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观点 >> 正文

供给侧改革:为持续增长攒后劲

http://www.newdu.com 2018/3/6 中国经济导报 佚名 参加讨论

    11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发表演讲时表示:“要解决世界经济深层次问题,单纯靠货币刺激政策是不够的,必须下决心在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方面做更大努力,使供给体系更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
    事实上,在不到10天的时间里,“供给”话题已是第二次被国家领导人公开提出。在11月10日举行的中央财经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习近平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听起来几分复杂、甚至晦涩的词汇,正快速进入公众视野。从“三驾马车”到“供给侧改革”,这背后是经济新常态下,瞄准长期、可持续增长而进行的战略选择。
    着眼长期
    何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过了“十二五”,“扩大内需”已成街头巷议之语能被大众信手拈来。如今从强调需求转向供给,有何深意?
    “最大的不同在于,需求关注短期,而供给面更关注长期,关注经济的潜在增长率。”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教授张晓晶指出。
    张晓晶在21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首届“大宏观”论坛期间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潜在增长率已经出现下行趋势。当前宏观调控最重要任务是稳住潜在增长率。而资本、劳动、技术正是构成经济潜在增长的最重要要素。
    因此,对中国经济来说,从过去强调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强调需求,转向强调资本、劳动、技术,强调供给,从供给侧上做文章,来推动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即是围绕当前经济运行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的相机抉择。
    在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教授陈昆亭看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不是新理论、新提法,而是由于近期进入到了话语体系而备受关注。“这体现了中央对于宏观经济政策更着眼于长期的导向。”他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说。
    中央财经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18日表示,《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本质上体现的也就是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问题。
    对于推进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的原因,杨伟民认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发生了深刻变化。目前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工业品的价格持续下跌,企业效益下滑,显然这些问题已经很难再用需求不足来解释。
    “要抑制潜在增长率下滑,单靠扩大需求效果极为有限。因此仍然要关注供给面,关注资本、效率能不能提高,关注劳动力、人力资本。”张晓晶说。
    挂钩需求
    着力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于需求的政策导向应如何配合?张晓晶认为,未来需求应力求跟供给挂钩,提高长期的供给能力、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扩大需求要围绕提升长期供给能力的结构性变化,这是核心。”他强调。
    张晓晶举例说,进行投资即为扩大需求,而投资本身对于长期的供给也有重要作用。又如,第三次工业革命期间,措施从短期来看是扩大需求,但都是围绕长期的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的建设。
    而与供给、需求无法准确匹配同时存在的,却是供给和需求各自不足的现状。民生宏观研究院管清友、朱振鑫在题为《应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八条对策》的文章中指出,当前的问题一是供给不足,服务业、高端制造业、中西部和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的供给依然严重不足,这种短缺不可能单纯依靠凯恩斯主义从需求端去解决;二是需求不足,产能过剩的实质仍然是产需不匹配,这种过剩也不可能单纯依靠里根经济学从供给端去解决。
    谈到中国当前的供给体系和结构,杨伟民认为存在产能过剩、消费结构变化、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提高过快等问题,从而带来了目前经济下滑、投资减速、价格下跌和效益下滑。
    关于消费结构变化一个明显的例子是中等收入群体迅速扩大带来的变化。过去国内的供给体系主要面向低收入群体,没有及时跟上国内中等收入群体迅速扩大而改变的消费结构。同时,过去供给体系能适应排浪式消费,但满足多样化、个性化消费的能力相对较差。所以,虽然总量上产能没有问题,但结构上存在着花色、品种、规格、安全性等满足不了消费需求,致使有些消费流向了国外。
    张晓晶指出,目前的现实是,需求很旺盛,但在很多领域没有相应的供给。我国的供给体系,总体上呈现一种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的状况。例如教育、医疗、文化等服务业消费,中等收入群体越来越多地把子女送去海外接受教育,去韩国、日本、美国等治疗疾病,文化方面的中高端产品更是不足。这样,长期的人力资本积累就很不乐观。
    “因此,必须要强调供给。同时要带动需求,着眼点也必须是供给。”张晓晶强调。“过去经济不好了就刺激,到现在潜在增长率下降的阶段,人为过于强调需求将导致结构更加扭曲,经济更加恶化。”
    市场决定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陈彦斌在“大宏观”论坛作主旨演讲时表示,“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可能将面临周期性放缓与潜在增速放缓相叠加的局面,经济的失速风险加大。为此,宏观经济政策需要从短期、中期与长期三个层面予以应对。
    从长期看,要通过“供给侧改革”提高经济的潜在增速;从短期看,要通过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调节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中期则要以拉动消费与降低企业税负为核心,意在从需求和供给两端促进经济平稳增长。
    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认为,新一届政府在总结发扬以往需求侧调控经验的基础上,更为大胆、更为精准地在供给侧做文章。例如,通过简政放权,把原来政府掌握的权力放给市场、放给企业,让市场活起来,让企业愿意去生产,即增加供应。同时,着力激活微观活力,在减税、金融改革等方面,努力帮助企业降低成本,这有利于提高企业发展能力,增加有效供给。这种供、求两侧相结合的调控方式,是符合中国当前发展阶段的正确选择。
    在前述中央财经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经济结构性改革”是重要议题之一。会议提出,要加大力度推动重点领域改革落地,加快推进对经济增长有重大牵引作用的国有企业、财税体制、金融体制等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任务很重。”张晓晶建议,通过社会存量资产的重新配置,为国家未来的增长寻找新的源泉,而这个源泉只有通过实质性的改革才能实现。
    张晓晶认为,从供给本身出发,供给侧改革即体现在围绕政府、劳动力、资本市场、技术创新进行改革。
    具体而言,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强调让市场配置资源,就是供给。因此,首先需要理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实现简政放权。政府做好该做的事——提供公共产品,竞争领域不加介入。第二,供给面改革核心是进行创新。第三,针对劳动力,让其实现自由流动,进行户籍制度改革。第四,要促进资本流动,大力发展民营银行和股票市场,让储蓄资金流向真正有效率的部门。
    

Tags:供给侧改革:为持续增长攒后劲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文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