长,东北亚物流学会名誉会长等,曾任国家内贸局副局长,中国物流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常务副会长,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授,研究员,主编或独著著作10余部,曾获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三次,国家图书奖一次,2007年被韩国物流学会授予“国际物流贡献奖”,2008年被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授予“中国物流改革开放30年突出贡献人物”荣誉称号,2009年被中国市场学会、中国商经学会等部门授予“建国60年中国流通发展与改革杰出贡献奖”,主要研究方向为流通经济学、消费经济学、现代物流。

Tags:流通成本高、效率低问题的冷思考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文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