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观点 >> 正文

扩大劳动力有效供给 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

http://www.newdu.com 2018/3/29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学网 张车伟 参加讨论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最新统计表明,截至到2004年6月底,全国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共有83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与上年底相比,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增加了37万人,失业率维持不变;这说明城镇失业率不断上升的势头正在得到遏制。综合劳动供给和需求趋势,也可以看出劳动供给压力正在逐渐减小,就业需求迅速增加,就业形势出现了明显的好转。
    通过分析劳动力市场的结果和表现可以发现,当前就业问题的特点发生了新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总量矛盾有所减轻,但结构性矛盾正变得日益突出。一方面是劳动力的严重过剩;另一方面是劳动力的短缺。目前出现的平均工资的增长趋势,主要是部分人工资过快增长所致,而大多数简单体力劳动者的工资在最近10年基本上没有增加。根据市场的供求规律可以判断,工资增加迅速的行业和部门存在着劳动力的短缺,所需求的劳动力主要是素质较高并掌握较高技能和技术的人。在那些工资增长缓慢或没有增长的部门,仍然存在着严重的劳动力供给过剩,这些供给过剩的劳动力主要是那些缺乏技能和技术的劳动者。
    在目前总量矛盾有所减轻、结构性矛盾日渐突出的就业形势下,劳动力过剩和短缺同时共存。一方面,城镇失业仍然十分严重,城镇登记失业率仍然维持较高水平,大量下岗和失业人员以及农民工无法找到工作;另一方面,在沿海一些地区,尤其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劳动力短缺现象十分严重。据估计,广东省劳动力短缺数量超过100万人;其他地方如上海、北京和深圳等,技术工人和熟练工人的供给严重不足,致使很多企业无法招到合格的技术工人。
    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矛盾,意味着失业的发生其实并非因为缺乏就业机会,而是因为缺乏合格的劳动者。从这个意义上说,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就在于如何造就更多的合格劳动者,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能,从而扩大劳动力的有效供给。这是目前扩大就业的最重要途径之一。
    在当前的劳动力市场上,有三个群体的就业问题值得特别关注:一是农民工就业问题;二是大学生就业问题;三是城镇下岗和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由于这些群体所面临就业问题的性质并不完全相同,解决问题的办法当然也应该有所区别。
    解决农民工就业的关键是培训问题
    农民工是劳动力市场上的弱势群体,就业面临的困难最大,结构性问题也更为突出。从当前的农民工就业来看,一方面很多人争抢同一份工资很低、仅需要简单体力劳动的工作;另一方面有很多需要较高技能和技术的高收入工作没有合适的人去做。当前,我国农民工已经具备了较好的基本文化素质,但他们普遍缺乏劳动力市场亟需的技术和技能。因此,解决农民工就业的根本办法,就是提高农民工的技能水平;而做到这一点的最好办法,就是对农民工进行培训。虽然目前的就业培训市场已有初步发展,但对大多数农民来说,负担培训费用仍然显得非常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从国家的层面协调农业、劳动和教育等政府部门的职能,启动全国性的农民工教育培训工程,将极大地促进这部分人口的就业工作。
    大学生就业问题应该让市场发挥主导作用
    受大学扩招的影响,大学生就业在最近几年成了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随着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2004年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与上年相比,有了很大程度的缓解。目前没有就业的大学生,要么是想继续考研或出国深造,要么是家庭条件较好而不愿到条件艰苦的地方就业,而真正想工作又找不到工作的比例很小。事实上,与农民工和城镇下岗失业人员相比,大学生在劳动力市场上有很强的竞争优势。
    同时,虽然我国已经步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但从经济发展对大学生的需求看,总量仍然不足,高等教育仍然面临着如何发展的问题。出现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一个关键原因就在于大学生的供给和需求之间,也就是在高等教育体制和劳动力市场之间存在着严重脱节。鉴于此,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关键,是要改革高等教育的供给结构,鼓励高等教育的多元化发展,鼓励学校和用人单位之间建立直接联系,并让市场在解决大学生就业中发挥主导作用。
    解决下岗和失业人员就业问题的重点,应该是保障其基本生活,而非为其配置一份“工作”
    经过几年的努力,大部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已经实现了再就业,现在仍然无法再就业的人员,往往是那些文化程度偏低、技能水平偏低和年龄偏大的“三偏”人员。这些人在劳动力市场上处于最为不利的地位,其就业难度越来越大,其中有些人实际上已经没有实现再就业的可能性。在这种情况下,解决这部分人的就业问题的重点,应该放在如何使“三条保障线”更好地衔接,并使那些真正陷入贫困的下岗和失业人员得到基本生活保障;而不应该把重点放在为其配置一份“工作”上。后者不仅会带来效率的损失,而且与提供保障相比,其成本可能更大。
    文章出处: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9月14日
    

Tags:扩大劳动力有效供给,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