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观点 >> 正文

何文韬、肖兴志:产业震荡及其触发因素研究进展

http://www.newdu.com 2018/3/17 《经济学动态》杂志社 佚名 参加讨论
来 源:《经济学动态》2017年第1期
    本文从中国光伏产业出现的“倒闭风波”出发,从产业震荡的角度探究这一现象背后的理论渊源,梳理总结了触发产业震荡的技术和非技术因素,并对产业震荡由静态最优到动态最优的发生机制进行了详细分析。在此基础上,本文归纳了产业震荡研究的新进展,并提出产业震荡理论分析框架对破解中国新兴产业发展问题的启示性作用和借鉴意义。
    中国光伏产业在过去十几年经历了“过山车式”的发展过程。2004年以来,由于外部需求强劲,中国光伏产业快速发展,并在2007年实现光伏产量世界排名第一。其中,以尚德电力为代表的一批中国光伏制造先驱者占据了国内外市场份额的绝大比重。然而,自2011年起,光伏产业的发展困难接踵而至。由于欧美等光伏应用大国下调政策补贴力度,光伏产品需求大幅缩减,导致产品价格暴跌,滞销严重。2012年,欧盟、印度等国家和地区先后发起针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直接损害了中国光伏产品对主流市场的出口。一系列内外冲击造成了严重后果,尚德电力、孚日光伏、宁夏阳光等光伏“巨头”相继宣布破产重组,整个产业三分之一的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甚至一部分企业资金链断裂,破产倒闭。除了光伏产业,中国的LED产业、风电产业等都相继出现早期企业大量涌入,随后受到产业内外因素冲击而导致大批企业退出、破产的案例。该现象的出现引起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并尝试从不同角度分析其中的原因。
    在产业演进研究领域中,将产业诞生后十几年里所经历的先期企业大量进入、企业数量急剧增长,随后企业数量长期持续下降,大量企业退出、破产的过程称为“产业震荡”(industry shakeouts)。该现象在不同时期的不同产业当中普遍存在(Klepper & Simons, 2005),是新兴产业发展初期市场结构重塑的一般规律。在欧美国家,轮胎、显像设备、抗生素制剂、电子、通信等产业的发展都经历了这一阶段,并为其后产业发展进入成熟期奠定了基础。相关研究总结出关于产业震荡的两个典型事实:一是,企业进入总数量随时间的变化路径大致呈现出“钟”形。在产业十几年的发展时间里,企业进入数会早于企业总数达到峰值;二是,在进入企业当中存在着较高的“幼年死亡率”,绝大部分新进入企业在产业发展早期就退出了该产业。其中,超过一半的企业会在五到十年内退出,随后,企业的退出率会逐渐放缓。中国的光伏、LED、风电产业正处在产业震荡的演化阶段。
    研究引起产业震荡的原因是深入探究市场结构决定因素的关键,对于认识和掌握新兴产业动态演进规律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中国新兴产业的发展虽然已经取得一定成果,但随之也暴露出诸多问题,其中,尤为突出的是光伏、风电等产业出现的产业震荡现象,已对产业健康发展构成危害。对此需要从理论高度给予解释和分析,并探求解决或避免出现产业过度震荡的思路和方法。因此,本文通过梳理产业震荡的研究脉络,总结产业震荡的表现特征及其触发因素,剖析产业震荡的发生机制,从而将国外关于产业震荡的研究与中国产业实际问题相结合,为研究中国新兴产业的震荡问题提供理论基础。
    产业震荡现象表现特殊、影响大、波及范围广,是产业组织研究领域的新热点。且该研究与企业进入退出、企业生存、企业成长、市场结构形成等多个研究范畴相互交叉,如果能与中国产业发展实际问题相结合,则将会得到更丰富的研究结论。
    第一,将产业震荡与经济总体波动相联系。目前对于产业震荡的研究更多的是探讨触发产业震荡的因素,分析产业震荡的发生机制。相应地,实证研究焦点集中在两方面:一是通过企业进入、退出数量的变动以微观视角刻画产业震荡;二是通过研究产业震荡发生前后企业群体生存率的变化来分析产业震荡所造成的影响。并且,产业震荡的研究通常与产业生命周期、产品生命周期相联系。实际上,产业震荡与经济总体波动也存在密切联系,但相关研究却较少。现有研究中,Lee & Mukoyama(2015)分析了在一轮经济周期中,美国制造业企业的进入、退出动态时发现,进入率变化比退出率变化更具有周期性,且分别在经济繁荣和衰退阶段,进入和退出的企业在生产率、员工数等方面存在着差异。Clementi & Palazzo(2016)通过构建模型研究了在经济总体受到冲击时,企业进入、退出动态在总体冲击传播中所起的作用。该模型还发现了在经济衰退开始时,企业数量下降与随后经济缓慢复苏之间的因果关系。这些研究通常是在企业动态分析框架下比较企业进入和退出在经济周期波动中的作用,但是很少探讨出现企业大规模退出的产业震荡宏观背景,以及产业震荡发生对经济总体波动的影响,这为今后研究留下了广阔空间。
    第二,开发新的分析工具来深化产业震荡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由于连续追踪记录一组企业的进入、退出、生存状态存在着较大困难,特别是当研究数据需要进一步细化到特定产业或包含企业的经营信息时。因此,通过构建数理模型分析产业震荡的发生机制、影响等的研究明显多于实证研究。另外,为了验证模型的解释力,数值模拟、案例分析等方法成为常用的分析工具。然而,在不同产业、不同国家当中,触发产业震荡的因素存在着差异,产业震荡的程度、持续时间也各异。因此,需要开发新的分析工具来将微观企业群体动态、产业周期阶段变化和总体经济波动联系起来。近些年发展起来的计算实验模型(computational model)能够模拟一个产业完整的动态演进周期,逐渐成为分析产业震荡的有力工具,值得进一步深入发掘和研究。
