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观点 >> 正文

直线外推不保靠(外二则)——邱东

http://www.newdu.com 2018/3/16 《经济学家茶座》第54辑 佚名 参加讨论

    权力扩散趋势对中国增长的影响
    约瑟夫·奈是哈佛大学的教授,不过他曾是美国情报机构的负责人。这位重量级的人物刚刚出版了《权力的未来》,在新书中他阐述了权力的两大转移。其第二种是“权力的扩散”:由信息革命所引导,权力由国家层面更多地扩散到非政府层面。政治将不再是政府的专利,政治舞台将日益拥挤并难以控制。政府面临着企业、NGO甚至个人的挑战,政治精英们的自由度将减少,而且必须在短时间内对各种事物做出回应。于此相反,大量的人口将通过信息的传播而被赋予权力。
    在约瑟夫·奈看来,权力是为了获得某个结果而去影响别人的行为。行使权力的方法通常有三种,威胁、奖励和说服。如果约瑟夫·奈揭示的趋势存在,那么第三种方法就将越来越重要。所以他告诫我们:传统观念认为那些拥有最强大军事力量的国家将夺得优势,但在信息时代,真正的赢家是那些最会讲故事的国家(或非国家组织),即要能赢得人心。
     约瑟夫·奈做的是一般性分析,然而他这观点给中国发展带来的可不全是福音。
    中国这些年的高速发展,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强势政府的存在,我们全民各个层次都更习惯于战役和工程,令行禁止,刚性机制。所谓集中力量办大事,指的就是这个。全球金融危机来临,我们用四万亿拉动经济,说是组合拳,其实最主要就是靠行政力量。这是我们的长项,用于“赶超式发展”或许恰到好处。
    但发展方式转变了,行政主导就未必还那么灵光。发展方式转变,首当其冲是政府行为方式的改革,以后的难,也许就难在这里。
     如果约瑟夫·奈的分析正确,那就意味着我们行政方法的优势逐步将减少其用武之地,而我们所不习惯的市场化方法却更有用处。没有读到约瑟夫·奈的原书,不过在我看来,威胁和奖励,物质成本较高,智力投入较少,奏效快,但作用时间较短;而说服的物质成本最低,需要较高的智力投入,奏效也最慢,但作用时间最长。少用威胁和奖励,多用说服。少用市长,多用市场。新世纪需要新的资源动员方式。
    然而,我们在贫穷中呆的时间太长了,穷怕了,急着要改变落后面貌。只想用快的招儿,不惜本儿地想快。现在到了调整节奏的当口,需要学习使用并适应新的方法,把我们的短处补足,社会才能持续进步。
    当然,约瑟夫·奈所述趋势也将是一个长期过程,政府仍将在社会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只是我们需要注意:权力扩散对我们原有优势的消减影响,对这种影响应该有清醒和充分的估计。
    有人把强势政府当做中国保持高速增长的一个利好因素,这固然有其道理,但却不能把账打得太满。其实当官的心里门儿清,市场体制下为政是越来越难,不能奢望着老百姓总是指哪儿就打到那儿。
     在国际事务上更是需要小心,并不是有了实力人家就服你。不管我们怎么表白,发誓赌咒“不称霸”,邻居们也不会轻信。权力扩散趋势对后发国家是不利的,关键是怎么使用实力,能不能用巧实力争取支持甚或盟友。
    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讲美国在亚洲拥有的一个竞争优势,他用“其实”这个字眼说出了大白话:中国周边好多国家都要求美国的保护,以对抗中国的崛起。这从反面讲出了中国的一个劣势,我们并没有一个友好的发展生态。中国在亚洲金融危机时没有放水,担负了大国的责任,然而没有得到应有的效果。约瑟夫·奈也在暗示我们另外一点,美国在亚洲对中国完全可以借力打力。对此国人不能不察。
