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标题:从实践中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认识
【核心提示】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用翔实的数据和大量事实诠释了亿万人民的伟大实践,并总结了一些规律性认识,是研究和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文献,从中可以得到许多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认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理论观点,如经济增长速度进入换挡期、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五大新理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等。五年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指导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用翔实的数据和大量事实诠释了亿万人民的伟大实践,并总结了一些规律性认识,是研究和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文献,从中可以得到许多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认识。
依靠党的领导克服市场失灵和政府失效 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是我国经济建设的基本实践,我国每年都会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2017年7月还召开了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等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作用提到历史的新高度,成为我国经济建设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西方经济学也讲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最典型的是凯恩斯经济学,与其相对立的是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作用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为什么还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因为无论是各级政府还是企业,都是一定意义上的财政主体和利益实体,都有自己独立的利益目标要实现,加上我国现有的生产企业和金融企业,不仅有多种所有制形式,而且国有企业还分别隶属不同层级的政府,因此不仅会发生资源配置的扭曲现象,而且会把中央政府逼到最后贷款人的地步,从而发生政府干预失效或成效不明显的现象。只有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才能够站在全体人民利益和经济整体利益的高度,以共产党人的价值观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党严明的组织纪律为保障,统筹全局、协调各方,克服市场失灵和政府失效。事实上,西方国家的政府干预,由于政党博弈,也往往是失效的,甚至在国会辩论中无疾而终。但他们始终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出路,而且往往给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反攻倒算”留下把柄。只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这个世界性的难题才得到了解决。因此,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首要问题,也是区别于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主动降低经济增长预期目标 推动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 要实现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首先要主动把经济增长速度的预期目标降下来,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经济增长速度要换挡。近两三年,中央政府对经济增长速度的预期目标均主动降低到6.5%左右,这是符合客观经济规律的。不少人希望把经济增速预期提高一些,但这不符合经济规律。多数研究机构认为,现阶段我国潜在经济增长率是6%—7%。所谓潜在经济增长率也是西方经济学的概念,它主要是指在资本可以得到预期回报情况下的经济增长率,这在我国的应用是有局限的。首先,我国有明显的生态环境的严峻约束,而潜在经济增长率的计算并没有考虑这一点;其次,由于体制机制原因,资源配置的扭曲现象在我国依然存在,国有企业包括民营企业都有可能不考虑资本回报而追求产出,形成无效供给和经济泡沫。这也是计算潜在经济增长率时难以考虑进去的。因此,需要中央政府明确释放经济减速的信号,才能避免经济增长“硬着陆”;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认识“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的深刻含义,从而腾挪出更大的空间,安排出更多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用于转向高质量发展,才能引导各级政府用更大的精力和更大的智慧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对全面深化改革紧抓不放把改革落到实处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这些改革内容被分解为300多项具体改革方案、1500多项举措,形成改革的主体框架和“四梁八柱”。但这么多改革措施,究竟什么是主要矛盾,抓住哪个“牛鼻子”才能纲举目张?习近平总书记准确提出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解决目前我国供给体系滞后于需求结构的主要矛盾问题。国务院工作紧紧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抓住了主要矛盾,并以此为突破口,进一步推动了基础性关键领域的改革和财税领域的改革。
在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也存在认识规律和寻找突破口的问题。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对5年来国务院工作做了很好的总结,实际上也是对这项改革任务的规律性认识。近三年来,国务院反复部署并不断深化“三去一降一补”和“放管服”的改革措施,紧抓不放。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抓而不紧,等于不抓。国务院对全面深化改革这项任务紧抓不放,体现了工作作风的转变,把改革落到了实处。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