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观点 >> 正文

陈林、王凤生:混合寡头理论研究进展

http://www.newdu.com 2018/3/17 《经济学动态》杂志社 佚名 参加讨论
来 源:《经济学动态》2017年第1期
    混合寡头理论自20世纪80年代诞生以来,逐渐成为国际经济学界中研究国有经济问题的主流框架之一。本文通过梳理混合寡头理论的演化脉络,重点评述有关混合所有制经济研究中的最优国有资本比例,税收、补贴等其他政策与国有经济改革的关系,外国资本与国家安全等维度的节点文献。在混合寡头理论中,以社会福利最大化为根本的混合寡头理论模型的最优解既不是完全国有的不改革,也不是彻底民营化的激进改革,而是相机而动的渐进改革。生产成本、企业数量、产品差异、跨国竞争、政府补贴以及市场准入壁垒等,都会影响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社会合意的国有资本比重。鉴于我国正在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在国内学界推广混合寡头理论,使这个国际主流理论体系得到“中国经验”“中国模式”的反馈和滋润,具有现实基础和理论意义。
    近年来,国内关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学术讨论日趋热烈。其实混合所有制并非一个崭新的问题,最早的混合所有制探讨发端于国内学者对东欧诸国国有企业改革新办法的推介——1985年便首次出现两篇论文(林水源,1985;章运新、李飞,1985)。与此同时,欧洲、日本在20世纪下半叶组建了大量混合所有制企业,给国有经济改革指出了新方向。其间,混合寡头理论(Mixed Oligopoly Theory)的出现标志着国外混合所有制改革在理论上的成熟,也为世界诸国的国有企业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
    所谓的“混合寡头”是指,一个市场同时存在数量有限的国有(或股权混合所有的国有控股企业)、民营以及外资企业,不同市场主体“混合”在一起进行不完全竞争。这种理论抽象尤其符合我国国有经济相对集中的一些行业,如电力、电信、石油、钢铁、汽车等。其中,国有企业(或国有股权)追求社会福利最大化,民营、外资企业则追求经济利润最大化,两种性质类型的企业相互竞争发展。这种混合经济模式就是以民营经济为基础而又不乏政府干预的市场经济,既强调市场的调节作用,也重视政府的合意干预。强调市场与计划的协调曾是早期混合寡头领域的研究重点(De Fraja & Delbono,1989,1990)。随着研究范畴的拓展,混合寡头研究开始深入至企业内部的产权结构问题——大型国有寡头企业应否将股份出售,如果应该出售的话,卖多少合适(Matsumura,1998)。巧合的是,这一阶段的西方理论大发展几乎与中国同期的体制改革设想同步,即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的“财产混合所有的经济单位”。其种子文献(Matsumura,1998)的诞生甚至晚于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这体现了我国国有经济改革其实并不落后于西方国家。
    时至今日,欧洲及美日诸国已经将混合寡头理论完全融入至其国有企业运行与改革之中,甚至支配着部分国家的国有经济改革的方向与政策。更多关于混合寡头理论的早期实践经验的讨论,可参阅Harris & Wiens(1980)、Beato & MasColell(1982)、Bos(1986)、Thisse(1987)及Sertel(1987)等文献。一般而言,市场经济中第一种产权形式为完全由政府所有和控制(国有企业);第二种为民间资本所有和控制(民营企业);第三种是由民间资本所有但受到政府规制和反垄断法约束(如下文提及的“黄金股”企业);第四种正是混合寡头理论中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即由公共部门和民间部门共同所有的产权载体。从理论和实践来看,国外“混合寡头”企业已经表现为企业的“第四种”产权形式。
    本文围绕混合寡头理论的演化脉络,从混合所有经济中的最优国有资本比例,税收、补贴等其他政策与国有经济改革的关系,外国资本与国家安全等方面,阐述重要文献发展与最新前沿领域,以期为我国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理论参考。
    本文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混合寡头领域的重要文献进行梳理,并结合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实践,简单总结了发达国家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规律性与阶段性,尝试厘清混合寡头理论的重要现实意义与理论价值。
    在文献选择上,为突出中国现实的适用性,本文试图在浩如烟海的西方论丛中寻找能够解答中国当前国有企业改革重大问题的节点文献,最终得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总结出西方混合所有制论文的学术亮点:(1)无论是早期的混合市场模型,抑或是成熟期的混合寡头模型,混合寡头理论均不是空中楼阁,它是建立在近30年来发达国家国有企业改革实践成功经验之上的,因此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价值。(2)混合寡头理论不但能解释为何一个国家要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更能因地制宜、因行业制宜地给出不同市场环境下的最优国有资本比重,即混合所有制改革应该出售多少比例的国有股份。(3)学界成果显示,生产成本、在位企业数量、产品质量差异、跨国竞争(外资进入)、财政补贴以及市场准入壁垒等都会影响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最优国有资本比重。那么国情相对特殊的中国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所需考虑的问题一定会更多,国内经济学界对此应有所准备。(4)混合寡头理论这个国外主流的混合所有制研究框架被引入我国后(平新乔,2000),仅仅出现了56篇高度相关的论文(CNKI数据库),远远落后于同期国际经济学界,更与一个亟须进行国有企业改革的发展中国家身份不对称。中国迫在眉睫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不正需要一个理论体系的支撑?
    另一方面,当前国际混合寡头理论聚焦于理论剖析与模型构建,实证研究的成果不多。但是,中国国有企业改革涉及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方方面面,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国家重大战略。为保证这次改革的有效性与稳健性,中国经济学界理应进行大范围、多维度的实证检验,以保证混合寡头理论的适用性。因此,对于以混合寡头理论展开中国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学术研究,本文的文献整理与解读仅仅是一个开始。
    混合所有制这一新瓶老酒的问题,在中国学术界已经热烈讨论30多年了,但各级政府似乎对于今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具体推行办法还是存在争议。这一阶段的全面体制改革,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几乎绝无仅有的良好契机,经济学者如何能为其中的国有企业改革、混合所有制构建提供迟来多年的理论支撑,成为当前学界亟须共勉的时代要务。
    ……
    陈林,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邮政编码:510632,电子邮箱:charlielinchen@qq.com;
    王凤生,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澜学院,邮政编码:430073。
    全文请阅读《经济学动态》2017年第1期。
    

Tags:陈林、王凤生,混合寡头理论研究进展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