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流动发生根本变化 已停止向东部流动
【导读】国家统计局发布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农民工总数达到2.7亿人,但总量增速持续回落。经济之声评论:农民工供给面临拐点,倒逼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根据国家统计局调查结果,2013年全国农民工总量近2亿7千万人,比上年增加633万人,增长2.4%。国家统计局解读报告时说,“近年农民工总量增长有两个特点。一是就地就近转移成为新特点,本地农民工增长无论数量还是速度都快于外出农民工;二是农民工总量增速持续回落。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车伟对此评论。
经济之声:农村剩余劳动力供给即将面临拐点。为什么农民工总量增速逐渐下降?
张车伟:这个应该比较好理解。因为,我们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已经过了拐点,就在2013年左右我们估计劳动年龄人口的总量开始下降了,与此相对应,可以想像外出农民工的年龄结构应该比我们所说的15到59这还算年轻一点,一般外出的农民工可能到45岁以后就不一定外出了。这样来推算的话,实际上我们能够外出的农民工总量拐点早已经出现了。所以,这就意味着今后农民工的外出数量会比以前相比逐步的减少,这是一个没有办法逆转的趋势。
经济之声:那么随着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峰值的到来,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的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供给也即将面临拐点,这个拐点可能会在什么时候来临?
张车伟: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拐点实际上已经来临了,因为我们整个劳动力的拐点已经来临了,如果农村的劳动力也是这样的年龄结构的话,剩余劳动力拐点实际上也已经出现了。如果去各地调查的话你可以看到,实际上在各地能够转移的劳动力现在大部分都已经转移出来了,现在再接受转移的劳动力或者是还能够转移的农民工实际上都是这些年轻的劳动力,就是新增的劳动年龄人口,那些老的基本上如果是过了45岁,那么他很难再从农业转移到非农业,他自己也不太愿意再出来打工了。因此,农村剩余劳动力实际上这种拐点早已经到来了。
经济之声:我们看到农民工总量增速持续回落这样一个趋势看来已经是难以逆转的了,一个存在的现实情况了,那么面对我们这样的趋势,我们现在该做些什么呢?能做些什么呢?
张车伟:现在面临的问题是虽然农村转移农民工增速在减缓,但是这个量还是很大的。现在统计的数字是2.7亿,这就说明我们还没有很好把这2.7亿转移到非农业的这些劳动力很好的城镇化,就是市民化。他们享受的公共服务地位还比较尴尬,一方面他们离开了农村,但另一方面这些人在城市就没有完全的融入到城市,他们的公共服务、教育、医疗等等这样的一些公共的服务,甚至这种廉租房等等这样一些公共服务还没有同等的和城镇人一样享受到。这是我们现在在农村转移劳动力过程当中最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当然,随着这些越来越多的人然后转移到城镇,然后农村土地的问题,农村经营的问题、农业发展的问题,我觉得国家也应该有更好的政策来支持。否则,如果农业不稳的话,我们国家的发展就很难谈得上一个稳步的基础。
经济之声:另外从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角度来考虑,我们也知道在原来我们是一个制造业的大国,那更多的是以这种初级加工的这样的一个生产的这样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那么农民工也在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现在我们看到农民工总量增速是在持续的回落,拐点已经来临,那么接下来是不是也会倒逼经济结构出现一个转型升级?
张车伟:这个是毫无疑问的。随着我们劳动力供给结构的转变,就是过去我们是大量丰富年轻劳动力,这适合我们发展劳动力密集型的这种产业,事实上我们国家大力发展的这样的产业,在国际上形成了中国的制造中心,我们廉价的产品输入到世界各地;那么今后随着我们劳动供给的结构,就是我们年轻的劳动力不断在减少,劳动密集型这种产业和我们这种供给的结构现在不太匹配了,那就意味着说我们的产业结构也要转移升级到更适合我们今后劳动力的供给结构上面来。因此,我们要发展一些比如资金密集型的和技术密集型的,尤其技术密集型产业来充分利用我们劳动力的资源。
经济之声:那在目前现在这样一个情况之下,有没有哪些省份或者是哪些地区已经看到了这样拐点的来临?出现了这样相应的应对呢?
张车伟:这个还是比较明显的,可以看到我们的劳动力从中西部向东部流动向大城市流动,过去是非常的迅速的。但现在,东部地区的产业升级转型以后,劳动力向东部流动的趋势基本上已经停止了。现在的劳动力流动都是就地就近的转移现象,这实际上反映了我们的结构转型升级的结果。也就是说,我们东部的经济结构在向着更加的高层次方向转变,中西部地区是靠这大量的适合农民工就业的机会。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现在劳动力流动的方式和流动的方向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文章出处:中国广播网
Tags:劳动力流动发生根本变化,已停止向东部流动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