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观点 >> 正文

陈长缨:全要素生产率减速或拖累全球经济复苏步伐

http://www.newdu.com 2018/3/23 上海证券报 陈长缨 参加讨论

    第一,上一轮产业革命对生产率提升的作用明显递减。从过去的经验看,历次工业革命遵循“边际递减”规律,如果没有出现新的工业革命,原有工业革命对生产率的提升作用会逐渐减少甚至消失。前三次产业革命都出现了重大技术变革,陆续催生出一大批新产业,大大提升了经济效率,在较长时间保持了较高的生产率。而且,历次工业革命具有连续性,即原有工业革命效应还未明显递减时,新的工业革命已蓬勃展开,因此没有出现明显的生产率下降周期。第三次工业革命中的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在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发展迅速,但1980年代后发展明显递减,在1980年代全球生产率增长进入阶段性低谷。但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和产业的迅速兴起,全球经济从1990年代开始又进入一个以IT革命为代表的长达10多年的新增长期。IT革命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对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时间最长,效果最明显。例如,使全球范围内组织生产成为可能,大大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近年来,移动支付、电子商务、共享经济等新业态同样是IT革命的产物。但自2000年代中期开始,IT革命乃至第三次产业革命对生产率的提升作用开始递减,新产业革命尚不能弥补IT作用递减的缺口。
    第二,新产业革命尚未出现引领全局的新技术和新产业,目前很多创新仍处于孕育期和导入期。新一轮产业革命涉及领域非常广泛,出现了“多点突破”的趋势,但并未出现可以引领经济社会全局变革的重大技术突破。在技术创新方面,人工智能、储能技术、癌症治疗、可回收火箭等可能产生深远影响的技术和发明,但仍处于孕育阶段,有的甚至还只是一些概念,没有取得关键性突破,应用更是要有很长的路要走,短时间内不会提升生产率。此外,智能制造、“互联网+”等技术则处于产业导入期,对生产率的提升作用刚刚起步。目前,新产业革命对生产率的作用主要依靠大量的商业模式创新。相比技术创新,商业创新门槛低、难度小、见效快、易模仿,但在提升生产率的强度和持续性方面都不及技术创新,以国内共享单车发展为例,从最初出现到市场基本饱和大约只有2年时间。
    第三,目前新经济以替代效应为主,进一步拉低了对生产率的正向作用。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原有经济活动的替代。例如,新能源汽车主要改变了传统燃油汽车的动力方式,并不会像汽车诞生后带来的大规模公路建设、运输效率大大提高、城市规模扩大等巨大的创造效应,但会取代传统汽车制造业和加油站等。虽然新经济提高了效率,但考虑到对原有经济的替代和“挤出”,其净创造效应往往小于预期,对生产率的净提升作用也不明显。
    第四,发展中国家在新一轮产业革命中具有独特优势。部分发展中国家保持较高的生产率,主要归结为两个原因。一个是扩大开放引发的生产率提升,包括引入先进国家的资金、技术等要素,以及对发达国家的模仿学习过程等。在这方面,越南、印尼等开放战略实施较好的国家,明显优于巴西等国。另一个是利用好特有优势发展新经济。例如,发展中国家的原有经营和消费模式尚未定型,比较容易推广网上商城等新商业模式。再如,在商业模式创新方面,发展中国家普遍人口众多,拥有广阔市场,同时人口结构年轻,对新业态、新模式的接受能力强。相比之下,发达国家的传统模式根深蒂固,新经济的替代效应会影响原有的利益格局和生产消费习惯,因此发展难度反而大于新兴国家。
    新产业革命成熟将大幅提升全球生产率
    从未来发展看,新一轮产业革命进入成熟期后,很可能将全球生产率拉回工业革命以来的平均值,大部分国家的生产率将触底回升,由减速转为上升,甚至增速可能超过前三次产业革命。这可能主要通过以下三个途径实现:一是“互联网+”,特别是“互联网+制造业”,这将推动制造业复杂化,降低制造业成本,增强制造业的及时响应能力,还将使生产小型化成为可能,从而提高传统制造业的效率;二是可能出现一些引领全局的技术和产业变革,特别是如果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并被广泛使用,整个社会的生产、消费、分配体系乃至思维模式都将出现空前变化,这种变革的能级和冲击不亚于前三次工业革命;三是目前很多领域都处于重大技术变革的前夜,如生命科学、储能技术、量子通信等,它们有可能在同时或相继取得技术突破,广泛应用,并进入成熟期。加之不同技术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融合,也会大大提升生产率。
    在新一轮产业科技革命中,中国面临重大发展机遇,有望实现“弯道超车”。为此,应采取不同的政策措施,争取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取得突破,引领全球生产率增长。
    目前,中国在移动支付、电子商务、共享汽车等很多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方面已经引领全球。一方面,未来要大力支持这些新商业模式出口到国际市场,包括发达国家市场,推动出口结构转型升级;另一方面,国内要继续发挥市场机制在促进商务模式创新方面的积极作用,减少政府不必要的限制和干预,激发企业家的创新才能,推动形成更多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商业模式。
    在新技术和新产业方面,目前中国在基础研究、产业基础、成果产业化等关键环节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不小差距,在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中并不占据优势。展望未来,一是要加强政府的作用,扩大基础研究、公共技术平台等投入,紧跟前沿学科前沿理论;二是支持企业的研发和技术投入,吸引更多资源投入研发和创新活动;三是借鉴高铁发展成功经验,一方面对国内市场进行适当保护,为新技术提供广阔的市场需求空间,另一方面积极在国际市场上引进技术、智力等要素。
        (作者单位: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本文系个人观点,不代表所在机构)

上一页  [1] [2] [3] 

Tags:陈长缨,全要素生产率减速或拖累全球经济复苏步伐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