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观点 >> 正文

葛新权:学科建设是高校发展的不变主题

http://www.newdu.com 2018/3/8 中国社会科学网 葛新权 参加讨论

    我们认为,学科建设是高校发展战略规划顶层设计的龙头,同时又能落地,以学术牵引、贯穿“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全过程,实现学校发展目标。需要一提的是,人才培养既包括学生培养,也包括师资队伍建设。因此,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应是学科建设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对学科建设的考量,不仅从学科建设本身,如一流学科建设考量其顶层的建设成果,还要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方面考虑其落地的建设成果。这一点是对所有高校的共同要求,以实现一流学科与一流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有机融合匹配。
    客观上讲,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人才。高校学科建设应满足这种需求。为此,我们提出,高校学科建设在新时代下的新思路是:在“双一流”建设大环境下,采取分层式定位的一流学科建设。用学术统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全过程,同时以一流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建设反馈支撑一流学科建设,建成一流学科,服务“双一流”建设。
    对“一流”的思考。“双一流”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有机融合。基于此,我们认为,“一流”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应从两个维度来考量。一方面,“一流”指学科在空间上的一流,如世界一流、国内一流、地区一流,形成一个金字塔。世界一流为塔上方,国内一流为塔中部,地区一流为塔下方。另一方面,“一流”指学科在分支上的一流,如学科面(即整个学科)一流、学科线(即学科的某一分支)一流、学科点(即学科的某一分支的分支)一流,同样也形成一个金字塔,学科面一流为塔上方、学科线一流为塔中部、学科点一流为塔下方。如应用经济学一流是学科面上的一流、数量经济学一流是科学线上一流、微观计量一流是学科点上一流等。当然,这种划分学科分支根据需要是可以细化的。
    以上从空间和分支对一流的划分,存在着交集。面、线或点上的世界一流、国内一流、地区一流,共九个层级,形成学科建设的分层式定位。如应用经济学世界一流、国内一流、地区一流;数量经济学世界一流、国内一流、地区一流;微观计量世界一流、国内一流、地区一流。其中,学科面世界一流为学科建设的最高层级即第一层级,而学科点地区一流为学科建设的第九层级,其余七种情形分别都是一种定位。这个九级分层大体与第四轮学科评估A类、B类、C类对应,即A、B、C分别为世界一流、国内一流、地区一流。具体地,A+为学科面世界一流、A为学科线世界一流、A-为学科点世界一流;B+为学科面国内一流、B为学科线国内一流、B-为学科点国内一流;C+为学科面地区一流、C为学科线地区一流、C-为学科点地区一流。
    需要强调的是,从特色上讲,“一流”是相对的,但也有绝对的一面。似乎原始创新,而不论面、线或点的创新都是独一无二的,也都是世界一流的,但是,仔细地想,不尽如此。因为原始创新差异很大,可以是面的,也可以是线或点的,所以我们认为,只有那些能够影响、吸引世界众多科学家深入持续研究,并基于原始创新创造出巨大的溢出效益,或足以形成一个全新知识体系,或通过世界一流学科点、线形成世界一流学科面,或开创了新的理论或对人类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成果,才是真正的世界一流。我们知道,诺贝尔奖只授予这种原始创新的科学家,并不授予其他的原始创新的科学家。因此,科学面的原始创新最有可能成为世界一流,而线的或点的原始创新也有可能成为世界一流,但可能性大小是不同的,显然线的原始创新高于点的原始创新。
    因此,在学科建设中,高校都任重道远。每个高校都应有自己的定位,或是世界一流或是国内一流或是地区一流;或是学科面、线、点一流。值得一提的是,在某一学科点或点上的点,可以做出自己独一无二的特色,这也可以理解为一流,也可能成为世界一流、国内一流或地区一流。这也是一些普通高校在学科建设上的最佳选择。同样,那些列入教育部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的高校在学科建设上应追求学科面上的世界一流。
    总之,每个高校在学科建设中都有机遇与挑战,都需要面向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结合自身实际找准自己的学科定位,实现一流发展。不同的是,有的高校学科建设的目标是世界一流,有的是国内一流,有的是地区一流,还有的是特色一流。
    三、学科建设任重道远
    基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学科建设是每一个高校在“双一流”建设中服务与支撑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中的重要任务。针对学科建设中存在的诸如学科发展定位、学科学术评价、学科学术影响、学术牵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融合等问题,我们认为,学科建设任重道远,应抓住“双一流”建设机遇,积极迎接挑战,明确学科建设定位,通过学科建设中学术灵魂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有机融合发展。为此,需要采取以下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为学科建设营造良好的制度(政策)和文化环境。
    1.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明确学科建设定位。学科建设为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与文化传承创新的抓手,每个高校面对学科建设实际,大力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采取层级化发展,突出特色,确定学科建设定位层级,以实现一流学科发展。为此,我们认为,应根据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高校需要“三去一降一补”:去过多、低水平、无特色的学科,去不招生的闲置学科,去(降低)教育部面对的申请学科过旺需求压力;降低办学成本;补社会急需的新学科。就每个高校来说,不可能把所有学科都建设成为一流学科,只有针对自己的学科优势,做出特色才是有价值的。如对数量经济学学科,无论博士点,还是硕士点,每个学校的优势与特色都不一样。比如,每个学校的研究领域与研究方向,都应该根据各自学校学科基础条件与积累,以及优势特点,建设成为名符其实的一流学科,既实现数量经济学理论、模型技术与方法及其应用领域的层级发展,同时确保在数量经济学学科下,研究领域、研究方向与研究成果形成稳定的一致性,并做出特色,在层级上做成一流。对于一流的数量经济学,最大的优势是不仅能够引领模型理论与技术,更重要的是创新一流的数量经济学理论与创造模型技术。具体地,我们建议,每个高校根据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原则,在九级分层学科定位中选择适合自己又留有发展空间的定位,以有利于调动各方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形成特色,实现建成世界一流学科、国内一流、地区一流,以及特色一流学科目标。
    2.基于人才需求层级,完善学科建设评价绩效体系。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对人才需求具有层级性,学科建设既需要培养一流人才,也需要培养普通专业技能人才。因此,需要建成世界一流学科的高校,更多需要建成国内一流或地区一流或形成特色一流学科的高校。因此,如何更全面更客观更积极地评价高校学科建设绩效?以此激励每个高校,尤其给予普通高校自信进行学科建设,为其提供有价值的稀缺的学科建设机会、空间与资源。
    第四轮学科评估为水平评估,目的是服务大局、服务高校、服务社会,以深入贯彻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精神,按照“人才为先、质量为要、中国特色、国际影响”的价值导向,划分人文、社科、理工、农学、医学、管理、艺术、建筑、体育等学科,从“师资队伍与资源”“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社会服务与学科声誉”重点关注成效和质量,其所形成的评估指标体系是有重要价值的,激励并助力有条件的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建成世界一流大学。无疑这个评估指标体系具有普遍意义,但对于大多数普通高校来说,其学科建设定位为国内一流或地区一流或形成特色学科,以及学科建设的系统性特点,其评估既需要水平评估,还需要绩效评估。我们不能简单地把这个学科评估指标体系作为高校学科建设绩效评价体系。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Tags:葛新权:学科建设是高校发展的不变主题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