    挨打未必最弱时
    中国近代史,要是用不怕揭丑的说法,其实就是一部挨打的历史。被列强欺侮得太多太厉害了,以至于给国人心头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弱国无外交,落后就会挨打,发展是硬道理,这些警句都是烙印的文字转换。几代人血的教训,让多少中国人为祖国的崛起而殚精竭虑拼搏奉献,也让我们好多人把GDP规模和增长速度视为头等大事。
    国人特信“身大力不亏”的理儿,似乎经济总量上去了,日子就好了。腰杆子粗了,说话底气就足。有了实力,就容易在国际竞争中得到地位。看来,我们内心里对西方的“丛林法则”还是深信不疑的,也是,在这虎豹当道的政治丛林中呆这么久,“实事”中我们求得了这个“是”。
    有了一定的GDP总量,就是经济上的“大”,就有了进一步做“强”的基础。但是,“大”还不等于“强”,“大”只是“强”的必要条件,并不是充分条件。或者说,“大”只是“强”的一个方面,而不是“强”的全部。从“大”到“强”,还有相当一段距离。因此,过高估计GDP总量的作用,却是有失“实事”的,哪怕是排位比较靠前,也不甚妥当。
    这个道理多数人能接受,但要更深刻地加以理解,不妨走得更远些,甚至从反面来作一番思考。也就是说,大的GDP总量,还可能与“弱”有着瓜葛。
    想到这一点,得益于我前些天的乱翻书。
    有明眼人写道: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的GDP是英国的五六倍之多。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的GDP仍高于英法两国。1894年甲午战争,中国正处于清朝的“同光中兴”期,GDP远远超过日本,就是北洋舰队的硬件也超过日本。而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正值民国时代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国力有了相当的提高,GDP总量也是超过日本的。
    我读近代史不大系统,印象里八旗子弟拎着鸟笼整天儿泡茶馆,血性早就泡没了。本以为清朝过了康乾盛世就一路下滑,并不知道“同光中兴”让晚清又风光了好一阵。说到民国,通常也只是军阀连年混战的场景,不曾想也有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那么十年。可也是的,如果没有物质生产发展做后盾,南京时期的蒋委员长靠什么提倡“新生活运动”呢?历史真个是起起伏伏,哪怕是大势衰落,也会有峰回路转的时候。而且细究起来,中国的GDP总量多数时期并不低。
     遗憾的是,偌大的GDP并没有让战争走开,并没有让中国免于挨打,一次次挨打的苦难中我们看到:挨打未必最弱时。甚至可以说,倒正是这么大的GDP引来了列强一次又一次的攻城略地。
    原来,列强也并不是专挑软柿子捏,从最弱的国家开打。他们打仗是很讲政治的,不会是门当户对,可也不是逮着谁弱就打谁。说到底,从根儿上看,列强的每一次入侵,背后跟着的都是巨大的经济利益,市场的和资源的,无利决不起早——这是他们的本来面目。如果对手都穷掉底儿了,也就根本不成其为对手,还打个什么劲儿呢?再容易打,连赔款都出不起,哪里有什么资格做战争靶子呢?