    第三,探讨新兴产业的产业震荡问题成为研究热点。通常,产业震荡研究通过分析成熟产业,从而提出一系列关于产业中企业进入退出、成长以及规模分布变动的规律,并确定触发产业震荡的关键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然而,对能够带来经济和就业增长、促进技术创新环境发展的新兴产业却研究不足。除了数据局限之外,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理论创新发展缓慢。在早期的研究中,Klepper & Graddy(1990)拓展了关于新兴产业演进的实证规律,并用这些规律来深入探究哪些因素能控制产业的早期演进,以及在成熟阶段塑造其市场结构。在近期的研究中,Forbes & Kirsch(2011)提出了阻碍对新兴产业进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问题,指出研究新兴产业需要跨越传统研究领域和方法的边界,使用更广泛的数据资料来源,通过理论创新来更好地理解企业管理者、政策制定者和新兴产业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些研究极具启示性意义。随着中国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多个行业出现剧烈产业震荡的现象,对此进行研究也应当突破现有理论的制约,探究解释新兴产业发展演进的新理论和新方法。
    产业震荡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研究热点,除了其在研究市场结构演化方面的重要性之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其在分析技术变革、企业动态、经济波动等与产业发展之间关系时的关键突破口作用。特别是当前伴随着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出现了大量新兴产业,对它们在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已经难以使用传统的产业理论分析工具进行解释。其中,部分新兴产业所经历的震荡波动也不单单是因为受到了技术冲击,外部环境的复杂性、政府政策与企业目标的协调问题等都可能是触发产业震荡的因素。对此进行深入探索不但能够丰富和发展现有理论,还能加深对中国新兴产业发展演化的认识。
    在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光伏、风电和LED等产业都经历了较为明显的产业震荡现象。从产业技术特征来看,这些产业在当前的发展阶段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主导技术范式和技术路径。且没有出现具有重大影响的技术突破事件,整个产业以连续性创新为主。因此,传统的技术创新视角不能完全解释这些产业当中所发生的产业震荡现象。那么抛开技术创新,从过度进入的角度来看,作为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必定会吸引大量企业进入以期获得超额利润。然而,过度进入会造成激烈竞争,多数企业无利可图,被迫退出(Aaker & Day, 1986; Bertomeu, 2009)。这似乎正好解释了光伏产业的产业震荡现象。但Peltoniemi(2011)指出,过度进入与产业震荡之间与其说是因果关系,不如认为是相关关系更为确切。因此,也不能简单地认为新兴产业的产业震荡就是由于产业当中普遍出现的过度进入所引起的。
    进一步地分析,造成中国光伏、风电等新兴产业出现产业震荡的深层次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首先,中国个别新兴产业发展重制造、轻应用,结构性失衡问题严重。新兴产业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扶持,从而相关企业快速发展,生产规模急剧扩大,然而应用市场却没有得到充分培育,造成部分产业产能过剩。以光伏产业为例,2014年中国晶硅电池及组件产能达40GW,而全球需求量仅35GW,国内需求量也仅为10GW,该产业仍存在过剩风险。其次,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处于全球产业链低端。发展新兴产业的目的之一是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然而在全球产业分工的背景下,中国尖端核心技术难以突破,在产业分工中处于不利地位。例如,在LED产业中,市场前景巨大的蓝白光LED技术主要被日本公司垄断,中国尚未掌握核心技术,产业发展受制于人。最后,中国新兴产业政策以供给侧调控为主,缺乏对需求侧的有效引导。多数新兴产业激励政策只注重供给侧,拉动企业规模做大,推动产业高速增长,而忽视了对需求侧的规划与培育。这种赶超式的产业发展模式在短期内创造出多个世界第一,但产业实质竞争能力并没有得到有效提高。随着国外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中国新兴产业发展环境很可能进一步恶化。
    上述分析表明,研究中国新兴产业的产业震荡问题既要认识到产业自身的发展问题,也要注意产业政策的作用方式和环节是否存在偏差,还需考虑外部环境变动所带来的冲击。通过对国外产业震荡相关研究的梳理和总结有助于我们结合中国产业实际问题对它们进行修正,以深入探讨触发中国新兴产业出现产业震荡的根本原因,揭示产业发展规律,调整产业政策设计思路,推动中国新兴产业早日走上良性发展道路。
    ……
    何文韬、肖兴志,东北财经大学产业组织与企业组织研究中心,邮政编码:116025,电子邮箱:wentao_he@126.com,04110789@163.com。
    全文请阅读《经济学动态》2017年第1期。
    

Tags:何文韬、肖兴志,产业震荡及其触发因素研究进展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