     可见,“落后就会挨打”,这说法只计其一,未及其余,甚至可能把最重要的两点给忽略掉了:或者你碍了列强的事儿,非得靠战争把你打到犄角旮旯去;或者你这儿有列强特感兴趣的东西,非得靠枪炮才能把你的变成他的。道理很简单,战争不光是双方的力量对比,更在于发动者的成本效益分析。出手打你,得值个儿。
    话已至此,至少可以知道,光是有大的GDP总量,还没有资格“不高兴”。中国靠什么来说“不”?靠的是强,真正的强,骨子里的强。因此,“韬光养晦”这四个字很重要,还不能丢,起码还得用上十年二十年。小平说“五十年不变”,对大格局走势还是心里有数的。
    直线外推不保靠
    中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有国人无视欧盟的现实存在,乐呵呵地接过了“老二”的帽子。更有人得陇望蜀,立马做起了超越美国的梦。他们闭着眼睛算账:中国按现在的速度接着发展(低点也成,以示冷静和公允),美国也将就着按现在的低速度发展(谁让他们走下坡路了呢),那么到了某一年,中国就是世界第一!十几年或二十几年,历史长河中,弹指一挥间,美景就在眼前。
    直线外推,说文气点又叫线性预测,是用事物过去的经历推断其未来,统计预测里最省力气的一种办法,过去怎样,将来还怎样。
    所谓赶超梦就是在平面上画了两条直线,中国发展直线一路陡升,美国发展直线沿途缓行。只有这两个重大假定成立,美梦才能成真。
    中国已经有三十年接近10%的高速增长,这已属奇迹。现在有人要“高速奇迹”一续再续,而且一续就要再续它二、三十年。
    持续的高速度增长,是一种最为理想的状态,是一道描述统计的作业题,是一种发生概率极小的可能,处于事物可能性的最外边界。既然是奇迹,那就不可能是长时间的,不能是一种常态,不然就不是奇迹,违背了奇迹的本意。
    事物发展有很多不确定性,但有一点倒是确定的,它绝不是线性的,它总是波动起伏的。如果起伏的频率少一点、幅度小一点,那就已经很幸运了。
    做这个赶超梦的人忘了,我们是怎么拼到这个份上的。金融危机来临,我们不计代价保增长,代价就是经济和社会的不平衡,长远看就是更大的代价。拼着用四万亿拉动经济,让中国率先走出金融危机所造成的萧条,完成了“保8”的目标,其代价是经济结构调整的束之高阁,不平衡的加剧。我们靠举国体制,靠人海战术,靠拼资源,靠拼环境,我们已经竭尽全力了,我们已经很累了,千里之驹,我们还能总跑那么快吗?
    做这个赶超梦的人忘了,“两头在外,大进大出”是有边界的,这个地球没有那么多资源让我们“大进”,这个世界也没有那么广的市场让我们“大出”。贸易份额膨胀到一定程度,在外国人眼里全是中国惹的祸:既用了他们的资源,又占了他们的市场。至于利润究竟谁拿去了他们全然不管,我们怎么勤劳地奉献都是两头不落好。
     做这个赶超梦的人忘了,就算我国人民愿意勒着裤腰带继续赶超,这世界格局允许我们单靠进出口这驾马车来拼经济么?当年落后,对世界格局的影响小,把我们真放心上的人少。而今貌似强大,嫉妒和遏制如期而至,援助和同情却无影无踪。国际环境也有不容我们过分乐观的一面,这对我们继续赶超是大有影响的。
    做这个赶超梦的人忘了,单打一的赶超已经让我们欠了不少该做的“功课”。不平衡是决不可持续的,如何靠内需这驾马车来带动经济持续发展?这对我们是个新课题,需要学习和探索。该补的课都得补,而补课势必要影响到速度。
    做这个赶超梦的人忘了,我们不是刚刚确定要转变发展方式么?我们得调整结构,减少消耗,提升质量,造福民众。如果还只是盯住GDP总量,转变不成了空头支票么?并不是赶超成功,民众福利就自然上去了,如果到这个份儿上还只是注重赶超,不是本末倒置了么?
    有人会说,那么多老外都看好中国经济增长啊,还不靠谱么?增长的道理非常简单,国外精英自然心知肚明。忽悠,有的是揣着明白说糊涂,反正不花什么本钱。有的是期望中国继续对世界经济贡献,多说好话,哄我们多干点活儿而已。
    国外有人忽悠完全是正常的,国家间竞争的小把戏而已。但我们自己云里雾里,就实在有些不着边际了。这不禁叫人想起那个打小就听过的童话:一个农妇,手里有个鸡蛋,心里就有了大养鸡场,就有了无尽的财富……
    直线外推要不得,首先是因为它太不保靠。
    但说到底,作为中国发展的倡导者,压根就不该去想什么超越美国的事儿。我们发展经济的真正目的是让中国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而不是去争当老大。总盘算着什么时候经济总量第一,那就是本末倒置,心思没用到正地方。中国想当老大,不仅是不明智的,政治上也是大错特错的。
    直线外推要不得,不光是因为它不靠谱,更是因为它不该要。
  

Tags:直线外推不保靠外二则),邱东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